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股票市场
金融

为什么说只有坚持长期投资的投资者才能迎来最后的成功?在中国这个结论成立吗?

几乎所有做投资的都说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但是股市不是一直都牛,还经常有熊市,往往一个熊市就把好几年的收益赔光了。我想问的是,这种情况下坚持长期投资才…
关注者
1,137
被浏览
159,576

107 个回答

先来说第一个问题。

美国的投资大师巴菲特说过:成功的投资需要时间和耐心。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有再高的天才,有些事情没有耐心是不会发生的。

巴菲特想提醒广大投资者的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指望在短时间内靠所谓的“投资”来一夜暴富是非常愚蠢的:那不叫投资,叫投机。那么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投资需要有比较长的维度呢?你有什么证据支持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仔细谈谈这个问题。

让我们首先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Source: J.Siegel: Stocks for the long run, 2014


上面这张图显示的是美国股票市场在过去200年的回报范围(扣除通货膨胀后的真实回报)。在横轴上你可以看到那些回报范围被分成了1年,2年,5年一直到30年,也就是说该图显示的是在过去200年间的美国,任何1年,2年,5年,一直到30年的股市回报范围。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个投资者的投资维度比较短(比如1年),那么他从股市得到的回报会非常难以捉摸。在运气好的时候,可能一年就能给他高达66%的回报。但如果运气不好,那么他就可能亏损高达40%左右。

但是我们如果将投资的时间维度拉长,你就会发现股票市场回报的范围会大大缩小。比如如果有10年的投资维度,那么美国投资者每年的真实回报(扣除通胀以后)在-4.1%和16.8%之间。如果持有股票长达20年(在过去200年中的任何20年),股票市场的年回报在1%和12.6%之间。也就是说,只要持有股票超过20年,投资者一定赚钱(扣除通胀之后)。

换句话说,如果投资者对于短期(1-5年)的股市走向没有判断能力的话,那么他更好的选择是长期持有,因为长期持有给予投资者的回报更加稳定,并且亏钱的概率更小。关于投资者是否有短期择时的能力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会稍微展开解释一下。

为什么短期来讲股市回报大起大落,但长期来看却要稳定的多呢?这就要从股市回报的来源说起。

大致来讲,我们可以把股市回报分为两大类:基本面和投机面。基本面是指股票自身给予投资者的回报,主要包括公司分红和盈利增长。而投机面则主要反映了大众对于市场的悲观或者乐观情绪。从比较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基本面给予投资者的回报是可以预测并且比较稳定的,而投机面则变化无常,经常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游走。

Source: J.Bogle,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2014


上图显示了美国股市在过去70年中,每10年给予投资者的年回报。我们把年回报分成两大类:基本面(即上图深蓝和浅蓝部分,分红和盈利增长),以及投机面(上图黑色部分)。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30年代大萧条那十年,其他时期,股票市场的基本面回报大致来说是非常稳定的,扣除通胀之前大约每年10%。但是股票市场的投机面,即人们的情绪对于股票的影响,则有非常大的起伏。

有时候大众非常乐观(比如1950年代),因此股票给予投资者的回报非常高;而有时候大众则非常悲观(比如1970年代),那个年代股票给予投资者的回报则差强人意。这方面的例子在各国股市都非常常见。比如中国股市在2015年上半年充满了乐观情绪,很多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期望股票指数会达到8000点,甚至1万多点。而到了2015年下半年,市场情绪完全反转,从天堂一下子跌入地狱,充满了各种悲观情绪。

但是如果将时间维度拉长,我们可以发现投机面因素(即人们乐观和悲观情绪)大致互相抵消,因此在100年间,美国股市给予投资者的回报大约是每年10%(扣除通胀前)。

读到这里你应该明白,如果投资者想要在短期内从资本市场获利,那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需要对短期内的投机面,即大众的投资情绪(乐观或者悲观)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解读。用行内话说,就是投资者需要择时而动

每个投资者都喜欢择时而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们每天阅读报纸,杂志和互联网上大量的财经新闻,我们从Bloomberg和CNBC观看各种关于经济形势的辩论。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综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买卖,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但除此之外,我们对择时交易的偏好还有行为学上的原因。

首先,人类天生喜欢赌博。大量研究表明,在冒了风险之后获得胜利的感觉,给人以相当的快感。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控制不当,赌博可能会上瘾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预测美元兑日圆的汇率,或者A股指数涨跌并从中交易获利的快感,和在拉斯维加斯或者澳门豪赌一夜赢上一把获得的快感是类似的。


其次,大多数人都受到“过于自信的偏见(Over confidence bias)”的影响。过度自信偏见是指人们的习惯性过高估自己的技能和成功的机会。例如,上面的图例中有不少过度自信的例子。

过度自信导致过度交易。在2001年的一篇学术论文中,美国教授Odean分析了美国一个非常大的券商从1991年到1997年35,000个账户的数据,发现男性投资者交易比女性投资者高出45%。如此过量的交易使男性投资者的净回报比什么都不做每年损失2.65%,而女性投资者的损失是每年1.72%。两者都比呆而不动获得的回报要低。

过度交易不仅广泛存在于散户之中,在基金投资者中也十分常见。根据Dalbar,一家美国的投资者行为定量分析公司做出的估算,美国的基金投资者平均持有一个股票型基金的时间是3年左右。如此频繁的更换基金的行为让投资者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如上图所示,在1995年至2014年的20多年间,股票型基金的投资者在美国每年的平均回报率是5%,而标普500在同一期间每年回报9.22%。债券型基金的投资者平均每年获得了0.71%的回报,而同期年通胀率为2.37%,全球债券指数的回报则达到了每年5.74%。不管是股票还是债券基金投资者,其回报都远逊于呆而不动的傻瓜型投资策略。而这个结论在过去任何时间维度都是一致的:不管我们回头看的是过去一年,三年,五年,十年,或者是二十年。

如果我们的投资者选择长期不坚持,那么会对他的投资回报造成怎样的损失呢?

Source: Bloomberg


上图显示了从1988年到2014年标普500指数(红线)在27年的时间里的回报,总共有6,824个交易日。

如果我们从这27年中取出10个单日最大涨幅日,我们便得到了S&P 500指数 – 10(以上绿线)的回报。请注意,我们取走的只是6,824天中短短的10天(0.14%)。你可以看到两条线的回报水平之间的巨大差异:如果你仅仅错过了6,000多个交易日中的10天,那么你在20多年中的股市投资回报就会差一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A股数据做一下类似的对比,得出的结论也是类似的。

人类的另一种常见的行为弱点是“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处置效应是指盈利和亏损之间的一个的不对称效用偏好,对于相同数目的标的来说,在输钱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更多的痛苦。这样的处置效应导致投资者过早卖出盈利,过晚止损平仓。

Source: Odean,T: Are investors reluctant to realize their loss? Journal of Finance, Oct 1998 (53)

Odean在1998年所做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投资者确实受到这样的处置效应的影响。如果买的股票赚钱了,他们会尽早卖出套取利润,丧失了之后更多的盈利机会。而如果他们购买的股票亏钱了,他们则会拖延平仓,导致过后两年更多的损失。广大A股投资者也可以回顾一下,自己在炒股时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现在,让我们来将学术界做过的研究综合起来,分析一下到底投资者择时而动的能力有多少。


在我们Woodsford所做的Meta分析中(WMA),我们花了不少时间来整理这些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的学术研究结果。我们将研究结果划分为三大类:

1)投资者有择时的能力:即使在扣除交易费用和其他费用之后,投资者仍获得超额的回报:由零线上方的泡泡表示;

2)没有证据表明被研究对象有能力择时而动:沿零线泡泡表示;

3)投资者由于择时反而导致其交易受损失:通过零线下方的泡泡表示。

研究结果都在上图中。大多数的研究似乎发现,择时让投资者的回报更差,即我们的广大投资者无法通过择时为自己赢得更好的投资回报。例如,一项研究表明,(Barber,2001)“择时的努力每年降低投资者2.65%的净回报”。另一项研究发现,“在1991至2004年,股票型基金投资的择时决定每年让投资者损失1.56%”(Firesen,2007)。

我希望上面的这些证据主义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的投资者认识到长期坚持的重要性。下面我来讲讲英国和美国各大资产类型的长期历史回报,以帮助投资者建立一个更现实的长期投资回报期望。

美国的股票和债券历史回报

美国的资本市场(股票和债券)历史纪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长和最完整的。倒不是因为她的历史最长,而主要是因为她没有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

Source: J. Siegel: Stocks for the long run, 2014.


