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城区一中肇始于民国8年(1919年),1955年筹建“朔县初级中学”,1956年建校。曾四易校名、二办完中、两设分校,1989年随朔州建市改称“朔州市朔城区第一中学校”,为县处级建制。2009年8月底,经朔城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学校确立了“一校两区、统一管理”的办学模式。

先后荣膺中国“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山西省特色中学”、“山西省示范高中”、“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基地校”和“朔州市五星级学校”,近年来先后被评为“中国名优学校”“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学校”、“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省级依法治理标兵单位”,荣列“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团体会员单位”。

中文名

朔城区第一中学

简称

朔城区一中

校训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主要奖项

全国重点高中、山西省重点示范高中、全国中学生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创建时间

1956

类别

公立高中

现任校长

王尚

所属地区

山西,朔州

鄯阳校区

学校占地153亩,现有高中教学班42个,教职工212人,学生2500余人。近年来,学校围绕“创三晋名校,育中华英才”的办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本,全面、科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

确立“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精细管理、优化质量”的指导思想,恪守“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服务、求实、开拓、奋进”的作风,创建“进取、奉献、文明、和谐”的校风,发扬“严谨、科学、敬业、求真”的教风,培育“厚德、博学、善思、卓越”的学风,严格“诚信、公正、高效、守纪”的考风,大力倡导“尊重的教育”,积极推进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学校还构建了“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的运行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益,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学校有专职教师169人,学历合格率达96%以上。其中,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60多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8人,研究生6人。在这支优秀教师队伍的引领下,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为国家输送合格大学生4850余名,其中考入北大、清华、人大、浙大、南大等名校的学生160多人。

2005年高考达本科线381人,其中600分以上者13人,1人考入北京大学,并且夺得全市应届理科状元。

2009年以来,学校取得了长足进步,高考达本科线人数保持在1000人以上,并逐年递增。随着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八楼(三栋教学楼,两栋学生公寓楼,科技、实验、图书综合楼各一栋)、三场(中心喷泉广场、体育活动场、田径运动场)、一园(怡情园)、一馆(图书馆)、一厅(大型学生餐厅)、一室(电子备课室)、一礼堂(大礼堂)。

学校还建成了校园广播网、多媒体教学网、微机校园网三大网络。一个现代化、人性化、数字化的绿色校园正在蓬勃兴起。学校先后荣获“中国电化教学先进单位”、“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单位”、“中国中学生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山西省特色中学”、“山西省绿化先进单位”、“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示范高中”等荣誉称号。

新形势下,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求真务实、铸造辉煌”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放在“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来,坚持高标准、规范化,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现学校已成为省示范高中,并从衡水等著名中学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

敬德校区

朔城区一中敬德校区于由中国同济大学设计,十一层的行政楼造型寓意“孔雀东南飞”,五层的教学楼分为A,B,C三栋,造型为“博士帽”,学校建筑颜色类似同济大学,2007年9月开工建设,2009年校区主体竣工,2009年9月初,朔城区一中新旧两个校区并用。

实行“一校两区,统一管理”的办学模式。敬德校区位于恢河南岸、南环路北畔,校园占地304亩,总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规模为主校区的两倍,工程总投资2.5亿元。

校园总体布局为“一轴五区”,以行政综合楼为轴心,一条主轴线贯通校园南北,轴线上相继串联着教学区、行政区、体育活动区、学生生活区、教工住宅区。今年6月,经山西省教育厅批准,敬德校区招生规模为高中18轨制。

就弥补了鄯阳校区招生规模有限的不足,每年能够进入城区一中享受优质教育的学生就增加了720名,而且这720名学生享受统招生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区百姓“少花钱、念好学校”的愿望。2009年8月30日,该校15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从主校区迁入敬德校区.敬德校区初步启用。

