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下旬,加拿大学校本学期的课程陆续结束,随之迎来长约4个月的暑假。在有回国航班执飞的日子,机场长长的乘客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全副武装”的留学生面孔。在当前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大批中国留学生都面临着“该怎么办”的问题。

“我必须要回去”

3月下旬,袁欣在加拿大多伦多的约克大学修读的语言班课程结束时,她发现买一张回中国的机票已成了难上加难的事。

3月26日,中国民航局发出通知,实行“一航司一国一线、一周一班”且客座率不高于75%的新规。以目前的航班运载量估算,每月仅约5000人能从加拿大返回中国。

“我是必须要回去的那一类留学生。”去年夏天就来到多伦多上学的袁欣说,自己原计划3月底回国,秋季开学时再回约克大学入读金融专业。

当地时间4月22日,准备飞赴中国的乘客在加拿大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排队办理值机手续。乘客中的大多数为中国留学生,当中不少人“全副武装”做好防护措施。中新网记者余瑞冬摄

她原订的机票被航空公司一再取消。一位室友连订了7天的机票,也都告吹。而身边有的同学放弃结业,不待课程结束便已在3月中旬提前返程。

回国机票价格从3月中旬的约4000元(人民币,下同)涨到了4月初的3万多。在同学的微信圈中,更有经济舱“黄牛”票叫价逾10万元。这些都令袁欣十分焦急。

中国民航局4月17日表示,已下发通知,要求航空公司对国际机票全部采取直销模式,确保公开透明、明码标价,杜绝中间环节倒票、炒票行为。

袁欣出门坐过两次网约车,“司机都不戴口罩,我的天哪。”当她戴着口罩进入超市时,也感觉有当地人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她说,希望加拿大的疫情尽快好转,并能采取像中国那样严格的防疫措施。

她说,在网上看到一些留学生从欧洲等地回到中国的记录,了解到国家采取的强力而细致的防疫举措,自己颇为感动。“回国的留学生应该为国内同胞着想,遵守防疫规则,如实报告情况。”

将近一年未见的父母希望袁欣能尽快回家。“他们感到特别烦,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袁欣说,自己颇感无奈,但只能等待。

比起大多数想回国的留学生,袁欣仍是幸运的。最终,她搞定了取道温哥华回国的机票。虽然还得接受隔离,但飞机落地时,她在朋友圈中发了一个“耶”的表情。

当地时间4月22日,准备飞赴中国的乘客在加拿大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排队办理值机手续。乘客中的大多数为中国留学生。中新网记者余瑞冬摄

“担忧来自各种不确定性”

除了期末在线考试,作为多伦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吕依蓉最近还得忙于和留学生志愿者们分装并派发包含口罩、消毒湿巾、连花清瘟胶囊等在内的防疫“健康包”。

4月16日,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给多伦多大学主校区的中国留学生送来1000份“健康包”,要将这些来自祖国的防疫物资一一整理并派发到同学们手中,也是一项不轻松的工作。

目前,多伦多大学这座世界著名学府里的中国留学人员超过1.1万名,在加拿大各高校中数量最多。

谈起疫情的影响,吕依蓉说,身边的同学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仍然希望尽快回家的,一类则愿意原地留守,虽各有不同的担心,但“担忧主要来自各种不确定性”。

由于回国机票稀缺,想回家的同学担心的是何时才能买到票。吕依蓉说,像她这样选择留在当地的同学也有若干担心。

一是学业进展,大家各自原有的计划难免受到影响。譬如,暑课若也转为网上授课,学习效率恐怕会受拖累。授课方式改变后,考试和评分标准恐怕也得改变。另外,若教授觉得上网课会影响教学质量,可拒绝开课,这样自然会直接影响学生们修学分甚至毕业进程。

二是职业规划。一些同学本已联系好暑期实习,但在省级紧急状态下,大批企业不能正常运转甚至停摆,实习可能泡汤。刚毕业并新入职场的,则面临可能被裁员的风险。

三是日常生活,特别是外出时的风险。网上采购及送货仍有一些局限,难免需要外出。而目前当地尚无强制戴口罩等措施。“国内疫情暴发时我很担心家人出门,现在反过来了。”需兼顾学校社团工作的吕依蓉说,为免身在国内的妈妈担心,有时自己出门办事只能瞒着家人。

四是心理情绪。在当地的禁足令之下,虽然同学间也会互相担心,但多少不免孤单。吕依蓉认为,对年轻的留学生而言,心态的调适会是很多人面临的一个问题。不过,作为选择留守的学生之一,她说,自己的心态总体还好,“比较淡定”。

当地时间4月22日,加拿大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一家中国航空公司的值机区域醒目地张贴着健康码填报二维码等入境防疫信息。有“全副武装”做好防护措施的乘客准备办理准备飞赴中国的值机手续。乘客中的大多数为中国留学生。中新网记者余瑞冬摄

“你们的儿子已经长大”

“既然选择不回去,那就好好规划一下。”

瑞尔森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金凯迪说,在学期结束后,自己会选修一些在线暑课。如果还有时间,可在家做些自己喜欢却在平时没太多时间去做的事。

他说,对于想回国的同学而言,除了如何回国,还有另外的担心:由于加拿大现已“封关”,怎么回来?下学期能否如期开学?

