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沈阳市的下辖区,位于辽宁省中部,沈阳市西南部,东部与辽阳市相邻,西部与锦州市黑山县毗邻,南部与鞍山市台安县相接,北与沈阳市新民市连接,区域面积1649.6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辽中区常住人口45.87万人;辖4个街道、16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地滨水新区滨水路26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辽中区的:名称来历、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等介绍

中文名

辽中区

英文名

Liaozhong District

面积

1649.69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辽宁省中部,沈阳市西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22°28’~123°6’、北纬41°12’~41°47’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辽宁省

所属市

沈阳市

行政类别

市辖区

下辖地区

4个街道、16个镇

行政区划代码

210115

人口

45.87万(2022年,常住人口)

方言

东北官话

GDP

224.2亿(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40222元(2022年)

著名景点

辽中蒲河国家湿地公园、沈阳珍珠湖等

邮政编码

110200

政府驻地

滨水新区滨水路26号

电话区号

024

火车站

辽中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liaozhong.gov.cn/外链

简介

辽中区属于下辽河冲积平原部分,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主要有辽河、浑河、蒲河等;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新石器时代,辽中区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辽中区辖地归属辽东郡,属幽州;金天会十年至至元二十四年(1132~1287年),辽中先后属辽国的汤州和金国的东京路辽阳府等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始建辽中县;2016年,国务院批准撤辽中县设辽中区,至今未变。

辽中区是辽宁省“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格局和沈阳市“一枢纽四中心”发展定位的叠加空间和重要节点,也是国家级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的核心功能区。2022年,辽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2亿元,三次产业比为39:17.3:43.3。辽中区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其中,第一产业以畜牧业和种植业为主,同时发展种养结合模式;第二产业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军民融合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依托产业融合和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依托沈阳综合保税区近海园发展进出口贸易和跨境电商。

辽中区有辽河、浑河、蒲河等河流过境,冲积平原成就了平畴百里的鱼米之乡,肥沃的土壤孕培育“辽中大米”“辽中鲫鱼”等辽中特产;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珍珠湖、蒲河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景观。同时,辽中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文物遗存丰富,拥有诸多潘家堡遗址、偏堡子墓葬群等文物古迹;中原汉族文化与东北地方少数民族文化在此接壤,满族民俗在辽中保存完好。

名称来历

辽中区有三种地名由来的说法:其一是以“辽郡以西、辽水以东,宛在中央”之意而命名;其二是因其境地跨辽河两岸,并位于辽河中游而得名;其三在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百姓横遭刀兵之苦,激起参与以反帝为宗旨的义和团斗争,清政府为利于对人民斗争的镇压,便于辽阳、承德、镇安、海城等边缘地带各割一部,建立辽中县,并以清初时期所建的阿司牛录镇(今辽中镇)作为辽中县府驻地,此镇居于全辽中心之地,故名为辽中。2016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辽中县设立辽中区,名称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先秦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人在辽中地区生活,他们是境内最早的开拓者,在现今辽中县境南部出土过新石器时代遗址;战国时期,辽中属于燕国的领地辽东郡,郡治在襄平,襄平也就是现在的辽阳市;燕昭王三十三年(前279年),燕将秦开继破东胡之后,又进击箕氏朝鲜,“取地二千余里,至满潘汗为界”,遂筑长城,并陆续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辽东郡治襄平。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划全国为36郡,实行郡辖县制,辽中区辖地归属辽东郡,属幽州。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燕王卢绾背叛汉朝,高祖刘邦派范哙、周勃率军讨伐,收复旧燕领地,恢复燕秦时设置的郡县,另以汉王室刘姓子弟相继为燕王统治辽东辽西各郡县;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辽东郡领有十八县,郡所为襄平,十八县中有江阳一县排序第八,现在的辽中区茨检坨街道偏保子古城遗址,即是当初的第八县辽阳县古城遗址,这是辽中境内有史以来记载的第一个县治。

元朔元年(前128年),武帝刘彻下令废除燕王封国,改置右北平、辽西、辽东三郡,其中辽东郡十八县,郡治襄平;4年,平帝刘温年幼,外戚专权,王莽以平帝名义擅改官名和地名,襄平县被改称昌平县;9年,王莽篡汉,国号称新,将辽阳县政为辽阴县。

东汉初,辽东郡及所属襄平等县,俱改属青州;48年,东汉与匈奴、乌桓关系改善,辽东郡复属幽州;景初二年,魏灭公孙氏政权,辽东、玄菟郡纳入魏国版图,收乐浪、带方等郡,遂在原公孙氏控制地区设平州(始治今辽阳东下平州,后移襄平城),辖辽东等5郡,置东夷校尉于襄以统管,辽东郡辖7县,襄平为首县,平州合并于幽州,辽东等5郡及所属县属幽州管辖。

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又废除辽阳县,把今天的辽中、新民两县西境划归吕黎郡(今辽宁义县),至此,辽中境内唯一的县级治所消失;西晋泰始十年(274年),晋武帝司马炎分幽州所属辽东等5郡置平州,辽东郡辖8县,襄平为首县,恢复居就县(东汉时废),实行州郡县制;咸宁三年(277年),辽东郡改为辽东国;永嘉五年(311年),鲜卑大单于幕容屋率骑兵将素连、木津部众打败,复立辽东郡,自归大棘城(今义县西);西晋时期(265~317年),地处高显、候城、辽阳三县的辽中地域被东汉安帝刘枯划归玄花郡。

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垂叛前秦起兵复国,建后燕,设平州领辽东等6郡,襄平、居就县仍属平州辽东郡;元兴二年(403年),高句丽占领今辽阳部分地区,在襄平城东60华里今城门口村东山,石筑山城,高句丽时期称白岩城,后改称岩州、石城等,今称燕州城;元兴三年(404年),高句丽广开土王乘后燕内乱,全部占领辽东、玄菟郡,改襄平为辽东城;齐太祖建元元年(479年),齐高帝肖道成命钱塘灵隐山高僧释昙超到辽东,“弘赞禅道”,“大行法化”,留辽二年,建元四年返京。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杨广征高句丽率陆兵越辽水(今辽河)战于东岸,高句丽兵败,隋军围辽东城,久攻不克;隋大业九年,杨广再度亲征高句丽,炀帝渡辽水围攻辽东城,强攻20余日未攻下,退兵还京;隋大业十年(614年),杨广三度亲征高句丽,渡海隋军占领今大达金州大黑山,准备进军平壤,高丽王派使臣至辽东城,上表请降,杨广八月还军,这一时期,辽中隶属于中原王朝,后长期来属于契丹女真。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李世民誓师幽州,命兵部尚书李勋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北路军渡辽水直取辽东城,当月大兵围城,李世民率中路军渡辽水经马首山(今首山)至城下与李勋会师,数日后攻克辽东城,改辽东城为辽州;唐贞观二十年(646年),李世民废除辽州都督府及岩州;总章元年(668年),唐军攻克平壤,高句丽割据政权结束,唐朝统一辽东地区,今辽阳城设辽城州都督府;仪凤元年(676年),安东都护府由平壤迁至辽城州(今辽阳市城区),并不再由汉人官吏任职,翌年,唐廷命高丽王高藏为辽东州都督,封朝鲜王驻辽东,将安东都护府由辽城州移至新城(今抚顺高尔山城)。

