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网 新闻 推荐 政务 镇街 视频 楼市 汽车 美食 旅游 文教 公益 金融 资讯 健康 数字报
EN
新闻频道 本地 综合 公告
生态观察④丨AI自动识别环保问题,中山企业环保“码上办”升级
发布时间:2022-09-20 来源:中山+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扫码上传环保点位的巡检照片,通过后台AI自动比对,便可即时完成一次日常巡检。”9月20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涉水重点排污单位自检自查工作宣贯培训会,中山市皇鼎产业园企业员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企业内环保巡检点的“健康码”打卡。

为进一步推广企业环保自检自查工作,近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推出升级版“码上办”,覆盖重点排污单位由升级前的30多家增加到200多家。


企业巡查人员扫描环境自主管理自检自查点位卡,进行相关信息登记。记者 文波 摄

“码上办”升级版功能更强大

2021年11月,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委托中山市环境保护技术中心主持开发的“中山智慧工业园云平台”正式上线,推出了全新的企业环境自主管理模式“码上办”。企业只需按时到点位对“健康码”进行扫码定位,并实时上传该点位的环保自检自查内容及照片至“中山智慧工业园云平台”,即可完成日常的自检自查工作。项目自试运行以来,已累计收获70000条巡检记录。

“本次‘码上办’升级后,企业通过环保‘健康码’上传的每一张现场图,都会与原示例照进行AI比对,一旦发现问题平台会发出即时提醒,并通知企业进行整改,帮助排污单位实现高效自主管理。”中山市环境保护技术中心工作人员李钰基介绍,升级前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充分调度智慧环保平台业务数据,以排污许可信息为核心对200多家企业进行建模,并根据涉水重点排污单位的产污特性及污染物处置方式,设置企业常态化巡检点位及巡检事项,生成个性化的环保“健康码”,“市生态环境局委托技术人员,提前到200多家企业内进行实地勘测与拍摄巡检样照,并落实了详细的巡检内容、项目,确保企业可依葫芦画瓢,比照样照就可对环保点位进行科学巡检。”

“这种几乎是手把手的教学方式,方便我们企业上手‘码上办’。哪怕是缺少专业人员的配置,也能做到对环保点位的科学巡检,确保重点内容一个不漏应检尽检。”中山市皇鼎电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钦法表示,企业的日常巡检人员都是一线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没办法做精细化的台账管理,反馈到管理层的信息也不够清晰,容易影响环保风险的研判与处置,有了“码上办”后,相当于政府帮助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套巡检程序,“既能让管理层实时了解哪些环保投入有效,也能实时研判环保风险,作更精准的环保投入。”

升级版的“码上办”还增加了工作提醒与普法功能。对企业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耗材更换(如活性炭)、零散工业废水转移、危险废物转移、一般固体废物转移等特殊不定期情景,增设了电子台账录入途径,企业可通过拍摄小视频、照片等方式记录前述环境管理重点工作流程,到相应的时间段平台可及时提醒企业做好自身污染防治设施运维工作及污染物委外处置,企业同时会收到针对相关问题的普法宣传。此外,升级版的模式设置中为企业提供了休息日自主申报途径、巡检内容规范化示例照(如固废贮存场所标识牌)、免费标准电子化环保档案等内容。

覆盖200多家排污单位

据了解,目前“码上办”覆盖排污单位由之前的30多家增加到200家,在重点排污单位中普及率约占32.7%(占涉水重点排污单位约47.5%)。在推广过程中,为减少对企业日常生产的影响,市生态环境局采取了“只去一次”“不进车间”“集中培训”的方式。


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实地查看企业的废水收集池。记者 文波 摄

“推行环保‘健康码’,帮助排污单位建立科学的环境自主管理模式,环境污染问题将从‘事后处罚’逐步转变为‘事前自纠’,从被动监管变为主动自查,将能提前发现和解决环境风险和隐患。此外还实现了对企业的无打扰、少打扰管理。”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邓耀杰表示。

后续,市生态环境局拟每年对“码上办”覆盖企业进行动态增补,逐步实现重点排污单位“码上办”的全覆盖,通过持续推动企业自主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环保意识,提升工业企业自我环境管理水平及质量,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

相关报道
热点专题
  • 2024中山市救助管理站开放日
  • 专题丨网络中国节·端午
  • 专题 | 2024高考加油
  • 专题丨飞跃伶仃洋
  • 专题|2024年中山市义务教育招生政策解读与答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