目前,办学规模已达34个班,在校学生达3000多名。

现在,鄯阳校区和敬德校区并用,鄯阳校区以高一高二为主,敬德校区以高三、培训中心为主。

2011年高三生高考成绩二本A类以上1749人,全市理科、文科状元收入囊中,再创历史新高。

现任领导

校长:王尚

副校长:王占岗(兼敬德校区分管校长)李滋齐述文王晋陈璋

校徽

含意:一竖代表一中的“一”字,C和一竖整体代表一中的“中”字故代表为一中,C也代表城区的“城”字,同时整体也代表“区”字,S表示朔城区的“朔”,又表示火焰,S与一竖构成蜡烛,所以联起来为“朔城区一中”。红色着力表现出学校团队活力和热情,绿色代表青春,代表着学生的朝气。整体图案象征一中蓬勃向上发展。

校歌

朔城区一中校歌歌词

——《我心飞扬》

原创:273班学生王国勋

我们是初升的朝阳

我们是未来的栋梁

在这特殊的时刻

我们欢聚一堂

来吧,来吧

让我们心灵徜徉

来吧,来吧

让我们理想飞扬

你看那高原上挺立的白杨

你看那蓝天中雄鹰的翅膀

告诉我们要学会坚强

忘却忧伤,学会张扬

飞吧,飞吧

我们定会茁壮成长

飞吧,飞吧

为了心中共同的梦想

(我为一中骄傲,一中为我自豪)(由学生朗诵)

在这个神圣的地方

我们拥有智慧的光芒

老师的叮咛,同学的关心

赋予我们前进的力量

携手共进,奔向成功的远方

朔城区一中校歌(新)

词作者高红升

鄯阳古城文脉长、

桑干河畔书声朗、

美丽校园青春飞扬、

莘莘学子学海徜徉、

朔城区一中我们成才的摇篮、

放飞理想的地方、

放飞理想的地方、

进取奉献文明和谐、

一路风雨一路彩虹、

我们意气奋发斗志昂扬、

一中精神名远扬、

一中风采谱华章、

辛勤园丁桃李芬芳、

缕缕书香沁人心房、

朔城区一中我们成长的乐园、

实现希望的殿堂、

实现希望的殿堂、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向着未来向着理想、

我们奔向成功远方、

成功远方。

教学经验

一是走出去,到名校取经。他们先后花钱15多万元,组织领导和教师到江苏洋思中学、河北衡水中学、湖北黄冈中学等中国名校取经,还走访了江苏启东中学、北京四中、北师大附中和本省其它名校,其中光衡水中学即先后去了四批次。

请进来

二是请进来。为了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先后请山西知名教育专家陈茂林、太原理工大学教授赵庆生、山西大学文学院博导温锁林、清华大学附中心理研究所所长陈纪英等专家、名师,每年数次到校讲学授课,传授经验,并与北师大附中、北京四中网校建立合作关系,举办讲座,共享资源,交流经验。这些举措,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的头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教学技艺和水准。

三是内修身。朔城区一中的老师绝大部分是本科毕业生,原来总以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当一名中学教师绰绰有余,经过走出去、请进来一对照,深深感到自己估计错了。

原来以为差不多,对比之下差得多,特别是在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今天,更觉得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基于认识的转变,青年教师自觉订立个人发展计划,撰写反思笔记,不少中老年教师选学新课,来提高自己,丰富头脑。

四是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做课、反思等校本研训活动。新教师要进行岗前培训,全体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学科业务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青年教师要做汇报课、公开课,骨干教师要做示范课、研究课,专长教师每学年都至少做一次校本讲座——“校园讲坛”;高一、高二教师每学期都要以学科组为单位,相互听课、评课和赛讲,各年级每月都要进行一次学情分析会,反思教学,研究学情,改进教法和学法。

五是多方关爱老师。为了使老师不因身体不适、经济困难而影响教学,从2005年开始,学校专门开辟教工健身房,每年为全体教职工进行健康“年检”,每年暑假安排毕业班教师外出旅游、休养身心,并每月发给工资外的津贴平均每人达1500元以上。