上面这张图是一张信息量十分丰富的图表,值得我在这里专门花时间来解释一下。这张图是美国教授Jeremy Siegel收集了美国过去200多年的股票/政府债券/现金的历史真实收益(扣除通胀后)后做出的计算总结。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1.在过去200多年的任何时间段(不管是1年,2年,或者20年,30年),股票的收益总是最高的。但同时,股票的波动率(风险)也是最大的。比如说,在过去任何一年中,股票的收益(扣除通胀后)在-40%和66%之间,而政府债券的收益在-20%和35%之间,现金的收益在-15%和25%之间。

2.很多人可能会感到惊奇,原来持有债券也会亏钱。其实这不值得大惊小怪。原因是持有债券的话,有利率风险(比如利率上升的话,债券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和通胀风险(债券的利息是固定的,如果通货膨胀上升,那么债券的真实价值就会下降)。

3.在时间足够长的前提下(比如超过20年),唯一可以给予投资者不亏钱的回报的资产是股票。主要原因是美国历史上曾经有多年深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当一个国家的通胀率比较高的时候(比如美国在1970年代),那么债券的回报就非常令人失望。

4.总体上来说持有长期债券需要承担的久期风险(duration risk)给予投资者的回报不够好。这里涉及到一些金融学知识,如果大家对这些专业术语不感兴趣,可以暂时不要去关注这点。但是从金融学上来说,这个结论很重要,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大学教授做过不少研究。

5. 要想收获到股票市场的超额回报,一个关键是要有耐心。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持有股票的周期很短(比如1-2年),其回报基本类似于买彩票,完全看运气。但如果拉长持有周期(比如20年以上),股票给予投资者的回报要稳定得多。

英国的股票和债券历史回报

说完了美国,我们再来说说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日不落帝国,英国的资产回报也很值得研究。

Source: Dimson,E, Marsh, P and Stauton, M: Triumph of the optimist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2


这是另外一张信息量极大的图表。值得我在这里稍微花点时间解释一下。

1.纵观英国过去100年的资产回报,股票的回报是最好的,无论在20世纪前半叶,或者20世纪后半叶,或者整个20世纪。

2.英国历史上也曾经经历过很严重的通货膨胀(比如20世纪后半叶),唯一能够抗通胀的最好资产是股票。

但是有朋友可能会说,虽然股票的回报最好,可以股票的风险也高啊,在我印象中好像经常会有金融危机发生,股票价格一下子跌好多。这样的担忧是很正常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把股票和债券混在一起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

股票和债券组合比例

如果你的投资组合中既有股票又有债券,那么你应该持有多少股票,多少债券?有没有一个最佳的比例组合

Source: J. Siegel: Stocks for the long run, 2014.


上面这张图表是根据美国过去200年的股票和债券(美国政府债券)的投资回报收益计算出来的。计算方法的理论根据源于马尔科维奇的现代金融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由于其涉及的金融知识对于有些朋友来说可能有些枯燥,在这里我就不详细展开了。

观察上图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债券和股票混合投资组合中,持有股票的最佳比例取决于你的持有周期。持有周期越长,那么可以持有股票的比例就越高。

2. 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原因是,股票的回报更高,但是风险也更大。如果投资者的投资周期比较短(比如他预见到一年后要结婚买房),那么他就应该大部分持有债券(由上图可知,他应该持有10%左右的股票,也就是90%左右的债券),在这样的组合下,一年之后他的债券部分(90%)会给予投资者稳定的收益,而股票则相当于一张彩票,运气好的话可以赚不少,运气差的话会亏一些,但由于股票只占10%,因此对投资者的总回报影响有限。

3.但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比如20年以上),投资者再配置很多债券的话就不明智了。这是因为时间拉长的话,股票给予投资者更高回报的概率会增加很多,同时拥有债券有通胀风险(比如通胀率超过债券利率),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应该持有更多的股票(比如上图的60%-7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上图的建议是基于美国的经验。我知道你可能会问,那么其他国家呢?

Source: Dimson,E, Marsh, P and Stauton, M: Triumph of the optimist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2


上图中显示的是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在过去100年的股票超额收益(Equity return premium)。这里面涉及一些金融学上的专业术语我就不展开了,但你可以看到大致的结论:

1. 美国在过去100年的股票回报(年均6%左右,扣除通胀后,红线表示)在世界上是属于比较高的,但也不是最高(比如澳大利亚和瑞典更高);

2. 美国股票和其债券相比的超额回报(蓝色柱子)也是比较高的,但是法国和澳大利亚的更高。

美国和英国的房地产

说完了股票和债券,我们再来说说房地产。

美国房地产

Source: Case Shiller US Home price


上面这张图显示的是美国从1890年以来历史上的房地产回报(每年真实回报,扣除通胀后)。我们可以发现:

1. 和持有股票一样,持有房地产时间越长,回报越稳定。

2. 房地产的回报也会有非常大的波动,任何一年中,房地产价格的动荡幅度可能高达(-20%,+25%)

你可能会问,那么房地产和股票相比,回报如何呢

Source: Jeremy Siegel: Stocks for the long run, Case Shiller US Home price


上面这张图给出了解答。在美国过去200多年的历史中,

1. 股票给出的回报是最高的,其次是债券;
2. 房地产的回报还不及债券;
3. 持有长期债券的超额回报相对于短期债券来说非常有限。

英国房地产

说完了美国,我们再来看看英国:

Source: Jeremy Siegel: Stocks for the long run, Case Shiller US Home price, Dimson,E, Marsh, P and Stauton, M: Triumph of the optimist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2


上图比较了20世界后半叶美国和英国的资产回报(扣除通胀后的真实年回报)。你可以看到,两国中,都是股票的回报最好,而其他三个资产类型(债券,现金,房地产)的回报基本上都差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统计的房地产回报仅基于其房价,并没有包括房租收入和按揭对于所得税的抵扣效果,因此在现实中房地产的投资回报应该会更高。我希望通过上面的分享向大家强调,投资者需要有长期的投资计划,同时辅以多远分散的投资策略,即在我们的投资组合中,既要有公司股票,也要有公司债券,政府债券,房地产,现金。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长期投资所得。

上面讲的,是发达国家中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的历史回报。中国的情况有点特殊。关于中国的资产历史回报,以及正确的投资方法,请参考笔者的历史文章:《 如何在中国做资产配置》。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想要获取更多投资知识和信息的朋友们,可以关注以下渠道:

一、网络公开课

(1) 小乌龟资产配置:该课程适合想要完整学习金融投资知识的大学生和刚工作两三年的年轻读者,以及想要自己动手DIY资产配置的投资者。

(2) 小乌龟学基金:适合对购买基金感兴趣的广大基民。分析的基金包括:内地香港互通基金、国内公募基金、海外基金,QDII基金等。每个星期,我们会挑选一支基金为大家做深度分析。

二、投资书籍

(1) 《小乌龟投资智慧1:如何在投资中以弱胜强》

(2) 《小乌龟投资智慧2:投资丛林生存法则》

扩展阅读:

伍治坚:《 如何在中国做资产配置》

发布于 2018-08-09 04:48

几个方面回答你的问题。
1,中国市场适合,但需要熊市努力研究并做投资,牛市实现收益,在几个比较重要的底部,比如04年,08年,10到12年的熊市阶段,能够布局优质股的,后期都有很好的收益

2,即便完全持股不动,长牛优质股不会跌穿前期底部,很简单的逻辑,因为指数都不破前期低点,那么优质股更加不可能破,比如998没破,1664没破,后面的低点逐步往上抬的,近期的是2800多点,没破,这个还是主要因为经济是螺旋形往上的

3,如果完全按照持优质股,不管牛熊的方法可不可以,我觉得可以,但一般行业要研究的深,特别是消费股,包括家电,食品饮料,医药,制造业独特龙头空间也很大,比如之前的浮耀玻璃,他家的壁垒其实很高,汽车玻璃不是哪家随便进得去,包括东方雨虹,海康威视,都是龙头,这类行业,个股容易穿越周期

注意,穿越周期不是股价不跌,股价和公司价值是一体两面,穿越指的是公司价值受经济波动影响小,即使影响了,行业壁垒加上优秀的管理层,企业总体还是螺旋向上发展,股价在熊市阶段下跌就是巴菲特讲的应该用脸盆接金子的概念,低位布局

比如茅台,现在买就不如塑化剂后期买,价位买高了,即便好公司也能套很久,也就是高价值的好公司也要买的合适,不是追高买,包括我上面讲的公司

4,选股难,找买点难,但是最难是持股,下跌,或者不涨,或者跑不赢大盘,你还拿得住吗?所以这种投资方法要求对于公司,行业的理解非常深,能至少坚定持有三到五年为止,当然前提是企业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另外不管是基本面的反应还是企业的发展都是要时间的,市场的认知也是要时间的,本质上你赚的是提前市场看到未来公司发展的钱,这个必须要时间体现的,来不得拔苗助长,极端的说,即便市场关闭几年也无所谓,因为市场只是一个流动性变现的场所,不影响企业价值


