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下辖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东与准格尔旗相邻,西与乌审旗接壤,南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交界,北与鄂尔多斯市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隔河相连。总面积5600平方公里,辖7个镇138个行政村,2011年户籍人口16.7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7.78%。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731.81亿元,地区财政总收入263.72亿元。

中文名

伊金霍洛旗

外文名

Ejin Horo Banner

别名

圣主的陵园

行政区划代码

150627

行政区类别

旗级县

所属地区

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

地理位置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

面积

5600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7个镇

政府驻地

阿勒腾席热镇

电话区号

0477

邮政区码

017200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成吉思汗陵

机场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

火车站

鄂尔多斯站、新街站

车牌代码

蒙K

地区生产总值

731.81

城市类别

内蒙古自治区

地方方言

蒙古语鄂尔多斯土语、晋语方言

人口

167004人(2011年末)

旗委书记

华瑞锋

代理旗长

吴云

简介

伊金霍洛旗

伊金霍洛旗,汉意为“圣主的陵园”,全旗辖16个苏木乡镇,146个嘎查村,902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全旗总面积5600平方公里,东西长120公里,南北宽61公里。旗政府所在地阿勒腾席热,汉意为“金桌子”镇,是自治区第一个文明镇、自治区卫生镇、全国卫生先进单位。辖7个镇。

历史沿革

伊金霍洛以境内有著名的成吉思汗陵园而得名。

汉时分属西河、朔方郡。唐时分属榆林等郡。元置西夏中兴等路,后属东胜、云内二州。清顺治年间设鄂尔多斯左翼中旗,即郡王旗。乾隆年间从鄂尔多斯六旗各析一部设右翼前末旗,即札萨克旗。1958年两旗合并为伊金霍洛旗。

1958年11月5日经国务院82次会议批准,札萨克(公元1736年清高宗从乌审旗将近族台吉的平民分为十三个苏木,划拨土地,组成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即札萨克旗)、郡王(公元1649年清为便于控制蒙古各部落,在鄂尔多斯地区实行盟旗建制,其中之一为鄂尔多斯左翼中旗,即郡王旗)两旗合并,暂称“札郡旗”。1959年1月15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取旗名“伊金霍洛旗”。旗址驻地设在新街镇,1964年7月1日迁往阿勒腾席热镇。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伊金霍洛旗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漠东北缘。东经108°58′~110°25′,北纬38°56′~39°49′。东与准格尔旗、府谷县接壤,北与杭锦旗、东胜区毗邻,西与乌审旗交界,南与神木县为邻。旗政府所在地阿勒腾席热镇距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40公里。

地形地貌

伊金霍洛旗是亚洲中部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的半干旱、干旱地带。西高东低,起伏和缓。海拔在1070~1556.4米之间。东部属晋陕黄土高原的北缘水蚀沟壑丘陵区,海拔在1300~1500米,水土流失严重。中西部为坡梁起伏的鄂尔多斯高原,地表属于干燥剥蚀地带,多为风积沙。部分地区有大小不等起伏不平的沙梁沙滩,属荒漠性草原,生态脆弱。经人工种草种树,生态环境大有改善。西南部的毛乌素沙漠海拔1000~1400米,覆盖面积约589平方公里,土壤风蚀沙化,沙移动速度约5~7厘米/年。

伊金霍洛旗

气候

伊金霍洛旗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干旱少雨,日照强烈,冷热巨变,风大沙多。冬季受蒙古冷气团影响,气候干燥而寒冷。夏季炎热而少雨。湿润度由东向西递减。

由于地形复杂,相对高差达400米,各地温差颇为明显,东部地区年平均气温6℃,极端最高气温36.9℃,极端最低气温-34℃;中部地区年平均气温6.2℃,极端最高气温36.6℃,极端最低气温-31℃;西部地区年平均气温6.3℃,极端最高气温35.6℃,极端最低气温-29.3℃。

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年平均降雨量为358.2毫米,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平均年降雨日数为67.8天,相对集中在7~8月份,初霜日多在9月下旬,终霜日多在5月下旬。无霜期在127~140天之间,最长达161天,最短102天。全年日照时数在2740至3100小时之间,平均为2920小时。