金天会十年(1132年),太宗完颜晟下令将辽代东京道改为南京路都统司;天德二年(1150年),东京兵马都部署司改为东京辽阳都总管府,后改置东京留守司;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围攻金国中都的军队北退后,由者别统领的蒙古前锋军转攻辽东,东京失守,蒙军大掠而去;贞祐五年(1217年),蒲鲜万奴乘木华黎东征高丽之机出东京,背叛蒙古自立,率数十万女真人北上至上京,易国号为东夏(真);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辽中先后属辽国的汤州和金国的东京路辽阳府。

元朝(1206年),辽中分属辽阳路和广宁路;洪武八年(1375年),明廷令全国都卫均改称都司,定辽都卫改称辽东都指挥使司,领25卫2州,改辽东卫为定辽后卫,翌年迁入辽阳城;洪武十四年(1381年),辽中设辽东税课司,隶辽东都司;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山东按察使司设按察分司称分巡辽海东宁道,初治广宁,管理辽东司法事务。

明清时期

明朝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金军攻陷沈阳后,于三月十八日乘胜进兵辽阳,辽河以东大小70余城全部为后金占领;明朝(1368~1644年),辽中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明朝后期,因少数地方民族兴起,特别是满族后金政权在辽东的建立,明朝在辽东构筑了辽东边墙,辽中大部分地区一度成为边外之地。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俄国在辽阳设立邮局,是辽阳开办客邮之始;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张作霖率领八角台(今台安县城)保险队200余人到新民府接受清廷“招安”,成立了新民府前路游击马队,当时的辽中县还未建县,辽中县地区隶属于新民府;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百姓横遭刀兵之苦,激起参与以反帝为宗旨的义和团斗争,清政府为利于对人民斗争的镇压,便于辽阳、承德、镇安、海城等边缘地带各割一部,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立辽中县,并以清初时期所建韵阿司牛录镇(今辽中镇)作为辽中县府驻地,建县之初,隶属奉天府辽沈道所辖。

中华民国

民国时期,辽中县属奉天省(后改为辽宁省);民国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仍为辽中县,属伪奉天省;1945年,“九三”胜利后,辽中区不久又被国民党占领,设立辽中县政府,属辽宁省;1947年冬,辽中解放;1948年春,国民党二次占领辽中,同年11月2日才最后获得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辽中县人民政府”,属辽西省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辽中区划归辽宁省,为沈阳市辖县;1955年,属辽阳专属;1959年,属沈阳市;1964年,属沈阳专属;1969年划归沈阳市管辖至今;2001年,辽中县辖12个镇、9个乡。

2002年12月13日,撤销乌伯牛乡、辽中镇,合并设立辽中镇;2006年,辽宁省政府设立细河经济区,将辽中县四方台乡、长滩镇、新民屯镇划归细河经济区,后细河经济区撤销,上述乡镇归属铁西区管辖;2012年,撤销辽中镇建制,以蒲河为界分别设立蒲东、蒲西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管村体制,调整后的蒲东街道办事处办公地址为辽中县滨水路26号,蒲西街道办事处办公地址为原辽中镇政府驻地,撤销老观坨镇,原老观坨镇所辖行政区域划入肖寨门镇,调整后政府驻地为肖东社区;2016年,国务院批准撤辽中县设辽中区,辽中区正式挂牌。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辽中区位于辽宁省中部,沈阳市西南部,介于东经122°28’~123°6’、北纬41°12’~41°47’之间。区域东部与辽阳市相邻,西部与锦州市黑山县毗邻,南部与鞍山市台安县相接,北与沈阳市新民市连接,东西横宽52千米,南北纵长64千米,周长288千米,是沈阳市面积最大的行政区,总面积1649.69平方千米。

辽中区

气候

辽中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降水集中,冬季寒冷,降水稀少。该区年平均气温为8.7°C,最冷月出现在1月,月均最低气温为-11.4℃,最热月出现在7月,月均最高气温为24.5°C;平均降水量为648.1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约占年均降水量的50%;无霜期平均为173天;全年日照时数为2774.6小时;全年风向频率以西南风为主,占66.3%,其次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4.1米/秒,多年各月平均风速以4、5月最大,为5.6~5.8米/秒。

地质

辽中区位于下辽河断陷盆地中部,该盆地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在天山一阴山东西复杂构造带的交接带,或称华北陆台东北部的中新生代先断陷后拗陷形成的断陷盆地。辽中区东跨东部拗陷带北段,西部落于中央隆起的北部、其间有隐伏的北东一北北东向辽中大断裂为界。下辽河断陷盆地的基底构造是典型的半地堑箕状断陷,可分为西部斜坡带、西部陷带、中央降起带、东部陷带、东部斜坡带、大民屯拗陷带6个构造单位,是第四纪期间由中央降起带是于第四纪期间,盆地仍然持续下沉,辽东、辽西两侧山区不断抬升后再现的,其中,西部斜坡带、西部陷带为多源多期的大砂岩体与隆起相结合形成,是油气富集区。

辽中区地表没有基岩出露,均被第四系松散地层所掩盖,但在地质发展过程中,太古代末期发生“鞍山运动”,伴随强烈的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发生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晚元古代阶段,伴随着海底火山喷发活动,形成很厚的海相沉积及局部火山岩层,开始了盖房沉积阶段,且这些地层很少遭受变质作用,岩浆活动也比较微弱,范围也不广;晚古生代阶段奥陶纪以后,辽中区成为风化剥蚀区域地壳活动性比晚元古代稳定;中生代阶段发生“燕山运动”,辽中区中央隆起区没有侏罗系、白垩系地层沉积,而东部拗陷区的辽中却有零星地层沉积。

地形地貌

辽中区属于下辽河冲积平原部分,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在5.5~23.5米之间,海拔最低点位于于家房镇,海拔5.3米。辽中区除东部和西北部沙岗、沙丘外,其余均为平原;根据地貌形态、成因和年代,辽中区地貌大体上可分为沙岗波状平原、冲积海积平原、河岸沙丘,其中,沙岗波状平原分布在刘二堡、新民屯、四方台等地,土壤以沙为主,在风的改造下,形成现在的沙岗地貌,相对高度为3~5米,绵延数十里;冲积海积平原是辽中县主要的地貌单元,分布在刘二堡、冷子堡、潘家堡等地,由北至南长约10多千米,宽约8~10千米,东北至西南顺延伸,地面常有积水;河岸沙丘主要分布辽河、蒲河沿岸的冷子堡、养士堡等地,有的沙丘已生长植被,逐渐形成半固定、固定沙丘;有的沙粒仍在流动,形成流动沙丘。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辽中区境内主要有辽河、浑河、蒲河、绕阳河、细河等,其中,蒲河和细河是浑河的右岸支流。