加一点,和其他的答案不同,我认为散户凭借自己认真研究,其实可以做的很好,那些以月或者季度来出的行业数据或者经济数据属于高频数据,噪音的成分比较大,研究透一个公司,以十年为期去投资,这些噪音数据看或者不看,影响不大,我本身就在基金行业,可以说过于关注细节数据而忽略本质的公司经济面,是舍本求末,关键在于公司的基本面能研究的有多透,比如说按照一般人的看法,保险公司就是卖保险靠集资投资来赚钱,本质是个金融类公司,但是你研究的比较深入,起码在我看,优质的保险公司并不过于依赖投资,人家其实本质是消费类的公司,向风险厌恶者提供平滑风险的一种工具,基业根基是大数定律,所以这是保险公司的根本价值,而不是投资,保险公司的价值按照保单的贴现值取精算假设(寿险)做加总可以估出来,所以保险就看独特的经济价值而非看静态的PE或者PB,年初大概算过平安如果按照现在的业绩(16年年报),即便没有增长,十年期经济价值翻倍也是大概率事件,年化收益超过10个点,很好了不是?经济周期,宏观环境,政策影响吗?影响,但是我觉得企业本身的基本面是决定性的,你仔细听一下他家网页上挂的投资者开放日的会议录音,多看看他家的年报,连续五年的,就会觉得牛逼的企业确实是有他独特的地方。长期持有的底气就是从吃透公司来的


懂得越多,研究越深,越敢大仓位,长久期的持股,特别是敢于在低点不停吃进,芒格一直就是这么干的,你看他早年管理组合的时候,业绩虽然波动大,但是长期业绩非常好,现在这位大师也就长期持有三个标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好市多,李录的私募基金份额,巴菲特是后期经芒格调教转向这种投资方法的。


短期投资即便选中的好的标的,看到上涨了20个点,30个点,就卖了,本质上是因为根本不懂这个标的的经济价值,也不知道能去到多高的位置,就和下次再买一个,跌10个点就“止损”了是一个道理。所以题主讲的熊市把牛市赚的钱赔光了本质是根本不懂买的是什么,不懂自己在干什么,就和抛硬币,押大小一样,这样的话,其实无论是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投资,都是危险的,最好及早离开。

编辑于 2017-06-10 00:37

投了很久股票、基金,主要做的是长期投资,说说我的看法。

1.什么是长期投资?

首先问一下,什么是长期投资?

很多人觉得1年算长期,巴菲特觉得买股票至少要拿出10年内不用的钱进行投资,可能巴菲特觉得用一生进行投资,才算长期。

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我们投资的钱,会一直在金融投资市场里流动。如果你今天卖出的一只股票,你还要为这些钱找到下一个归宿,也就是进行再投资。如果一直放在货币基金里,这是跑不赢通胀的。

所以,我们进行长期投资,可能指的不是长期投资一类投资品,或许中间这类投资品高估了,同时,你找到了低估的投资品。你就卖出了高估的投资品,买入低估的投资品。钱只是转换到另外一家公司的股票上,但它依然在股票市场上。

换句话说,你投资的是公司的价值,而不是短期的套利,或者投机。

我认为的长期投资,是你的钱一直在投资公司的价值,而随着公司的生产经营,公司的价值在不断提升,所以我们的资产(钱)价值也在提升。

2.为什么说长期投资能赚钱呢?

2.1 经济增长带来价值提升

长期投资之所以能赚钱,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增长带来公司价值的提升”。如果一个公司正在走向毁灭,无论你持有多长时间,也没有用。

我们看一下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A股股市经常涨跌,而且幅度略大。但全A股指数所含公司的净资产正在逐年提升,即使指数下跌,总有一天价格会回归到价值附近。

孟岩老师计算了中国股市2005年到2018年的增长情况,如上图所示。图中蓝线反映A股走势的全A股指数,代表了股市的平均水平。红线代表全A股指数所含净资产的走势,也就是我们说的价值。我们看到它是稳步上涨的,说明中国的上市公司利润增长平稳。股市的上行,就是围绕这根红线进行的。

从90年至今,上证指数从100点上涨到3200点,上涨32倍,年化回报高达13%。加上分红,实际收益率还要更高,这依靠的就是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如果长期投资下去,年化收益率13%还算是合理的。

事实上,很多投资者是无法实现年化13%的收益率的。

2.2 从复利视角看长期投资

根据复利效应:

有三个关键要素决定了财富的积累速度,分别是:时间、收益率、本金。

时间

首先说时间。你不理财,你可以说自己本金不够,但你有时间,这是确定的。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差不多,而早点懂理财和晚点懂理财,差别是巨大的,不信看下面这几个案例就知道了。

案例1:如果你现在20岁,每个月定投175块,假设你的年化收益率是15%。60岁的时候,你知道你有多少资产吗?

答案是:429万。

案例2:如果你现在20岁,即使只定投了七年,60岁的时候,你觉得你有多少资产呢?

答案:269万。而你只投入了14700本金。

案例3:如果你现在已经26岁了,才刚开始定投,即使你定投到60岁,总投入73500块,60岁时,你会有多少资产呢?

答案:185万。

不信?那看一下计算公式,这将是你未来40年的全景图哦。

C4单元格计算公式:=C3*(1+0.15)+2100;175*12个月 = 2100;

看到你的未来了吗?

这是时间,在其中起作用。起步晚,可能你就要用一生去追别人的脚步,也不一定能追的上。

同时,也能得出另一个结论:不是说你有钱才理财,而是说你理财之后,你才能变得有钱。即使每个月175块,也能变成429万,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马上开始你的理财之旅呢?

收益率

我运用复利效应的公式,计算了不同收益率在不同时间周期上的每单位资产增值的幅度。

从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事实:

“长期”可能对不同的人来说,长度是很不一样的。

不信你找找数字对应。对于能做到年化复合收益率高达35%的人来说(先不要想自己能不能达到),6年后的效果(6.05),相当于年化收益率10%的人要等上19年才能达到的效果(6.12)。即便是高出5%,即15%,也可以“提前6年”达到差不多同样的效果(6.15)---

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越弱,你的长期越长!

而获得一个稳定的高收益率,跟风买股票,自己不懂还投资的话,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的。这就要求我们掌握扎实的投资基本功,同时不断学习,提升我们的收益率,争取让它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本金

每个人的本金,都和这个人前期的积累有关系。如果前期通过自己的专业挣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比如100万,年化收益7%,10年后就变成了170万。

但如果你只有10万,年化收益率15%,10年后就变成了25万。投资的效率很高,但单纯从赚钱的角度来思考,10万本金净赚的钱远小于100万本金净赚的钱。

所以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成为月光族,而要尽量积累投资本金,这样获得同样的收益,可以大大缩短需要的时间。

3.小结

为什么长期投资能赚钱呢?

因为经济的增长,让全A股的净资产持续增长,即价值提升。而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所以价格迟早会回归到价值附近。

此外,根据复利,我们拆解了长期投资赚钱的几个重要因素,分别是:时间、收益率、本金。

时间:开始长期投资的时间越早越好。如果你提前6年开始长期投资,可能别人就要用一生去追逐你的脚步,甚至你积累的资产比它的还要多。

收益率:你的投资能力越强,获得同样的结果,你的长期越短。换句话说,你的投研能力越弱,你的长期越长。

本金:主要影响你的赚钱效率。

从以上几个角度来考虑,中国经济在持续增长,带来价值提升,即使你长时间投资股票指数,就能获得1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如果你还有能力投资高成长性的个股,你的收益率会更高。

一个致力于让每个理财人实现年化收益率15%+的理财师;

知乎关注我,知乎 @小猿理财;

点赞的朋友,关注公众号【多元思考力】,找我领取免费的,价值3W+、共143G从入门到精通的绝密理财学习资料。

发布于 2019-06-17 21:48

长期的价值投资,这件事吧,一般都是拿美股说事。

要知道,一战和二战,老美可是美滋滋。如果当年老美被撸掉了呢?

另外,股市的发展,离不开长期的和平,和平这事是跟“坚持长期投资”一样可以坚持的么?

还有,同样也离不开优胜国长期在全球范围内的撸羊毛。

还有,需要相对稳定的制度规范,不能依心情来喊话监管。出台的法规、政策要过脑……

国内的话,大小非的问题还悬着呢,定增等超低成本持股之类的炸弹还没铲呢,这些乱七八糟的,要是减持一半,你价值一个给我看看?价值完之后,你再坚持一个给我看看?然后国内的最大的号称长期资金入市后,本该维护市场稳定、减少对市场的不必要干预,现在反而天天做波段玩高抛低吸,搞得大把人没招只能选择跟他们团抱、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干涸的比性冷淡的女人还要干,你价值一个给我看看?