水文

水系特征分内外流两种,大都属季节性河流。外流河系主要有乌兰木伦河、窟野河两大水系,共有干河13条,均属黄河水系。

窟野河为过境河流,一级支流有10条。乌兰木伦河起源于本旗合同庙乡,为窟野河上游,经陕西省进入黄河,境内长95.5公里,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洪水最大流量1000立方米/秒,共有一级支流27条。

较大的河沟还有东部的牛孛牛川、书会川、考考乌素沟,西部的艾勒盖沟、通格朗河、昆都伦河、特并庙沟,南部的扎萨克河、昆都伦沟、特并庙沟,南部的扎萨克河、高勒庙沟等。多数为季节性内流河。

有湖泊29个,较大的湖泊有红碱淖、查干淖、赤盖淖、黑炭淖、乌兰淖、红海子等。其中红碱淖为最大,水面为33866亩,都属咸水湖。地下水资源丰富。种植业的灌溉水源主要靠地下水供给。地下水分布是由东向西逐步增加。西部地下水分布是由东向西逐步增加。西部地下埋深2~14米,水质良好。东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较贫乏,部分地区水质含氟较高。经过改造,这种状况得到改善。

伊金霍洛旗

自然资源

伊金霍洛旗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煤炭、天然碱、泥炭、石英砂、石灰岩及粘土等。煤炭已探明总储量139.15亿吨。是神府—东胜煤田的主要产区,矿点主要分布在本旗的布连、布尔台格、新庙、纳木陶亥4个乡,是全国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已产为国家重点开发建设地区。

煤田成煤于中生代侏罗纪,煤质特优,煤种属不粘结煤,煤系地层平均厚度190.16米,可采组层厚度19.67米,具有低灰(10%左右)、低硫(0.31~0.8%)、低磷、发热量高(6900~7200大卡/公斤)、埋藏浅、易开采等特点,是极好的动力和化工用煤。有天然碱湖7处,总面积5平方公里。主要位于西北地区。最高年产量3500吨,碱湖都是以碳酸盐为主体生石盐、硫酸盐的卤水湖,经取样化验湖水组成是:比重1.076克/立方厘米:碳酸铜5.5%,碳酸氢钠1.68%,硫酸钠0.67%,氯化钠7.75%,总盐15.6%,生产方式以日晒碱(原碱)为主。

泥炭矿点有10处,主要分布在东部区。纤维量为47.2~86.7%,发热量1.142~2.3397卡/公斤,含有机质25~40.2%,总腐植酸1.19~24.7%,含有氮、磷、钾元素。石英砂储量约1800万吨。一般含二氧化硅在98%以上,矿床埋藏较浅,宜于露天开采。石灰岩在矿点2个。矿体储量稳定,质量较好。氧化钙含量在50%以上。露头岩层厚度分别是1~1.2米和1~1.5米,覆盖厚度1~6米和1~1.5米。都有多年开采的历史,但年产量不过5000吨。

粘土资源丰富,遍布全旗各地,是建材工业的主要原料,集中分布的有2处,在布尔台格和布连乡。样品分析结果是:二氧化硅58.25%、三氧化二铝7.63%、三氧化二铁4.75%、氧化钙9.29%、氧化镁2.85%、烧失量12.03%。小型砖厂遍布全旗,年生产能力在1500~2000万块的砖厂有6座。

伊金霍洛旗煤炭物流园区总体规划

行政区划

伊金霍洛旗辖7个镇:阿勒腾席热镇、乌兰木伦镇、伊金霍洛镇、设札萨克镇、纳林陶亥镇、红庆河镇、苏布尔嘎镇。共有138个嘎查(村)。

阿勒腾席热镇:辖第一至第九9个居委会;查干庙、红海子、曼赖、柳沟、车家渠、掌岗图、桑盖、瓦窑圪台8个村委会。

新街镇:辖新街、塔尔河、银盘河、乌兰陶勒盖、哈日木呼尔、玛勒庆圪赖、树壕、道劳窑子、马里音盖、黄陶勒盖、阿木图庙、扎萨克召、给勒登庙、查干柴达木、都嘎敖包15个村委会。

