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无障碍
  • +1

她们的芳华——揭秘首批徒步进藏女兵的传奇经历

2020-06-05 16: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到底什么是青春,什么是芳华呢?

对于年轻的朋友来说,可能认为青春的脸庞,伙伴之间的玩乐,或者说情窦初开的美好是芳华。

而在《天路行军1950》的作者纪晓松看来,这只是芳华的一部分,青春和芳华还应该有一层涵义是无畏和勇气,是充满热爱和热情,再把这种热爱和热情扎扎实实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尝试着去改变眼前的不足和困境,对未来抱有理想并相信未来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变得更加美好。

上周,“她们的芳华——揭秘首批徒步进藏女兵的传奇经历”线上分享会如期举行,纪晓松老师与我们一起分享了首批徒步进藏女兵的芳华岁月。

希望通过进藏女兵的故事,能让你更加珍惜如今的生活,也希望我们都能记住这群可爱勇敢的女兵,记住这段珍贵的历史。

让我们今天再次跟随纪晓松老师的分享会文字实录,一起回到1950年,感受徒步进藏女兵那恣肆奋进的青春,无畏勇敢的芳华岁月。

这次分享,我分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她们如何入伍。讲两个有代表性的独特的入伍方式;

第二部分讲她们在进藏的路上,所经历的苦与乐,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要内容;

最后讲她们在西藏,到底做了些什么?和藏族同胞怎样相处,如何赢得藏族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可爱的进藏女兵

能够写作这本书,可以说是一种缘分,一个机缘巧合。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的下午,在北京西三环边,我在八一湖畔遇到一对军人老夫妻,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藏的老兵,聊起当年进藏的情形,老人眼里闪着光芒,过后又有些伤感。老人复杂的情绪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后来我写了一点这方面的文章发在杂志上,反响不错,从此我开始全面采写这段历史。

徒步进藏,在今天仍是无法想象的,当年那些军人,尤其是女兵,是如何在生死线上挺过来的呢?为此,我踏上了寻访进藏女兵的漫漫长路。

从2006年到2008年,我奔走在北京、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采访了近两百名当年的进藏女兵,这段历史,在我头脑中逐渐清晰、具体起来。我现在就赶紧进入正题,先跟大家讲讲她们都是怎么入伍的。

01

五花八门的入伍形式

那个年代的青年对人民解放军有无限的崇拜,在四川、陕西、北京等地,年轻的姑娘们急切地报名入伍,她们大多数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中生和知识分子。青春无畏,她们毫不顾忌去高原,演绎了五花八门的入伍故事。

当年,入伍进藏的女兵,大多集中在四川、重庆、西安一带,仅重庆第十二军军政大学三分校,和西南军大八分校,就招进了200名在校生。

进军西藏和解放战争不一样,一是要长期驻扎西藏,执行中央的民族政策,必须在思想上有较高的认识;另一个就是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必须要有个好身体,身体素质不过关,进藏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她们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

参加进藏女兵欢送会(前排左起:冯克运、孙汉云、高生玉、吴景春、王改兰)

落选的姑娘,有的难掩失落,有的心有不甘,就想方设法“混”进队伍。

有个北京女孩叫李俊琛,她早就对解放军心生仰慕,盼望着有机会参军。有一天在前门饭店门口,看到围着一群人,有几个姑娘从人堆里挤出来后满面春风。

她赶紧挤了进去,发现是部队在招兵,而且是招文工团员。她挤进去报了名,考官上下打量着她,觉得她个头太小,歌舞都不突出,就让她念了段报纸上的文字。

女孩十分紧张,磕磕巴巴地念了下来。几名考官交换了下意见,当场把她刷了下来。

小女孩就呆呆地站在一边。考官示意她走开,她跟没听见一样一动不动。到了中午,考场快要撤掉了,她依然站在考场边。

北京入伍的李俊琛

考官发现女孩没有走,仔细打量着她,觉得她一双大眼睛里透着灵气与倔强。他们商量后决定录取她。她就这样“耍赖”参军,终于成了文工团的一员。

有个四川叙永的姑娘叫宋惠玲,做梦都想当兵。文工团在叙永招兵时,单纯的她一直以为招的都是男兵,有些失望。

有天她去送参军入伍的弟弟。就在这时,一辆军用卡车从她身边驶过,她看到卡车上有自己熟悉的同学身影。她这才明白过来,有同学当上了女兵,自己真是傻,怎么没报名呢?

