云南省民政厅
ynmz.yn.gov.cn
大爱民政 笃学善思
务实担当 创新奉献
首页 机构 新闻 政府信息公开 政民互动 政务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业务动态

搭建平台整合资源 合力助推精准扶贫

——普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产业扶贫带贫益农实践

来源:云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           时间:2020-12-31 17:30:24


普洱市庆祝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普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施劲松启动议式上讲话


通过直播推荐产品---直播蜂蜜




为提升合作社带贫效应,普洱市2010年10月25日探索成立全省第一家地级市农民合作社联合会——普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积极整合全市合作社,通过吸纳贫困户,建立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帮助贫困村推广销售特色农产品,走出了一条推进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助农增收、推进全市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新路径,为全市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服务平台。联合会成立以来,已发展2817家成员单位,入会会员27.13万户,涉及家庭人口69.02万人,带动建档立卡户132930户483202人,占全市163788户贫困农户的81.16%;

一、股权合作,插上精准扶贫“金翅膀”。各类农民合作社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成立经济实体,由各类农民合作社代贫困户持股,采取增资扩股或股权转让方式,将集中起来的股金投资到理事会推荐的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再与贫困户签订生产合作协议,通过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脱贫,形成“联合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贫困户)”的扶贫新模式。截至2020年11月底,联合会汇集全市761个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名特优农产品,通过“七统一”(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配送、统一产品销售、统一包装版面、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标识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的产、供、销经营模式,形成盈利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累计整合并投入资金659.6万元,带动贫困户966户3522人,收购贫困户农产品903.8万元,销售收入800多万元,实现盈余213万元,按交易量比例返还农民合作社176.2万元,户均增收2076元。

二、构建平台,搭建产品展销“大舞台”。加强对全市乡、村合作社的指导服务和对全市名特优农产品的展示宣传。2017年以来,联合会整合了全市3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位,在思茅区设立了集农产品展示和配送功能为一体的普洱市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设全市10县(区)展示直销模块,汇集全市1286种特色名优特农产品,集中统一向外推介、销售,通过展销中心平台,推广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大力推动扶贫产品进企业,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格局。依托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拓展贫困村农产品销售渠道。利用淘宝网直播平台,进行20期现场直播销售,订单数量达5185单,卖出产品7941件,完成线上交易62.85万元。宁洱县3家合作社的优质产品在开播当天就全部售空,一天创最高销售623订单记录。积极筹办省内推介会,与机关、学校、部队、医院、超市等达成农产品销售有效对接。举办、参与了13个场次的国内省内农产品展会,带动全市农民合作社产品销售1900多万元。成功举办普洱市“农民丰收节”、“10.17扶贫日”、“扶贫产品”暨“诚信销售”等15个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累计实现交易1567多万元,促进了消费扶贫工作。 

三、抓好服务,架起群众致富“新桥梁”。联合社积极为成员合作社推行“订单养殖”,鼓励成员在抓好生产的同时,带领入社贫困农户共同合作致富。一抓规范。选择49个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开拓前景较好、内部管理较规范的合作社进行试点,帮助指导建立健全办会宗旨、成员管理、内部机构设置、财务管理、经营规划等各项管理制度。二抓培训。联合社成立以来,通过聘请专家讲课、组织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成员和广大社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宣传和培训79期,参加人员5135人,通过一系列培训,丰富了合作社领办人的知识结构、开阔了领办人的视觉视野,拓宽了领办人的思路理念,进一步增强了办好合作社的信心和决心。三抓降成本。打通进城下乡通道,推进贫困村物流服务全覆盖。帮助贫困户购买价廉质优的农业生产资料,目前已配发劲驼肥1500吨、其他肥料600吨及180多万元的农药。四抓树典型。把示范社的建设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不同农业领域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合作社示范社,把全市合作社示范社纳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组织服务体系,并编印成册,制成光盘,广泛宣传,以点带面,示范引导,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按照抓示范、树典型、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开展座谈交流、现场观摩等活动,积极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发展规划,引导合作社诚信守法经营,具体做到一章(合作社章程)、两证(社员证、股权证)、三册(社员登记册、股金登记册、交易记录册)、四到位(人员场地、设备基地、规范管理、盈利分配四到位)。通过规范和壮大一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带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上良性循环发展轨道,形成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典型,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五抓宣传引导。近年来,《普洱日报》先后刊发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了专业合作社,农户脱贫不在“单打独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合作社载着普洱贫困户脱贫致富》《强化产销对接解农产品销售难题》等一批介绍普洱市联合社的文章;普洱电视台播发了时政新闻《普洱市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名特优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启动》《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网络直播打破销售瓶颈优质农特产品走出深山促农增收》等一系列的宣传报道。2017年,中国散文学会副主席,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继琼,《现代青年》杂志主编雁西等全国知名作家走进联合社,了解农特产品,为联合社农特产品代言。市人民政府官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农业农村部官方网站、中国经济网、光明网、云南网等国内知名网站也刊发转载了普洱市农民合作社的相关报道。联合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普联会”还不时推送发布各类展销活动及产品供求信息,积极向社会和群众推广联合社取得的经验成效,扩大社会宣传面。

四、群众利益至上,不断做强做大利益联结这块“大蛋糕”。引导全市40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村两委+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国有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建立农户与合作社、经营主体与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期内,对贫困户利用自有资金(资产)和财政专项扶贫到户产业补助资金,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经营,签订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协议书,明确股权设置、合作项目、双方权利义务、收益分配、风险防控等,逐步形成了支部、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全方面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格局,目前,全市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510个,建成产业示范基地31个,49个村形成“村两委+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行模式,村集体年收入达790余万元,合作社承接贫困户入股资金15134.8472万元,合作社承接入股资金21886.558万元,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有效带动了13.29万贫困人口脱贫。

几年来,普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固守“三农”阵地,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精心指导和支持下,靠不断探索创新的作为,赢得了广大农民合作社的信赖和各级各部门的认可,在助民实施产业发展脱贫实践中,带贫益贫的机制做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肯定,连续获得民政部“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诚信经营示范单位”、“云南省脱贫攻坚社会扶贫先进典型”、普洱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沪滇扶贫协作?普洱市消费扶贫示范单位”和普洱市总工会“职工创业基地示范户”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