  • 辽河

辽河古称句骊河,又名巨流河,大辽水。辽河上游有东西两源,西源称西辽河,源出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东源称东辽河,源出吉林省辽源市附近的哈达岭;东西辽河在辽宁昌图县福德店汇流后始称辽河。辽河全长1345千米,总流域面积21.96万平方千米;辽中区境内河长78.34千米,控制面积为416.5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125.3立方米/秒,站年均含沙量4.73公斤/立方米。

辽中区

浑河古称辽水或小辽水,源出抚顺市清源县境内的长白山支脉滚马岭。浑河的河道弯曲,平均比降约1/400,干流总长415千米,流域面积11481平方千米;辽中区境内河长75.64千米,控制面积为287.33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为44.5立方米/秒,含沙量多年平均为1.29公斤/立方米。蒲河是浑河主要的支流,发源于铁岭县横道河子乡想儿山,从东北流向西南,于冷子堡镇周徐村入境,境内流长53.5千米,主槽宽为50~80米,平槽流量为50~80立方米/秒。

辽中区

辽中区

辽中区

湖泊

辽中区主要湖泊有珍珠湖、仙子湖等,其中,珍珠湖位于蒲河辽中段的最北部,水域面积2.2万亩;仙子湖位于辽中区北部,行政区域包括新民市、辽中区,水域面积8667公顷。

水利

截至20世纪80年代末,辽中境内的辽河流域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689座,总库容达138亿立方米。截至2022年末,辽中区主要水库有团结水库等。

团结水库(珍珠湖)位于蒲河辽中段最北部,由蒲河形成,是辽宁省最大的平原水库,平均水深约4米。水库大闸为中型水闸,兴利库容15.5百万立方米,大闸上游控制面积1820平方千米,其左岸11000米,右岸6700米,但由于近年土地种植结构调整,团结大闸水田灌溉面积在逐渐减少,2018年团结大闸灌区灌溉面积为333公顷,团结大闸下游2座橡胶坝的最大过水流量200立方米/秒。

辽中区

土壤

辽中区共有为草甸土,水稻土、风沙土、盐土和沼泽土5个土类;草甸土、碳酸盐草甸土等11个亚类;耕型沙质草甸土、壤质草甸土等21个土属,黑黄河淤土、淤黄土等56个土种。其中,草旬土是辽中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占土壤总面积80.7%。就各类土壤特性而言,草甸土受地下水浸润,湿度较大,土壤中腐殖质积累较多,近河地带的草甸土土体内有黑土层;水稻土受人为因素影响强烈,发育时间短,大部分分布在蒲河以东淤黄土片,发育在黄土状母质上的水稻土,犁底层具有较强的滞水作用;风沙土形成和发育不受地下水影响,母质为风积物,随着土壤肥力状况有所改善,有的已经垦为农田;盐土表土含盐在0.6~0.8%,一般和盐化草甸土呈复区分布,心底土盐分较低,大部分盐士石灰反应强烈;沼泽土具有草伐子层、腐殖质层、潜育层或腐殖质层、潜育层等土体构型。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0年末,辽中区耕地98104.0公顷;园地921.1公顷;林地11866.2公顷;牧草地10.2公顷;其他农用地18569.4公顷;建设用地26103.0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0258.0公顷,交通水利及其它建设用地5627.6公顷,其他建设用地217.4公顷;其他土地8905.7公顷。截至2022年末,辽中区耕地面积130万亩;水域面积46.9万亩;林地面积40万亩;湿地面积5272.35公顷。

水资源

辽中区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为浑河和辽河水系的地表径流;该区地下水较为丰富,由于地处辽河平原腹部,第四系全新统含水层厚度较大,一般为106~270米,富水性良好。辽中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68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8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81亿立方米;受降水、河流侧向补给等因素影响,不同年份的水资源量有所不同。辽中区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3.6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0.1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3.4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1.40亿立方米。

截至2022年末,辽中区地表水资源量为2.98亿立方米,境内年径流深为202.7毫米;地下水资源量约为4.2亿立方米。该区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2022年1~11月,该区农业灌溉用水量3.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2017年,林牧渔畜用水量为0.336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为0.038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为0.0958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为0.1356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为0.007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辽中区能源矿产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非金属矿产主要为砖瓦用黏土等乙类矿产。其中,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浑河流域,储量丰富;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牛居油田和茨榆坨油田。

牛居油田位于辽中区境内,于1983年12月正式投入开发,天然气地质储量3.91x10^8立方米,石油地质储量为466x10^4吨,共有油井55口,开井30口,日产液306吨,日产油45吨,年产油1.2086x10^4吨,累产油79.536x10^4吨,采油速度0.31%,采出程度18.37%,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2.0%,累计注水152.131x10^4立方米,累积注采比0.61,累计地下亏空84.19x10^4立方米;茨榆坨油田,位于辽中区茨榆坨镇内,于1996年投入开发,已探明含气面积1.9平方千米,天然气储量6.15x108立方米,共有总井数134口,采油速度为0.22%,采出程度8.06%,综合含水89.5%。

生物资源

辽中区有农作物22种,277个品种,其中,粮豆作物15种,248个品种;油料作物5种,16个品种;经济作物2种,13个品种;油料作物有花生、向日葵、芝麻、油菜、苏子,经济作物有棉花、麻类2种,13个品种。辽中区还有养殖动物牛、羊、鸡等。

辽中区野生药材集中分布于辽蒲河两岸,分为植物类、动物类、菌类三大类,共计128科208个品种。其中,植物类有89科169个品种;动物类34科34个品种;菌类5科5个品种。野生药材可分为三个植物区系,其中蒙古植物区系品种有苦参、白蒺藜、刺猪毛菜等品种;长白山植物区系品种有山芝麻、夏枯草、木贼、萹蓄等品种;华北植物区系品种有仙鹤草、泽兰、绿葡萄、艾叶等品种。

辽中区

辽中区

辽中区

辽中区

森林资源

截至2020年4月,辽中区森林覆盖率7.06%,总面积为11.23万亩。该县树木种类有22科,85个品种,主要树种有杨树、柳树、槐树、柏树、松树、榆树等,其中杨树区内分布最广;果树主要有苹果树、梨树、桃树、杏树、枣树、山楂树、樱桃树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辽中区浮游动物104种,其中原生动物29种,轮虫48种,枝角类15种,桡足类12种;底栖生物17种,其中环节动物门寡毛纲7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7种(土壤节肢动物隶属于4纲15目49科,常见类群为叩甲科、鳃金龟科、拟步甲科),软体动物门腹足纲2种、瓣鳃纲1种,有松鼠、花鼠、刺猬等野生动物,其中涉禽和游禽野生鸟类数量较多,拥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丹顶鹤、红隼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嘴白鹭、大天鹅、苍鹰等。

