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深圳工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在经济大盘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余锡权727日做客深圳广电集团先锋898《民心桥》节目,与听众一起交流分享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动向。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比一季度提升3.6个百分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7%,比一季度提升9.8个百分点,其中深圳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50.8%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余锡权:“这里有两个数据:工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三成;还有一个数据是,全市约三分之一的就业人口是从事工业。这两个数就可以看到,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支撑深圳发展的脊梁。接下来,我们也要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夯实制造业基本盘,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在今年5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的若干措施》也就是“工业经济30条”中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它是聚焦在制造业企业及其产业链、供应链,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这些数字技术,以数据为驱动,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销售服务等业务环节,进行软硬结合的数字化改造,推动了制造业企业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还有就业方式的全方位的变革。”

作为工业大市,深圳工业发展领先全国,基础雄厚。2021年,我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这是我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基础。可以说,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比如说欣旺达,很多的手机里面用的电池就是欣旺达的。它就跟中国联通合作,在车间内铺设了5G的网络,对试点产线80%的设备进行升级,实现了设备的实时互联、生产数据一目了然,大大地降低了维护成本,推动它这个产能提高了17%。”

但目前,仍有部分企业对数字化转型认识不足,转型成本比较高,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难以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导致了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工信部门设置了专项扶植政策,帮助企业进行升级改造。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制造业创新处副处长夏春州透露,工信部门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的评估,并对达标的项目给予补贴。“我们是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制造能力评估,对智能制造评估达到二级以上的企业实施的技改的项目予以重点的支持。目前我们深圳市有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以及深圳赛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可以开展相关的服务。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目前他们开展这个评估的话,是免费的。”

节目之后,在被问到工信部门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路、举措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余锡权介绍,“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可以形象地比喻成育珠、串链、结网三个方面。育珠指的是培育数字化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串链是指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产业链,增强供应链、产业链的弹性和韧性;结网是指打造制造业数字化生态,打造数字化集群,支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据透露,工信部门将做优做强服装、黄金珠宝、家具、眼镜等深圳传统优势产业,持续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目前我们也在积极谋划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重点围绕现代时尚产业集群,计划通过支持搭建数字化平台,建立直播基地,建设数字工厂、智能车间等,强化数字赋能、设计赋能、品牌赋能、服务赋能,分行业、分步骤推动深圳传统优势产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深圳新闻广播记者 延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