乌兰木伦镇:辖上湾、布连、苏勒德霍洛、乌兰木伦4个村委会。

纳林陶亥镇:辖淖尔壕、全和常、沙沙圪台、呼雅克图、海勒素壕、布尔敦塔、纳林塔、朱日根沟、阿吉尔玛9个村委会。

台吉召镇:辖乌尔掌、敏盖、光明、光胜、光生、毛盖图、查干日格尔、木呼尔敖包、阿格图、毛乌聂盖、伊勒概沟11个村委会。

纳林希里镇:辖纳林希里、乌兰淖尔、其和淖尔、哈达图淖尔、木呼尔敖包、乌兰敖包、昌车渠、特宾苏莫、珠兰敖包、独贵梁、其根沟、巴本岱、阿道亥、巴音布拉格14个村委会。

红庆河镇:辖红庆河、布连图、通格朗、额日克柴达木、白格针、哈希拉嘎、冯家渠、其劳图、呼家壕、阿日勒图、林家圪堵、兰家圪卜、宝林、台格希里14个村委会。

新庙镇:辖新庙、道劳岱、大柳塔、毕鲁图、其根高勒、布都阿麻、满赖沟7个村委会。

台格苏木:辖高勒庙、巴嘎柴达木、壕赖柴达木、黄盖希里、松道沟、贵勒斯太、塔日雅柴达木、乌磴柴达木、毛盖图9个村委会;台格、查干淖尔、门克庆3个嘎查。

苏布尔嘎苏木:辖苏布尔嘎嘎查;壕赖苏、小乌兰敖包、敖尔给呼、哈布其勒、阿日雅布鲁、道劳岱、乌兰提格、阿尔胡德梁、敖包圪台9个村委会。

伊金霍洛苏木:辖布拉格、沙巴日太、石灰音苏莫3个嘎查;龙活音扎巴、沙日塔拉、斋森召、乃玛岱4个村委会。

哈巴格希乡:辖哈巴格希、乌拉希里、格德热格、达尔罕壕、布日德、查干呼舒、寨子塔、沙龙庙8个村委会。

合同庙乡:辖合同庙、哈拉盖图、阿斯日音希里、全盛久、扎斋庙、杨家壕6个村委会。

公尼召乡:辖喇嘛敖包、查干呼都嘎音希里、查干陶日木、查干敖包、甘珠日庙、壕赖、根皮庙、赛乌聂盖、诺干布拉格9个村委会。

布连乡:辖查干苏、花亥图、木都希里、折家梁、石灰沟、布连海子、格丑庙7个村委会。

布尔台格乡:辖布尔台格、明安木都、巴日图塔、哈沙图、曼斋庙5个村委会。

伊金霍洛旗

人口

2011年末伊金霍洛旗总户数72214户,比上年末增加2121户;总人口167004人,比上年末增加2792人。全年出生人口2292人,出生率为13.84‰;死亡人口573人,死亡率为3.46‰;自然增长率为10.3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5。

民族

伊金霍洛旗域内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

经济

综述

2005年,伊金霍洛旗国民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6.93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89.68亿元,增长3.9倍,年均递增37.4%。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3%,全旗财政总收入完成135555万元,同比增长106.5%,较2000年增长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66.2%。直接利用外资1.5亿美元,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排名中由2000年的第1508位上升为第123位,中国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由2000年的第88位上升为5位,在自治区69个旗县中稳居第二位,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县市之一。

伊金霍洛旗

2011年伊金霍洛旗生产总值563.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84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63.52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193.6亿元,增长11.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64.5:34.3。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243082元(折合37636美元)。

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31.81亿元(占全市20.3%、全区4.3%),增长0.5%,总量居全市第2位、增速居全市第9位。其中,第一产业8.54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501.55亿元,增长0.2%;第三产业221.73亿元,增长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68.5:30.3。地方财政总收入263.72亿元,增长2.4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19亿元,增长2.13%,分别居全区第2位和全市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2亿元,增长8.4%(全市增长9.5%,全区增长6.8%),增速居全市第6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382元(较全市高1614元、全区高10600元),增长6.4%,总量、增速分别居全市第3位、第4位。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64元(较全市低11元、全区高4781元),增长9.6%,总量、增速分别居全市第4位、第5位。[1]

农牧业

2005年,伊金霍洛旗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40个;新建人工配种站44处。2004年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农牧民“零负担”的目标。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亿公斤。完成造林作业面积23.5万亩,水保治理面积29万亩,人工种草27.2万亩,植被覆盖率达86%,森林覆盖率达31.2%,转移人口 15177人,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7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5万亩,农村牧区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85万人、4.9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农网改造一、二期工程顺利实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同网同价。