植物

辽中区乔木有火炬树、垂柳、油松等,灌木有连翘、粉花绣线菊、风箱果、刺柏等,草本有狗尾草、蒲公英等。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野大豆等。

自然保护地

截至2023年初,辽中区仅有一个自然保护地,即辽中蒲河国家湿地公园,由原先的沈阳仙子湖市级自然保护区、辽中蒲河国家湿地公园整合而成。

辽中蒲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辽中区境内,蒲河下游,属于中国典型的内陆河流湿地,由河流型湿地、沼泽型湿地和人工湿地三种类型构成。区域规划面积为8141.7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5272.35公顷,湿地率64.8%。蒲河国家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鸟类11目29科133种;鱼类3目5科22种;浮游动物19目29科32种;两栖类动物6种;野生植物59种,隶属2门33科,其中蕨类植物1种,被子植物58种,隶属32科;挺水植物群落5种,浮水植物群落8种,沉水植物群落7种。截至2017年9月,辽中蒲河国家湿地公园拥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包括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丹顶鹤、红隼;拥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包括黄嘴白鹭、大天鹅、苍鹰等;还有野大豆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辽中区

辽中区

辽中区

辽中区

辽中区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辽中区境内气象灾害有水、旱、病、虫、风、雹、霜冻等,主要以水灾、旱灾为重。其中,水灾自1909年至1985年的七十多年间,发生三十余次,发生时间具有规律性,主要集中在7、8月;灾年中,1960~1964年,连续每年均有严重程度不同的水灾发生;1985年因区境内3次受台风影响,辽、浑,蒲各河水势猛涨,使境内遭受多年罕见的洪,涝,大风等多种灾害的袭击,各项损失折合人民币达1.7亿元。辽中区境内春旱比较频繁,但危害程度轻于洪涝灾害。据《华北、东北地区近五百年旱涝史》等资料记载,辽中建制至解放前境内曾发生过4次较严重的旱灾;解放后旱灾虽发,但整体破坏性不强;1978、1980年,两年少雨,分别降雨量为406.6毫米和463.9毫米,即使是汛期,水位之低是几十年所罕见。

地质灾害

辽中区境内地质灾害有地震等。2020年11月08日06时33分38.7秒,在辽宁沈阳市辽中区(北纬41.67度,东经122.96度)发生M2.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末,辽中区辖4个街道、16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地滨水新区滨水路26号。

辽中区行政区划

名称

行政代码

下辖街道、镇数目

下辖区详情

辽中区

210115

4个街道

蒲西街道、蒲东街道、茨榆坨街道、城郊街道

16个镇

于家房镇、朱家房镇、冷子堡镇、刘二堡镇、新民屯镇、满都户镇、杨士岗镇、肖寨门镇、长滩镇、四方台镇、六间房镇、养士堡镇、潘家堡镇、老大房镇、大黑岗子镇、牛心坨镇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9.23参考来源:

政治

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沈阳市辽中区委员会

书记

丁一楠

沈阳市辽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李淑文

沈阳市辽中区人民政府

区长

卜世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沈阳市辽中区委员会

主席

杨晓波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9.23参考来源: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辽中区常住人口45.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28万人,乡村人口26.23万人;男性人口21.87万人,女性人口21.65万人,总人口性别比101.1;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比9.75%,15~59岁人口占比63.42%,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6.83%。2021年,该区人口出生率3.429%,人口死亡率7.793%,人口自然增长率-3.311%。

民族

辽中区民族以汉族为主,截至2018年末,辽中区有少数民族人口36000人,19个少数民族,主要是满族26774人、回族3509人、锡伯族1139人、蒙古族2708人;有16个少数民族村,其中12个满族村、3个回族村、1个锡伯族村。

语言

辽中区方言属东北官话。从语音上来说,东北官话和普通话非常接近,但也有不少差异,主要是把翘否音读成平舌音,声调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范围之内,阴平字与上声字调值读不准。其中,阴平调值为44,略低于普通话的阴平,虽然也属于平调,但没普通话那么高;阳平调值为24,明显低于普通话的阳平,而且略带降调,实际读音有时调值不稳定会变成[324];上声调值为213,与普通话的上声相比变化不明显,和普通话一样属于曲折调;去声调值为52,为降调,音节音节除阻阶段要比普通话高一点。

宗教信仰

截至2016年8月,辽中区共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五大教派;有4个宗教团体,备案宗教教职人员31人,信教群众3万余人,分布在全区17个镇、街道;有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31处,都成立了民主管理组织,其中,兴隆寺、华慧寺等佛教宗教场所5处,蒲西街道清真寺、老大房镇腰街村清真寺等伊斯兰教宗教场所6处,天主教4处、基督教活动场所15处、道教1处。其中,兴隆寺位于今满都户镇古城子村内,建于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8 月,于清康熙年间又行扩建,占地面积40余亩,有房舍100余间,前后共建4层大殿,是辽中境内最大的寺院,解放前,每年农历4月18日、28日为庙会日。

经济

综述

辽中区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同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一产业中,辽中区以畜牧业和种植业为主,同时发展种养结合模式;第二产业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军民融合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依托产业融合和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依托沈阳综合保税区近海园发展进出口贸易和跨境电商。

2022年,辽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4亿元,增长4.0%,占GDP的比重为39%;第二产业增加值38.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7.3%;第三产业增加值97.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3.3%。截至2023年7月,辽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居沈阳市第七。

第一产业

辽中区第一产业以农业和牧业为主,形成了林果、肉牛、蔬菜、种植等产业,拥有“辽中寒富苹果”“辽中鲫鱼”“辽中玫瑰”“辽中大米”“辽中葡萄”五大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其中,农业方面,辽中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依托陈温福水稻院士工作站,提升水稻品质;以先进农技装备为支点托起农业生产高效率。牧业方面,辽中区是辽宁省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区,以芃泰牧业有限公司为主导,成立了辽中区“肉牛养殖产业协会”,形成了品种选育、饲料加工、仔牛繁育、犊牛育肥等肉牛产业链发展,养殖品种主要为西门塔尔;并发展淡水鱼养殖,主要品种有鲤鱼、草鱼、鲫鱼等。截至2022年末,辽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766个,“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识产品)农产品12个,农产品基地面积224公顷;猪存栏数512199头,牛存栏数368623头。截至2021年末,区内共有大型养牛场22家,规模养牛场1263家、养牛专业户665户、散养牛2921户。

