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文笔
小说创作
写作能力
写作技巧

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

从小到大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就很差,语文写作一直不好,看到别人随随便便就能写出很精妙的文字而且很有逻辑性,读起来让人很畅快享受。而自己写的时候要么大白话要…
关注者
4,916
被浏览
764,349

411 个回答

要提高文字功底,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逻辑、情感、修辞

逻辑第一,情感第二,修辞第三。

文字功底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从事文字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些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当中,逻辑是最根本的要求,其次是要真情实感才能真正打动人,最后才是修辞。而现实呢,很多人往往最重视修辞,以为只要修辞用得好就是文采好,就算好文章,其实这是误解,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

符合逻辑是文章最基本的要求

一篇文章没有逻辑,读者是看不懂的。从大的方面来讲,整个文章要符合逻辑。从小的方面来说,句子也要符合逻辑。

一篇文章由中心思想、材料、结构三要素组成。三者的关系是,所有的文字材料是围绕中心思想,根据一定的逻辑结构组合起来的。也就是说,你得按一定的顺序或线索来展开内容。

写作是需要有商业思维的,文章就是你的产品(商品),生产制造商品是需要正确规范的流程的,否则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不是合格的商品,没人买(没人读)。

所以文章要有逻辑,文章的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以及外部形式的统一,要有条理,开头说什么,正文说什么,结尾又要怎么说,都需要有规范,这样文章的脉络才够清晰,别人才读得明白。

那通常来讲,文章的逻辑结构是怎么样的呢?

比如拿知乎上的内容来讲,我们写一个回答,通常可以针对题主提出的问题从三个部分来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或者是像我这篇回答,结论先行,然后分述论点。

我这篇回答的结论是:逻辑第一,情感第二,修辞第三

分述论点很好理解,就是亮明观点后,接下来分别从逻辑、情感、修辞三个方面一一阐述清楚即可。这就是我这篇回答的逻辑,相信这是比较好理解的。

同样的道理,文章当中的句子也是要讲逻辑的,否则读者同样看不懂。

比如:今天天气很好,小明下班了

这就是缺乏逻辑的,天气跟小明下班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

而改成:今天天气很好,小明下班后去逛了会儿公园

这就不一样了对吧?因为天气不错,小明下班后逛公园了。

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

人有七情六欲,而文章正是表达这七情六欲,人有各种情绪,文章也是在表达情绪,但这情绪要真,才能让读者有感。

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有没有用心,读者是完全能够体会到的。好的作家的文字是会说话的,读的同时,我们大脑里也会画面感出来。

我们来看鲁迅先生的《故乡》里,闰土的几句话(只摘抄了闰土的几句话,非原文顺序):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这是少年闰土。活脱脱就是一个特别有朝气的少年,结识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话也就特别多,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自己喜欢的,都告诉“我”。从“我”和闰土的对话里,我们能感受到两个少年的喜悦。

那鲁迅先生又是怎么写中年闰土的呢?我们来看“我”和闰土的重逢,先是一段外貌描写: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接下来: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还未读完,我们似乎也打了一个寒噤,我们也感觉到了,“我”和闰土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少年闰土是可爱、可亲的,而中年闰土是可怜、可悲的。

少年闰土带着希望,而中年闰土,一身的悲哀与无望。越读越会让人生出一丝惆怅……

《故乡》里写杨二嫂也是经典,其圆规形象可谓刻骨三分。

另外像张爱玲也是传情达意的顶级高手,比如《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等,简直有毒,女性读者是很容易把自己代入女主角,与之共情的。

总之,文章要有真实、真挚的情感表达,才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好作家大多善用修辞手法

在具体讲修辞手法之前,我想有必要说一说,题主所说的大白话的问题,其实大白话也能写出好文章。

并不是一定要用华丽的辞藻才能成就好文章,实际上很多大作家的作品里,语言都是非常朴素的,平实的。

比如大家都有共识的,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语言都非常质朴,都是大白话。

当然,使用修辞也不是说就一定是华丽,而是恰到好处。修辞用得好,读者是更容易代入作品当中的。

修辞是指在写作的时候,利用多种语言手段,让文章达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

修辞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

就说比喻吧,朱自清先生有个观点,他把比喻分为两类:即”近取譬”和”远取譬”。”近取譬”多是取形似,而”远取譬”则是取神似。

”远取譬”才是上佳,用不是很像的东西进行类比,用陌生的东西进行类比。

就拿朱自清先生的《河塘月色》来说: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叶子比作舞女的裙,这算是形似,而清香比作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就非常的绝妙了。

再比如钱钟书,也是擅长用比喻的顶级高手。他对比喻的运用是突破传统的,他非常擅长用抽象的事物来比喻具体的事物,或者是用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情。

在钱钟书的《围城》里有很多令人叫绝的比喻。

一开篇就有:

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夜是抽象的事物,而浸了油的纸,一下子就具体了,似乎触手可及,能把夜摸到。

另外还有: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用饭里的砂砾,鱼刺来比喻恶毒,让人意料不到的痛。

再比如鲍小姐穿衣较为裸露,钱钟书将之喻为真理,就是用抽象的事物来比喻具体的事物。

总之呢,要提高文字功底,唯有多读多写,多读好的作品,经典作品,看好的作家们是如何写作的。

而且,写作是实践性的活动,没有实践,提升就无从谈起,所以动笔去写才是唯一的出路,我自己也正在这条路上求索着~

对于新手写作者来说,写作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与其一个人关起门来自己琢磨,不如找个好的老师来引导,比如知乎知学堂的写作直播课,就会有专业的老师给予写作方面的指导。

喏,就是上面链接里的写作直播课,只需要1元即可报名。两三天的时间,写作水平不可能有质的飞跃,但我们却有机会轻松get到在知乎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加上持之以恒的不断练习,相信提高文字功底并非难事。

以上,希望能帮助到你。我是 @沙栗,爱读童话的吃货,多平台签约作者,写作课导师,阅读推广人。

看到很多朋友收藏了,很欣慰我用心写的内容能对大家有用,那么,有写作方面的问题也欢迎通过咨询交流~~

编辑于 2023-12-27 12:18

腹有诗书气自华。

单纯的文字功底,建议你直接把从小到大的所有语文课本拿出来经常通读,相信很多人都没完完整整角角落落读完过语文书。

这一步后,你大概知道自己对文字的渴求和喜爱程度,接着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典名著,史书,再往上再读风雅颂这些。

什么,你问读完这些之后呢?

相信我,这些看完后,你肯定不会来问我之后怎么办。

发布于 2023-11-17 11:49

1、叶圣陶先生说:我手写我口。意思是说,自己的嘴巴怎么说话,我就怎么把这些话记下来。关键是——少用成语。

2、少用,尽可能少之又少地使用“的”。不信,你试试?好舒服好舒服。

3、绝对不要使用这样几种标点,如:删节号“······”和分号“;”。惊叹号“!”和问号“?”不要一同使用,很恶心,如同吃下粘着痢疾的苍蝇。

4、在一句和两句叙述或描写的文字里,甚至以逗号为一句,都不要出现同一个字,甚至同一个字音的字。所有老师都不教这个。我很生气。

5、文字要诚恳,要做到说谎话也诚诚恳恳。你诚恳的谎言,就连测谎仪也测不出。你诚恳的态度,居然把自己都唬弄得很喜欢自己。

6、开头很重要。结尾更重要。开头要诚恳,唯唯诺诺。结尾要意犹未尽,实在不会结尾,就闭上眼睛删去倒数的三段。

7、知道“闲笔”的使用。何谓闲笔?就是看似废话,实有所指,或制造悠远意境的描写。归有光《项脊轩志》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我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即是。

8、练习题:《睡着前我还记得的声音》《醒来时我身体的感觉》《这几分钟的窗外》《上班路途的流水账》。《游记》(不要景点介绍说明)。

9、情景结合。就是情节写累了,写点景观环境。景观环境里,要有人物情节。

10、尽量,尽量,写,短句子。

11、对话切忌一问一答。凡是对话,阅读只见“?”的,大多属于失败的写作。对话写不好,别的也就不敢恭维了。

12、人物对话避免谈问题,避免辩论。多谈些,甚至重复交谈吃喝拉撒睡。比如:“你睡了吗?”“我不困。”“快睡一会儿吧。”“你先睡吧。”“睡一会儿,睡不着也没关系。”“我好像已经睡过了。”“你睡得真轻。”这些看似废话的对话,就是最好的对话。

13、千万别把小说的对话写到戏剧里,也不要把戏剧的对话写到小说里,这就如同男女上洗手间进错了门。

14、好的文学,好的小说,多数都是明晰的,写得清清楚楚(故事本身可以扑朔迷离)。如同好的歌曲音乐旋律,基本都很简单,动听,上口。

15、要写声音。要写色彩。要写气味。此三者,写作者用桌案上的三件东西代表。先把一件放在眼前,比如声音。写写,再换来色彩。再写写,换来气味。循环往复,养成习惯。

16、写实的“想象”,要建立在准确的细节和常识的基础之上,多数作家于此频频失误。天马行空的“想象”,要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之上,中国作家多无趣味。

17、作者同作品中人物的视角、语言、行为,都必须准确。何为不准确?比如我出生在中国大清朝农村,我见到一个小镜子,我将它比喻为今天的平板电脑。这就是严重的扯淡不准确。多数知名作家基本在作品开头不出三段,就要犯这样的错误。我都懒得点出他们姓名。

18、现在作家电影看多了。小说写作切忌模仿电影情节结构,切忌“说电影”,或者如同电影场面和人物对话似的写作。但是,小说写作,可以尝试描写电影的一个长镜头,甚至,一个画面,并且将这个长镜头或画面中的所有小小细节都进行放大说明。

19、不必挖空心思刻意结构一部作品。与其用“结构”,倒不如用“组织”或者“编织”。过分结构作品,是作者失去自信的表现,江郎才尽,掩饰自己的捉襟见肘。写作,能不使用结构,最好不要使用结构。我喜欢顺其自然的“编织”。