就在这个时候,文工团出发,队伍中响起歌声,她鬼使神差跟着汽车小跑起来。

她穿着红色的旗袍,不顾汽车加速后扬起的尘土,拼命地追,她想喊停卡车,不知怎的,嗓子就是发不出声来。文工团的演员们以为这个小姑娘因为好奇才追着汽车跑,她长得胖乎乎的,却穿着有些紧身的旗袍,跑动的姿势逗得车上的演员们哈哈大笑。

车已经开出县城很远了,那小胖姑娘还在跑,她似乎没什么力气了,她的身影渐去渐远。这时,朱子铮团长命令司机停车。宋惠玲成了进藏女兵中的一员。

除了这些“混”进队伍的,还有的就是因为家人和学校阻挠的,一方面是家人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天高地远的西藏,还有的是学校的领导觉得这个学生是人才,要留在地方任用,不舍得让她当兵进藏,原因五花八门,也导致了女兵们演绎了五花八门的入伍形式。

无独有偶,裘山山的著名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中的白雪梅,入伍进藏时也是给体重造了假的,而且白雪梅是个音乐人才,校方和家长都不同意她去当兵,这个形象正是进藏女兵形象的缩影。可见那个年代年轻人的那股热情和激情,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和崇尚。

02

进藏路上的苦与乐

刚才我讲了女兵的入伍方式五花八门,下面我来讲讲进藏路上她们又经历了什么,这部分的内容实在是很多,每一种经历都让我印象深刻,我给大家讲讲我认为最有特色的。

徒步进藏的队伍,大多数是从四川出发,沿当今的川藏公路前进,也就是有名的318国道的川藏段。

文工团 “铁腿班”

今天进藏,也是要做好一定的准备,高原反应是最大的挑战。进藏有苦:严苛的自然条件,无法抵挡的高原反应;再加上女孩子特有的生理情况,赶上生理期行军那就更加辛苦。

进藏也有趣事,有收获,而这些足以抵消路上吃的苦,让女兵们更加坚定地走向西藏!

严苛的自然条件

高原和雪山上氧气稀薄,随着海拔的增高,高原反应也越来越强烈。行军中,大家都艰难地张着嘴喘气,嘴唇发紫,面色苍白。

再后来,过了几座雪山,行走更困难了,许多人吐出的痰都是粉红色的。还有的战士由于高原反应得了急性肺水肿,倒下了就再也起不来了。

珠穆朗玛峰

不知读者朋友中有没有去过西藏的,如果有的话可能更加感同身受些。青藏铁路通车后,我和我爱人都去过西藏,在火车上总体觉得还比较舒服,但在玉树时,我接了个电话,说话间感到头晕、气喘。

我们清晰地记得,火车过唐古拉山的时候,车上一个中年男人对着垃圾袋狂吐。而后在林芝,赶上我爱人来例假,她说肚子痛腰痛,晕车,缺氧,头痛欲裂,很难受,想回家。后来的旅程也只好打乱计划,陪她在宾馆休息了两天。女兵们的经历,我们也算是领略了一点。

高原反应无关身体强壮,只要遇上了就只能忍着。旅行尚且如此,而行军呢,而那些女孩子呢,赶上生理期怎么办?

女孩子生理期也要行军

过冰河、翻雪山都不在话下

女兵说,最难忘的经历不是负重翻越望不尽爬不完的雪山,而是作为女性来例假时的难言之隐。

当时姑娘们用的所谓卫生纸,都是手工做的又粗又硬的草纸。行军中女兵们例假来了,只能用它垫上,走起路来硬草纸在两腿间不停地摩擦,很快便将两腿内侧磨破、出血,又不好意思说,只能忍着,一拐一拐地往前走。

女兵队伍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苦不怕,累不怕,就怕行军路上来例假!