2022年,辽中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75.37亿元,农业产值实现58.21亿元,林业产值实现0.76亿元,牧业产值实现93.07亿元,渔业产值实现13.9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9.43亿元。2022年,区内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333.8公顷,粮食总产量551720吨。其中,稻谷产量293231.6吨,玉米产量254286.5吨,小麦产量17.2吨,薯类产量12335.7吨,大豆产量1616吨;园林水果产量19612.8吨,蔬菜产量941858.5吨;牧业肉类总产量199403.61吨,禽蛋产量39096.9吨,生猪出栏数1024400头,牛出栏数442348头。

辽中区

辽中区

辽中区

辽中区

展开

第二产业

辽中区第二产业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业、环保绿色产业、军民融合产业为主。其中,食品加工业以稻米深加工、果蔬综合加工、肉牛精深加工、白酒原料加工产业为主,规模化饲料企业已达33家,酿酒企业达到75家,年产酒糟10万吨,育有、“溢香坊”“厚德煮酒”“御清泉”“清王酒”“努尔哈赤”等白酒品牌;装备制造业以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工作母机制造业、高技术农业机械和现代设施农业成套设备、机器人智能制造设备等产品为主;环保绿色产业以以环保和再生产业为主导,形成重庆中钢、中亚环保、宋氏集团等20余家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军民融合产业以新材料和精密加工为特色,成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联盟以及军民融合产业近海中心园区。

辽中区

2022年,辽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7户,总产值118.7亿元;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8亿元。

第三产业

辽中区第三产业以贸易业和旅游业为主。贸易业有批发零售和进出口贸易,依托沈阳综合保税区近海园、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形成商贸物流集散区,出口产品主要有石油和石油产品、天然气、水果蔬菜、黑色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烟酒等;进口产品主要有机械设备、食品、交通工具及配件、黑色金属及制品、木材、药品、家具和日用品等。旅游业方面,将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金融、装备制造、体育等产业融合,同时利用自然风光,形成贯穿辽河、蒲河、浑河和珍珠湖的“三河一湖”自然文化景观;截至2022年末,辽中区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3家,接待游客40万次。

2022年,辽中区第三产业增加值97.1亿元。辽中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9亿元;邮政业务总量486万元;进出口总额13.12亿元,其中,进口总额3.06亿元,出口总额10.06亿元;旅游总收入0.6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6.7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4.5亿元。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2年末,辽中区有1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为沈阳综合保税区近海园区;有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沈阳近海经济区。

沈阳综合保税区近海园

沈阳综合保税区近海园位于沈阳市辽中区,规划面积约4.2平方千米,有海关备案企业117家。入驻企业中,辽宁方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沈阳首家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产品涉及保健食品、日用品、化妆品、酒水饮品类等多个类别,截至2022年10月,跨境进出口额达4.3亿元。2021年,近海园区进出口总货值8.82亿元。

辽中区

沈阳近海经济区

沈阳近海经济区前身为辽中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2年;2006年晋升为省级开发区;2007年6月,更名为“沈阳近海经济区”,属工业型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20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20平方千米;包括一个主片区、四个辅片区和六个产业园区,其中,一个主片区即沈阳近海经济区工业新城,四个辅片区分别为沈阳综合保税区、农产品精深加工片区、节能环保产业片区、泵阀工业片区;六个产业园区分别为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区、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园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区、节能环保产业AB园区、近海商贸物流产业园区、保税仓储及加工产业园区。该经济区以装备制造及配套为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中科煜宸增材制造研究院等为主要代表的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集群。截至2023年7月,沈阳近海经济区现有实体企业及在建项目175个,区内从业人员数量接近6800人。

重要企业

方得集团

方得集团成立于2014年初,是海关总署跨境电商试点单位,是东北首家与海关总署开展跨境电商9610业务的电商平台企业,也是目前东北唯一可为跨境电商进出口企业提供通关、物流、结汇、代缴税、退税、金融服务和技术开发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在沈阳、葫芦岛、大连、西安和深圳设有子公司和业务。2014年至2019年,方得培育跨境电商企业500余家,累计出口1.2亿美元,申报海关清单超过500万单,出口泳装超过800万件,有“M&M”“aiForauDe”“swimall”等泳装品牌二十多个。

辽中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辽中区有学校35所,其中小学9所,初中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6所,普通高中4所,职业高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31974人,教职工3000人;小学入学率、初中升学率均为100%。辽中区有幼儿园84所,其中公办27所,民办57所,该区学前教育幼儿入园率67.18%;该区幼儿园中,普惠性幼儿园占81所,占全区97.6%,普惠性幼儿园学位9630个;小学适龄人口毛入学率100%。此外,2020~2021年,辽中区共有16所学校被评为新优质均衡(示范)学校。

  • 辽中县第一高级中学

辽中县第一高级中学位于沈阳市辽中区蒲东街道文教路6号,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育人传统的学校,1979年被确立为“辽宁省重点高中”,2006年跨入“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2009年荣列首批沈阳市标准化高中,2017年被评为沈阳市优质高中。学校占地面积93477平方米、建筑面积61374平方米、绿化面积40000平方米,共有45个教学班,拥有图书馆、实验室、各类功能教室、艺术教室等设施,其中图书馆藏书12.3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83人,其中专任教师156人,研究生学历教师34人,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75人。

辽中区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末,辽中区有卫生机构465个。其中,医院14个,镇街卫生院17个(含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乡个体医(诊所、卫生室)428个,非医疗机构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结核病防治中心1个。卫生工作人员(医师、护士)2650人,执业医师1145人,护士1505人。此外,2022年,辽中区建成医共体“六统一”信息化平台,健康管理37.52万人,家庭医生服务新签约近5万人。

辽中区医院(部分)

名称

等级

建成时间

地址

参考资料

辽中区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1949年

辽中区南二路42号

辽中区中医院

二级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北一路73号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9.12

  • 辽中区人民医院

辽中区人民医院位于辽中区南二路42号,是沈阳市辽中区中心性医疗机构和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成立于1949年,占地面积32437.50平方米,先后被沈阳市委、沈阳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标兵”,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医院拥有彩超、全身CT、CCU监护系统、体外震波碎石机等专业医疗设备。