20、写自己熟悉的,尽量调动自己体验,而非阅读甚至影视镜头的间接经验。参照静止的画面,比如绘画和摄影,让里面的人物景色活动起来,赋予他们最新的关系。避免参照活动的影视画面,否则结果只能是没有生命的虚假感受。一个作家不能吝啬到自己一点经验都不奉献。不必赤裸,但也不必紧紧包裹自己。

21、一部小说作品里,一定要有情色,甚至要有大量情色。生活中健康正常的人,每天都会有情色的事情和思维发生。情色描写,不在行为,而在行为背后的能量。不少女性作家,只写到肌肤,但无情色,估计是大白天自己喜欢拉上窗帘照镜子,裸照。

22、一个在年轻时代主要阅读甚至仅仅阅读翻译文学的作家,他的创作道路一定不会走远。

23、用汉语书写的作家,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作家,是不是一个有望创造出优秀作品的作家,我只看他藏书和手边阅读就能判断。一个书柜里没有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文物出版社、三联书店出版物的作家,他的道路绝对走不远。

24、诚恳比聪明重要。简单说,不要学习钱钟书《围城》那一类玩意,一是学不来,二是学了也不可爱,甚至讨人厌。学学沈从文,但要避免学成“沈八股”。语言是第一要义。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唐宋诗词,明清小品,周作人,沈从文,废名,孙犁,汪曾祺,读读,也就差不多了。

发布于 2022-12-18 12:38

不管是写小说还是写文章,好文笔是一大加分项。

有好的文字功底,才能打造引人入胜的感官体验,让你的内容锦上添花。


下面我会给你8个提高文笔的独家技巧,全文3500字,全是实打实的干货!

如果你想在文字功底上有质的提升,一定要耐心把它看完,相信定有所获~



一、善用修辞和比喻,让描述生动有形


很多初写者面临的困境之一,是如何把一些难理解、难以捉摸、甚至看不见摸不透的东西,写得生动立体,如在眼前?

方法是有的!


我们可以灵活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同样一句话,尝试用不同的修辞表达出来,然后做对比。

事实上,你不必精通所有的修辞手段。有的时候,用好「比喻」就足以使你的文章惊艳。


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一绝: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短短几句,用「比喻」对琵琶声音进行形象地描摹,把大弦粗重急促,小弦亲切细柔,大小弦错落有致、清脆圆润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颗粒感十足,是不是绝了?


所以说,比喻用得好,就能起到“活化”文字、画龙点睛之效。当然,这里面也讲究一定的技巧:


1、使用大家熟知的事物

如果大家不熟悉,哪怕作者自认为高超,依然无法唤醒大家头脑里的形象。

举个例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句,“红胜火”,大家都很熟悉,对吧?“绿如蓝”,就未必了。

这里的“蓝”,其实指的是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那没见过或没听过蓝草的,岂不就白瞎了?


2、多用具象化表达

写作的时候,多用具象的词,比如,颜色,味道,形状等等,就能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官刺激,直接在脑海中生成鲜明的形象。

同时,也要注意留一点空白,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写出来,给读者留有一些想象的空间。


比如,“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话,最先让人记住的是个词?

“红”字对不对?一下子在脑海里就像飘过一面红旗或者燃烧一团火一样。原因就在于“红”是个表示颜色的词。

同样,我们形容一个人脸型好看,说她长着一张瓜子脸,就是因为用形状替代了虚化的想象,人物形象一下子立体起来。

是不是很生动?


描述技巧其实很多,我分享的这些也只是大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听听知乎知学堂官方的写作公开课,李享老师本人很幽默,主攻故事写作,对行文和故事建构都非常有一套,链接我直接放下面了,感兴趣的童鞋赶紧马~



二、注入真实的情感,以情动人


文字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文章要想打动人,十有八九离不开情感。

要有真情实感,有感而发,对生活有敏锐的感知能力,思考能力。但不要渲染过度,过于抒情,无病呻吟,只会给读者空洞无味的感觉。


朱自清的《背影》字数不多,却流传甚广,就在于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细心的你一定能发现,这不是说作者不能回家与父亲见面,而是说父亲年事高、身体差,恐怕要永别,作者内心无法割舍。

这就是情感的力量。


新手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的文字?


1、多写表示感受的词句

写文章时,不时地多问问自己,我的内心感受是啥?是气愤不已?举双手双脚赞同?还是像熄灭的烟一样绝望?


2、积累一些表达心情的词句

泪光、笑容、阴沉的脸、呆呆望着远处......这些所谓的表情和神态,无不传达出一个人内在的心情。

平常多观察,多积累,写的时候多回忆、多想象,一定可以写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心情。



三、展示画面的美感,以形传神


好的文章要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有丰富的画面感,在读者的脑海中,就像播放一部身临其境的电影一样。

身为作者,你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位画家,给你的作品,构建一个独特、有画面感和美感的场景。


比如《青花瓷》中描绘的那样: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寥寥几笔,把烟雨中一个痴情女子,手拿一把油纸伞,等待情人出现在古桥上,那种唯美梦幻的画面感一下子勾勒出来。


那么,怎样有效塑造画面感呢?


1、多角度、分层次描写

我们常常习惯⽤⼀种表达⽅式,⾃⼰看了都腻歪。

不妨试试从“正⾯、概述、侧⾯描述、⽐喻”等多角度去写,对提高文学技巧很有帮助。


比如说讲一个人很勤奋。我们还可以这样说:

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他居然都不觉得累。
他好像一台机器,连着轴转,不知疲倦。
大家都很担心他,这样加班,是要猝死的节奏啊···


还要学会分层次,比如形容月色美,可以从地上的影子,树梢的月光,天上的云层,等等,几个不同方面、有层次地说出其美。


2、用比喻和通感写事物

比喻,大家不陌生。通感是啥?

简单说,就是用一种感官去写另一种感官

比如,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句话本来要写荷花的清香,这是嗅觉,可作者说它像是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是听觉。

这个技巧比较难,但只要抓住感觉,你觉得这种感觉像另一种器官的感觉,就可以尝试写了。



四、添加生活的情趣,让文字变得有趣


有些人的文章好像没什么大道理,也没有什么金句,为什么读起来觉得妙笔生花呢?

因为他们有趣!

王尔德说:“这个世界上好看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某些语言的“有趣”,未必让你捧腹大笑或者忍俊不禁,但只要你肯用心咀嚼(细品一下),就不难发现它妙趣横生、实在有滋有味。


说到有趣,民国文化大V胡适先生,以怕老婆著称。在一张全家福里,江冬秀坐在太师椅上,胡适和儿子垂手立在两旁,一副受气样。

他描写自己怕老婆也是活灵活现:

“太太年轻时是活菩萨,怎好不怕!中年时是九子魔母,怎能不怕;老了是母夜叉,怎敢不怕!”


其实不难发现,虽然作者自黑(自嘲),但字里行间是对太太及家人的尊重和爱,展现的是大男人的智慧,这样的文字非但不招人厌,反而多了几分趣味盎然,令人会心一笑。


那如何让自己的文字变得有趣?


1、成为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

我们经常说文如其人,文字是生活的表达。如果日常生活中你就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那你写出的文字也就不会索然无味。

当然,这事儿得慢慢来,强求不得。


2、陌生化表达

就是用一些反常规的表达方式,比如写切菜,那是“碎尸万段”,去上班,就是“流水加工厂”,等等,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以一种戏谑的态度,把死气沉沉的内容写活起来。

当然还是那句话,好内容是大前提,不要为了有趣而有趣,更不要迎合他人强行装作有趣。所有的表达基于你的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否则就是无稽之谈。



五、其他几个关于提升文笔的建议


1、『乐高积累法』搜集素材

为什么书读了很多,一到写作就无话可写?明明整理了很多素材,却不知道从何下笔,总是很吃力?

你绝对不是一个人!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素材积累的方式不对。


有没有想过拼素材也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有效和趣味盎然?给大家安利一个我在知乎写作公开课学到的「乐高积累法」。

——先慢慢形成写作思维,再搭建自己的框架,将平时所见所闻和印象深刻的话语,分场景、分类别记录下来,并定期整理复盘,不断充实自己的素材库,等到真正用时就文思泉涌啦~

怎么样?是不是超实用?


当然,积累素材的方法远不止这些,课程还提及了更多切实有效的建议,很适合新人学习。相比市面上动辄成千上万的课程,它的性价比相当高,技巧讲解加上实战经验,手把手教你写作方法;更有助教一对一讲解,提供个性化修改方案。

不管是希望写作能力提升,还是积累方法技巧,都值得一听。官方链接我放这里了哈~


2、学会模仿,博采众长

模仿优秀的作品,模仿它的风格,模仿它的遣词造句,模仿它的构思。

从你的素材库里面找出一些你觉得不错的好词,金句,不断地进行仿写训练。

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就是:找1到3个作者对标。精读他们的作品,分析思考,对方的写作技巧,论证手法,好在什么地方。接着尝试着写,然后进行对比,看看自己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3、制定写作计划,刻意练习

安排一个写作的训练计划,确定好每天专门写作的时间,养成习惯。

针对某一个点,进行长时间的刻意练习。比如怎么用好词语,怎么写好句子,怎么写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描写人物,怎么描写环境,怎么构思文章,等等

刚开始可以先从字数比较少的文字开始,从短篇开始,慢慢增加篇幅。写着写着,你的灵感就会不断地冒出来了。


4、有效反馈,持续改进

通过网上写作,听别人的评论,及时地总结,找出自己的问题,加以训练和改进;

通过看一些书籍,或参加写作指导课,请高手点评,研究大师的套路,学习他的文章结构,看他是怎么叙述的,他的文章好在哪里······在持续反馈和改进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



当然啦,提升写作能力远不及于此。写作说到底是对人生的思考和生活的体验,要把自己的阅历融入作品中,时刻保持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敬畏之心。