过冰河

进藏路上的冰河,寒冷刺骨。一般在零下25度左右。由雪山溶化冲积成的冰河,虽然不是那些又宽又深的大河,但异常的多,有时一天要趟过十多条,一旦遇到齐腰深的河水,问题就大了,过冰河的女兵来月经时泡在这冰凉的河水里,能想象一下会是个什么样的滋味吗?女兵们就这样每天跋山涉水,淋雨踏雪。

不过,大家不要被我说的这些吓着了,好像进藏路上都是艰辛、困苦,其实不然,进藏路上的苦虽然令人心疼,但趣事也有一箩筐。

大家谁都没进过高原,谁都不了解高原的环境,常常出现一些啼笑皆非的事。

人困马乏

听说进入草地后,可能会遇到瘟疫和瘴气,不知部队从哪听说的,吸烟可防瘴气,领导让每个人都要学会抽烟。

于是后勤给每个人发了一条香烟,不管男女,必须得学。为了预防马因瘴气致病,还给每匹马发了一只马用大口罩,口罩做得挺厚,里面还放了防瘴气的中药,味很呛。

出发后不久,有一次,快过水草地时,据说有瘴气,上面通知让人和马都戴上厚厚的口罩。谁知马不适应呛人的中药味,拒绝戴口罩,费了很大的劲才给它们戴上。那些马边走边甩,还呼噜呼噜地打响鼻,十分不情愿。

走了一程,并没有遇到什么瘴气,有人就把马鼻上的口罩摘了,后来,大家都把口罩摘了。女兵给我讲起这事的时候满脸笑意,我也跟着笑起来,那种懵懂、糊涂,仿佛我也身在其中,跟着犯傻,醒悟过来又觉得害羞、好笑。

战士们逐渐适应高原生活

前面说到高原反应,而对抗高原反应最好的办法就是喝酥油茶。由于高原反应,女兵普遍感到头痛、恶心、胸闷。

上级领导一看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他们研究决定迅速增强战士的体质。部队给每个施工单位增配了酥油,要求每人每天喝一碗酥油茶。

其实战士们喝的酥油茶不是藏胞打制的那种香甜的酥油茶,只能叫酥油胡辣汤。就是在开水锅里放上盐和一些主料,再放上一点酥油就成了。

这样的酥油胡辣汤一锅一锅地抬到工地上,被冷风一吹,油和水马上分家,油飘在上面。战士们喝在嘴里,一股怪味,直刺喉咙。

一喝到酥油茶大家都有畏难情绪,有的皱着眉头,有的咧着嘴,有的端着碗假装吹啊吹,憋了半天才喝了半口,还有的趁领导不注意偷偷倒掉。

进藏路上苦乐交织,但就是这么严苛的自然环境,有时候还可能赶上缺粮,女兵们总是队伍中最有活力最乐观的,她们的欢声笑语让大部队少了一些刻板,少了一些严肃,她们的精气神儿也感染着大部队,让整个队伍跟着活跃活泼起来。没有这些女兵,这支队伍恐怕就会缺少很多生气,缺少很多力量。

独一无二的记忆

独一无二的收获

在环境恶劣的高原上行军,别说今天的我们难以感同身受,就是当时的年代,也很少人有这样的经历。女兵们的经历是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无法体会到的,而这些独一无二的经历,也带来了只属于她们的独一无二的回忆和收获。

电影《芳华》里也演绎了部队女兵,女主角何小萍常常受战友们的排挤、孤立,而像何穗子这样的好人,也只是旁观她受到的不公待遇,我觉得这里的艺术加工成分和迎合观众的意味是比较多的。

在军旅生活中,一是有铁的纪律约束人的行为和言谈,另一个是战友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对简单纯粹的,不可能像中学生宿舍那样有一些类似青春期霸凌的情况出现。

战友们亲如兄妹

在进藏女兵这支队伍里,战友们的情谊可能比亲兄弟姐妹还要深厚。有一个叫章道珍的女兵,一次宿营遭遇暴风雪,分队的马因为暴风雪走丢了。她和另一个同志顶着风雪焦急地寻找,一直找到后半夜才把马找回来。

这个时候,章道珍感觉自己的双脚木木地发沉,回到帐篷里,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鞋子脱下来。她发现脚肿成了两块硬硬的冰坨,疼痛难忍。