科技事业

2020年8月,辽中区发明专利申请31个、发明专利授权6个,有效发明专利51个。截至2022年末,辽中区高新技术企业48个;2022年,辽中区科技创新政策资金716万元,沈阳克达饲料有限公司的东北地区加州鲈鱼反季节孵化关键技术攻关已在市级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榜单中发榜。2023年上半年,辽中区10户企业实现“小升规”,正京电缆、沈阳容大等7户企业被辽宁省工信厅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累计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208家;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1.2亿元。此外,2023年辽中区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搭建陈温福院士工作站,培育北梗1号、2号等多个水稻优良品种,水稻产单产由每亩571公斤提高至600公斤左右。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辽中区有群众文化馆1个(辽中区文化馆)、图书馆1个(辽中区图书馆)、文化站17个、社区(村)电子阅览室18个、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的村级文化广场212个、农家书屋173个、社区书屋21个,有活动设备的村级文化活动室37个、自娱自乐文化活动团队200余个。2022年,辽中区组织公益性文艺演出20场次,观众约1万人次;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50场次,参与群众约0.1万人次。此外,2023年初,辽中区收集到区级非遗传承人线索10余条,组织专家召开项目评审会并初步通过了8项,已完成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申报辽中鼓乐邢大帅等5名传承人。

  • 辽中区文化馆

辽中区文化馆座落于东环街37甲-8号,是辽中区域内的群众文化活动示范中心,群众文化活动培训中心,群众文化理论研究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该馆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内设大剧场、多功能活动厅、美术展厅、非遗展厅、音乐、戏曲、舞蹈、器乐等艺术门类的排练培训教室9个;2008年,馆舍设施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指标达到国家部颁标准,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体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辽中区有体育场馆3个、健身公园8个、健身步道20条、健身广场190个、健身器材3798件、专业从业队伍人数225人。截至2022年末,辽中区体育场地总面积71.54万平方米,人均用地面积1.81平方米,拥有羽毛球场馆1个、乒乓球场馆4个、篮球场馆160个、足球场馆11个。2022年,辽中区组织沈阳市第四届全民健身国际徒步节辽中区分会场活动、辽中区首届社区(村屯)运动会、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纪念毛泽东同志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70周年健身主题活动、“展现太极魅力促进全民健身”辽中区太极拳展演活动等五项大型全民健身活动,指导镇(街)文化站、体育协会组织开展篮球联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小型多样体育赛事活动30场;安装室外健身器材48套;该区获批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人。

人居环境

2023年1~7月,辽中区PM2.5浓度46微克/立方米,PM2.5同比变化率18%;O3浓度154毫克/每立方米;PM10浓度78微克/立方米,PM10同比变化率16.4%;空气质量在沈阳市4区县(市)中均倒数排第一。2022年,辽中区城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海经济区污水处理量701.1万吨,老城区污水处理量881.8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增加造林面积61909亩,新建17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截至2020年4月,辽中区森林覆盖率7.06%,总面积为11.23万亩。

社会保障

截至2018年末,辽中区有公办养老院4家,养老床位990张,在院养员368人;民办敬老院11家,养老床位1622张,在院养员462人。2022年,辽中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49.7万元。其中,享受城镇低保待遇300户,共416人,累计发放资金333.7万元;享受农村低保待遇1846户,共2837人,累计发放资金1116万元。2022年,该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2万人。其中,企业、个体、灵活就业1.2万人,事业单位参保0.8万人,新农保参保20万。2022年,辽中区社会救助服务站实现17个镇(街)全覆盖,发放救助资金4191万元;投资5209万元完成16个老旧小区改造,建设1555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居家养老政府购买上门服务超过1300小时;城市社区增加到23个。

交通

综述

辽中区是辽宁省“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格局和沈阳市“一枢纽四中心”发展定位的叠加空间和重要节点,也是国家级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的核心功能区。截至2022年末,辽中区有京沈高速、本辽辽高速、秦沈客运、沈海货运铁路等交通要路贯穿全境,建有辽中站、近海站、辽中客运站等交通枢纽。

公路

截至2019年末,辽中区境内拥有各级公路共1015千米,其中,省级公路192千米,县级公路172千米,乡级公路275千米,专用公路64千米,村级公路312千米;有京沈高速、本辽辽高速、灯辽高速、辽新高速等公路贯穿全境。2023年,辽中区有4条县级公路在建,分别为冷刘线、茨长线、高嫩线、辽满线。

铁路

截至2022年末,辽中区有秦沈客运、沈海货运铁路贯穿全境,其中,秦沈高速电气化铁路总长43.1千米。辽中区铁路枢纽为辽中站。

辽中站

辽中站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蒲西街道孙家万村,始建于1999年,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锦州车务段管辖的四等站,为京哈铁路(秦沈客运专线)的中间车站。

辽中区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辽中区有城市公交运营线路4条,公交运营线路长度达到55.5千米,公交运营车辆36台;有出租汽车926台,其中,小型轿车型725台,小型普通客车型201台;2022年,区内公共交通客运总量44万人次;辽中区公路交通枢纽为辽中客运站,位于辽中镇北一路51号,是辽中地区惟一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长途汽车客运站,现有营运线路19条,日发车班次119个;该站即将搬迁至新站址,新站坐落于辽中县滨水新城,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设出租车、中巴车停车位45个。

人文

综述

辽中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都曾在此屯兵。截至2021年3月,辽中区有明长城、谢荣策烈士墓等市级及以上重点保护文物单位8处;截至2018年9月,辽中区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此外,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以及肥沃的黑土地,辽中区拥有“辽中大米”“辽中鲫鱼”等特产。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3月,辽中区有市级及以上重点保护文物单位8处,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辽中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时代

类型

级别

时间

批次

地址

明长城-辽中段

古遗址

省级

2018年

第十批

沈阳市辽中区

谢荣策烈士墓

195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2021年

第十一批

辽中区茨榆坨镇

潘家堡遗址

新石器至辽金时期

古遗址

市级

2008年

第三批

辽中区潘家堡乡潘家堡村

偏堡子汉代墓群

汉代

古墓葬

市级

2008年

第三批

辽中区茨榆坨镇偏堡子村

碗叉地遗址

青铜时代、战国、汉

古遗址

市级

2013年

第四批

辽中区老达房乡腰街村

偏堡子城址

战国、汉

古遗址

市级

2013年

第四批

辽中区茨榆坨镇偏堡子村

小房身遗址

辽、金

古遗址

市级

2013年

第四批

辽中区老观坨乡大兰坨村

沈阳地区烽火台遗址群

(10处)

汉代、明代

古遗址

市级

2013年

第四批

铁西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东陵区、辽中县、法库县、新民市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9.21参考来源:

谢荣策烈士墓

谢荣策烈士墓位于沈阳市辽中区茨榆坨镇西山公园革命烈士陵园内,建于1966年。谢荣策是辽宁省具有代表性的少年英雄,他出生于1931年,1948年春,被国民党反动派在四方台村杀害。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辽中区委追认谢荣策为革命烈士。谢荣策烈士墓修于1984年3月,1996年被沈阳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公布为第十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谢荣策烈士墓是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宁省精品红色旅游景区和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辽中区