也许你要说,我没那时间也没那闲工夫,不好意思,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中最经典的台词便是:功夫,就是时间。


时间会投桃报李,会大浪淘沙。


你怎样对待你的文字,你的读者会给你最真实的反馈。

编辑于 2023-04-26 15:53

首先你要知道,写作是一种表达,很多时候人们想写跟想说的原因其实是一样的,有什么思绪堵在哪儿,没表达出来就憋得慌,只是有人也许是因为没有对象可以表达而写,也许是因为没法把话说得让自己满意才写,又或者是需要表达的对象太多了,懒得一个个去说,干脆写出来得了,总之,大多数时候写和说一样,是一种交流,需要一个接收对象,要说人话,你不能只顾自己写得高兴,而让接收信息的人一头雾水。

然后,就开始琢磨表达这件事了。



写之前总是要花点功夫酝酿一番的,你想表达什么,怎么组织,给谁看,要收到什么效果。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里列出了常见文章的六种基本结构——需要提醒一点,这是一本讲说明文和议论文的书,创作型的写作不在本书讨论范围内,这六种结构按表达对象、内容、逻辑划分如下:

1、范畴。就是一个类别,或者分到一定区域里、但是相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一堆东西,“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是一幅山居人家图,不作诗而写成一篇散文的话,先写哪个再写哪个也没什么关系,简言之,范畴里的元素,是可以打散的。

2、比较。两个不一样的东西,在同一个维度上测评。

3、评价。两种写法,一是开门见山给出结论,再列出证据,描述事实,就是常说的“金字塔原理”,“我讨厌他,因为他又懒又笨,还很色”,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么写显得有些强势,而且证据说服力不足时会有诡辩嫌疑,不妨反过来,先描述客观事实再说出自己的观点,“他又懒又笨,还很色,所以我讨厌他”。

4、逻辑。可以说是和范畴相反的了,一堆必须有关联才可以放在一块儿说的事,“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打散就叫人看不懂了。

5、时间。顺序或者倒序,没有什么正当理由的话不太好插队,比如常规是从秦朝写到清朝,或者从清朝往前翻到秦朝,如果在写清朝的时候提一下北魏,那还说得过去,因为都是少数民族政权,但是写完明朝再跳到北魏就显得很突兀了。

6、因果。需要逻辑的支撑,就像破案一样,嫌疑人、动机、证据、不在场证明,齐活,凶手是他。

想好了结构,就可以开始整理思绪了,这里提到“分解与整合”,用《钢之炼金术师FA》的话来说,就是“理解、分解、再构成”,围绕几个锚点捋清思路,整理资料,组织语言,然后写,或者说。

自上而下是写作的基本顺序,开了个头,沿着主线写,从哪里到哪里,顺着思路往下,不建议跳跃,这一段没写好就写下一段,待会儿可能衔接不起来。不过我一般在中途想起什么彩蛋就赶紧空几行写下,一般过会儿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嵌入。



“写”是本书的主题,几个紧扣“写得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的技巧:

1、不要写长句。如果不是为了搞笑(这是我说的,不是作者)的话,还是尽量使用短句为好。长句很费脑,你花了很长时间把一句话写得优雅得体、睿智精妙,可能读者要体会到你的功力也得费一番功夫,可能他不想花这个时间,可能他没有耐心去懂你,总之猛地一看,“哎,这人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所以你到底表达了什么,人家根本不知道,万一读者比你高明,他能用一段话浅显直白写清楚的事情,给你用一句话说得这么晦涩这么绕口,简直要怀疑这人是不是在装逼了。

2、但你可能不想装逼,而只是在力求简洁,能用一句话概括的内容坚决不写一段话。这就要提到第二个技巧:保持简洁,删除多余的词。我一直觉得这是最难做好的一点,有些话说吧,好像太罗嗦了,不说,又显得牵强,表达不到位,这是其一;另一点,像有一些“我相信”、“我认为”、“因为”、“所以”……之类的,如果不写也不影响本意,就不要写。只是,如果你写的是一些比较有争议的话题,那还是详细一点好,很多骂战的起因,是因为有人惜字如金(或者仓促),有人以偏概全(或者刻意曲解)。

3、既然是作说明或议论的文章,言之有物就很重要了。写结论的时候,证据要充分有几分理,就说几分话,肆意夸大是会打脸的,类似于用“法律意见书”当作“法律鉴定意见书”就很可笑了,严肃追究起来那可是欺骗行为,因为根本没这种文件,是”司法鉴定意见书“。怎么能拿没有法律效力的东西去唬人呢?


这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提到了20条写作原则,其中4条是“可读性”。就我个人而言,一般写得流畅的,读起来也不至于磕巴得令人不得要领,但书中是指“排版上要一目了然,容易阅读”,这已经是写作之外的领域了,只有如下3点能在字里行间体现:

1、善用小标题;

2、适当前置一份纲要,某公众号的推文经常会在正文开始前放一小段“太长不看版”,就是整篇文章的精简概括,如果你要写长文或者深度文章,不妨试试;

3、空行,有些平台上发布文章是纯文本格式,连基本的加粗、斜体、划线、高亮之类都没有,那就只能尽可能给文章分块儿了。

最后想说一点,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在一家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他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潜心研究英文写作、语法和逻辑推理教学,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一套教材,《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是其中的一本,也就是说,书中有些原则,如语态、语法、词性之类是不适合中文语境的。读完能学到说话行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也就可以了,毕竟是教材,只负责最基本的“说人话 ”,才华什么的,就是另外的事啦~

编辑于 2018-02-09 22:24

先学会字、词、句,再学段、篇、长篇。

字,学会用常用字,往简单、准确、真实三个方面去学去练。

词,学会用动词,学会用准确性的名词,少用副词、形容词、介词以及其他虚词,少用的、了、说、道,多用语气词。

句,学会去读句子,练习语感,学会去写句子,写有语感的韵律美能用来朗读的句子。

段,学会倒叙插叙,学会先声夺人,学会标题党与震惊党,学会突出重点,学会写一半省略一半,话说一半最好,让读者去脑补。

篇,学会一句话写故事,由简及繁,由骨骼到血肉。

长篇,学会编剧课教的电影三幕,学会爽文基本套路,学会期待感与情绪,挣到钱后去领悟自己的道。

大长篇并写文谋生,学会做人,三观正,人情练达,学会做事,知行合一,世事洞明。

最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发布于 2023-11-18 13:07

你可能只是讲故事的能力差些,而不是文字功底差。

我有个朋友,在某国企的行政办公室工作,她是985中文系毕业的,文笔不错,各种宣传材料、讲话稿都写的得心应手,工作多年的她早已成为部门的骨干。甚至她们办公室除她以外,没人能够真正写出大型的文字材料,更没有人能够替代她。

平时部门里讨论接班人的时候,她的名字是出现最多的。她自己也觉得接班人非她莫属,毕竟无论是资历、能力还是态度,都没人可以跟她比。然而,等真的选择谁来接替办公室副主任的位置时,她却没有被选中。

记得她当时打电话给我,对她们公司一顿吐槽,更是大骂领导有眼无珠。但我在仔细询问她的工作细节,分析她的状况后,却发现她是败在了“讲故事”上,她平时太注重“写”的本职工作,却忘记了“讲”更为重要。

她每次交出的材料,都只呈现一个最后的结果,而中途写作的过程、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问题等来龙去脉,领导是一概不知的,她也不善于将这些过程细节汇报给领导。在领导看来,你拿来的材料好,是理所当然的;不好,则全部是你的错。因为他除了看到材料,其它的什么都看不到。

美洲印第安人有一句古老的谚语:"Those who tell the stories rule the world"。翻译过来即:“会讲故事的人统治世界”。不谈统治世界,能讲好自己的故事,至少可以让你在生活中、在职场上、在演讲时都游刃有余,不再受到非能力因素的限制。

后来,我让她试着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汇报工作,因为故事往往比事实更有说服力、比事实更招人喜欢、比事实更能让人记住。她开始不是很理解我的意思,后来我推荐她看一本《故事力》,她读后说非常喜欢,学到了很多知识。

今年春节再跟她联系时,她说半年前,她之前的那位办公室副主任调到其它部门了,她现在已经荣升副主任!并高兴的跟我探讨了半天如何讲好故事,如何用讲故事的思维模式去对待工作,并感谢我当时给她推荐了这本《故事力》的书

看到这本书对她帮助这么大,也希望能帮助到你。因此在此推荐一下,高琳、林宏博的《故事力》。感兴趣的可以看下这个链接:

杨澜、潘石屹、张德芬、张静初、李一诺等联袂推荐!万人验证的职场影响力训练方法,用故事决胜人生关键时刻!

这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前面 1~8 章讲的是如何讲好故事,9~20章则是实操,讲如何在面试、社交、汇报、路演等场景应用“讲故事”的思维。希望这本书总结的6 个故事模型和 8 个关键应用场景对你也有帮助,帮助你走出文字的困境。

这本书现在可以直接在知乎盐选里面阅读,已经开通会员阅读是免费的,没有开通会员的可以通过下面链接开通哦:


最后,希望通过训练,你的文字功底、讲故事的水平都能取得长足进步!

