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十四五规划/区域规划
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2021-2025)发展规划
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2021-2025)发展规划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17 阅读次数:

 

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松江经开区),于19927月启动开发建设,2013年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规划面积36.5平方公里,实际管辖面积42.86平方公里,包括中部园区、东部园区、西部科技园区及综合保税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松江经开区不断强化创新策源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高能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跨越式的成就,已逐渐成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高地、全国创新产业重要集聚区域。

    “十四五时期(2021-2025),是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上海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加速期,亦是松江经开区顺应时代新要求,把握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高端产业集聚区的关键机遇期。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2021-2025)发展规划》不仅是质量规划,亦是存量规划和转型规划,是未来5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指导经开区园区建设、产业培育、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对于经开区在新起点上加快战略转型推动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一)经开区基本概况

国家级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松江新城东西两翼,于19927月正式启动开发建设,是上海市郊首家市级经开区。经过28年的开发建设,目前松江经开区核心区分成四大板块:中部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外商投资集聚产业园;东部园区是以智能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创新产业园;西部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科技产业园;综合保税区是以自由贸易为主导产业的综合保税园区。全区基本形成以电子信息、现代装备、食品饮料、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

1、土地利用情况

松江经开区3650公顷的规划土地面积中,已开发土地面积2265.97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约1963.61公顷;剩余可开发面积约406.61公顷,不可建设土地面积约977.42公顷。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面积2069.93公顷,其中已供应工业用地面积2059.83公顷,已建成工业用地面积1012.25公顷,已建成高新技术企业占地面积218.87公顷。

2、二次开发情况

松江经开区紧紧围绕“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部署,按照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聚焦淘汰劣势企业,坚持四个锁定,推动区域化结构调整,促进园区二次开发,加大产业转型力度,强化提质增效能力。结合十三五规划要求,立足需求,着力进行经开区中部区域园区二次开发,实现立体更新。目前经开区内存量土地、存量厂房二次利用重点项目生物医药基地如期建立,通过节余土地分割转让、土地回购后重新收储等方式为优质企业发展腾挪空间。另确定调整厂房再利用管控机制,尤其是国有资产厂房的自我管理;明确职责,建立企业服务于园区物业管理及规范审批制度;制定园中园管理办法,实现转型升级。

3、园区土地产出情况

截止至2019年,松江经开区集聚企业共计3322家,其中在地经营企业数2342家,上市、挂牌企业24家。随着G60科创走廊战略的创新驱动、重大项目的相继落地,四片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区实现增加值390.30亿元,税收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工业总产值稳步提升,达2478.88亿元。

1 2019年松江经开区四片区发展情况单位:亿元

区域

增加值

工业总产值

工业利润总额

税收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

中部园区

192.30

724.65

42.06

54.29

12.34

东部园区

48.70

175.83

11.45

15.39

8.52

西部科技园

67.93

162.99

17.21

27.53

48.28

综合保税区A

77.71

1407.08

4.79

3.76

9.00

综合保税区B

4.01

8.31

0.34

0.27

9.48

合计

390.65

2478.88

75.85

101.24

87.63

20197大重点产业产值占比98.7%,三大传统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558.01亿元,占经开区比重的62.9%;现代装备产业产值规模达到397.83亿元,占经开区比重的16.0%;食品饮料产业工业总产值126.99亿元,占经开区总产值的5.1%。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突破611.45亿元,增幅达11.9%

2 2019年松江经开区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情况

产业类型

工业总产值(亿元)

传统产业

电子信息

1558.01

现代装备

397.83

食品饮料

126.99

合计

2082.83

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

22.57

高端装备

64.24

生物医药

16.52

新一代信息技术

218.27

新材料

279.95

节能环保

6.78

 

新能源汽车

3.12

合计

611.45

(二)发展亮点

十三五是园区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园区治理现代化、服务智慧化的重要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松江经开区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战略,紧抓全球产业链变局窗口期,打破资源错配或低效配置的惯性,积极推动经开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与发展大局,持续推动产业高端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化园区营商环境,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建设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高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质量效益水平持续提升