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他说,自己会更多担心后续学习问题。估计学校会采取线上教学来继续下学期课程,但“我们更多地需要线下学习,做很多模型,而宿舍中没有足够的器材、材料。”

金凯迪近期也和中国学联的志愿者们花了不少精力发放“健康包”。他们向总领馆申领了900份,分批次派发。

由于大部分同学租房居住,学联志愿者收集了住址,在地图软件上作了详细规划,选取居住相对集中的地点进行定点定时派发或者上门发放。参与派发的同学都做足了安全防疫措施。

虽过程辛苦,但留学生同学们收到“健康包”后都十分感动、开心,令金凯迪觉得自己与其他志愿者们的付出很值得。确实蛮辛苦。有留学生领取“健康包”时留下精美的卡片,有人为志愿者们送来零食、饮料、“暖宝宝”,还有人向志愿者鞠躬致谢。金凯迪说:“我们心里很暖。”

对于中国留学生的防疫安全,金凯迪抱有信心。“因为我们比其他国家更早地经历了这样一场疫情,所以中国留学生普遍有所准备。”

考虑到飞行旅途中存在的风险,金凯迪的家人支持他留在多伦多,但担心仍是存在的。原来一两个星期通一次话,现在父母两三天就要打给他一次,说的最多的是“千万不要出门”“生活物资还够不够”之类。

金凯迪说,出门为同学们发放“健康包”的事,“有一半不想让爸妈知道,就怕他们担心。”但毕竟瞒不住。他说,父母也能理解。

他说,自己最想跟父母说的是:“你们的儿子已经长大了,对自己、家人和其他人都会有责任心,所以不要担心我。国内的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希望爸妈能先照顾好自己。”

当地时间4月16日,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教育参赞张益群(左二)将一批“健康包”送至多伦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中为多伦多大学中国学联主席吕依蓉。中新网发多伦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供图

“使领馆给大家吃了定心丸”

加拿大约有85万中国公民,其中留学生约23万人。目前尚在加拿大的中国留学人员约有20万人。

4月初,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与中国留学生代表、加拿大教育界人士举行新冠疫情在线视频交流会。他用八个字概括驻加使领馆在疫情期间围绕留学生所做的工作:“倾听、推动、帮扶、提示”。意即:解答留学生及其亲人的困惑,关心其困难;与加方联系,敦促对中国留学生给予多方面的方便和帮助;发放“健康包”,鼓励侨团与学生组织“结对子”;持续更新发布疫情信息及提醒等。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教育公参于长学对记者表示,近期留学生工作主要需解决几方面挑战:

一是生活。因防疫需要,一些高校要求学生离校。使领馆及时与高校、教育局等沟通,做了很多工作,希望解决好中国留学生的食宿问题。绝大部分大学都承诺积极解决,照顾好中国留学生。

二是防疫。针对中国留学生进行病毒检测、看病等问题,使领馆与大学、加外交部门等积极联系沟通。加方承诺会一视同仁予以处理。

三是学业。使馆较早就向各大学建议为留学生多安排一些暑期备选课程。有学校已增加了不少相关课程。各学校亦表态,不会让学生的升学成绩等受到影响。

加拿大瑞尔森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金凯迪(左一)与同学们分装发放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送来的“健康包”。瑞尔森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供图

金凯迪说,除了送来“健康包”之外,使领馆在信息汇集传递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中间作用,能够为同学们及时地答疑解惑。

吕依蓉说,使领馆在防疫物资和信息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大帮助,“给大家吃了定心丸,不会让我们觉得孤立无援。”

于长学表示,在加的中国留学生中,没有家长陪护的中小学小留学生也较多。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且分散于各公立和私立学校中,平时则是由监护人照看,组织性不如高校学生。他们面临的问题和不确定性会更多,家长的担心与焦虑也会多一些。因此,在与相关教育局、学校等联系过程中,发放“健康包”以及进行公民登记等工作时,中小学的小留学生也成为使领馆格外关注的对象。

于长学特别提到,加拿大广大华侨华人发扬好传统,同乡会、校友会等社团通过“结对子”,对留学生进行帮扶。尤其在华人聚居的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卡尔加里以及渥太华等地,侨社都为当地中国留学生提供着实实在在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