从操作的角度来看,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价格最终能体现出价值,价格会回归价值。但是,这个时间是未知的。首先,这会导致带有(相对高的)时间成本的资金很难进行此类操作。其次,在价格回归价值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出现错杀,这个时候,如果亏损幅度达到止损线,但是企业的价值面依然没有变化,这时,是低位加仓还是被风控砍仓?对于非自有资金而言, 这就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博弈问题,这会变成政治斗争,而不是投资理念的问题。

从预期的角度来看,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批量分析,可以很轻松的选出业绩稳定、有规模优势、价格被低估的股票,这样的股票,大概每年的预期回报是15%以上。但是,有几个参与A股市场的投资人,能满足于15%的年化收益???不满足的话,大家就容易进行波段操作,一旦时机没选好,15%基本就保不住,而且大概率会变成年度内亏损。

还有一个很搞笑的点在于,投资的“价值”该如何定义,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各说各话,这时又很容易陷入争夺名词定义权的纷争。

所以,难啊。

发布于 2017-06-12 22:44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去说:

一是长期投资会亏么;

二是如果会亏,为什么大家倡导长期投资;

三是怎么正确地做长期投资。

一 长期投资会亏么?

长期投资是可能亏损的。

比如,如果在日本房价的泡沫顶峰时候买入房产,那么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也没法回本。

又比如,如果买入了快倒闭公司的股票,拿多久也是没法回本的(就像当年的北电网络,贝尔斯通等)。

总结起来就是,在错误的时机投资了错误的资产

(图片来源:网络)

二 如果会亏,为何倡导长期投资?

原因至少有两点:

1、长期来看,优质资产不断向上运行;

2、鼓励投资不要投机,不要总想着快进快出。

以股市为例,在发展向上的国家,长期来看,股市投资的收益比存银行,买债券等高多了。

以饱受投资者诟病的中国股市为例,上证指数从90年的100点到现在的3000点左右,翻了30倍,年化收益在12%以上。

股票型基金则收益更高,长期年化收益率达到16%以上(证监会披露数据)。

这个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

科技和生产力总是进步,经济增长背后就是公司的成长

但是投资这种资产是有风险的,如果时间短,亏本的概率很高,时间越长,长期向上的特性越好发挥。

基于上面的原因,长期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是能够获得远超债券等固收类资产收益的最好方法。

由于A股走势一直给人以牛短熊长,暴涨暴跌的印象,让人错以为更适合短线交易。但事实是绝大多数散户在“追涨杀跌”中被割了韭菜。

图片来源:且慢管家

巴菲特多次说到:“我对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一无所长,我对未来六个月、未来一年或未来两年内的股票市场的走势一无所知。”

根据大量样本的统计结果,资产配置贡献了90%以上的收益,而择时的贡献竟然是负的(想想投资七亏二平一赚的残酷现实)。

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要尽可能避免短期投机的诱惑,而去坚持长期的价值投资。

三 如何正确地做长期投资?

关于这个问题,肯定无法说出肯定赚钱的办法,只能说几个点来减少亏钱的概率:

1. 长期投资并不简单等于买入并持有。因为股票或基金波动较大,下跌大的时候,普通用户可能承受不了,做出不理性的操作。

2. 分散投资有助于降低风险,这样可以避免所有资产都买入一个烂资产而无法自拔。比如可以买点中国的基金,买点美国的基金(QDII)。这样中国基金跌的时候美国基金涨,看着账户心情会好些,更容易坚持下去,长期看都是向上的。

3.如果没有很大精力研究股票,买指数基金比较好。当然指数基金不止一个,比如中国有大盘的沪深300,中证500,还有很多行业指数基金。这也是为什么看起来近10年来大盘涨得不多,但是股票型基金却收入颇丰的原因。中国还有很多中小板的股票,它们成长很快。

4.参考估值进行投资。如果能够理解估值,避开泡沫时买入,而在低估时布局,就能增加不少胜率。这个方法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人在研究。

5.对于用每月工资结余投资的普通用户来说,可以考虑定投,这样能够更容易克服人性的弱点,坚持长期投资。

发布于 2018-08-15 09:46

坚持有价值,看这里股票都换了几波人了,我这还在呢。

把所有的亏都吃一遍,所有的套路都跟一遍,再吃亏起码你就慢一步,等市场过几年再疯的时候,你才能有套路跟着市场最能忽悠的套路去忽悠别人。至于股票本身的研究,有的是人去做,这个精力不如拿来研究市场里的人更好。

发布于 2017-06-12 18:05

买点错了一切都是瞎逼逼。

尤其是那些用别人钱的基金经理。

再好的牛股买错了位置,跌去个六七成,看好有个毛用?大部分基金这个时候都跌破清盘线了。当你清盘了股票多牛都跟你无关。

那些个牛逼的价值投资高人,高位吹嘘价值投资胜利,低位砍仓止损,追高再买回来这种逗逼事也不是一个两个

早些年,也就是07-08年有过赢富数据好像是叫这个还是叫什么的,交易所出的,挺贵,但是牛逼之处在于公布了各种基金席位当日交易的详细数据.

这个直接就把各种机构底牌全揭开了, 虽然没有公布名称,但是可以根据蛛丝马迹少量公开信息推测出某几个席位属于谁.

嘴上说一套,做法另一套的多了去了,各种逗比交易完全暴露.甚至可以发现很多可疑老鼠仓似的操作,机构怨声载道,很快这个产品就被封杀了

编辑于 2017-06-28 13:02

成立。但有前提。

第一是好公司。不然拿着它退市了。

什么是好公司,分析很多。

比如护城河成长性定价权等等。


第二是好价格。比如48的中石油现在估计还套着。

又如700的茅台跟120的茅台。

所以要看年线

发布于 2017-06-13 00:44

只要你一直在市场里,那交易就并不存在“最后的成功”这种概念。

发布于 2017-06-28 14:17

谢谢邀请!

首先明确一下观点:

1任何投资都需要和时间做朋友(我有一个朋友的名字就叫时间,并且从事投资咨询工作,很有趣);

2,坚持长期投资不是把钱放在那里不动,而是鼓励投资不要投机,不要总想着快进快出,大多数时候,只有时间才能验证答案。

-------------

说明:以下涉及的一些资料、数据一部分来自于我的工作笔记,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网络,如涉及侵权,可私信我删除!

--------------------------

题主重点提到了股市、资本市场,那就不说其他投资,类似股权投资是一定要坚持长期的,没得选。其实资本市场也类似,所谓的价值投资,其实也在长期投资的范畴内。如果想知道资本市场是否适合长期投资,最好就是查看各类资产的大数据走势。比如股票、债券、商品、外汇、衍生品等资产类别在最近几十年,或十年、二十年的走势及收益情况,也可以参考一些具体的案例。如此才能验证坚持长期投资是否会迎来最后的成功,当然,期间也要对照国内外两个市场,以获取更优的参考样本和结论。

先看看美国。目前,在美国的家庭资产配置中,金融类资产大概占比60%,在金融类资产中,银行储蓄仅占约4%,大部分持有的是股票、基金、债券和其他托管类资产。资本市场很多年来一直在美国家庭财富体系中扮演着十分总要的角色。

美国的股市因建立较早,在经过长时期坎坷走势后,目前变的非常成熟,呈现长期慢牛走势。具体来看:

道琼斯指数:

从1896年算起,道琼斯指数的年均涨幅是5.3%;

如果从1932年大萧条的最低点投资算起,年平均涨幅是7.65%;

如果从1973-1974年石油危机最低点投资算起,年平均涨幅是8.8%。

道琼斯指数长期走势



纳斯达克指数 :

如果从1971年算起,年均涨幅是9.4%,因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都是新技术产业,而过去的几十年,是新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年代,所以纳指的年均涨幅会高很多;

如果从1971年开始算,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纳指的第一次山顶位,年均涨幅高达14.5%。

从超长期看,股市的回报率是惊人的!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在过去的44年间,仅指数的涨幅就高达50倍!同时出现了增长上百倍甚至数百上千倍的超级大牛股,如MSFT(微软)、ORCL(甲骨文)等。这里插一句,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金融科技第一股宜人贷,开盘价10美元,上市之后连续破发,一度跌到4块多,后来又一度飙升到40多块,现在稳定在20多块。如果你从最初坚定的持有,你大概用一年多的时间赚了1倍多,但你想快进快出的话,在10美元到4美元,在40多美元到20多美元的过程中,遭遇损失腰斩的几率无比巨大,所以,再次证明,时间是最好的朋友,不要抛弃你的朋友。

纳斯达克长期走势


除了美国股市,日经指数长期增长幅度也是惊人的。

日经指数:

如果从1970年算起,日经指数的年均涨幅只有4.6%,这主要受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长达20年的经济衰退所拖累;

如果计算1970-1990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20年,日经指数的年均涨幅高达15%。

日经指数长期走势


香港恒生指数也比较成熟,表现也不错,从1964年算起,恒生指数的年均涨幅为12.6%,这也和过去几十年香港经济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

香港恒生指数长期走势


从国际主要重要股市走势来看,长期都呈现增长趋势,且收益很不错。

那么A股市场的走势又如何呢?是否与国际股市长期走势呈现共同的特征?