与她睡一起的是另一分队的高乐政。由于白天的劳累,她睡得正香,章道珍不忍将她弄醒,拖着冻伤的双脚躺下后,不敢将冰脚伸进被子里。她慢慢地将冻脚移到一侧,尽量不靠近那边的高乐政。

没想到高乐政很快就被一股寒气凉醒过来,她发现章道珍的脚时,毫不迟疑地搬过来,抱进被窝贴在自己的胸口。

已经累得无法动弹的章道珍说:“乐政,不能这样,不能,这样会冻坏你的!”高乐政抱着章道珍冰块一样的脚,感觉胸前一阵透凉,她紧紧地抱着说:“道珍你千万别动,要不你的脚明天就完了!”

章道珍任凭热泪流到枕头的棉衣上,她已不能随意支配自己的脚了。

章道珍与丈夫在拉萨布达拉宫,1956年

由于暴风雪一直没停,帐篷里气温太低,高乐政抱着章道珍的脚一直焐到天亮,却依然没有焐热,但章道珍已经被战友的行为感动得不能自已了。

虽然遇到了异常的艰难险阻,但正是在这样困境重重的情形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私心杂念,没有功利色彩,她们多年后仍不能忘记这些人生经历,甚至愿意重新体验一次。

这种珍贵的战友情是非常令人羡慕的,我想大家阅读的时候也会勾起一些自己的回忆,那些真心为你好的朋友,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友情,相信能找到和女兵的相通点。

03

在西藏,用爱收获接纳

除了战友情,她们还收获了藏族百姓的一片片真心,这种情谊可以说是世间非常珍贵非常难得的。

驻扎西藏后,一些医疗兵被派驻到西藏各个地方,深入到藏族老百姓中间服务。

当时西藏的卫生条件是非常差的,解放军的医疗兵不知救助了多少病人,不光是救助,由于当地人的观念比较落后保守,很恐惧现代医疗,医疗兵们只有用行动向老百姓普及卫生知识,用行动让老百姓信任她们的医术,信任解放军。

女兵(高生玉)回访初生婴儿

女兵王季秀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某个上午,一名孕妇被五六个汉子抬进了医院急诊室。王季秀收下病人后,迅速仔细检查病人的病情。发现这是一名患有重度脓毒血症的孕妇,孕妇浑身散发出一种刺鼻的恶臭,有个护士差点当场吐了出来。孕妇的腿、脚、手臂上有多处脓肿,而屁股上鼓起了一个碗大的脓包。

年仅二十岁的王季秀检查时表情很平静,没有一点女孩的娇气。那孕妇知道自己的病症,从昏迷中醒来后总是羞惭地低着头,盯着墙角,不敢与王季秀对视。

王季秀让翻译告诉孕妇转过脸来,她朝孕妇温情地笑了笑,让孕妇的表情放松了一些。她告诉孕妇只要配合治疗,就会治好病。孕妇在王季秀的开导下,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

孕妇全身近二十处脓肿,摸到肿块就小心切开,抽取脓液,清洗伤口,注射抗生素。用心照顾治疗一个月,孕妇伤口愈合。

经过两个多月的照料,孕妇顺利生产男婴。孕妇全家感激涕零,当天就送来了一面锦旗,并一定要让那男婴做王季秀的干儿子。

《解放军报》刊登的藏族人民向王季秀赠送锦旗的照片

后来这位女患者的老公公牵着一头牦牛来到医院,执意让医院收下,医院当然不收。老头每天都牵着牦牛来一趟,老头说:“你们不收我就每天来一趟。”后来见医院真的不收,老头才不来了。

当时医院组织给藏族人民打防疫针,许多藏族人不配合,那老头主动抱着孩子第一个来医院,并鼓动其他藏族人到部队医院来。他不厌其烦地讲述儿媳妇被救的事,并不时地伸出大拇指。村民们在他的带动下陆续带着孩子到医院打防疫针。

有一个在墨脱工作的医生石继蓉。一次,她刚从外面巡诊回来,有个人急火火地跑来说,自己的老婆被毒蛇咬了。他老婆是一个孕妇啊。石继蓉一边安慰他,一边背着药箱跟着他跑。

来到村中,孕妇坐在地上,一脸惊恐的样子。原来她被一条毒蛇咬了大腿,局部立即红肿起来。石继蓉蹲下来给她做了检查,马上用止血带把咬破的地方扎起来,然后迅速将周围的毒汁挤压出来。