随着国家和上海市战略叠加效应不断凸显,松江经开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突破性增长。2019年,松江经开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78.8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58.8%,同比增长2.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0.07亿元,占全区工业固定资产48.8%,同比增长64.1%;总税收101亿元,占全区总税收19.76%,连续第2年突破100亿大关;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3亿元,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15.68%,同比增长3.2%。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集聚了一批具有带动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为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一轮的发展积蓄了更加强劲的力量。根据国家商务部最新综评结果,松江经开区位列第79名,跃进全国前80强,相比去年排名大幅前进22位,对松江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松江经开区位于G60科创走廊的重要区段,随着产业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截止至2019年,经开区内高新技术企业137家,企业R&D经费投入24.04亿元。集聚重点人才399位,1个突出贡献团队荣获G60科创走廊人才表彰。中国首台套国产化光伏ALD生产设备、超硅半导体300毫米集成电路用晶体生长系统、全球首条12英寸硅基液晶显示芯片封测生产线等一批重大科创成果走在世界前列。随着恒大新能源汽车、正泰启迪、修正药业、超硅半导体、复宏汉霖等一批百亿级项目的落地、松江综合保税区正式挂牌,各类创新型要素资源的叠加为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提供了强大支撑。

3、园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前瞻规划带动综合环境的提升,经开区内多个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规划编制完成。十三五期间,松江经开区聚焦生态绿色发展,持续提升园区生态环境质量,抓实垃圾分类、雨污分流改造、企业排放整治、危废收集处置、中小河道综合整治、绿化专项整治、五违四必综合整治等工作,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公厕、垃圾分拣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大力改善园区绿化环境;不断改善交通配套环境,打通多条断头路,增设定点班车,打通辖区内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空白,为入驻企业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经开区以政策为导向,聚焦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加快淘汰劣势企业,深入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本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节能取得实效,以长效机制落实节能降碳工作,经开区综合能耗和水耗在十三五期间均有大幅度下降,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升,2019年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60684吨标准煤,新鲜取水量12086977立方米,二氧化硫实际排放总量1.9642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223.7394吨,通过ISO14000认证企业数量136家。

4、企业服务效能有效凸显

松江经开区为全面推动“G60科创走廊建设,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在十三五期间坚持不懈持续深化金牌店小二服务,落实一网通办G60科创走廊零距离审批制度,以中层以上干部和G60科创走廊审批代办服务中心为主体,结合大调研和重点骨干企业联络员制度等机制,落实简政放权+互联网+店小二的服务要义,为企业提供精准化、全方位、全流程的审批代办服务。在项目的办理推进工作中,松江经开区创造了成功办理全市第一例节余土地分割转让试点项目、全市第一例存量用地二次收储、二次转让、二次开发试点项目,以及上海市建设工程联审共享平台正式启用后第一张通过该平台下发的施工许可证、松江战略预留区范围内第一张施工许可证等多个第一,一项项让人瞩目的经开区速度,打响了经开区店小二式服务这一松江本土品牌2019年,松江区经开区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通过不断打出政策组合拳,把脉营商环境问题,实施整治举措,用精细化管理,推动经开区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5G60协同创新效应日臻强化

松江经开区作为G60科创走廊松江的主战场、主力军、主引擎,积极与G60沿线城市开发区建立合作共建机制,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目前已与安徽广德经济开发区、嘉兴科技城、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签订了合作协议,加强双向交流和招商互动,完善产业链分工协作。同时,经开区根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深化、细化跨区域的产业合作机制,探索建立合作园区和产业梯度转移承载区,实现税收、土地指标、统计数据合作分享。

(三)主要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继续面临深度挑战

十三五以来,园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力度显著加大,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但是,整个产业结构还远没有达到合理化和高端化水平,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不够强,高端产业生态聚落还未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能力还不强,制造业产业链还处于中低端,与国家新的战略要求相比,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空间,而且调整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2、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力度不强

目前经开区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力度还不够大,高层次的产业技术研究所等创新平台和领军型科技人才仍然大幅缺乏。要素结合度还不够紧,有待在创新合作模式、优化运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创新资源相互作用的绩效。同时,现有科技型企业比重较轻、个体偏小,部分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仍不高,自主创新动力还不足,企业核心竞争力还不强,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主动性还有待提高。

3、园区基础服务配套尚显不足

十三五期间,园区加大在基础服务配套方面的投入力度,但随着大型优质企业的相继落地,园区内部交通、住房、商业、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服务配套不完善的短板逐渐暴露。交通短板效应凸显,对外交通联系不畅,内部公交线网可达性不足、覆盖面较窄,现有轨道交通体系难以满足区域发展需要,加之生活配套设施的短缺使得松江经开区对优质产业人才集聚的吸引力不足,人才集聚难度较大。