编辑于 2024-02-15 21:00

忍不住跑来回答一下……因为这是个很有感触的问题(刚玩知乎的用户,答不好请轻喷)

题主的这种问题最初出现在我的初中,高中特别分科以后就尤其明显了。

在那之前都一直觉得自己写文还不错的说,想象力比较丰富而且语言流畅,在同龄人里还算有想法的(老师评价过),这些放在小学初中甚至高一都还算过得去,但问题也就渐渐显露出来了……

第一个就是,虽然语言流畅,但真的写得太平白了,完全是平铺直叙似的叙述,毫……无……起……伏……

在初中,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简单粗暴,就是直接背下好词好句,然后写文时有合适的地方就毫不犹豫地套用,这方法的好处是,初中老师不会在意“借鉴过度”的问题(说不定他们根本就没发现),反而可能鼓励你积累运用;但也有坏处,就是如果你心急或者判断失误,这个“搬用”就会不合时宜,甚至导致偏题。

到了高中,我渐渐发现我的作文得分越来越低了,以前上50是常态,不上不正常,现在下50是常态,上了才不正常……当时心里那憋得我啊,好多次其实觉得自己写得不差呀,但偏偏每次得分就是差的一笔,还腹诽这肯定是阅卷老师的问题(当然说不定还真有勒o(╯□╰)o)

当时我语文老师就跟同学们说,作文里面必须有“亮眼睛的句子”(到现在都成了咱班同学一个吐槽点),有次作文卷批阅下来,全班几乎每个人的卷子上都被亮晶晶的水彩笔(_(:зゝ∠)_)勾上了“亮眼睛的句子”(……),我却居!然!——通篇白!!

而且结尾附上了一句红字:“语言还是显得平了一点”………………!!(几年过去我都忘不了这句话/(ㄒoㄒ)/~~)

而且那次作文我还有很煞费苦心地思索凝练语言文字句式排版的啊!!

你让我怎么想怎么想怎么想!!!

每次看到班上作文写得好的信手拈来就是一些辞藻华美的段落(姑且不论文章实质思想哈,毕竟要承认在高中作文的评判标准里,文采是占了一篇文的绝大部分),我心里那个纠结那个不甘啊……觉得有些句子真的是有生之年都不可能自己想的出来的啊……

然后我就去问了一下写得好的同学的写作感想:

L:呃,不知道诶,就那么写出来了。

我:!!请教我怎么能“就那么写出来了”!?

L:哎呀我也不是很清楚,就是……写的时候自然就想到要这么写了。

我:……

L看到我满溢幽怨的眼神,挠着头做了点补充:呃,多看书,多积累嘛,有了文学底蕴,自然就知道怎么落笔啦~

我:我也有看书啊!红楼梦安意如毕淑敏啥的……

L摊手:唉,那我也不造啦~

我:……

果然都是一群不靠谱的家伙,吝啬给干货(¬_¬)

没法,无奈之下,我只得完全以应付高考的心态来提高我的应试作文水平,主要就两件事,看书和摘抄。

书只看两种:高考作文书(……)和词句优美的散文集。

然后看到好句子就摘抄下来,看到好句式就自己仿写。

就凭着这种笨拙的方法,在高三几次频繁的作文练笔后,我的分数还真提高了……

居然能上50了,还居然被老师当范文在全班念了……

当时心里把我激动的呀┭┮ V ┭┮

以为我低分的日子总算要熬到头了……

结果下次作文……

他喵的又只有46了?!!

总之,直到我的高中结束,我的作文得分其实都不很稳定,但的确在临近高考的时候能勉强稳定在48到51这个区间了呢_(:зゝ∠)_

所以说,尽管方法笨,但的确是有用的,而且是容易实践的~

题主若没有太多时间在文笔上下功夫的话,可以考虑用这种办法哦~(因为事实证明,即使生搬硬套,多加练习还是可以get到有用技能滴(*^__^*)练多了总是有感觉的,如果没感觉只能说你练得还不够

不过,如果希望文采有个质的飞升而且稳定在较高水平的话,就要接着看了——


……………………本来以为我这辈子写文就这水平了,结果,上了大学后……………………

以下是写个人经历的,比较长,节省时间可以直接跳到后面看结论。

我一向比较爱开脑洞,爱幻想(小时候就一直这样了)。有个世界观比较宏大的故事从我初中起就一直在脑海中,没事的时候我就爱YY,结果忽然有一天(真的是“忽然”,仿佛毫无征兆的诶),我有了要将这个故事描写下来并传播给别人看的想法,于是就去了解当前的小说市场,由于当时觉得这文写出来应该和起点文的风格比较像,所以就去看了很多起点文。(中学的时候除了名著和个别写得好的历史小说,其他小说貌似都没看过,所以对这几年的小说市场几乎一无所知,要做的功课自然也就多了)

看了几百万字,觉得这些人的写作水平不过尔尔,我要是来写肯定完爆他们,一举夺魁一炮而红(……)!就这样吧,差不多了,可以动笔写了!

然后就真写了,洋洋洒洒十万字就出来了。

比起当年作文800字跟挤牙膏似的,这上万字的文写出来,不论质量,总还是有点小成就的。

但中途遇到了瓶颈,不知该怎么写了,而且一下子太用力,有点体力不支,就停了。

停了的这段时间,又开始看小说,这次就选了些文笔稍好的小说来看。

比如《龙族》。

当时看的时候,一个劲儿地感叹,哇这小说写得太妙了啊,剧情赞,文笔也大气。

就有了要模仿的冲动。

同时也买了《小说绘》来看,因为觉得风格挺像的。

接着,由于觉得短篇应该比长篇容易写些,而且能较快得到反馈,便练习写起了短篇。

总之,就是一边看这些小说,一边练习写短篇

结果……写多少投多少,投多少退多少/(ㄒoㄒ)/~~

在短篇写得累觉不爱,就想,还是转移战场,回那个大长篇吧。

结果一看……

这他喵是我写的?!

这他喵写的什么鬼?!!

这他喵整个就一小学生文笔啊!!!

果断弃了。

然后觉得我写这个可能差得不是一丁点,就选了个对女生来说稍微好写点的题材,言情类→→(说真的我以前挺看不起这类小说的,觉得都是哄小女生的矫情文,很好操作,所以才果断拿它开刀……事实证明,我被打脸了……)

然后各种看言情,买小说买杂志,疯狂地看,疯狂地构思,疯狂地写

然后就有了几部短篇,和一部长篇。

然后到处投。

然后到处被退/(ㄒoㄒ)/~~

我记得那时看到邮箱的感想就是:我擦怎么又被退了?!

但没放弃的继续看,继续写。

写了个长篇,期间看了《如懿传》,觉得作者文笔特好,忍不住又做了摘抄。并且在写文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运用它们

就这么写了二十万字左右。

再后,又看了《冰与火之歌》,看得我超有感觉,结果,即使我没有刻意摘抄和模仿,写出的文都有了那个味道。

而且,不同于看完《龙族》以后的状况,这次我是真写出来了。

比起之前半天不知如何描述一个心中的场景,这次我可以一下写出很多,而且写出来以后读一遍:嗯,就是这个feel~!把我想表达的给写出来了!

就这么一直写下去,而我的退稿信,也从“风格不符”、“文笔幼稚”变成了“文字流畅,结构清晰,但人物剧情不出彩。”

……好吧虽然都被退了,但总之文笔是进步了不是吗!

于是继续看书,继续写字,继续努力。

小说为主,随笔为辅。

终于有一天……我的稿子过了……

激动了我好久_(:зゝ∠)_

现在重读我写过的文字,会发现:嗯这不就是当年觉得死都想不出来的句子吗?!怎么就写出来了呢?!这是我写的?!那我怎么想到怎么写出来的啊?!

忽然就想到了当年L君说过的话:

“就是……写的时候自然就想到要这么写了。”

哎呀不就是这回事吗!原来她没有忽悠我欺骗我啊!她就是那么想的啊!

好了,行文至此,可以打个总结了。

个人认为,要提升文笔,除了多想,多看,多练,多写外,真的没有其他办法。这是所有的基本。最基本的一条。

对基础一般的想写小说的人来说,不写个二三十万的废稿出来,真的很难拿出上得了台面的文。

其他文也是一样,像一般的随笔,即使不用练个几十万的废稿,几万的废稿还是得有吧。

光写也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多看。而说到看,基本单位是十万字。

广泛涉猎,不仅从书本,还要从生活,不仅涉及人文科学,还要涉及自然科学。

自从要写小说,我发现我关注的范围比以前大了很多,各种领域的都得知道一些,这样才会比较容易get到灵感,也让人看起来不那么乏味,不觉得看了你的文是种损失。(我之前看到很多出版的小说也有这个问题,比如写言情的,就全篇都是言情,除了一个平白的感情故事外什么都看不到,但像龙族、冰火这样的,看完了你就能有多方面的收获)

而说到看书的选择,如果是为了文笔,千万别去看网络小说。

关于该看什么书,到处都有各种类型的推荐,这里就不详讲了。

所以啦,题主和我之前的经历如此相似,对于文字的表达我也有过各种不理解各种无奈,到最后还不是能够信手拈来随写随到了?而且下笔的时候根本不用纠结怎么让文看着更美怎么使用积累来的华丽辞藻、工整句式,真是个很自然书写的过程

因为通过看和写,你的文学功底就在不知不觉中拔高了,尽管你一时并未发觉。

等到质变的时候,你就会惊讶了:擦我居然还想得出这种句子不科学哇!

而那一切都是你应得的。

不要觉得这一切都很遥远,只要你有决心,有长久支持你做下去的动力,还有(在开头或在过程中产生的)热情,你一定会坚持到成效显著的那天的。

那时你根本不用纠结提升文笔的方法了,因为你自然已达到了目标。

祝好。

编辑于 2015-05-08 23:24

了解文字功底的概念,弄清楚脉络,然后提升自己文字功底,用一篇文章说清楚,收藏慢慢看。


在提高文字功底之前,我们了解文字功底到底指的是什么,很重要。因为清楚的了解一个概念,知道一个概念的定义,从它最基础的准则开始,从准则延伸。


那,我们所谓的文字功底,到底是在说什么?