2011年伊金霍洛旗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891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621公顷,经济类作物播种面积269公顷,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合计10001公顷。在粮食作物中,谷物播种面积18806公顷,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7.0%;豆类96公顷,占0.4%;薯类2719公顷,占12.6%。粮食作物产量合计95500吨,其中谷物76966吨,豆类119吨,薯类18415吨。2011年油料产量合计23吨,蔬菜产量9671吨,瓜类产量699吨。

2011年伊金霍洛旗牧业年度牲畜存栏50.8万头(只),其中大牲畜1.1万头,小牲畜(羊)45万只,生猪4.6万头。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50.7万头只,牲畜良种及改良种率99.8%。肉类总产量20590吨,其中,猪肉5725吨,牛肉1664吨,羊肉13132吨,分别占肉类总产量的27.8%、8.1%、63.8%。奶类产量18453吨,其中牛奶15007吨,占81.3%。

工业

2005年伊金霍洛旗投资50多万元,开工工业项目68项,当年完成投资41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7.5亿元,同比增长43.4%,实现利税9.4亿元,同比增长31%。煤炭资源整合和采煤方法改革工作有序推进,神华煤液化、牛孛牛川煤电煤化工小区、天隆工业小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制定出台《伊金霍洛旗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暂行办法》,有效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和农牧民利益。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9亿元,比2000年增长5.4倍,年均增长45%;五年间工业企业累计实现税收14.74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52.2%。

2011年伊金霍洛旗全部工业增加值333.26亿元,同比增长15.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4.72亿元,增长4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总产值74.03亿元,同比增长84.1%;集体企业总产值1.05亿元,增长88.5%;股份合作企业总产值2.34亿元,增长15.6%;股份制企业总产值612.8亿元,增长3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产值9.69亿元,增长65.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总产值64.82亿元,增长40.8%。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总产值690.25亿元,同比增长37.4%;饮料制造业总产值11.1亿元,增长10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总产值0.29亿元,增长10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总产值55.25亿元,增长118.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总产值0.6亿元,下降39.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总产值4.22亿元,增长30.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3.02亿元,增长4.7%。

语言

蒙古语

鄂尔多斯地区有15%左右的蒙古族,大部分会使用蒙古语,牧区比例较大,鄂尔多斯蒙古语方言为内蒙古方言的鄂尔多斯土语。与其他蒙语方言比较特点是有φ元音,有阳性元音;在语音上,表现在复合元音、前化元音与聘化辅音、重音等方面;在语法上,表现在名词格的范畴与动饲某些形态变化方面;在词汇上,表现在方言词的构成,某些词汇意义的变化等方面。

伊金霍洛旗

汉语

伊金霍洛旗的汉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为晋语,属于晋语的鄂尔多斯方言。鄂尔多斯汉语方言属于晋语方言,归内蒙古晋语大包片,与晋北晋语、陕北晋语、冀西晋语有着很深的渊源。

鄂尔多斯汉语方言大体分为三个小片,整体来说大同小异。准格尔旗、达拉特旗、杭锦旗这三旗的沿河地区(黄河几字弯南岸沿岸地区)讲的是“滩套话”;上述三旗的梁外地区以及鄂托克旗北部和东胜区、康巴什区大部、伊金霍洛旗大部讲的是“梁外话”;鄂托克旗南部、鄂托克前旗、乌审旗及邻近的其他旗区小部分地区,讲的是“西旗话”。

鄂尔多斯方言中有丰富的动态助词,常常借助“个”、“兰”是其最大的特点。这不仅使鄂尔多斯方言可以准确的表达说话者所指的时间段,也使日常交流用语更加活泼和亲切,这与鄂尔多斯这个蒙汉文化交织地区的人民纯朴大方的性格相映成辉。

交通

2005年,伊金霍洛旗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6亿元,210国道东苏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旗公路总里程达到1582公里,其中黑色道路达到583公里;东乌铁路、109国道大青段高速改造、鄂尔多斯飞机场相继开工,立体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显现。城市建设力度加大,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亿元,公用设施显著改善,集聚产业和吸纳人口的能力增强。