4、土地、环境等资源的硬性约束日益显著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园区内可用于开发建设的工业用地面积所剩不多,土地资源瓶颈将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同时,资源环境的倒逼压力越来越大,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和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不适性,环境承载能力的刚性约束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化改造进程,节能减排将面临巨大压力。

 

    二、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经济转型和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上海进入改革开放、创新转型的关键阶段,松江经开区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机遇

1从国际看,世界呈现竞争优势重塑、经贸规则重建、力量格局重构的叠加态势,新冠疫情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大调整、大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优化升级交汇融合,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贸竞合格局和城市竞合格局变化明显,贸易投资呈现新趋势,全球分工体系、产业链和供应链将面临系统性调整,开放水平更高、灵活性更强的区域贸易安排蓬勃发展,成为驱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引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仍是外商投资首选地,自由贸易制度转向贸易、投资、金融等多领域自由化制度联动创新,带来较多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处在实现终端杆突破的历史关口,呈现出智能化为主导、融合式聚变、多点突破的态势。十四五时期,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向各个领域渗透,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有望引领未来经济发展形态,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催生,世界产业格局将发展新的变化,迎来新的机遇期。

2从国内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集中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从宏观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实现绿色发展,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当前,长期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要素红利日趋消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各种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交织叠加,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在世界大变局之下,十四五期间必须更好维护和延长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重视积压问题的解决,强调新动能的构建,转变并适应政府的新角色,关注并做好新市场的引导,从而成为国内经济格局和发展方式重塑的黄金周期。国家级经开区作为聚集高端产业、构筑创新体系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核心载体,肩负的国家使命愈加重大。有责任积极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高水平的园区经济,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模式,成为带动城市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3从上海看,一方面,上海面临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地位的重大契机。当前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从离岸布局转向近岸布局,以大洲为核心的产业供应链加快重构,全球投资贸易区域化趋势增强及其规则趋向高标准化。依托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规模以及上海科技资源、产业配套、营商与人文环境等特色优势,上海市有条件形成亚太地区全球产业价值链系统集成的新开放平台。另一方面,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连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共同构筑上海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深化改革开放的四大战略支撑,将极大地拓展上海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力、重塑城市格局,推动创造新时代上海创新发展的新传奇,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

4从松江经开区看2022年将迎来松江经开区成立30周年,三十而立,行稳致远。经开区经过近30年的创新改革、艰苦创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厚积薄发、趁势而上将是十四五时期经开区发展的代名词。随着一系列改革政策的落地、国家重大战略的辐射带动,自身产业能级的不断提升、重大项目的建工投产,为经开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是随着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完成,工作队伍不断充实,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整体工作效率迎来了质的飞跃,奠定了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二是为了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协同创新攻关,推动高质量发展一体化,G60科创走廊总体发展规划3.0版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创走廊战略的引力优势也愈发明显。而松江经开区作为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区中三大板块的承载区,将重点向西辐射长三角腹地、向东承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推动科创走廊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三是松江综合保税区的正式挂牌,重大项目的落地投产,进一步提升了经开区竞争优势和产业发展实力,为增强企业的创新策源能力,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沃土

(二)挑战

1、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会阻碍可持续发展的努力,充满挑战的全球环境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对整体发展影响不利。一是中美战略博弈将会在十四五时期愈发激烈,中美之间的综合竞争尤其经济科技竞争从合作为主、竞争为辅转向了竞争为主、合作为辅的新格局,对全球政治经济发展格局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二是受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和老龄化加速、劳动生产率增速低迷、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的传统增动能正在减少,国际经济金融可能出现各类灰犀牛事件。全球产业格局和价值链深度重构对园区构成了产业竞争加剧的挑战、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态势。