上证指数从1990年开设股市以来,虽然经历过90年代的大起大落,2008年金融危机时跌幅更是高达72.8%,2015年暴力去杠杆也几近腰斩,但依然取得年均涨幅14.3%的好成绩,让人难以置信。

A股长期走势


A股走势一直给人以牛短熊长,暴涨暴跌的印象,让人以为更适合短线交易,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最近两次出现的较大波动分别是2007年和2015年左右各出现一轮暴涨暴跌走势,每一次巨大波动都造成了大量股民被深套,亏损严重。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缺乏专业投资能力的散户股民怀着赌徒的心理,去进行所谓的“高抛低吸”,频繁交易,结果却弄巧成拙,成了高买低卖,做了反差。其实,A股的这种“不稳定”特征,恰恰最适合长期投资,因为对大量散户而言, 普遍缺乏对基本面、技术走势以及市场信息的准确判断或信息获取能力,更多的是凭借小道消息,跟风投资,主观臆断,甚至赌徒心理去操作,如此怎能不亏损?

何况就算专业的投资机构,纵横资本市场几十年的老股民也很难拿捏的准某只股票的准确走势及进场出场的精确时点。我们身边也确实存在个别赚钱的老股民,但只要了解下他们的炒股历史,不难发现,几乎个个经历过惨痛的教训,前期谁没有交过巨额学费,历经过多次或爆仓,或重创,甚至血本无归?尽管最后凭借坚强的毅力、煎熬历练以及良好的运气走出了阴影,不过面对亿兆股民,这样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说比中五百万头奖还要难也不夸张。

但是,若保持长期投资的心态和操作就不一样了,避开A股暴涨暴跌的特征不看,从长期走势来看,其依然属于成长型的资本市场,非常具备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基础。当然,长期投资的核心是要保持价值投资,选择性价比高,成长潜力大的白马股、绩优股、优质蓝筹股等是不错的选择,这比判断一只股票某个时段的准确走势相对容易的多了,尤其对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而言。而且优质股票的作用,不仅是成长空间大,长期收益高,同时在股市出现大幅波动的时候,也起到抗跌、避险的巨大作用。下面我们可以看些A股中具体的股票例子。

20年间的A股,其实不乏表现十分优异的个股和大牛股,这与人们印象中牛短熊长的整体A股形象完全不同。以2006年6月-2016年6月十年周期为例,因其贯穿了两个比较完整的牛熊周期,比较具有代表性。此间,上证指数从1600点左右的低点经过两次牛市后到2600多点的最低点,累计涨幅63%。期中,表现较好的个股有恒生电子、金证股份、平潭发展、康美药业、长春高新、通化东宝、格力电器、上海莱士等股票,在过去十年中这些股票平均市值增长超过27倍,其中恒生电子涨幅近50倍,格力电器上涨20倍。

2006-2016年A股表现优异的10大个股


自上证在2007年10月创下历史高点6124后飞流直下,虽然至今未能超越,但以上提到的这些股票尽管期间也历经回撤现象,但大多在2009年下半年的反弹行情中超越前期高点,这就是牛股的魅力所在。而这些股票的成长历程也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如果你当初持有这些股票中的哪怕一只,所获得的收益都远远超过其他类资产,这说明什么?说明股市的投资价值很高,说明坚持长期投资才是正确的投资策略。此外,有研究还发现,即使投资者只投资一年,投资组合的亏损比例也只在30%左右,相反盈利的比例达到70%左右。

因此,如果一个国家能够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股票作为权益类产品的投资,从长期来看,不仅能跑赢通胀,甚至可以跑赢其他大多数资产,就算与过去房地产存在的20年黄金发展周期对比,股市的年化回报也相对较高(房地产年化回报在12-15%区间,不过房地产有杠杆,区域差别也大)。为什么呢?因为股市从长期来看仍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长期投资股市会让你享受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收益,所以,只要对国家经济未来有信心,你就要对股市有信心。

不过,如果你在股市的高位买入,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尽管随着经济增长,最后基本都会解套,但你的年化收益率就会变得非常低,甚至可能因缺乏高抛低吸的技术和炒股能力而导致最终亏钱,因此,对于普通的投资者而言,要想不亏钱,要不你就制定长远的投资计划,要不就永远不要在任何高位买入任何资产。

尽管资本市场的投资理念很清晰,但事实表明,国内大多数投资者长期以来依然是亏钱的。而资本市场往往是亏钱容易,赚钱难。如果有100块钱,只要下跌50%就成了50块,而50块想再翻本变成100块,要上涨100%才行。知易行难,大多数股民都熟读巴菲特的每一句话,但却没有人能真正学习巴菲特去操作,因为当那些看起来很诱人的“机会”出现时,以个人的判断力和抗压能力,往往上无法抵御的。

虽然人人都听过长期投资理论,但是能做到的人很少。已经有太多的文章和人论证过,大多数人在资本市场亏钱都是因为短线交易,过于频繁的交易。这一点网络随便一搜有太多的血淋淋的案例了,我就不详细说了,因为这是人性,很多人认为自己可以突破人性,结果还是陷进去了。就像吸毒一样。真正能克服人性的很少。

资本市场是存在严格的二八定律的,即80%的投资人都是亏钱的,只有20%赚钱。通过相关统计研究,这20%一般都是机构投资者。为什么是机构投资者?虽然谁都无法精确的去判断某只股票的准确走势和涨跌时点,但显而易见,在选择优质股,挖掘价值股,分析上市公司业绩及经营能力、帅选和获取市场有用信息方面等,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具备天然和明显的优势。即使在股灾发生的时候,机构投资者也因专业能力强,团队及技术优势有助克服个人人性缺点、资本实力雄厚等特点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所以对于个人来说,找到专业的机构,解决人性问题,才能有更大的机会战胜资本市场,同时也能让资本市场回归理性,回归平静,这也是监管层一直在鼓励推动的工作。

个人通过机构去进行长期投资于资本市场,一般有几种选择,买公募和买私募。公募被很多人认为不靠谱,其实公募基金经理也是被投资者“害了”,因为公募的“随进随出”属性,导致公募基金经理在市场需要的时候面临投资者撤资的风险,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又面临投资者“加码”而钱必须找到出处的风险,为何总是相反的?就是因为个人投资者对市场判断不准确。

私募相对好一些,一般都有一个封闭期,基金经理在封闭期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进行操作,减少一些受到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对于初期接触私募的投资者,推荐FOF也就是母基金,简单的说就是投资于多支基金的基金,风险更加分散。

数显显示,2015年6月至2015年8月,大盘下跌34.06%,而股票型公募基金也平均下跌超过40%,部分甚至被清盘。然而,母基金在这期间却表现良好。在整个2015年,资本市场中有77.97%的母基金取得正收益。

2015年A股大幅波动期间母基金表现



从我们的统计数据来看,不管是二级资本市场还是一级股权市场,母基金都表现很好,也非常受客户欢迎。

母基金的明显优势是通过不同的投资策略、投资风格、区域市场选择、投资周期制定,以及专业的经理人,构建一个好的组合,使投资者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都能实现“风险可控、回报可期。尽管资产有周期走势,有钟摆现象,但这同样说明没有哪一类资产能够持续表现强势,也没有哪一类资产会持续位于谷底。通过“跨资产类别”的科学布局,不仅可抓住当下表现优异的资产,也可提前布局被低估的品种。同时,基于资产的有机组合,能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实现穿越市场、稳健上行的回报。同时,母基金利用科学的投资布局,能够全面升级“长期投资”,提高抗风险、获收益的能力。

回到题主的问题,不管从哪个维度来看,坚持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明显回报更好,A股也不例外,而那些执拗于短期炒作、且缺乏专业性的个人投资者恐怕一直处于被割韭菜的境地,但是即使碰的头破血流,他们也乐此不疲。人性如此,所以大多数人选择专业机构,专业产品一定会好于自己操作的。

编辑于 2017-06-02 11:22

长期投资是一项长久的功夫只有理解并认同它的逻辑你才能耐得住寂寞在关键时刻不动摇不为小涨窃喜也不为浮亏难过最终有所收获

什么是长期投资

说到长期投资到底多长时间才算长期呢一年两年还是五年十年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从战略层面来看长期持有可以说是一种投资策略第二从战术层面来说涉及到长期投资的具体操作比如持有多长时间在什么时候卖出才能大概率赚钱

根据中国基金协会官方数据显示偏股型公募基金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超过 16%也就是说如果你一直持有一个基金坚持到现在只要不是太烂即使你什么都没做也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回报

但现实却是很多投资者对股市的印象是没有赚到钱

这是因为很多投资者都抱着短期赚快钱的心理或者在大幅波动的市场环境中被短期波动吓到最终割肉出场

投资是一件反人性的事选择长期投资其实是选择建立一个长期视角并利用延迟满足感帮助我们走一条大概率会赢的路我们只有了解了长期投资的赚钱逻辑才可以帮助我们克服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这些可能短时间内不好理解学了后面的内容你再回来看这句话的时候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长期投资的赚钱逻辑