文字功底,指我们对文字这种工具的运用能力。工具我们了解,工具可以让我们做事情更加省力,做事效率更高。动物和人的一个大区别就是是否能使用工具。


人类自古以来就先学会了使用工具,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不能和工具撇开关系。撇开工具谈发展,是不恰当的,撇开发展谈工具,也是一种故步自封。工具的进步带来发展的进步,发展进步可以进一步优化工具。


了解清楚工具这个概念,再了解文字功底这个概念就很容易,文字是一种工具,了解工具的如何使用,也就是在充分了解文字如何运用。


工具:原来指工作时所需要用到的器具,后来工具的意思拓展了,引申到了能否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


所谓手段就是方式,如何运用工具达成我们的目的就是一种手段。那么,我们用文字这种工具,提高我们的文字功底就是一种好的方法,文字是工具,用工具达成我们深厚的文字功底的目的。


了解一系列的概念,用工具达成我们的目的,提高文字功底,我们就可以寻找很多种方法来提高文字功底。一般而言,用这3种方法,能不同程度提高我们的文字功底。


三种方法分别是:

  1. 词汇拓展。这个我们在上学时期就用过,组词,造句,扩写,这些都是词汇拓展的方法。
  2. 读书。读书可以锻炼我们的词汇量,因为一本书的体量足够庞大,里面有许多词汇我们没见过。除此,读多了,还能锻炼语感,还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3. 练习。任何学习过的知识,都需要经过实践,这最后一步是巩固我们文字功底的重要一点。


词汇拓展


先从词汇拓展开始说起。我们平时看信息,看新闻,到大街上,会看到不同的字组成各种不同的词汇,这些词汇有自己独有的意思。第一步,先记录下你喜欢的词汇,然后分别留意,如果真想提高文字功底,把你自己觉得有意思或者有用的词汇记录下来,记在笔记本上。


一个笔记本,是贯穿这3种方法的根本。每个想提高自己的人,有个笔记本、一支笔是基础,不管是文字功底还是其他方面的知识。词汇记在笔记上之后,不能词汇躺在笔记本里面,有时间了查找你记录词汇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在词汇后面写上自己所理解的意思。


比如,工具这个词。是名词,指劳动时所需要用到的器具。

我们记录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这样记:我们削土豆皮需要用到削皮刀,我们使用削皮刀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削皮的速度,加快速度是为了早点吃上饭,吃好饭可以早点休息,早点休息可以安抚自己的不安情绪,同时身体也能充分休息,第二天工作更有精神。这一大段话是思考过程,不是记录过程。

真正的记录是这样的:工具可以使我们提高效率,我们做事需要借助工具,所以,做事之前,选择好的工具,便可以功半事倍。


这才是我们要记录的,除了一个词汇原来的意思,最重要的是一个词汇进入我们脑海之后,我们该如何理解它,怎么使用它。这样的词汇会越来越多,你的任务会越来越繁重,但为了文字功底,我们必须要扎实的进行每一步。前期走得越慢,后期收益也比较可观,这种慢不是无效率的慢,应是一种达到融会贯通的慢,这种慢花费在了思考上,而不是无意义的机械般重复。


这样的记录多了,再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所有你记录过的词汇,那都是你的,若要写一篇文章,使用哪个词汇更恰当,这时候也许能更加得心应手。


词汇记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没有达到你心中的那个目标,你可以一直记录下去。办法虽然笨了点,但有效。


读书


说完词汇,再来说第二个方法,读书。读书是接触大量不同词汇的有效路径,因为书籍数量庞大,且每本书的内容不同,所用的词汇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意思。这本书里面是这个意思,另一本书里面,又是另外一个意思。


所以,用读书来提升自己的文字功底,也是一种好方法。


读书遇见不同词语在每个段落的使用情况,如果可以,还能揣测作者在此处使用这个词语的好处,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果有时间,还能变个同义词放在同样的位置,看看有什么效果,变换的词和作者使用的词有什么不一样,这里的不一样才是我们真正学习的地方,因为作者在写的时候,未必没有想到你所变换的那个词,可作者就是使用了他认为合理的词语,肯定有作者的用意。


很多时候,看一个词语,不能只看一句话,一个段落,有时候一个词语的判断需要结合整篇文章来看,如果词语和整篇文章没有冲突,那词语用的正是地方,有时候一个词语能改变一篇文章原来的意思。这就是我们读译文的时候,总有些勉强,好的译文,能够使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出原作的意思,虽然不能原封不动地表达出原作的意思,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偏离的不是很大,还是能接受。但有的译文读起来非常生硬,经常有种词不达意的感觉。


这是词语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读书强化文字功底,具体可以在这些地方我们要着手思考和练习。


比如读历史书,了解一定的历史概念和观点非常有必要。


历史概念的种类就有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


除了了解必要的概念外,读了历史,我们对历史的脉络有个整体性的把握,每个朝代的历史有不同的内容,不同内容有不同词汇表述,像中国历史,我们比较熟悉,放眼全世界,面对世界历史,我们的历史观会有进一步的提升,跨地域、时间阅读不同时期的历史内容,对丰富历史知识,历史专有词汇有一定的帮助,这也是在侧面帮助我们提升文字功底。


别人无法表述的历史,你表述出来了,这不就是文字功底吗?


如果说读哲学,了解基本的哲学概念和派别就是增加文字功底的方法。


比如,哲学派别,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派系各有各的观点,有东方哲学,也有西方哲学,东方哲学偏重于内容、宏观和悟;西方哲学偏重于形式、微观和推理。


对普通人而言,学习哲学最大的好处莫过于辩证地看待问题,理性思考,拥有批判性思维,而这些对我们日后写文章时有很大的帮助,说到底也是文字功底的一部分。


最后再说说读文学书籍对文字功底的益处,许多严谨文学,对词语的用法有很多讲究,如果我们想提高自己对文字的鉴赏能力,读文学作品就可以得到提升,文学作品可以滋养人的心灵,同时文学作品又是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表达,看到最悲惨的命运,看最复杂的人性,文学书籍是最能陶冶我们心灵的。


读书提高文字功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只有在你读的过程中,刻意留意自己需要的知识,然后加工和消化,读不同的书籍,就有不同内容的词汇,读书种类繁杂,你的文字功底必然有所提升,因为别人不知道的,你看过,了解过,有过一面之缘,这就够了。


练习


最后一步,练习。词汇基础有了,读书的量多了,能对各类词汇和定义有一定了解,此时开始找一个主题,然后写一篇练习文,写的时候要注意用词,用词的时候要思考,用在此处的效果,意义在哪里。需要推敲一个词在句子里的意思,一个段落里的意思,一篇文章中的意思,经过这样的练习,我们的文字功底才能越来越深厚。


作家阿来在分享年轻时创作的时候是这样说的:自己从读诗写诗开始创作,在写《尘埃落定》之前就积累了十几年的写作经验。


作家阿来年轻时,向往的诗人是美国的惠特曼。从小地方出发,走向宽广大地、宽广人生、宽广世界,里面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


从这段分享我们能看到练习是成就一个人的关键因素,在大量的练习中,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没有大量地阅读,没有时刻做记录的笔记,是不可能在一篇文章融合多元思维和多种事物在里面,即使能够融合,融合也会非常生硬。


关于练习,我在《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一书中得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这本书的作者申克·阿伦斯说卡片笔记的关键在于:以新的意想不到的方式,将不同的想法汇聚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想法。


平时做笔记,用卡片写笔记是关键,写好的卡片笔记注重分类,就这几个步骤就能用好卡片笔记法。


读书积累的词汇和笔记,拓展词汇时记录的笔记,用卡片以不同形式组合,用组合产生新的想法,当这种组合产生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词汇。


练习得多了,文字功底也就慢慢能够提升上来,练习的时候,我们不止用到了我们日常所记录的,还要用到字典这个工具。你看,这三种方法每一步都和拓展词汇有关,最后一步是关键的实践阶段,就是在实践阶段我们依然在寻找合适的词汇表达我们的观点和理念,这一切的根底都是文字,文字的组合产生一段话,形成一篇文章,这背后需要的是深厚的文字功底。


日常多读书,多记录,多拓展,多练习,这就是方法,虽然不快,但有用。我们一生在为有用而忙碌和争吵。

编辑于 2022-12-07 16:03

如何提升写作功底向大家推荐一本书——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这本书可以把写作变成你在职场上无往不利的强大武器

如果你不知道应该培养哪些技能练习写作可能就是很好的选择

在平时我们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小到一封邮件大到一次报告因为微信的出现我们平时的交流也是文字多于语音与我们之前的想法不同写作不再是作家们的专利而是每个现代人都需要掌握的技能

工作中生活中擅长写作的人总是特别容易受欢迎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让擅长写作的人有机会获得空前的影响力

可是很多人上学的时候被语文作文打压了信心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擅长写作到了工作里遇到要写东西的时候脑袋先大了别提有多痛苦

这本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相信可以拯救你因为这本书就是针对职场中常见的情景对应给出简单易行的写作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高杉尚孝先生曾经就职于麦肯锡美孚摩根大通等多家世界一流企业帮助很多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制定商业策略和并购计划要知道像麦肯锡这样知名的咨询公司非常注重对员工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的培养同时他们还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资料详尽观点鲜明通俗易懂的文案来获得客户的认同久而久之他们积累了一整套商务写作的高效方法这本书就为你详细介绍了这些方法

上面介绍完了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接下来我就为你详细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主要说了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你不可不知的素材类型

第二个要点是决定文案流畅的关键因素

第三个要点是让文案更具说服力的潜在逻辑

我先来给你讲第一个要点你不可不知的信息类型

商务文案不是写作文写作文只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叙述清楚就可以了但文案的关键在于逻辑逻辑是否清晰明确素材是否使用得当主题是否突出这些才是写作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尤其是对素材而言用对了就能写出一流文章

这里说的素材就像搭建大厦的砖头它是我们在文章里的每一句信息比如这个杯子的容量是 250 毫升那个书桌非常有设计感既然你对现状如此不满就应该出去走走看看这些虽然都是信息但是作用却大有不同这个杯子的容量是 250 毫升是解释信息那个书桌非常有设计感属于评价信息既然你对现状如此不满就应该出去走走看看属于建议信息

