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保税区于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全国第一家内河型保税区。2008年,与金港镇实施区镇一体化管理,2018年,双山、香山实现一体化运作,管辖范围从4.1平方公里拓展到152平方公里,下辖3个办事处、44个行政村、社区(村26个、社区18个),户籍人口19万,外来人口约16万。经过20多年发展积累,已经构建了保税区、保税港区、整车进口口岸、扬子江化工园、扬子江装备园、环保新材料产业园、科创园、双山香山旅游度假区等多元载体发展格局,先后获评国家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江苏省先进开发区等荣誉称号,下辖金港镇位居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四名,实现全国文明镇“两连冠”。

中文名

张家港保税区

成立

1992年10月

规划面积

4.1平方公里

意义

全国首家内河港型保税区

概述

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是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唯一的内河型保税区。它的建立在于利用海关保税的独特条件,借鉴国外实行自由贸易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张家港保税区具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优越的港口条件、发达的交通网络、广阔的内陆经济腹地、灵活的优惠政策和特殊的功能优势。它作为“区港合一”、辐射和推动江苏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国际化的新型试验场,为国内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架起了一座金桥。

张家港保税区

张家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参照国际惯例,提供精简高效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努力为国内外工商企业营造最有利的软硬投资环境,使张家港保税区发展成为中国对外经济的重要连结点。

张家港保税区经过几年的运作,已进入全方位快速发展阶段,区内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一个以出口加工、对外贸易、保税仓储为主要功能的自由贸易区已具雏形,逐步形成的出口加工基地和口岸货物集散中心,正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张家港保税区本着“立足区内、辐射区外、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宗旨、以友好、真诚、合作的精神,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咨询、考察、投资、发展。

张家港保税区近几年的发展概况

建区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张家港保税区立足于更新的发展视野,更高的发展平台,围绕特色拓展功能,依托优势做强产业,开发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开发格局从单一的一个保税区发展到保税区、江苏扬子江化工园、保税物流园区、高新产业园四个功能区,规划面积从最初的4.1平方公里扩大到60平方公里,区内已形成化工、物流、粮油、纺织、机电等支柱产业。具体成效突出体现为六个方面:

一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保税区累计批办企业近4000家,其中外资企业430家,包括道康宁、陶氏、瓦克、雪佛龙等22家世界500强企业和11家全球化工50强企业。2008年,保税区(含金港)完成业务总收入2450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84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312亿元,进出口贸易额89亿美元,全口径财政收入46.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8.31亿元。综合实力在全国13家保税区中名列前茅,位居第二方阵。

二是现代物流迅速崛起

2008年,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共完成进出区货运总量920万吨,货值122亿美元,海关征收税款44亿元。其中保税物流园区货运总量及海关税收在全国同类园区中连续多年保持领先地位。

三是循环经济凸现优势

扬子江化工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苏州精细化工、棕榈油、有机硅等多条初具规模的产业链,成为江苏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并将在今年11月迎接国家有关部门的考核验收。

四是市场贸易蓬勃发展

建成了化工品、纺织原料、粮油等专业市场,其中化工品市场报价从04年开始就已成为南京关区的审价依据,并成为国内化工产品的“价格晴雨表”,去年实现成交额270亿元,税收2.3亿元,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龙头”地位。

五是规划配套持续完善

累计基础设施投入80亿元,园区实现集中供热、集中污水处理,建有全国首家消防特勤中队,并在全国化工园区中率先启动区域中水回用工程,2-3年后将实现向长江污水“零排放”。

六是功能体制升级调整

2008年11月,保税港区成功获批,成为目前中国开放度最高、政策最优的特殊区域。2008年9月,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实施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明确了“六个统一”的要求(统一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组织人事、审批权限、财政结算和公共事务),为保税区全力打造工业销售千亿区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体制调整后,区域面积达到1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2万。2009年12月,张家港保税港区(一期)顺利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小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