长期投资赚钱的秘密并不复杂它的核心原因有三点接下来我们分别讨论

1经济增长

长期投资可以赚钱的第一个原因是经济增长一定会带来股票基金等权益类产品上涨

我们来看文稿中的图 1

编辑于 2024-03-11 19:43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定投的方法并不难学但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因为在定投过程中指数基金也会不断涨涨跌跌遇到大起大落对新手来说就很难坚持定投下去

就我个人来说坚持定投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把定投计划列在纸面上几月几日定投这次定投多少钱都写在纸上提前把计划准备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构建属于自己的定投计划

一份完整的定投计划需要根据自己的收入和开支设定合理的每月定投额度也需要筛选适合投资的品种设定好买卖区间最终我们需要把这些因素全部一一落在纸面上让任何一个拿到这个计划的人都可以执行出相同的效果如此这份定投计划才算完成了

需要强调的是最终的计划必须能落在纸面上这样才能让自己每次投资的时候严格遵守避免主观情绪干扰我们的投资

1.梳理自己的现金流

在投资之前先要想好自己的钱将来会用来做什么假如在未来一年就要动用这笔钱那就不应该用来投资股票类资产像指数基金等股票类资产要做好投资 3 年以上的心理准备资产以股票基金的形式存在的时间越长其增值的速度就越快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构建一个长期的定投计划

在开始定投之前需要先梳理自己的现金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可投资不了基金因此在投资之前很有必要梳理一下自己的现金流来源看看自己每月有多少资金进账又会花掉多少钱哪些地方可以省下钱用来投资哪些消费又是不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定投做规划

大家可以使用记账的 APP来记录一下自己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这样才能计算出每月能够拿出多少钱用于投资不必要的支出可以减少例如抽烟喝酒的支出可以控制一下而像买书学习锻炼身体等方面的支出可以不变额度较高的不必要消费可以为你节省下不少钱

记账小窍门

窍门一大账马上记小账汇总记

比较大的开销要在发生之后马上记下来比较小的开销例如路边买饮料等随时记录不太方便我们可以大概估算一下花了多少每一两天记录一下花在小账上的总数就好

窍门二购物凭证要留好

要有保留购物凭证的习惯一方面可以精确地看到开支是多少另一方面可以核对一下买到的东西和开支是否相符

窍门三收入也要记

记账并不仅仅是记录开支每个月的收入也要记录在内的另外如果我们有闲置物品也可以转手卖掉卖掉之后的款项也要当作收入记录下来这些东西本来也用不上不如让它们化身为资产为我们赚钱

记账要分析

记账是一件琐碎的事情刚开始可能很难坚持不过只要持续记录几个月我们就会对自己的日常开销有一个大致全面的了解每个月花在吃饭上多少钱通信费多少钱交通费多少钱买衣服多少钱……把这些支出分门别类记下来之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啦

我有一个朋友之前没有记账的习惯推荐他用 APP 记账后他坚持记了半年然后他就发现自己每个月在话费上的开支竟然达到 300 多元为何会如此高呢原来之前每次当手机收到余额不足的提醒时他就随手充钱从不记录但没想到话费原来这么高经过一番查找之后他才发现原因在于之前他选的手机套餐不合适实际上他用手机上网比较多但之前的套餐手机流量却比较少在更换了合适的手机套餐之后他每个月的话费只有不到 80 元了单是话费这一项每年就可以省下近 3 000 元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节省而仅仅是不知道钱花在哪里了记账的作用就是找出诸如此类可以改善的地方有的开支可能没有必要有的开支或许可以找到性价比更高的方案

不记不知道一记吓一跳让我们从记账开始提升每月可支配收入吧

通过记账我们能看到自己把钱花在了哪里但同时聪明人还会发现其中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购买的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都只是因为觉得以后会需要就把这些东西买下来这些东西可能是超市或电商大降价促销的廉价大米可能是一堆用不到的塑料碗也可能是网站推荐的一个功能貌似不错的小家电结果买下来以后就屯在家里吃灰了相信不少读者都有这样的体会

这些貌似以后用得上的东西也是我们投资的敌人因为我们为这些貌似用得上的东西而支付了本可以用来买资产的现金在买这些东西之前我们手里拿着的是现金这些钱可以用来买东西也可以用来做投资但一份资金只能用来做一件事如果买了用不到的东西就没法把这些钱用来投资实现增值了

所以当我们买了一堆以后可能用得上的东西时貌似赚到了但实际上现金变成了很长时间里我们用不到的东西了现金没有被好好地利用起来而我们原本是可以用这些钱来投资让财富增值的

已经买了的东西没法改变但我们可以着眼于以后的生活以后买买买的时候请记住以下 3 点

1避免面子消费把钱花在刀刃上

有些开支是可以省去的比如为了炫耀而购买最新款式的手机为了面子穿自己负担不起的名牌这些可以带来一时的愉悦但我们都知道它们无法让自己真的变得富有这样的开支其实可以节省

2必须用的东西而不是可能用得上的东西

再遇到超市商场大降价要想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如果仅仅是因为价格便宜但是实际用不到或使用的频率非常低那就不应该买

3避免冲动消费

冲动消费也是我们的一大敌人例如我们跟团去旅游经常会遇到导游带着我们去商场购物让我们买一些貌似很值钱的东西再比如某些电商平台经常会搞一些大促销而实际上在促销之前却提高某些商品的售价促销价比原来的价格还要高如果真的轻信了这些我们就很容易冲动消费切记现在用不到的东西就不要买

通过记账我们可以知道钱到底花在了哪里再通过分析开销就可以知道哪些不该花的钱可以省下学会了这两招我们就可以避免再做月光族投资的时候也就不会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了

上班族最稳定的收入就是工资每个月在固定的时间收到固定的钱这跟我们的定投理念是非常契合的最好让自己养成强制储蓄的习惯发下工资就尽快拿出一部分用于定投不让自己的消费欲望有可乘之机

一般来说每月的收入除去必要的生活开支后剩余资金的 50% 可以用来定投指数基金

2.挑选好基金

制定定投计划的第二步就是挑选出当前具有投资价值的被低估的指数基金相关内容已在第四章有所介绍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3.构建定投计划

第三步就是构建定投计划了首先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方式去投资这些指数基金比如从银行买用网络平台买或是开股票账户来买等把定投需要的账户开通好第五章介绍过场内和场外投资指数基金的渠道和操作步骤

其次确定自己每月定投的时间和频率比如选择在发工资之后的第 1 个交易日进行定投频率上按周定投或者按月定投效果相似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就好

最后计划中要把定投所遵循的定投策略包括什么时候定投什么时候持有什么时候卖出都详细地列出来只有这样一份完整的计划才能落实在纸面上帮助我们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避免受到主观情绪的干扰

4.定期检查优化

我们制订了一个可以执行的定投计划但这并不是终点一份好的计划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和改进

为了做好计划的优化在定投的时候需要我们做好定投记录方便以后进行总结和回顾定投记录一般包括定投指数基金的日期指数基金的品种操作买或卖指数基金的价格估值等信息在定投日期一栏还可以预先把每个月定投的时间写上这样可以提醒督促自己按计划来坚持执行避免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

优化的方法有很多在前面的章节中也有过介绍读者可以结合这些投资技巧不断优化自己的定投计划比如我们知道指数基金被低估得越严重其投资价值就越高越值得我们去投资它因此我们可以将每个月定投的金额与估值结合起来做到越低估买入越多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投资收益

定投计划表

心动不如行动为了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定投计划我把以上四个步骤做成了一个定投计划表大家可以填写下表制订出自己的第一个定投计划

填写好之后将此计划表打印出来尽量大一些贴在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按照定投计划执行避免主观情绪的干扰

有的人会觉得这很小儿科或者觉得我明白定投原理在心里记着就好没必要写出来实际上把定投计划落在纸面上这是本书最关键的一步有一个落在纸面上的定投计划时刻作为提醒能长期坚持定投下来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升

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认真的填写定投计划表吧

定投计划表

1.梳理现金流

1我的家庭月收入是家庭月开支是每个月剩余资金 ____ 元剩余资金 = 月收入-月开支

2每个月的剩余资金我打算拿出% 的比例来定投一般 50% 比较合适也就是说每个月我能用来定投指数基金的资金是 ____ 元

2.选择适合定投的指数基金

通过 □ 公众号或者 □ 指数网站查找出当前处于低估适合定投的指数基金有分别是

□ 我的每月定投资金少于 1 000 元可以选 1 只我选择 ____

□ 我的每月定投资金在 1000~3000 元或以上可以选 2~3 只我选择每只指数基金的定投金额分别为

3.构建定投计划

1寻找适合自己的定投渠道

□ 我有过投资股票的经验熟悉场内操作可以从场内入手券商使用的股票交易软件是

□ 我是新人刚开始接触定投可以从场外开始入手选择场外的定投平台是 ____

2确定每月的定投日期

我选择每月 ____ 日作为定投日进行定投原因是比如这是每月发工资后的第一天将本月定投资金投入到低估值指数基金上

3列出投资策略

我的投资策略是

在指数基金低估的时候坚持每月定投

在指数基金恢复正常估值的时候坚定持有基金份额

到牛市指数基金高估的时候分批卖出获利

4.做好定投记录

在记录定投信息的时候主要需要记录的是定投的时间定投的操作买/卖定投买入或卖出的品种定投买入或卖出的总金额成交的基金份额数量买入或卖出的估值可制作定投记录表如表 6.1 所示