这些信息都只是文章的零件高明的写作者能把这些信息安排在最佳位置以达到解释说明或论证说服的目的因此清晰地了解不同信息在文章中的不同作用非常重要就像我们学雕刻之前你必须先学习石料木料刻刀和磨石等相关知识才行如果你要学开车就得非常熟悉车的分类不同档位的速度等级和各种交通知识如果你想学做饭不了解食材搭配厨具功能火候威力显然是不行的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文章素材的种类做个剖析从功能角度讲信息大体可以分类描述建议两类其中描述性的信息又细分为解释信息和评价信息而建议信息就只有它自身这一种从内涵角度讲描述性信息多用来阐述事物状态建议性信息则用于指出事物应有的状态或者对人的行为给出建议比如医院的诊断报告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文章都由这三种信息组合而成而且它们都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解释信息一般用于负责描述事物的基本情况前面提到的这个杯子的容量是 250 毫升就是解释信息这句话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我们仅从文字中看不到作者认为这个杯子是好是坏高级或低级能否满足要求所以解释信息也被称为0℃ 文字

而跟解释信息相反我们能从评价信息中明显感受到事物的好坏比如:这个杯子真好看他的建议真有用那家餐馆的菜真好吃等等这些都属于评价信息都强调了事物的当然在信息中传递出的意思也属于评价比如那个动物园没意思

编辑于 2024-03-11 19:45

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余华深受这句名言的触动,所以他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1、看书,一定要看名著

看书,一定要看名著。看川端康成、卡夫卡、海明咸、马尔克斯、 福克纳等。眼界提高了,手才能提高。所写,才会比杂志上的好。

川端康成,教会了我如何细致地描述。卡夫卡,让我学到了写作的精髓。

我读卡夫卡,感觉小说可以是自由的、想象的。他解放了我的思想。

我的阅读兴趣,基本在经典里转。怎么变,都离不开这个范围。

读书,使我了解世界文学是什么样的。无论渺小,还是伟大,我都只是已有文学世界里的一棵树。一个作家,仅此而已。

2、首先要坚持写

总会有一些学生,或者年轻人,问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作家?”

我说:“只有一个字:写。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方法。”

首先要让你的屁股和椅子,建立起友谊来。你要坐下来,能够长时间坐在那里。

写,就像是人生里的经历。没有经历,就构不成你的人生。不去写的话,不会拥有你的作品。

刚开始写作,我很难长时间坐在那里。这是我写作,遇到的第一个障碍。越过去了,就是一条新的道路,没越过去,只能原地踏步。

写作没什么诀窍,一篇一篇地写。写不下去,就逼自己写。一篇篇写下来,你就会发现自己在进步。

语言变好了,会讲故事了,人物也更丰满了。

我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进步的。

3、顺应时代变化

严肃文学范畴的艺术形式,也要变化。过去的长篇,动不动几百万字,几十万字。这规模,在当下有些不适宜。

生活环境,和时代都在变。人的语言表达,思维逻辑,都大大简化了。今天,如还写几百万字的小说,我很难理解。我以后的长篇,会越来越短,来越简洁,不超过二十万字。

4、不相信教条

有人说年龄越大,越理智。恰恰相反,我年龄越大,越相信感觉,而不相信教条。

真正的作家,寻找的是真理。是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

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揭露。他应展示高尚。

这种高尚,不是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事物理解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以同情的目光看世界。

作家,要一辈子不断去理解各种各样的生活,和各种不同的人。理解越多,对写作越有好处。

5、不要在意技巧

过分考虑技巧,小说是写不出来的。我现在不太在意技巧了。当作家没有力量时,他会寻求形式与技巧;当作家有力量了,他顾不上这些。

写出好故事,是我的追求。小说本质,还是讲故事。比的是谁把故事写得更有力量,更吸引人。我不是能写大故事的人,还没试过。

作品,至少要吸引自己。连自己也不吸引,肯定写不下去。


这两个回答可以作为参考,即:什么样的文笔才能叫好?

发布于 2023-10-28 14:11

发布于 2022-12-08 17:37

题主别沮丧,文字功底低甚至拙劣,也可能会成为文学大师。

不信,我给您完整转载一篇文章。

(文章相当长,您如果时间匆匆,无暇细读,可跳读,我在这文后会提炼要点):

德莱塞:“一位文笔拙劣的大作家”

董衡巽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在撰写有关G.斯泰因(1874-1946)文章〔1〕的过程中,我不时想起她的同时代人T.德莱塞(1871-1945)。他们是不同类型的作家。斯泰因生活在上层社会,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德莱塞家境贫困,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斯泰因一生致力于文学语言的创新;德莱塞注意社会题材的开拓,对于艺术形式包括语言形式缺乏敏感。虽然他们各有建树,但方向和焦点如此不同,学者们很少把他们放在一起评论。可是,我认为他们毕竟是同时代作家,活动在同一个文学背景下,都对当时文学现状(1900-1914)不满,想有所突破。这是他们可比的基础。

关于斯泰因,我曾经指出,她的语言实践,成也好,败也好,其贡献在于“她的文学语言意识以及这种意识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她在思想内容方面没有“思考过如何突破”,反而“把语言形式当成文学的第一要素,要求内容服从于形式”,结果“行之不远”。〔2〕

德莱塞走的是一条相反的路。缺乏语感固然是他先天不足,但是他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欠缺而去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难怪索尔·贝娄称他为“一位文笔拙劣的大作家”。〔3〕

贝娄说德莱塞“文笔拙劣”,主要是指他的创作摆脱不了“记者的习惯”,“特写作家(feature-story writer)的习惯”,〔4〕而新闻体语言同文学语言相比,自然少一点弹性,少一点美感。这一点,连最推崇他的批评家H.L.门肯也注意到了。他说“德莱塞有一种粘滞的风格,这种粘滞的感觉还由于使用了陈词滥调和意义含混的词语而有所加剧”。〔5〕文学史家A.卡津也有同感,说他“用词散漫”,“文法混乱”,有时候来一点“华丽”和“花巧”,好比“商业推销人的花言巧语”。〔6〕

这说明德莱塞缺乏语言的辨别能力。但这只是事情的一面,而且是次要的一面。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思想内容毕竟是主导的,正是在这个主导的方面,德莱塞比斯泰因具有无法相比的优势。贝娄说“文笔拙劣的大作家”,强调的是“大作家”而不是“文笔拙劣”。在贝娄看来,美国现代作家中间,“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注意捕捉题材”;在把社会题材转化为文学题材的过程中,“他的记者习惯常常变得十分有用。他通过这种方式,捕捉到了用其他方式无法获得的事物”。〔7〕卡津在列举德莱塞文风种种欠缺之后写道:“他纵有千万不是,依旧是伟大的。西奥多·德莱塞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天才”,“他胜利的秘诀在于:使我们像他那样接受美国;耽溺于既无法逃避又无法放弃的世界之中。”〔8〕

德莱塞之能够成为美国本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小说家,是同他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经历分不开的。他1871年生于印第安那州的一个小镇,13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父亲是德国移民,天主教徒,经营过毛纺作坊,作坊失火后,家境贫困下来,全家随着他到处漂泊。德莱塞的母亲不得不帮人干杂活贴补家用,连孩子们也得去拣煤渣。四个姐姐又各有不幸。这悲苦的童年是物质上的,又是精神上的。老德莱塞心地狭窄,固执保守,养活不了家庭不说,也从不给孩子们一点温暖。德莱塞在自传《黎明》中说:“我感到家庭的贫困、失业和不幸”,以致“任何形式的社会不幸,都会使我思想感情上觉得和肉体痛苦一样的难过。”〔9〕

在这种人文环境里,德莱塞享受不到正常的学校教育。他上学迟,先读一所教会学校,13岁进中学,只读了两年便去芝加哥找工作,包括洗盘子,当学徒。18岁时在一位老师资助下,进了印第安那大学,上了一年资助停了,又去芝加哥谋生,21岁起开始当记者。

至此,我们看到,德莱塞在踏进社会之前,可以说没有多少文学根底,更谈不上有什么高雅的艺术修养和精细的语言感觉。他唯一的本钱是家庭和个人不幸的回忆,是一双习惯于摄取各种社会不幸的眼睛。记者的生涯扩大了他的视野。那时的美国正处于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的后期阶段。作为大城市的小记者,他满眼都是美国社会的竞争、排挤和厮杀,发财的除了发财一无所有,软弱的遭人踢被人踩,活该倒霉。在他看来,这种原始的、低级的竞争处处透露出美国社会的悲剧。

德莱塞对于这些现象曾经用当时流行的“社会进化论”来解释:人分为强者和弱者,强者胜,弱者败,但世界没有理性,强者胜了也没有意义,而人不论强弱,是化学组合物,随着分子的排列瞎钻乱撞,在广漠无情的宇宙里暂停片刻。这些似是而非的理论相当一段时间对他产生过影响,也在他今后的创作里反映出来。但是,真正把他引进文学领域的是巴尔扎克。那是他23岁在匹兹堡当记者的时候,他初读巴尔扎克,“好像生活的新的大门忽然在我面前打开”,“我简直同巴尔扎克以及他笔下的人物一同吃饭、一同睡觉、一同做梦、一同呼吸,脑子里装的是他的想法,两眼看到的是他描绘的城市”,于是不知不觉“对我所处的世界有了一种新的、形象的认识”:“匹兹堡不是巴黎,美国不是法国,但它们实际上还是了不起的。匹兹堡至少在外貌上与巴黎有几分相似。这些可人的河流、小桥,东区与大工厂区的强烈对照,给我的印象比以前生动得多了。我生活在一个乏味、肮脏然而有生气的巴黎。”〔10〕巴尔扎克的影响,是德莱塞开始创作之前唯一的文学准备。

德莱塞为了写小说,曾经翻阅了《世纪》、《斯克利勃纳氏》和《哈珀氏》等全国性杂志,发现上面登载的小说与“自己观察之间的反差非常之大”,在那些作品里,“梦想都能实现”,“处处表现出优美、宁静和魅力,几乎完全不存在生活的粗俗、平庸和残酷”;作品中那些高雅的人物“相信上帝、相信善良、相信德行与责任”,但“这些深刻的信仰同我所见到的诡计、残酷、野蛮与妒忌无法相比。”〔11〕