2十四五期间,各国竞争将更加剧烈,并推动全球制造业格局加速调整。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孕育新变化,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为我国发挥市场、劳动力等优势,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挑战,使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多重挤压的严峻形势。一方面,面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端打压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中低端挤出的双重挤压,国内高级创新要素的严重缺口,势必对创新发展构成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国内面临成本快速上升、金融去杠杆、环保约束强化、快速老龄化、脱实向虚等方面的挤压,产业结构将进入深度调整期。如何夯实实体经济根基,避免脱实向虚和过早去工业化,重塑竞争优势,成为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3、资源约束下,创新驱动成为重要突破口,也衍生出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随着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成本上升和环境成本内生化,要素制约将成为常态,支撑我国长期快速发展的低成本优势明显减弱,加之区域竞争加剧了对优质产业资源的争夺,导致未来整体招商资源逐渐收紧。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新冠疫情将加速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新技术与创新的竞争将成为未来产业新一轮竞争的主攻点,但与优秀国家级经开区相比,松江经开区目前未完全形成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利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不利于市场化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整合利用技术、人才、资本等全球高端创新资源能力不够。如何提升经开区在创新链、价值链中的位势,在区域竞合格局中突出重围,走出转型阵痛,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和巨大挑战。

综观整个外部环境,全球发展局势风云变幻,国内发展三期叠加,区域竞合态势加剧,疫情加快产业迭代升级。这对园区未来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未来的五年仍然处在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因此,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全局,强化创新驱动能力,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突破重大发展难题,优化社会经济环境,全力推动经开区实现更深层次、更全方位、更高水平的转型升级。

 

    三、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继续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围绕一个目标、三大举措战略布局,以G60科创走廊建设为抓手,以产业体系重构、产业布局优化为重点,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强化创新策源能力,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大开放力度,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实现从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通过制度创新、主体培育、平台搭建、产业升级、载体建设、区域合作和环境营造,加快高端要素和现代化产业集聚,提升经开区发展能级,构建形成以高端、高质、高新为特色的实体经济,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开放型、高品质的前沿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松江经开区建设成为国内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区,国际知名的实体经济和高端制造业新高地、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区域产业合作新高地。

(二)战略定位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着眼全球产业竞争和生态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松江经开区战略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成效,不断增强经开区创新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枢纽二示范三高地的功能定位。

——全球创新网络重要枢纽。充分把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G60科创走廊等战略机遇,依托西部科技园、生物医药产业园、企业总部园等创新载体,加快集聚创新型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创新要素,营造创新创业生态,通过开放合作、资源链接、转移转化,提高整合全球先进技术、人才的能力,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核心环节和卡脖子技术,广纳各类产业领军人才,共谋共建共享全球科技和产业创新大网络,努力建设成为全球创新网络重要枢纽。

——转型升级引领示范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引擎驱动下,以长三角最大AI超算中心落地为契机,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推进松江创造松江服务协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打造以转型升级引领区域发展的领头典范。

——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创新功能与城市功能的空间融合为导向,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原则,科学规划空间发展布局,提升产业、人口、住房的布局匹配度,推进城市更新。通过推动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配置生活要素和产业要素,以卓越品质的城市功能聚才引产,推动以城兴业、以产兴城,提升园区空间品质和品牌形象,成为人才近悦远来、扎根创业的沃土。

——智能制造业新高地。坚持产业发展,发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加快优势制造业集群建设,着力提升核心技术、夯实产业基础能力,强化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数字化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依托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抓住、用好国家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主动融入全市对外开放体系,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以做精做强加工制造中心为基础,以努力发展研发设计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为新动能,形成多层次、多业态的产业发展格局,加速培育总部经济、智能经济、在线新经济等多种创新经济业态,打造开放型经济高度集聚的新兴板块,推进高能级经济发展。

——区域产业合作新高地。把握战略叠加机遇期,在推进区域合作、产业发展、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积极与G60沿线城市开发区建立合作共建机制,探索建立合作园区和产业梯度转移承载区,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强化跨区域资源配置功能,推动产业链深度合作,探索一批区域开放合作的典型模式,提高走廊首位度辐射度。加强与张江示范区、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合作互动,积极复制推广优秀合作经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区域产业合作新高地。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向,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高端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按照两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两步走战略,积极对接国家、上海市十四五时期新的发展要求,在我国抢占全球新一轮制造业科技创新制高点过程中彰显更大的担当,培育壮大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集群,构建高端、高质、高新为特色的创新引领和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成为环境优美、产业高效、宜居宜业、生态和谐的一流科技创新产业新城。

