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开区三十而立再出发,“中国车谷”加速迈向“世界车谷”
湖北日报 2021-05-24 19:22:33

今年,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动工兴建30周年。

1991年5月,为承接中法合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经开区在武汉城郊西南的沌口街道动工兴建。

彼时的沌口,“荒坡乱草、泥巴土路”,与武昌、汉口的一派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老百姓说“宁要汉口一张床,不要沌口一套房。”

三十年改革潮涌,三十年沧桑巨变。

如今,武汉西南角的这片热土,已成为武汉经济主引擎之一,年产100多万辆汽车、1700多万台空调,综合实力领跑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

这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是我国最大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区,自动驾驶商业运营走在全国前列。

这里,构建起完整的汽车全产业链,东风大道沿线,聚集着多家整车企业、12个汽车总装工厂、500多家零部件企业,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密集度最高的轴线之一。东风本田是武汉首个产值过千亿元的单体企业。

2019年10月18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汉举办,武汉经开区作为主会场惊艳亮相,全球瞩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武汉经开区在风浪中勇毅前行。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研发的L4级5G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央企首个高端电动品牌首发,东风本田全年产销刷新建厂17年纪录……一个个重大突破、重大项目,向世界展示出车谷“智造”的强大实力。

今天的武汉经开区,战略叠加,潜力无限。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工信部“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住建部“城市智慧汽车基础设施与机制建设试点”,先后落子于此。就在两周前,这里再度“担纲”重任,成为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的主要承载区。

重整行装再出发,而今迈步从头越。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三十岁的武汉经开区凝神聚力,正围绕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产业创新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努力打造实力车谷、动力车谷、活力车谷、魅力车谷,力争到2025年,全区GDP总量达到3300亿元至4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到2035年,基本建成在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力,在全球有广泛知名度的世界车谷,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武汉经开区,三十而立,未来可期!

武汉经开区鸟瞰。

“实力车谷”打造“3+N”产业集群

推动“中国车谷”向“世界车谷”跨越,武汉经开区努力打造以汽车、新能源、新材料为支柱,以智能家居、通用航空、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现代建筑、高科技农业为特色产业的“3+N”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全区GDP总量达到33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成为名副其实的“实力车谷”。

因车而生、因车而兴,汽车是武汉经开区的支柱产业。经过30年建设,这里已构建起完整的汽车全产业链。“十三五”期间,约550万辆整车从这里驶出,全区汽车产业产值超过1.16万亿元。

近年来,面对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武汉经开区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要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应用示范,打造创新平台,培育产业生态,吸引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

东风新能源产业园、亿咖通汽车电子、环宇智行、华砺智行等30多个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项目投入运营,国电投氢能基地、众宇动力、雄韬氢雄等一大批氢能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制造企业落户,岚图汽车、东风云峰、吉利路特斯等新能源整车项目陆续投产。今年4月,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落户车谷,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

“汽车工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将坚定不移迎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双峰’叠加,打造万亿元规模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武汉经开区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将全力支持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东风岚图、东风云峰、吉利路特斯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尽早形成以东风岚图、吉利路特斯、小鹏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三巨头。同时,加快车联网、车载传感器、芯片、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系统等关键领域产业培育,力争到2025年,形成5000亿元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

做强做优汽车产业的同时,武汉经开区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集群,通过培育引进氢能研发、制备、储运、试验测试、应用等领域企业,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新材料产业形成500亿元-1000亿元级规模产业集群。

武汉经开区崛起数字经济新地标“春笋”。

“动力车谷”探索智能发展新路径

今年以来,武汉经开区数字经济迎来发展热潮。

继浪潮云、京东云、中国电子云等之后,科大讯飞华中总部、中创为量子通信产业园、华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新致软件华中总部等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加快落户。其中,科大讯飞华中总部总投资50亿元,将建设科大讯飞华中总部、科大讯飞华中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助力车谷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作为我国三大轿车生产基地之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汽车产业巨变,武汉经开区勇担国家级经开区使命,全力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培育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两大新动能,努力打造“动力车谷”。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是我国最大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区,106公里测试道路完成车路协同智能化改造,具备高等级自动驾驶测试运行条件。

以此为依托,武汉经开区不断加大人才引进与创新投入,先后联合武汉大学、中国移动、华为等单位,开展车路协同设备兼容性测试等课题研究。同时,成立1个院士工作站、15个联合创新实验室,联合国内100余家高科技企业组建“自动驾驶城市示范与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开展前沿技术协同攻关和产业发展研究。支持东风公司开展“领航计划”,推动车企、高科技公司、高校院所、零部件企业合作,在运营测试中促进技术迭代、协同创新和产业发展。

如今的经开区,中科武汉先进院、东风PNP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创新项目顺利落户。经开智造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国家级孵化器零的突破。2020年,全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2家、瞪羚企业33家,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超2700件,增速居全市第一。

“十四五”期间,武汉经开区将大力推进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建设,集中布局和建设一批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重大科技项目。建立全球顶尖人才“猎头机制”,按照“揭榜挂帅”的方式,实施一批“卡脖子”重点攻关项目。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家, 10万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创新实力在全国经开区中继续争先进位。

武汉经开区夜景灿若星河。

“活力车谷”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作为武汉工业经济的主引擎、主战场,武汉经开区正全力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建设,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营造优良营商环境,着力打造良好法治环境,努力打造“活力车谷”。

活力就是合力,武汉经开区促成高标准开放市场体系的构建,让市场主体澎湃发展。今年一季度,累计新增企业1900家,新增上市过会企业2家,过辅企业2家,2个世界500强总部项目签约落户。

从湘口到沌口,长江浩浩荡荡流经武汉经开区,左岸岸线长达72公里。武汉经开区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机遇,汉南港区成功申报国家一类水运口岸,武汉经开区变身对外开放新的前沿高地。

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武汉经开区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量身定制的专项直通车服务,贯穿企业发展全周期。目前,该区已在全市首批试点推行工程建设领域告知承诺制,实现“拿地即可开工”,改革力度达到全国一流。全面推行“非接触式”办税,首创全市单笔退税18分钟完成审核、2小时退税到账记录。

东风本田三厂总装车间。

“魅力车谷”建设武汉产城融合示范区

武汉经开区拥有72公里长江左岸岸线,约占武汉长江左岸岸线的一半。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武汉经开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先后投入近百亿元生态建设资金修复山体、治理水环境,以生态文明推动区域产业升级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生态控制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万家湖、三角湖等湖泊水质提升,水清岸绿,绿树成荫,“中国车谷”正成为武汉西南部宜居副城。

紧邻武汉经开区武汉体育中心的东风大道,长13公里,串起四周2万多家企业,其中包括73家世界500强企业,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

5公里之外的汤湖公园,水面面积达240亩,宛如镶嵌在“中国车谷”的一颗绿色明珠。喜爱阅读的人们沉醉于汤湖图书馆的书香中,爱好墨宝艺术的市民徜徉于汤湖美术馆,票友们更喜欢在汤湖戏院体验各种精彩演出。

10公里之外的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5G信号已全部覆盖,无人驾驶的出租车、清洁车、物流车正在进行多场景测试。

武汉经开区正持续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建设一流区域发展环境,努力打造“魅力车谷”。武汉爱莎国际学校、同济国际康复中心、协和西院二期、武汉儿童医院西院、武大重离子医学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以增加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资源供给,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地铁16号线、长江左岸大道(经开汉南段)、军纱大道南延线等重点路网工程全力推进,一个“15分钟生活圈”加速形成。

撰文:吕作璐 孙亚云 蒋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