鄂尔多斯机场坐落于伊金霍洛旗,两条国道、一条省道、三条专线、四条旗道贯通东西南北。截至2007年,伊金霍洛旗公路总里程1582公里,其中黑色路面583公里。210国道高速、109国道高速、包府运煤专线在境内纵横交叉,包神铁路、东乌铁路穿越旗境,镇镇通了黑色路,村村通了沙石路,已基本形成了集铁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伊金霍洛旗

社会

教育

2005年,伊金霍洛旗全面启动“教育环境整治年”各项工作,新建5所学校,改建7所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明显改善,全旗15493名中小学生享受“四免两补”政策;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助学金标准分别由每生每月80元和60元提高到100元和80元。伊金霍洛旗又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辅用书费和作业本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伙食补助标准,实现“四免两补”。

2011年末伊金霍洛旗拥有各类学校22所(不含学前和幼儿教育),其中中学7所,小学15所;专任教师1488人,其中中学720人,小学768人;在校学生17154人,其中中学7583人,小学9571人。共有学前班5个,教师9人,学生181人;幼儿园15所,教职工553名(其中专任教师352人),在园幼儿4683人。

科技

2005年,伊金霍洛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6%。

2011年伊金霍洛旗各类专利申请55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50项;授予专利权50项,其中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50项。顺利通过2009-2010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

卫生

2005年,伊金霍洛旗实现苏木乡镇卫生院“旗办旗管”,启动实施大病医疗保障工程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2011年末伊金霍洛旗拥有各类医疗机构194个,其中医院5个(国营医院1个,民营医院4个),卫生院14个,个体诊所45个,卫生室1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1个,妇幼保健院(所)1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拥有病床476张,其中医院170张,卫生院96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50人,其中注册医师514人,注册护士217人,药剂人员52人,检验人员20人,其他技术人员147人。

社会保障

2005年,伊金霍洛旗共有488名转制企业人员新参加医疗保险,235名转制企业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回流续保手续。2400人新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扶持200户少数民族户进行标准化棚圈建设和饲草料基地建设,20户“安居工程”受益户喜迁新居。为城镇特困人口兴办实体减免税费180万元,帮助困难群体创业致富。兑现再就业优惠政策,启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012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3.6%。

2011年末伊金霍洛旗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518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667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51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36182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775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407人。年末伊金霍洛旗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9633人、14554人、15914人。年末伊金霍洛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1368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7%。年末伊金霍洛旗纳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049人。其中,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25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324人。2011年发放低保金2822.1万元。其中,发放城镇居最低生活保障金1167.4万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654.7万元。年末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每月550元和350元。

风景名胜

伊金霍洛旗境内人文景观有朱开沟文化遗址,保存完好的战国秦长城遗址和郡王府,吉祥福慧寺、陶亥召、乌兰活佛府等古寺召庙;自然景观有红碱淖尔、阿拉善湾、转龙湾、柒盖淖尔等湖泊湿地和独具特色的沙水林田等自然景观,红海子湿地、乌兰木伦湖、柳沟河等环绕城市的休憩带;天元广场、王府广场、阿吉奈公园、母亲公园等供市民休闲娱乐,全民健身中心、伊金霍洛国际赛马场、曲棍球场以及大大小小的体育公园等体育健身场馆。伊金霍洛旗有国家A级景区6个(成吉思汗陵旅游区AAAAA、苏泊罕大草原旅游区AAAA、天福祥生态园AAA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神东煤海生态工业旅游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天福祥生态园),三星级宾馆1家(神东国际交流中心)。

苏泊罕大草原旅游景区

城市荣誉

2017年12月14日,伊金霍洛旗获评2017年工业百强县(市)。[2]

2019年7月19日,伊金霍洛旗入选中国百强县。

2019年10月,入选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名单。[3]

2019年11月,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县(市)。[4]

2019年12月,入选“2019年综合竞争力全国百强县(市)”。[5]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6]

2020年3月,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2020年5月,入选“2020年全国百强县”。

2020年7月28日,入选2020年赛迪中国百强县。

2020年9月22日,入选“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11月13日,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

2020年12月1日,入选“2020年综合竞争力全国百强县(市)”。

2020年12月,入选自治区双拥模范城(旗县、市区)名单。

2020年12月26日,入选“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

2021年1月,入选 2020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7]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1月28日,入选“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