潘家堡遗址

潘家堡遗址,又称南岗子遗址,位于辽中区潘家堡镇潘家堡村南200米,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魏晋、辽金、明代不同历史时期的聚落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60000平方米,现为农耕地,土质为黄沙土。遗址内采集有新石器时代夹砂红陶附加堆纹陶罐残片,青铜时代夹砂红陶器残片、鬲足、鼎足,魏晋时期的绳纹板瓦残片、筒瓦残片、绳纹砖、灰陶壶残片、灰陶盆口沿残片、灰陶甑底、罐底等,还有辽代的白釉碗底、石棍棒头、明代青花白瓷碗残片等。2008年10月27日,潘家堡遗址被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辽中区

偏堡子墓葬群

偏堡子墓葬群位于茨榆坨镇偏堡子村东北500米处,面积为15万平方米,有200余座古墓,墓葬群规模较大,墓砖的形状大小不一,非短期形成,1964年辽宁省博物馆考察这一墓葬群,认为这是汉魏时期的墓葬群。古墓墓长2~3米不等,宽多1.5~2米左右,深1.5米;墓坑为长方形,多南北向;有砖墓,也有瓦棺墓。墓中出土物有陶缶、陶釜灶、布纹砖、长颈瓶、盘等,同时出土一些装饰品,有铜指环10余枚,大者径长3.2厘米,小者1.5厘米。此外,出土物中还有汉代的绳纹陶片,也有三国时期的陶缶和盘的形制。2008年,偏堡子墓葬群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辽中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8年9月,辽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六大类共计16项。其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

辽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称

项目编号

类别

级别

公布时间

批次

申报地区

傅氏古建筑彩绘技法

传统技艺

市级

2022年

第九批

辽中区

齐氏交经缪刺疗法 

传统医药

市级

2022年

第九批

辽中区

赵氏化毒丹制作技艺

传统医药

市级

2022年

第九批

辽中区

十里香白酒传统酿造工艺

传统技艺

市级

2015年

第六批

辽中区

辽中鼓乐

民间音乐

市级

2007年

第二批

辽中区

参考来源:

傅氏古建筑彩绘技法

古建筑彩绘,又称古建筑彩画,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传统工艺,被绘制在古建筑物上的装饰画,具有较好的防水性,是保护古建筑物的重要方式。傅氏古建筑彩绘技法讲究“一麻五灰”,其中,“‘一麻’是把原来的檩、柱横着刀锋砍乱,再披麻补平,披麻干透以后再刮出毛茬上灰的过程;“五灰”指上灰分五层,一层比一层灰细腻,做工也一层比一层精细。五层灰后上砂纸打磨,刷腻子,然后才能绘图。而披麻是整个彩绘技法中的首道工序,过程中需要熬油浆,经过六个小时的熬煮,其间需要两个人不停地搅动并向上撩泼油浆,释放因混合油加热而冒出来的黑烟,才能使熬出的油浆清澈且粘合力强,此外油浆的火候也必须精准到位。精细的工艺在保证彩绘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的同时,6个小时的油浆熬制和3次封护罩油的涂刷,也能确保古建筑的时代相协调,不仅可以做旧,更能呈现建筑的真实风貌。傅氏在清朝光绪初年开始从事古建筑彩绘技艺修复工程,曾为沈阳福陵、昭陵、故宫、般若寺、太平寺、实胜寺、太清宫等地进行彩绘工作。2022年,傅氏古建筑彩绘技法被列入沈阳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辽中区

辽中鼓乐

辽中鼓乐是由辽中五位民间鼓乐艺人创立并传承的一项民间音乐,如今已经传承了四代。他们组成演奏班子,演奏时吹奏唢呐,并用笙、锣、鼓、镲、钹等打击乐器或管弦乐器配奏,有分有合,分合有序。通过“口气适度、指法娴熟、行腔圆润、收放自如、音色悦耳、婉转动听”等表现或喜庆或悲伤的乐曲。辽中鼓乐来源民间,流传民间,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辽中民间音乐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3月,辽中鼓乐被列入沈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辽中区

习俗

特色节庆

中秋节

每年中秋节,在辽中有采摘葡萄吃月饼的习俗,一家人到葡萄园里采摘葡萄,备好月饼,一边赏月,一边吃葡萄和月饼。这一习俗来源于清代宫廷,为适应满族人的饮食习惯,御厨在制作月饼时,往馅心中掺入奶油,取名叫“敖尔布哈月饼”,“敖尔布哈”为满语,汉意是“奶饼子”,也就是现在的月饼。

辽中区

满族祭祀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辽中区蒲河村都会举办民族祭祀活动,由于村中的居民95%都是满族,姓爱新觉罗,是兴祖第五子包朗阿的后人密雅纳的子孙,至今该村保持着族系的集中、凝聚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因满族人曾信仰萨满教,满族民俗祭祀仪式得以完整传承。村内建有村庙一座,也说“祭祖祠”,也说“关帝庙”,祭祀在此举行;祭祀过程中会举行活猪祭祖、鸣钟震鼓等活动;至2019年,该活动已经举办243届。

辽中区

餐桌礼仪

在辽中民间,流传着“辽河套,养鱼多,提起吃鱼不用说,边添汤,边点火,随时捞鱼就下锅”“冬吃鲫鱼夏吃鲤,开胃健脾味道美”的民谣民谚。每逢贵客迎门,餐桌上必有鱼头对着主要客人,意味着对客人高看一眼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先用筷子压着鱼头,众人才可动筷。

饮食

辽中区位于辽宁省中部,境内辽菜是在满族、蒙古族、朝鲜族传统饮食和东北菜的基础上,吸取鲁菜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辽菜特点是烧、扒、熘、炖、焖各有区别,一菜多味、咸甜分明、酥烂香脆、明油亮芡,讲荤素搭配,讲究造型。此外,辽菜还以烹饪海鲜见长,以咸鲜为主,注重原汁原味。

铁锅炖鱼

辽中区因为气候因素,这里的鱼生长周期漫长,肉质紧实细腻,鱼里所含的蛋白质优、齐全、易消化吸收,有补脾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咳下气的作用。取新鲜的活鱼加工收拾干净,起锅放油,放入葱姜料酒爆香,之后放入茄子、豆腐、白菜、宽粉,加入高汤,贴上金黄的玉米面锅贴,一道铁锅炖鱼就此而成。

辽中区

灌肠

辽中是灌肠美食的发源地,种类很多,主要有肉肠、蛋肠、碗坨。在辽中区街头有着二十三年历史的辽中回头小吃,店里的满肉香肠,是灌肠美食的经典种类。满肉香肠的制作,选材苛刻,选用猪的精廋肉,肉块切配必须薄厚均匀,再用独创的配料拌料、灌肠;在大锅中把香肠烀熟时,需小火加热。

辽中区

东北杀猪菜

东北杀猪菜原本是东北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而现今无需等待节气,随时都可以吃到正宗的杀猪菜。杀猪菜要用大铁锅,以长时间炖煮的方式进行大量制作,主要食材有农家酸菜、猪大骨、血肠等。