2、阶段目标

第一步,到2022年,正值经开区成立三十周年,园区整体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平台搭建、生态环境、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经济实力和经济总量稳步提升,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力争总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培育壮大具有领先优势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创新创业主体加速集聚,开放式创新形成新局面,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领头典范、G60科创走廊的重要名片。

第二步,到2025年,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园区链、资金链有效贯通,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大幅增加,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效率显著提升,形成良性循环、高效运作的创新创业生态,涌现出一批瞪羚独角兽企业;新旧动能基本实现转换,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培育出1-2个具有较大带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一批居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构建形成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开放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500家,创造出具有松江经开区特色、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模式、制度和文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基本建成,园区产业及生活配套进一步完善,生态化水平、智慧化程度显著提升,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和国家重要的产业创新新枢纽。

3、主要发展指标

为更好支撑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聚焦质量效益提升、创新生态完善、产城融合和生态水平引领示范,确定松江经开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指标体系。

 

 

 

 

3 2025年松江经开区发展量化指标

指标类型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属性

2019年值

2025年目标

质量效益

1

工业总产值

亿元

预期性

2548.7

5000

2

上缴税金

亿元

预期性

101.24

200

3

增加值

亿元

预期性

390.65

650

4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预期性

306.45

1600

5年总和,以年均320亿美元计算)

5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预期性

87.63

年均80

6

千亿产业集群

预期性

-

1-2

科技创新

7

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占营业收入比例

%

预期性

-

5

8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

预期性

137

500

9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件/万人

预期性

118
2018年)

150

10

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数

预期性

4

6

11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数量

预期性

16

20

12

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数量占比

%

预期性

5.5

6.5

生态环保

13

单位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

吨标准煤/

万元

约束性

0.03

0.03

14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约束性

-

100

营商环境

15

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数

预期性

-

5

16

单位土地基础设施投入

亿元/平方公里

预期性

1.03
2018年)

1.2

 

    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及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外开放度要求高的重点领域,立足松江经开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基础,聚焦电子信息、现代装备、食品饮料、新材料四个优势主导产业,培育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新兴先导产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加快推进以跨境电商、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服务、服务贸易等为核心的融合型服务业态,打造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品牌经济在线新经济四大创新经济体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4+4+X”开放型产业新格局,实现松江经开区新一轮的产业腾飞。

(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方向提升,加快设备更新,工艺优化、技术迭代、产品升级,提高传统优势制造业附加值,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向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延伸。

1、大力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能级

按照育主体、建载体、强制造、拓应用的思路,继续壮大以国基电子、广达电脑、达功(上海)电脑、延锋伟世通汽车电子等核心的龙头企业队伍,发挥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聚焦高端智能设备、新型显示等产业链,重点发展计算机制造、新型显示、高端大型服务器及超大容量存储系统、5G等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研发制造等领域,前沿布局移动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中心等智能控制终端产品。力争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电子应用产品、智能医疗系统、智慧安防等方面实现突破,形成设计研发、终端制造及零部件配套一体化发展格局。鼓励智能+”模式创新,全面提升产业制造水平,强化产业链协同合作,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2、打造现代装备产业发展新优势

立足经开区装备制造产业基础,统筹推进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和传统装备产业升级,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导向,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发挥正泰电气、库卡、伟本机电等头部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电气机械、智能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及智能加工设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智能传感及控制系统、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电网关键装备、高效节能装备、智能能源装备等领域,加快基础器件和工业应用软件的研发,解决产业应用中的卡脖子技术,支撑智能制造长效发展,培育形成系列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手锏产品,扩大在成套装备中的应用水平和规模。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装备制造的深度应用和集成应用,在电气、汽车、航空、医药、能源等产业领域开展模范试点,以优质项目带动产业链优化整合,提升整体规模和效益。

3、促进食品饮料产业创新发展

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依托百事、明治、箭牌、雀巢等龙头企业,以中部园区、东部园区,以及上海松江经开区食品产业园为重要载体,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深加工食品、功能性食品、饮品加工、食品包装等重点领域,加强食品产业新产品研发,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食品产业创新能级,实现智能制造与食品制造业高度结合,促进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发展,形成新技术、新产品及新标准的再生创新能力。鼓励头部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力量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增强传统产业创新活力。培育产业延伸新业态,推动生产型食品制造向服务型转变,联合互联网技术发展食品电子商务等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4、加快新材料产业绿色升级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速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动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涂料、医药中间体、表面活性剂、石墨烯材料、稀土新材料等高端精细化学品、高附加值日用化学品规模化、基地化发展。抓好庞贝捷、阿克苏诺贝尔等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作,加强产学研用创新合作,突破一批核心、共性关键技术,实现一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加强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循环利用、智能控制等领域的技术创新,着力推动技术改造,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绿色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围绕航空航天、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高端制造需求布局高性能新材料,鼓励发展高性能树脂、特种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高端涂料等化工新材料和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材料,实现优质产业链配套,促进经开区产业融合发展。