她怕毒汁挤不干净,看了孕妇的丈夫一眼,想让他帮妻子吸一下,那男人却是一副惊恐的样子。石继蓉毫不犹豫趴在孕妇腿上吸起来,直到感觉没有毒汁残留,再在局部清洗、消毒、上药。

那孕妇很感动,嘴里喃喃自语,用手摸了一下石继蓉的头发,然后双手合十,祈祷起来。

石继蓉

在场的人们瞪大眼看石继蓉治疗的过程,有一位老阿妈当场跪在地上,对着石继蓉拜了一下,然后把双手举向上天说着听不懂的话。许多人朝石继蓉伸出大拇指或行礼。

后来,藏族百姓有什么病都来找她。有一次,达旺家的一头母牛难产,达旺也来请她去,石继蓉很为难,她没给牲畜看过病,自己毫无经验。

但她见到满腿泥巴的达旺那渴望和焦急的眼神,便跟着达旺来到了难产的母牛旁。

石继蓉大胆为母牛助产接生,由于母牛体块太大,助产时很难使上劲,累得她大汗淋淋,她就叫达旺和另一个壮小伙在她指定的位置,按她说的做,一会儿小牛的脑袋就出来了。

石继蓉用手托着小牛脑袋,继续指挥着两个男人,终于使一头健康的小牛犊安全生出。达旺全家高兴得唱起来,在场围观的群众都发出了赞叹声,小孩子高兴得跑前跑后。

达旺家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再三留石继蓉在家里吃饭,达旺妻子还要把自己结婚时母亲给她的玉镯送给石继蓉。

女兵们与藏族人民一起“耍坝子”

人民解放军以铁的纪律获得藏胞的信任,用一颗颗真诚的心为藏胞服务,而豪爽的藏胞们更讲情谊。藏族老百姓给了解放军一个特别的称呼——金珠玛米,翻译过来就是菩萨兵。

而我采访过的女兵,几乎人人都说,最怀念西藏的老百姓,一辈子都记得他们的淳朴、热情,一辈子难忘与他们结下的深情厚谊。

过去艰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我也不希望今天或未来的人们把女兵们吃过的苦再吃一次,她们当年的付出,就是为了今天的我们不用再吃苦。

那么我们回头来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青春,什么是芳华呢?

对于年轻的朋友来说,可能认为青春的脸庞,伙伴之间的玩乐,或者说情窦初开的美好是芳华。

而我认为,这只是芳华的一部分,青春和芳华还应该有一层涵义是无畏和勇气,是充满热爱和热情,再把这种热爱和热情扎扎实实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尝试着去改变眼前的不足和困境,对未来抱有理想并相信未来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变得更加美好。

芳华岁月

今天的我们只要买一张火车票、一张机票,就能去西藏,也有一些追求独特旅行经历的朋友,选择走318国道自驾或骑行。

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去西藏旅行或工作,在进藏的路上,在西藏的街道上,因为了解到有这样一些人曾付出自己的青春,为了普罗大众的幸福而付出过这样的努力,而对西藏有新的理解,对生活有新的感悟,那么我想我这么多年对女兵的采访和记录,就是值得的。

原标题:《她们的芳华——揭秘首批徒步进藏女兵的传奇经历》

阅读原文

    深圳SEO优化公司同乐至尊标王荷坳网站制作设计南澳如何制作网站横岗网站seo优化福田网站推广光明网页设计福永seo网站推广永湖SEO按天扣费民治SEO按效果付费南澳网站优化排名石岩关键词按天收费沙井建站南联关键词按天扣费大芬关键词按天扣费松岗企业网站建设南山网络推广坂田网站开发大鹏优秀网站设计南山关键词排名观澜模板制作横岗网站改版坑梓seo排名大浪SEO按天收费龙华网站设计坂田营销网站龙华百度爱采购布吉seo网站优化木棉湾百度爱采购吉祥网页制作南山网站制作设计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深圳SEO优化公司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