表 6.1 定投记录表


096
096


这里用一组记录作为演示见表 6.2

表 6.2 定投记录表示例


097
097


有了定投记录表就可以很方便地记录定投的历史投入的资金也方便用 IRR 公式来计算定投的收益率了

这个定投记录表同样需要打印出来可以贴在定投计划表的旁边每次定投的时候可以看一下是否坚持了这套方法来投资

还有一个帮助我们掌握定投知识的好窍门计划制订好之后要能把这个计划给别人讲明白讲解的内容要包括什么是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有哪些优势为什么这样制订定投计划依据是什么等一套知识体系只是看完能掌握 10% 的内容看完又去实践能掌握 50% 的内容能给别人讲明白才算是基本都掌握了另外给别人讲述的过程中也能够帮助我们对自己的定投计划查漏补缺

这样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定投计划就制订出来了按照这个定投计划定投低估值的指数基金可以保证一个长期不错的收益率

三个定投计划实例

在定投过程中我们还会面临各种不同的特殊需求这里用三个实例讲解一下三种最有代表性的定投需求以及如何针对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定投计划这三个实例分别是为父母构建的养老定投计划为自己构建的加薪定投计划以及为孩子构建的教育定投计划三个计划都以 1 000 元作为初始投资资金

不管是什么需求定投过程中买什么怎么买卖什么怎么卖这四点基本不变读者可以参考这三个实例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定投计划

1.为父母构建养老定投计划

现在养老制度越来越完善可能父母的养老金可以满足生活所需但是父母操劳了一辈子习惯了为儿女考虑不舍得花钱为自己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所以我当初建立了这么一个养老定投计划打算当父母退休后他们就可以从定投计划中定期取用资金用于改善生活

养老定投计划有什么特点呢

养老定投计划可以参考养老金在退休前不断往计划里投入资金在很长时间里只进不出只进不出指的是计划用于投资的资金不会提前取出来花掉等积累的资产足够多了每年收益足以覆盖生活所需要的资金之后再取用资金才不会影响未来的收益继续增长这就是养老定投计划的资金特征前期只进不出积累一定金额后逐渐提升开支

后期每年取用多少资金量才可以不影响指数基金的积蓄积累呢这里有一个参考标准如果我们每年从计划中取用的资金不超过总市值的 4%就不会影响长期取用

例如持有 25 万元市值的指数基金每年取用不超过 1 万元就可以保证一直有钱可取

这是因为指数基金自身会不断升值在不超过一定限额的情况下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投资者提供可用资金了这也是养老定投计划的精髓

具体在选择养老定投计划的基金品种时也有一定的倾向性养老定投计划特别适合构建在高分红的指数基金品种上例如红利指数基金就特别适合养老定投计划因为红利指数基金一般具备高分红的特性后期依靠指数基金每年的现金分红就可以稳定获取支出用的现金并且指数基金的分红不受股价涨跌的影响

所以我们可以为父母养老构建一个定投计划如下

1确定每月投入到养老定投计划中的资金量

2挑选高股息率的指数基金例如红利指数基金

3确定定投日定投渠道等再根据个人的需求决定定投的年限比如还有多少年退休大约何时会需要取用资金等在此之前进行定投资金只进不出达到一定年限后基金每年的分红收益就可以用来支付生活的相应开支如果基金没有分红则可以每次取不超过 4% 的基金份额卖出获得现金这样也不会影响长期取用

4遵循指数基金的投资策略在指数基金处于低估值得投资的时候开始我们的定投计划

2.为自己构建加薪定投计划

假如你是一个年轻的上班族手里并没有太多的积蓄你可以通过努力工作未来逐步提高工资收入如何打理这些工资关系着你未来的财富能达到多少

首先要明确一点对于年轻上班族来说认真工作才是让自己资产变多的最佳途径而不是靠投资致富 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努力工作几年薪水增加两三倍一点都不难但是想在几年里靠投资让资产增长两三倍没有人能保证做到所以年轻人最主要的是努力拼搏无论是上班工作还是努力创业靠事业提升收入是最关键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其次对于上班族的投资要牢记以下三个原则

原则一钱少也要存节流为先

不要以为小钱不要紧要知道聚沙成塔比如在单位吃一次外卖可能要比自己做饭带去单位贵 10 元每周来这么两三次一年下来就是几千元

现在货币基金的起购金额都是 1 元起我们可以把小钱省下来汇总再投入到每月的定投中去

原则二区分想要必需

要有正确的消费观知道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是自己必需的把钱花在刀刃上

原则三越早开始投资越好

投资是一个复利游戏早 10 年学会正确的投资方法并开始投资就可以让雪球越滚越大收益自然越来越高

另外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工资收入也会迅速提升定投金额也可以随之增加

此外年轻上班族还会面临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说结婚买房子生小孩等这些特殊情况会带来额外的开支而且大多开支还不小例如买房子需要首付款生小孩也会导致家庭收入暂时性下降这些短期确定性的开支并不适合用来投资指数基金

以下案例是一个加薪定投计划供读者参考

1每月将可支配收入的 60% 用于定投指数基金年轻人风险承受能力更强一些可以多投入一些资金到指数基金中平时注意开源节流将省下的小钱存入到货币基金中每个月定投的时候一起投入

2挑选盈利收益率较高的指数基金

3确定定投日定投渠道等

4遵循指数基金投资策略当盈利收益率大于 10% 时每个月 1 号进行定投盈利收益率小于 10%大于 6.4% 时停止定投这部分计划定投的钱可以投入到货币基金或债券基金里当盈利收益率小于 6.4% 时将当时手中持有的基金份额分成 10 份每个月卖出一份

3.为子女构建教育定投计划

如何为子女构建教育定投计划这也是当前许多年轻父母非常关注的事情如今养育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各地尤其是竞争激烈的北上广等大城市拼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当下送一个孩子去英国读书平均每年也要准备 15 万 ~30 万元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小学生一年少说也要花费几万元用于各种培训班辅导班等对现代人来说子女教育在开销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十几年前银行就开始宣传教育储蓄意图让家长存银行定期为自己的孩子积累将来教育所需的开支很明显定期储蓄一年只有几个点2015 年降息之后一年期定期利率不到 2%截至 2017 年 6 月 30 日靠银行的定期储蓄来为子女教育储备资金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教育金有个很明显的区别于其他计划的特点那就是具有很强的可预见性自己的孩子将在多少年之后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什么时候一定要用钱等时间点基本上从孩子出生就可以确定了这一点是不同于养老定投计划和加薪定投计划的往往教育资金是需要在某个可预见的时间点一次性支出的

所以准备教育金定投首先要保证资金在需要使用的时候一定是以现金的形式存在的是可以拿来用的其次才是提高收益所以子女教育定投计划在卖出条件的设置上要放宽这样就能等到更多的卖出机会卖出之后可以将之转为保本理财产品来打理这样虽然收益会低一些但卖出机会往往在更短的时间里就能等到一次不会影响资金的提取

所以我们可以以此构建一个子女教育金定投计划

1确定教育定投计划的每月定投金额

2挑选高盈利收益率的指数基金

3确定定投日定投渠道等再根据孩子上学需要用钱的时间确定定投的年限

4遵循盈利收益率法策略来定投

编辑于 2024-03-11 19:53

随着股市回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股票投资。在寻求投资建议时,被推荐最多的策略大概就是“长期持股”。


挑一些股票,打开K线图,往前追溯十年,涨幅十倍的并不少见。每当这些案例被抛出,投资者往往心潮澎湃,激动于长期持股的神奇和收益翻倍的容易。但实际上,真正做到长期持股的非常少见,炒股致富的更是少之又少。


这么好的投资策略,为何不易做到呢?