六是强化硬件建设。近年来,朔城区一中的校园环境改造得越来越美,办公设施全部更新,现代化教学设施配备齐全。先后建成了4个多媒体学术讲座厅、1个电子备课室,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配,还给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教师们的现代化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现代化、艺术化。

成果

2005年高考,在学校内外环境均不看好的情况下,一举成功,总达线380人,比2004年增加40人,并有一名学生夺得全市应届理科第一名,一名学生考取北京大学,2006、2007两年高考成绩更是连续夺得历史性大突破,分别达602人和765人,重点院校达线也先后突破200和300大关。

2006年有4名学生分别夺取全市文科第一名、第二名和理科第三、第四名,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2007年学生元荣夺得理科全省第八名、全市第一名,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这些成绩,在朔州市引起了很大轰动。

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造就一个缺德少信的学生,即使给北大清华输送再多的学生,也是一桩失败的教育。鉴于这种理念,朔城区一中由注重应试教育转变为抓素质教育,在抓好规范管理和学生德育的基础上抓智育、抓教学。在德育工作中,他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每个学生的灵魂和高尚的情操之中。

一是举办永世都忘不了的隆重活动。一个人一辈子要经历许多事情,但有的事永记心中,有的事时过境迁,晃就忘了。为此,他们抓了具有特色的“三个隆重”活动。一是隆重举行升国旗仪式。二是隆重举行宣誓仪式。每学期举办开学典礼,每学年举办毕业典礼,典礼仪式上,领导和师生都要表明决心,相互激励,然后共同监督履誓情况。三是隆重举行优秀老师和师德标兵表彰会。

二是开展中华民族倦统美德教育。有故事征选、主题班会,有演讲比赛、征文评比,有书画展览、警句展示,有长廊图绘,有楷模评选,有爱心实践……丰富多彩,饶有新意。

三是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生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开展扶危救困、慰问孤寡、捐助灾民等爱心活动。

四是多方培养人才。近三年来,学校坚持举办校园文化节、科技节、体育比赛,开展各种演讲、征文比赛和诗歌朗诵会、语(英)口头作文赛、各类学科知识竞赛等多层次、多类型活动;坚持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举办“校园百家讲坛”,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全校编印了《小荷初露尖尖角》研究性学习论文集3本。

还先后组建了阳光爱心社、书画协会、小记者站等25个学生社团组织,音乐、美术培训班各1个,篮球、足球、健美操等体育集训队5个。这样,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了充分挖掘和发展。一座现代化中学将展示在朔州大地。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朔城区一中的越办越好,朔城区一中重新聚拢了人气,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大力支持。如何把一中进一步发展为名副其实的全市乃至全省的名牌示范高中,已经成为朔城区委、区政府立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一大课题。

目前朔城区一中人心思教、人心思学,校风、教风、学风持续向好,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由于朔城区一中地处闹市区,紧临鄯阳街和金龙商业区,周边环境吵杂,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别是一到放学的时候,校门口拥堵严重,鄯阳街的通行也成了问题,由于学校周边已没有发展空间,更主要的是随着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班容量越来越大,学生活动空间狭小,多种教育活动无法开展,省示范中学验收组对此提出整改意见,这些都已经成为制约朔城区一中发展的“瓶颈”。

因此,朔城区一中的搬迁新建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朔城区委、区政府通过召开老同志、老教育工作者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卡,邀请专家学者论证,发放民意调查表等形式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多次研究,最后党政联席会议作出了整体搬迁朔城区一中的决定。这是一个非常负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举措。

筹资一亿多元、占地308亩,并由同济大学设计的一座现代化中学正式开工建设,届时一座功能齐全、设备全新、规模更大的二十四轨制现代化高级中学,将屹立在朔州大地。

校刊

目前,朔城区一中的校刊有《朔城区一中报》,《紫荆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