关于那个时期的美国文学,辛克莱·刘易斯1930年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在美国,一部小说要想真正为人们所喜爱,就得把美国男人个个写得身材高大、英俊、富有、待人真诚,而且都是打高尔夫球的好手;乡镇邻里之间无不互相友善,日日如此;美国姑娘难免放荡一些,不过最终都会变成贤妻良母;从地理上划分,美国主要包括:纽约,住在那里的人全是百万富翁;西部边地,那里永不变化,保留着1870年那种粗犷的英雄气概;再有就是南方,那里人人生活在月色永远朦胧、木兰花四季飘香的种植园里。”〔12〕刘易斯这里指的是流行的中产阶级读物。严肃文学,从宣传的功能方面讲,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一个宗教理想,一个伦理道德,是“斯文传统”的两大主题,它们以粉饰太平、美化资本主义的现行秩序为前提。

当时的评论界还没有提出文学观念的更新问题,初出茅庐的德莱塞也没有自觉的理论准备,但是,由于他的贫苦出身,由于他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更由于他的忧患意识,他一开始就选择了反潮流的道路。他说“出于本能和观察,我趋向于描写生活悲惨的一面。”〔13〕(《自述》)于是,他把一个姐姐不幸和自己失业的经历编织到《嘉莉妹妹》里去,把一个妹妹被诱骗的遭遇写进《珍妮姑娘》,又把他的父亲化作在商品经济面前束手无策的父辈形象,身后跟着一长串德莱塞记忆中的兄弟姐妹。

这样的作品自然不受欢迎。评论界对《嘉莉妹妹》的批评是严厉的,说“人物品行低贱”。这里的问题在于作者的倾向。评论界认为,像嘉莉妹妹这样的坏女人先同一个推销员发生关系,后又同旅馆老板私奔,最后没有悲惨地死去,也没有改邪归正,反倒成了一个名演员,这“大大超越了普通美国小说的道德界限”,于是警告美国姑娘,谁要是效法嘉莉妹妹,“下场不是进岛上的监狱,便是沦落街头”。当时的文学界权威威廉·豪威尔斯当面对德莱塞说:“你知道,我不喜欢《嘉莉妹妹》”。〔14〕这是以提携后进闻名的豪威尔斯头一次反对一部坦诚的现实主义新作。

德莱塞的创作一开始就动摇了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虽然不受欢迎,但并没有磨灭他反潮流的勇气,反倒促使他在更深更广的基础上去揭露这个乐观世界的面纱。他描写善良的妇女的悲剧、艺术家的悲剧和普通美国青年的悲剧。

在描写这些悲剧时德莱塞显得更加成熟。这表现在他典型提炼度的提高。以《美国的悲剧》为例。小说主人公克莱德·格里菲斯在生活中不乏原型。1891年,一个青年医生与一个姑娘私恋,不久意识到她妨碍他实现名医的美梦而把她毒死。1906年一个名叫切斯特·克莱特的青年勾引女工格雷丝·布朗,后来又迷上一家富人的女儿。他以游湖为名将已经怀孕的女工溺死在湖里。1911年一个年轻牧师勾引上他教区的一个姑娘,后来又恋上一个富有的女人,他用氰化钾毒死了原来的姑娘。在德莱塞看来,这些人都不是天生的罪犯,他们杀人,不仅因为头脑简单,抵御不住欲望的诱惑,而主要是由于屈从于一种生活方式。这个社会普遍鼓吹“成功”、“富有”的价值观念,但实际上只能接纳少数人挤进宝塔尖。如果迷信“机会均等”这套理论,效法特权阶层,不择手段往上挤,那么一定会摔得粉身碎骨。

德莱塞特别注意切斯特·克莱特的案件。他深入研究有关的材料和审讯记录,去掉真人真事中片面、偶然的成分(即无助构建形象典型意义的部分),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补充进去(即充实形象的典型意义),在大量生活现象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和提高。他的创造包括:把主人公的童年写得更贫苦、更黯淡些;“旅馆”排场对他的诱惑,以突出社会环境的影响;为了取得戏剧性效果,他突出性格的差异和对比:克莱德叔叔和堂兄、洛蓓达和桑德拉,以反映不同的道德品位。德莱塞对犯罪和侦破过程不感兴趣,他着眼于美国梦的幻灭,所以写作过程中,他依靠的不是审美情趣,不是技巧手法的创新,而是对社会的深入观察。许多作家赞赏德莱塞对社会主题的深入发掘。英国作家威尔斯称这部小说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把美国生活中一个小得可怜的角落扩展到比现实生活实况大得多的地位,闪发出惨痛悲剧的光辉。”〔15〕美国小说家詹姆斯·T·法瑞尔说:“德莱塞把美国生活中的豪华与悲惨的对比,街道和城市、悲剧和鄙俗,提高到世界文学的水平。”〔16〕

如果说《嘉莉妹妹》、《珍妮姑娘》、《“天才”》和《美国的悲剧》多少能够利用德莱塞家庭、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材料,那么“欲望”三部曲的内容——美国企业巨头的发迹与变化,对于德莱塞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是他对这个重大的社会现象十分感兴趣,因而满怀激情地去探索。

作为一个普通的美国青年,他曾经羡慕过上层社会所享有的一切。他初到大城市,尽管自己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可是“我两只眼睛总是盯住地位比我高的人”,“最引起我兴趣的是银行家、百万富翁、企业家、各种头面人物——世界的真正统治者”。〔17〕这就是为什么他对柯柏乌——三部曲的主人公有时流露出钦佩之情。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在德莱塞看来,即使是超人似的强者,也难逃失败的命运。这是因为他头脑中无处不在的悲剧意识。“他深深感到世上万物、人事沧桑本身都含着悲剧性。……感受到这一点的人很多,但像德莱塞感受得如此强烈、如此深切的人却很少。”〔18〕他阅读了《美国富豪发展史》等十余种专著,研究了从范德比尔特、洛克菲勒到卡内基等“企业大王”的生平资料,最后选定查尔斯·T·耶基斯为塑造柯柏乌这个形象的原型。

耶基斯生于1837年,平民出身,中学毕业后在费城一家粮食公司当职员,1858年开办股票公司,继而一家银行,在内战中捞取了大量财富,后因操纵市府债券被捕入狱。出狱后投资费城公交系统事业发财,1881年去美国战后的经济中心芝加哥,先后开办粮食债券公司和芝加哥煤气公司,1884-1886年间又取得芝加哥北区公交系统的经营特权,这时他是美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1896年,芝加哥金融界联合起来操纵耶基斯公司债券的股票,企图把他摧垮。耶基斯元气大伤,终因无力支付经营权的费用而失败。晚年他在纽约建立住宅,收藏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并开始在伦敦投资地铁事业,1905年病死。

德莱塞认为耶基斯的一生几起几落,是极好的创作题材。他在1906年一份有关耶基斯的剪报上写道:“我们不能期望豪威尔斯先生写这么一部小说。年轻的作家写不了。我们也想像不出如果詹姆斯先生去写会写成什么样子。这个故事太复杂,变化太多,太富于戏剧性的刺激,活着的作家谁也写不了……王权神授,按说这是巴尔扎克的专利,还得由都德当余产承受者。可是那两位都死了。”〔19〕正因为耶基斯的一生包含复杂混乱和悲剧结束这两个特征,符合德莱塞的创作思想,他饶有兴味地进行创作。“欲望”三部曲,尤其是前两部《金融家》和《巨人》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过渡阶段的企业界的斗争。

在德莱塞的笔下,我们看到,这是一个为了出人头地便可以胡作非为的社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鱼苗,而鲨鱼又在大鱼后面。在这场疯狂的搏斗中,最强壮、最不择手段和最肆无忌惮的人取得胜利。他们没有社会责任,没有道德观念,他们的胜利包括厮杀打斗、弱肉强食、奢侈享受、重金购买美女和艺术珍品,都是低级的乐趣,像是丛林中野兽间的抢夺,只能带来暂时的满足,因为一条或者几条更凶猛的大鱼正伺机掠夺,于是眨眼之间一切会变成镜花水月,空虚徒劳。最可悲的是那些小鱼和鱼苗,它们为了活命也要争食,在资本主义掠夺场里钻来钻去,但常常连自己的方向都还没有弄清楚就被吞食掉。凡此种种都是悲剧,但它们是多么低级、多么颓废的悲剧!