辽中区

特产

辽中区自然条件优越,典型的冲积平原,土质肥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拥有“辽中大米”“辽中葡萄”“辽中玫瑰”“辽中鲫鱼”“辽中寒富苹果”五大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

辽中大米

辽中大米种植较早,清顺治十年(1653年),从关内迁来大批移民到辽中落户开荒,起初种植旱稻,后引进水,用辽河水灌溉稻田,碾磨出来的米晶莹剔透,煮出的粥呈淡绿色,糯性大,蒸煮出来的米饭,柔软油润,气味芳香持久,在当时有相当的知名度,留下了“清凌凌辽河水,粒粒大米香”的口碑;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辽中大米被清政府作为官粮征用,并派出镶黄旗一部(清八旗军的一旗)负责辽中大米的征收与保管,征用的大米用于作战将士的食用以及奖赏作战有功的将士。

辽中区

辽中葡萄

辽中葡萄种类很多,主要品种有“玫瑰香”“巨峰”“着色香”。辽中县栽植葡萄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就有栽植,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传,每年中秋节,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与文武百官赏月时,辽中产的葡萄是必备的果品;清顺治入驻北京后,指明把辽中产的葡萄列为贡果,每年的中秋节,地方官员赶着马群,推着车辆,满载辽中葡萄进京朝贡;康熙、乾隆、嘉庆、道光4帝10次东巡盛京时,辽中葡萄曾作为御用贡品,当时人们就习惯把辽中产的葡萄叫做“辽中葡萄”。

辽中区

辽中玫瑰

辽中玫瑰在中国东北偶有种植,以辽中的品质最佳,而辽中区肥沃的土壤条件和因辽河而形成的独特的小气候,适宜辽中玫瑰的栽植。辽中区从明末清初已开始种植玫瑰,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相传,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宣告后金诞生,举行开国大典时征用的玫瑰花均产自辽中;清朝入主北京后,把辽中玫瑰花列为贡花,每年有成千上万枝供奉朝廷,备受宫廷贵人、格格的青睐;至20世纪90年代,选育出了适合辽中地区栽植的小玫瑰新品种,由多种花色替代单一花色,由重瓣替代单瓣。1988年,辽中玫瑰被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定为沈阳市市花。

辽中区

辽中鲫鱼

辽中鲫鱼原产于辽中区境内的辽河、蒲河等自然水域,后经辽中区水产科技人员进行人工繁殖,已形成了辽中鲫鱼养殖生产基地。辽中鲫鱼体型长,体厚而高,头短小,背部呈深灰黑色,腹部灰色,因其肉质细嫩。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定都盛京(今沈阳),由于喜食辽中产的鲫鱼,将其列为贡品,并把驻扎在盛京的镶黄旗一部分调往蒲河岸边,为朝廷捕鱼,每天将新捕到的鲫鱼快马沿驿道疾驰,送往盛京城,为皇宫宴上佳肴。

辽中区

辽中寒富苹果

辽中平原区域性气候明显,土壤为沙壤土适宜苹果栽培。辽中寒富苹果是在辽中区特定自然条件下研发出来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新品种,是辽中县独具特色的地方产品。寒富苹果每年4月中旬萌芽,5月开花,10月初果实成熟,果实短圆柱形,端正,属大型果,尤其色彩鲜红,全面着色,果皮蜡质层中厚、光亮;果心小;果肉淡黄色,多汁,营养物质含量高。

辽中区

风景名胜

综述

辽中以“辽郡以西,辽水以东,宛在中央”之意而命名,有辽河、蒲河、浑河三条河穿域而过,境内还有细河、天然水库珍珠湖,形成了“两廊多点”的生态布局,有着“东北第一国家生态县”的美誉,截至2023年3月,辽中区共有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辽中区国家A级景区名单

景区名称

等级

评定时间

地址

辽中蒲河国家湿地公园

AAA

2012年

辽中区蒲河廊道中下游

沈阳珍珠湖

AAA

2015年

辽中区刘二堡镇

花溪地温泉生态乐园

AAA

2016年

辽中区杨士岗镇佑户坨村

谢荣策烈士陵园

AA

——

辽中区茨榆坨镇

表格更新时间:2023.9.20参考来源:

重要景点

沈阳珍珠湖

珍珠湖位于蒲河辽中段北部,是辽宁省最大的平原水库,湖面总面积约1.94万亩,其中辽中区1.86万亩,平均水深4米,湖中有绿岛7处,状若七星。珍珠湖生态良好,集生态、自然、秀美于一身,是沈阳的西部天然氧吧和自然生态防护带。景区内建有赏荷亭、水榭长廊、观鸟台、栈桥泊渡、蒲丛林樾、曲径香荷、望渚思夫、鸟栖汀洲等景观点。2012年,沈阳珍珠湖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15年,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辽中区

花溪地温泉生态乐园

花溪地温泉生态乐园位于辽中区杨士岗镇佑户坨村,是一个集温泉养生、热带植物园林、新型全方位温泉疗养及养老产业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庄园,占地220亩。截至2023年4月,该项目已经完成一、二期工程建设,包括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温泉泳池及地下水系设施建设、花卉基地设施建设、游乐设备等,初步形成一座集多功能温泉泡浴、50×25米国际标准温泉游泳池、儿童戏水乐园、汗蒸、中医理疗药浴养生保健等于一体的休闲娱乐庄园。2016年,该景区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11月,被评为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辽中区

著名人物

人物

简介

参考来源

赵柏林

(1929~至今)

辽宁省辽中县人,是中国卓越的大气科学与遥感技术学家,是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协会(IUGG)中国际云降水委员会(ICPP)执行委员(1986—1992),国际核化与大气气溶胶委员会(ICNAA)委员(1992—1996),曾主持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中全球能量与水循环试验(GEWEX)和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MM)的中日国际合作项目

姜会林

(1945~至今)

辽宁省辽中县人,是应用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长春光机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院长、国家“863”计划航天航空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顾问,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均排名第一),部省级科技一等奖9项,授权发明专利53项,发表学术论文301篇,出版学术著作9部

宁恩承

(1901~2000年)

辽宁省辽中县人,曾发表《轮回教育》一文而震惊学界,曾任沈阳边业银行总稽核、华北四省税务局局长,起草中国第一部所得税法

礼广贵

(1920~1995年)

辽宁省辽中县大黄旗堡村人,1939年参加革命,曾主持并参加编写《少奇同志在满洲省委》、《东北义和团档案史料》及主编《张学良将军》画册等

表格更新时间:2023.09.21

重要荣誉

荣誉称号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参考来源

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6年

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

2018年

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19年

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20年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21年

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21年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9.21

注释

[a]

辽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走廊、蒲河湿地生态走廊;珍珠湖、芳溪湖、卫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