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 《中国现代文学》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0-12-03]
  • 【治学•修身|“科研伦理”院长论坛】论学术研究中的血痕与墨痕 [2020-10-09]
  • 省级媒体专题报道文学院前辈学者孔孚先生诗文书论集出版 [2020-07-18]
  • 【文苑往事】张在仪(1961级校友):孜孜矻矻求学乐——由一份学习笔记小清单所想起的 [2020-06-12]
  • 中国书画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翰墨儒林:第二届全国教授书画作品展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 [2019-12-02]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正文

【山东师大文学院庆建校70周年系列讲座】赵林云:“艾青诗歌艺术与当下比较”


2020年06月01日 17:04  点击:[]

5月31日上午,著名诗人、文学院校友、山东省政法管理学院赵林云教授应邀做题为“艾青诗歌艺术与当下比较”的线上主题讲座。此次讲座是文学院庆祝建校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院长孙书文教授主持,一百五十名学生共同聆听。

此次讲座,赵林云教授从“什么是诗?”“诗歌为什么分行?”“诗的魅力是什么?”“现代诗是如何演变而来的?”等几个问题讲起,继而谈到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艾青诗歌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影响和价值以及近年来他对新诗的感悟。

图1:赵林云教授

“小说是语言的走路,散文是语言的散步,而诗歌是语言的舞蹈。”诗歌与小说、散文的区别在于“诗歌是语言的舞蹈”。对诗歌来说,其语言本身就是美的体现。诗歌的语言不是为了交待和说明,而是通过能指和所指,传达一种意象、象征或者意义。

赵林云教授指出,现代诗和古典诗最大的、最直观的特点就是分行。诗歌分行是其本身艺术特性的规定,分行既是停顿,也是转折,更多的是一种想象,是文字与文字之间的断裂。赵林云教授带领大家简单回顾了诗歌的演变过程。中国古典诗里最早的是四言,但是四言存在单调且难以传达复杂的感情变化和状态的不足。在随后的发展中,诗歌历经了汉乐府的五言诗、唐代的七言诗、宋词的长短句,及至元小令,诗歌更接近了歌曲,形式灵活多变。延续下来,清末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及其语言的影响下,白话诗出现,随即有了现代诗。赵教授认为,八十年代以后至新世纪以来,诗歌写作方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四十年代,对中国新诗来讲,艾青的诗歌几乎标志着新诗第一阶段的成熟。

图2:赵林云教授演讲中

赵林云教授深情朗诵了艾青的《太阳》《北方》《手推车》等作品,并对诗歌具有的艺术魅力进行了阐发。《太阳》一诗,不符合日常逻辑和语法顺序,诗意悠长;《北方》极具口语化和散文化特色;《手推车》一诗呈现了强烈的画面感和声音感。谈及诗句的非逻辑问题,赵教授认为,诗人和艺术家的创作符号,如语言、色彩等看似缺乏逻辑,但从长时间跨度上来看,自有其内在的连贯性、主导性、目的性和内涵性。赵教授将艾青诗歌的艺术魅力归结为三点:散文化、意象化、象征性。比如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不讲求押韵,具有散文化的特点。艾青的诗中有大量的形象,这些形象不同于小说和散文中的物象,而是有意味的形象。“黎明”、“太阳”、“土地”、“火把”等都是艾青诗中常用的意象。赵教授讲到,艾青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较大,其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形象都充满象征性,比如“手推车”在诗中反复出现,成为中国人坚忍、斗争、努力生活的象征,代表着中国劳动人民的形象。赵林云教授指出,艾青诗歌的极大影响力得益于其诗歌创作的跨度较长,从40年代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在他的三个创作分期中,要数其40年代的诗歌创作成就最高。赵教授比较了艾青与海子的诗歌,指出诗歌的艺术价值与文学史价值需从时间的跨度上看。赵林云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他所喜欢的当代诗人及他自己创作的《胶州湾》《吃早饭的保安》等作品。赵教授认为,现代诗歌发展到今天,必须在其语言、意象、叙述方式上与当下人的精神世界对等、匹配,要接地气。

图3:艾青诗歌《太阳》节选

主讲人简介:赵林云,笔名林之云,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教授,诗人,博士,济南市作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兼任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个人专著《传媒九章》(泰山出版社)、《古典成语故事》(明天出版社)、诗集《时间之心》(中国文联出版社)、《夜晚之心》(中国戏剧出版社)、随笔集《红细胞》(中国戏剧出版社)、《百脉泉史话》(济南出版社)。合作编著作品:《沃土零距离——总编辑蹲点报道集萃》(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度原创好新闻作品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多远的距离适合相爱——都市女性情感实录(济南出版社)等。另在《编辑之友》《小说评论》《文艺争鸣》《文艺研究》《东岳论丛》等CSSCI刊物发表论文若干篇;曾获鲁藜诗歌奖、中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泰山文艺奖、山东新闻奖等。

撰稿:相家云、赵红芳

审核:李慧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