我们可以批评他用美国社会提供的标准来判断那个社会,因而陷入自相矛盾;也可以批评他信奉“社会进化论”,不能区别“进化”与“进步”而陷入宿命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实用主义的美国,德莱塞的描写极为成功。

德莱塞在创作各种社会悲剧的时候重视社会调查,综合提高,正如贝娄指出的,“他的记者习惯常常变得十分有用”。但德莱塞在写小说的时候不是新闻记者而是作家,是一个具有特写风格的作家。作为这样类型的小说家,他成功的一大原因是他的激情——溶化在人物具体的感性描写中的激情。无论是描绘豪华的酒家、荒凉的大湖,还是阴湿的车间,总是渗透着人物的饥渴与追求。大都会的繁华、贫民窟的污秽,性爱的觉醒,精神的贫困……是通过人物的七情六欲铺陈出来的,透出贪婪、欲望、迷惘、羡慕、绝望以及对世界的不可理解的困惑情绪。

德莱塞的败笔出现在他不动感情的时候,出现在他不厌其烦地堆积多余的对话和细节的时候,也出现在他介绍专业知识、阐述他似懂非懂的生物化学规律的时候。这时候,他记者式的文笔透出了平庸,应验了海明威那一句尖刻的评语:“你读他的作品得戴氧气罩,服用安非他命(Benzedrine,一种兴奋剂。——笔者)才不致睡着”。〔20〕但德莱塞常常能用激情驱散沉闷,使读者感觉到男女主人公灵与肉的跳动。当然,即使在他写得较为成功的时候,他的文笔也只能说足以表达,而不能给人以语言美。

这种内容与形式脱节,或者说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不平衡发展的状态往往出现在文学“稳定”时期。在那种时期,似乎一切都“定位”了,题材、主题、人物、写法、形式、语言都难以变动。在美国,这种僵化局面要等一次大战冲击之后才能彻底改变。在这之前,只有少数勇敢的开拓者才能有所突破,而开拓者总带有这样那样的欠缺,达不到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完美的统一。要说不成熟,那主要是时代没有提供足够的人文条件。德莱塞和斯泰因都是这样的开拓者。他们在文学艺术面临全方位革新的前夕努力探索开道。我要论证的是,在当时的形势下,思想内容的突破,包括发掘新的题材,采用新的角度,打破旧的禁忌,比语言形式的革新更加重要、更加迫切。这就是为什么对于美国文学来说,具有平民意识的德莱塞比贵族气的斯泰因更加重要。

关于这一点,美国作家们的体会比脱离历史背景、孤立地研究形式创新的批评家更加深切,更加中肯:

詹姆斯·T·法瑞尔说:“本世纪以来,还没有别的美国人像德莱塞那样对后来者有这么大的道德影响,也没有别的哪位小说家在解放美国文学方面做得有他那么多。”〔21〕

辛克莱·刘易斯说:“他扫清了道路,使美国小说从维多利亚时代豪威尔斯那种谨小慎微、温文尔雅的风格转到了开诚坦白、直言无畏、充满生活激情的风格。假使没有他的倡导,我怀疑我们当中如果不是情愿坐牢,有谁敢去表现生活,表现美,表现恐怖。”〔22〕

有人会说,德莱塞的思想内容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后来许多作家都超过了他,而且写得比他聪明。关于这个问题,舍伍德·安德森好像早已作了回答:

德莱塞的脚步,粗卤、沉重的脚步,正在开拓一条小路。他的脚步踏过谎言的原野,正在开拓一条小路。不久这条小路会变成一条街道,头顶上树枝交叉成荫,雕塑考究的尖顶直插云霄。沿着这条街道,孩子们边跑边叫:“看我!看我和我新时代的同辈人做了什么!”——忘记了德莱塞当年沉重的脚步。〔23〕

注释:

〔1〕〔2〕见拙作“一位早期现代派的语言实验——评葛屈露德·斯泰因”,《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第2期;第8页。
〔3〕〔4〕〔16〕〔18〕〔21〕“德莱塞和艺术的胜利”,见The Stature of Theodore Dreiser, the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55, p.146; p.317; p.215; p.316。
〔5〕“《美国的悲剧》引言”,见《德莱塞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413页。
〔6〕〔8〕“论西奥多·德莱塞”,见《德莱塞评论集》,第55页。
〔7〕同〔3〕,第146-147页。
〔9〕Dawn: A History of Myself, Constable & Co Ltd., London, 1931, p.26.
〔10〕塞缪尔·西伦:“德莱塞和巴尔扎克”,见《德莱塞评论集》第73-74页。
〔11〕〔13〕〔17〕A Book About Myself, Constable & Co. Ltd., London, 1929, p.490; p.183; p.33.
〔12〕〔22〕Horst Frenz ed., Nobel Lectures: Literature 1901-1967, Elsevier Publishing Co., Netherlands, 1969, pp.279-280; p.280.
〔14〕W.A. Swanberg: Dreiser, Charles Scribner's Sons, New York, 1965, pp.87-92.
〔15〕F.O. Matthiessen: Theodore Dreiser, William Sloane Associates, Inc., 1951, p.210.
〔19〕威廉·豪威尔斯擅长写中产阶级,没有写过豪富;亨利·詹姆斯写美国豪富及其子女在欧洲的活动,但主要是他(她)们的心理状态;法国作家都德写过法国暴发户的形象。引自Richard Lehan: Theodore Dreiser: His World and His Novels, Southern Illionois University Press, 1974, p.101。
〔20〕Gregory H. Hemingway: Papa: A Personal Memoir, Pocket Book edition, 1877, p.140.
〔23〕The Portable Sherwood Anderson, New York, The Viking Press, 1949, pp.558-559.

转引地址如下:

上面文章太长,我概括一下吧:

1.德莱塞因家境影响,没有多少文学根底,更谈不上有什么高雅的艺术修养和精细的语言感觉。

2.德莱塞文字功底糟糕的表现是:“用词散漫”,“文法混乱”,不动感情的时候,就会不厌其烦地堆积多余的对话和细节。海明威尖刻评论:“你读他的作品得戴氧气罩,服用安非他命才不致睡着”。

那么这么一位文笔拙劣的作家靠什么成为文学大师?

1.他唯一的本钱是家庭和个人不幸的回忆,是一双习惯于摄取各种社会不幸的眼睛。记者的生涯扩大了他的视野。

2.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注意捕捉题材,重视社会调查,能捕捉到用其他方式无法获得的事物。

3.成功的一大原因是他的激情——溶化在人物具体的感性描写中的激情。无论是描绘豪华的酒家、荒凉的大湖,还是阴湿的车间,总是渗透着人物的饥渴与追求。

4.巴尔扎克的影响,是德莱塞开始创作之前的文学准备。


基于上述文章以及题主自己的问题描述:

我个人觉得题主写作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文字本身,相反,从文字表达来看,题主表达清楚流畅,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

困扰题主的,实际有两个问题:

1.言之无物,所以才生搬硬套,这大概是观察和感悟训练太少。

2.缺乏情感投入,说到底,还是和观察与感悟力的不足有关,自己没有产生强烈的情感震动,写作没有激情,缺乏表达的强烈欲望。


我看知乎好多询问文笔训练的问题,似乎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症结:过于重视文笔,忽略了文章主题与意蕴才是文章关键。

当然,同时锤炼文字,做到文与质和谐统一,对于热爱写作者而言,那当然是最美好的事情了。

以上,是 @停云霭霭 的思考,愿共勉。

@知乎人文

编辑于 2023-10-28 15:02

我总结了三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步骤:读书、多思考、勤练笔。

1.读书。古语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

想要提高文字功底,读书这一块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是读什么书?

①经典。《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经典有对抗岁月的特质,无论在哪个时代,经典都有永恒的智慧。一遍遍反复阅读,人的精神会得到滋养。

②经书。《论语》《圣经》《佛经》《古兰经》都是经文,经文有自己的格式和力量,一遍遍反复阅读,人的灵魂会产生升华。

怎么读?

T型读书法到H型读书法再到X型读书法。

①读书在广度上要有量,文学、心理、社会、军事、理财、商业、认知等都要有所涉及,量大广度大,能让我们见识到更大的世界。

读书在深度上要有质、精,也就是说要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②T的一横代表广度,一竖代表深度;这是读书的第一层。

③两个T连起来就是H,在不同的领域中有了线性的链接,这是读书的第二层。

③多个H连起来就是X,意味着你在不同的书不同的领域产生了更多链接,类似于网状的链接,这是读书的第三层。

正确的读书方法, 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读,不是用“大脑”去认知,而是用“身体”去实践。

2.多思考

思考是大脑对信息的加工方式,如果只是用眼睛看,那书上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串符号而已,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内化成自己的才是有用的知识。

思考的过程中你可以反驳作者,提出异议,自己去推理去验证;也可以将作者所说的进一步延伸拓宽,去探索更多的适用领域。对于思考不要偷懒,哪怕只是用自己的话重述一遍,都比只用眼睛看一遍强得多。

3.勤练笔

先讲个真实的小故事:有位美国编剧经常获奖,有人问他有什么秘诀,他说,如果你上面有一个导演,第二天不交稿的话就会打爆你的狗头,相信我你也会获奖。

编剧、写作,想要做好做出成绩来只有坚持不懈地去写去练,没有捷径。如果有的话,我想它的名字一定是坚持的力量。

多练笔,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在没写够100篇文章20万字之前,不要问为什么我的文字功底还那么差,在写出好的作品来,谁都得写上几十万甚至百万的废字。

以上,从读书读经典读好书,要有广度也有要深度,多思考,多练笔,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发布于 2019-10-14 23:56

提高文字能力我用了这些方法:

1、勤写。

每天给自己定一个写作小目标,从100字开始,每天一定要完成这个写作量。

具体内容可以随便写,自己的心情日记,工作感受都可以。

实在没得写可以写碎碎念,发发牢骚都可以。

上班路上遇到的开心事,今天午饭好不好吃。

这些都可以用作这种日记的写作。

100字坚持写一段时间,不用太长最多不超过3个月。

当然,是每天努力写到最好的情况下,并且一天不落的写下来。

3个月之后,就能感觉到100字已经很轻松的就完成了。

这时目标就提高到300-500字,同时给自己买一本关于写作的书籍。

2、科学方法指导。

写作是一门手艺,手艺就有手艺的方法论。

写作是有一定逻辑的,不同的文体也有不同的要求。

写不能一直的瞎写,要按照科学的逻辑写。

前期书籍不要买太多,也不用买特别专业的。

建议去书单,实体书翻一翻,买一本纸质书回来在书桌前阅读。

要找到上学时学习的仪式感,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认认真真的学习。

这会让你从心里对这件事重视起来,往往重视的事情才能更有动力做好。

学到的写作技术,运用到每日的写作练习中,这样边学边练,以练促学很快就能写出像样的文章。

3、公开写作。

当你写的东西已经可以算得上一篇文章的时候,到网上找个自己喜欢的平台注册账号。

每天写的东西都放到网上,这样更能促进自己写出有价值的东西,避免自嗨写作。

得到网友真诚评价固然好,即使评价不客观我们也不气恼。

平心静气的继续写就行了。

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文字,无形中就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越高要求,越认真学习,同时加强实践,写作能力就能有质的提高。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以及自己实践过还不错的办法。

发布于 2023-10-16 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