价值创造的源泉


首先要从价值创造的源泉说起。


股票投资有两大流派:技术投资和价值投资。前者研究K线走势揭示的规律,从图形波动中获利;后者研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价值,从企业盈利中获利。


在技术投资者看来,时间本身并不重要,只是图形展开的必要条件,所以他们不排斥也不推崇长期持有,一切以图形走势为准。技术投资者也强调耐心,但只是耐心等待K线给出的买卖信号,与时间长短无关。


在价值投资者看来,企业价值创造是渐进的、更多是线性增长的,只有长期持股,才能充分享受价值增长。所以,价值投资者强调的耐心,主要是长期持有的耐心,是对时间和复利效应的信仰。


1977年,巴菲特在财富杂志发表文章《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文中他提到了股票投资的价值来源,

“让我们思考一下企业的本质:它们并不是交易所中的那些抽象的代码,而是具有生产性的企业。我们假设企业的股东是以企业账面净资产的价值获得了企业所有权。因此,他们自己的回报率也应该是在12%左右。又因回报是持续性的,所以我们有理由将其看作股票息票。”


经过测算,巴菲特发现财富500强企业1955年以来(截至1977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2%左右波动,假定以1倍PB买入,意味着价值投资者买入股票后的年均收益在12%(不考虑估值波动,把买卖股票等同于投资企业)。在这个基础上,巴菲特认为,从本质上来说,买入股票就相当于获得了拥有固定收益的“有价证券”,长期持有的年化收益在12%左右,跟购买债券没有什么区别。


既然把股票投资等同于固定收益投资,时间就成为价值创造的来源,长期持有也就成为最重要、最有效的投资策略。


就A股市场看,2005-2019年间,沪深300成分股票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也就是说,假定投资者以平均1倍PB买入沪深300指数,长期持有后的年均投资回报为14%。


当前,沪深300指数市净率约在1.7倍左右,估值处于合理水平,长期持有仍能获得不错的回报(假定持有15年,期间平均ROE为14%,以1.7倍PB买入,平均收益率仍在10%以上)。



耐心不是一种品质


时间是价值创造的源泉,所以价值投资者非常看重耐心的价值。


查理·芒格一再强调,“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大量的耐心”;彼得·林奇告诫投资者,“除非你确信,不管短期是涨是跌,你都会耐心地长期持有好几年,否则你就不要投资股票基金”;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则在《价值》中写道:

“投资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但投资人绝不能每时每刻都处于激动之中。但凡出色的投资人,都拥有一个难得的品质,即非凡的耐心。”


耐心如此重要,为何很多在生活中颇有耐心的人,投资业绩一塌糊涂呢?


根本的原因在于,投资者的耐心,是认知到位后的“知行合一”,与个人性格无关,投资者保持耐心,只因为深知耐心的价值。反过来讲,如果不先在认知上取得突破,无论在生活中多么有耐心,一旦进入股市,就会被群体心理同化,追涨杀跌、频繁交易,自然见不到耐心的影子。


格雷厄姆曾评价说,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必定具有强烈的企业调研与估值意识、充足的耐心、严格的自律精神、完善的敏感度分析能力、实事求是的思考态度,以及长期积累的投资经验。很大程度上,耐心正是源于扎实的调研分析、实事求是的思考和长期积累的投资经验,离开这些,耐心便如镜花水月,看得到却抓不着。


对于巴菲特的持股耐心,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保险业务负责人迈克尔•戈德堡曾评论道:

“巴菲特总是在检验着他所听到的东西。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错了?整个世界的格局都在他的脑海里。那里似乎有台计算机,不停地对比着新鲜事物和他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并且还在不断地发问,这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所以,持股不动并非撒手不管,而是在持续挑战股票投资逻辑后,发现根本不需要调仓罢了。从这个角度看,持股耐心来源于对企业价值准确而深刻的认知。若仓促而买,必会仓促而卖。


你为什么卖早了?


不妨以白酒投资为例进行说明。


2020年,A股得白酒者得天下。临近年底时,很多投资者大呼错过了发财机会,不少人还晒出交易记录,显示自己曾经持有和过早卖出。后视镜思维下,每个人都“自责”自己缺乏持股耐心,与翻倍的收益擦肩而过。


这背后,既与对白酒股的价值认知有关,与交易心理也大有关系。投机宗师级人物杰西·利弗莫尔曾强调,利润储备是耐心和勇气的重要保障。在他看来,如果投资者的第一笔交易能够盈利,他就能更淡定地看待股价涨跌,容易做到耐心持股;如果第一笔交易是亏损的,则很容易被股价涨跌左右,很难理性思考和耐心持有。


这背后就是“损失厌恶心理”在作怪,账户损失会对投资者构成持续的压力,很多时候,频繁交易只是投资者试图摆脱这种压力的释放口。


近三年,白酒并非一直涨势如虹。2018年,白酒整体是下跌趋势,大部分投资者饱受煎熬后选择割肉离场;2019年一季度,白酒股迎来一波上涨行情,一部分人会在反弹回本时卖出,求个清净;随后十几个月又困在箱体中波动,部分投资者受不了“墨迹”的行情,小赚就离场了;疫情之后,股市经历了短暂的猛烈下跌,又把一些人震荡出局。



此时,自2018年算起,留下来的白酒投资者已经历连续两年“折磨”,后续的快速上涨让他们倾向于落袋为安,多数上涨中途就卖出离场了。最终,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摆脱交易心理影响,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吃到最大的一波涨幅。


此外,很多投资者做不到长期持有,还因为太过“聪明”了。他们既想赚长期价值增长的钱,又想赚短期估值波动的钱,所以即便选择了好标的,深信长期持股的价值,也仍然免不了频繁买入卖出。一旦频繁买卖,就必然被交易心理俘获,长期持有也就没了影子。


“与市场作对”


长期持股,还要具备“与市场作对”的意识和勇气。


一些价值投资者也被称作逆向投资者,他们信奉的原则是“不去人多的地方”,因为他们相信,人多拥挤的地方很难找到低估的资产。如巴菲特所说:

“不受追捧的东西,就没有可取之处?其实这才是钓大鱼的地方。在华尔街,让人非常愉快的市场共识,通常会让你付出巨大的代价。”


但除了熊市的低点和牛市的高点,市场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聪明的,不被市场追捧的股票往往都有瑕疵。低PE/PB的股票,未必都值得抄底,很多是价值陷阱,根本没有底。


很好理解,股价表现是企业经营的晴雨表,经营层面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起死回生,破产倒闭的比比皆是;自然,股市中也并非每个低估的股票都有反转的一天,跌跌不休甚至ST退市的也比比皆是。


所以,价值投资者强调低估时买入,或巴菲特的“在别人恐慌时贪婪”,并非去股市中闭着眼睛扫便宜货,更不是单纯地与市场作对,而是买入那些暂时遇到困难的优秀公司或伟大公司。


关于优秀公司的标准,巴菲特在其常年的公司并购广告中点明了要点:规模大、业务简单、有不错的盈利能力、负债少、经营得当。


这样的企业很少有低估的时候,一般只有遇到特定困难才会出现短暂的买入窗口,所以真正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是非常少的,即便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你把我们15个最好的决策剔除,我们的业绩将会非常平庸。”


所以,真正值得与市场作对的投资机会,少之又少。也只有深刻意识到投资机会的稀缺性,投资者才更容易做到长期持有。


做时间的朋友


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有句话很经典,“生产力不是一切,但是长远来看,它几乎就是一切。”同样,就股票投资而言,企业盈利能力不是一切,但长远来看,它几乎就是一切。所以,价值投资的真谛很简单:选一家业绩优秀的企业,低估时买入,然后长期持有、做时间的朋友。


知道这一点很容易,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实现财富增长。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认知的层面,要真正地去研究、理解,更要耐心地等待机会。


知易行难,越是看上去简单的,实施起来越是困难;越是实施起来困难,结果才越有效,看上去越有吸引力。最终,大多数投资者一边被看上去简单可行的投资策略吸引,又因实施过程中的困难而屡屡犯错,所以,巴菲特才负责任地劝告普通投资者购买指数基金,而非买入并持有几只蓝筹股。

发布于 2021-01-04 11:58

牛短熊长才能买够筹码。


最恶心的市场就是慢牛闪崩。

你们觉得现在是慢牛,闪崩的时候就懂了。

发布于 2017-06-12 09:22

首先,你研究股票的角度纠错了。熊市或者牛市一般指的是股票的溢价,就是净资产和总市值之间的差距,或者说是泡沫。而公司经营跟溢价是无关的,经营可以改变投资者预期,从而改变溢价。但是溢价是无法改变公司经营的。牛熊转换只是溢价的增加和减少,倘若公司一直都运行的很好,ROE保持高速稳定增长,这家公司的估值就有底线,大部分时候绝对不可能跌破这个底线的。这意味着我们买入这家公司,如果长期基本面能够持续不改变,依靠分红就能获得不菲的收益。这个收益和其他投资品之间存在一个平衡,通常来说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在各个投资品之间是适用的。某股票跌破了这个估值底,低估了,就会有投资者大量买入,迅速填平这个坑。所以,只要公司经营的好,利润稳定增长,ROE合适,这家公司的股价只会缓慢增长,牛市增长的快一些,熊市慢一些,一般不存在亏钱的问题。长期投资就可以分享这个公司的成长收益,获得成功。

编辑于 2017-06-04 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