(二)提速发展新兴产业

1、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全链式发展

大力完善产业链条,加强补链、强链型项目建设,推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制造等全产业链发展。突破短板,补齐芯片设计缺失环节,积极引进具有突出集成电路设计水平的优质项目,推动在高端通用芯片、5G通讯芯片、人工智能芯片、智能终端芯片、汽车电子芯片等领域扩大市场显示度;以台积电、顺络电子为核心,做大做强集成电路制造业,定位14nm及以下先进制造工艺和射频、通讯、传感器、显示驱动、存储等高端特色领域,培育一批在细分领域具备竞争力的特色工艺制造企业;发挥超硅半导体、新阳半导体、凯虹电子、富士迈等龙头企业和平台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封装测试和设备材料企业繁殖和衍生,大力引入和自主研发光刻、刻蚀、薄膜、湿法、热处理、离子注入等五大制造工艺模块以及光学量测设备,重点发展制造用材料、新型显示材料、光通信材料以及新型半导体材料,吸引沉积设备、刻蚀设备、光刻胶、大硅片等设备和材料企业及创新团队落户松江。

2、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攻关突破

按照整车带动,核心突破,示范推广的发展思路,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攻关,开发性能指标国际领先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电控、燃料电池系统产品。探索新一代车用电机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感知、决策、执行、2VX通讯系统开发,突破自动驾驶和控制基础平台的技术瓶颈。扩大恒大新能源汽车、理想能源等企业磁石效应,继续引入优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挥智能电力公路三网融合平台、恒大汽车研究院、AECS电池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创新优势,打造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电力公路、智能车联网为核心的智慧交通体系,构建具有松江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创新高地。

3、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紧抓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机遇,以复宏汉霖、修正药业、昊海生科等百亿级项目落地为契机,加快松江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建设,推动以创新药研发、细胞治疗技术及制品为发展重点的生物制药领域攻关突破;加快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布局,重点发展高值医用耗材、直(介)入性医疗器械及高端医药装备,鼓励医疗机器人、高通量基因测序设备等强创新性、高附加值领域加快实现产业化,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高端医疗服务业的支撑能力,大力发展与生物医药制造业密切相关的CDMO医药研发外包服务、精准医疗服务及生物医药产业配套服务,积极引进培育细胞培养、药物转化研究、中试研发、检验检测、评价审批、医药物流等高技术延伸服务供应商。推动建设一批生物医药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和转化平台,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吸引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和各类创新创业主体集聚松江,打造具有吸引力和创造力的生物医药松江方阵

4、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式发展

围绕腾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落地,加快吸引优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企业集聚。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下一代通信和网络、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等新兴业态,重点拓展专业数据库在政府、电力、电信、信息安全等多领域的应用。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注重存量优化和增量提升并举,推动实施信息技术产业加速计划,加强龙头型项目引进和园区载体建设,以关键技术突破和服务模式创新升级双轮驱动,构筑关键领域竞争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级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三)优化创新服务业态

1、跨境贸易

综合运用综保区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口岸物流等政策功能优势,不断加强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跨境电商在通关、仓储、物流等方面的便利化。支持综保区内企业加强电子商务与供应链、企业社交、网络营销的一体化集成技术攻关,突破跨境电商软件、硬件、应用服务的集成设计技术,加快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拓展跨境电商业务模式,探索跨境支付服务、跨境物流服务、跨境仓储服务、外贸综合服务、外贸流程中不同环节的服务、跨境电商专业服务及跨境电商衍生服务等多模式服务体系。

2、文化创意

依托松江经开区生态资源和文化产业资源,大力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加强文化科技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工业设计为核心,推动时尚创意、影视传媒、移动互联网视讯、休闲娱乐、工业旅游等领域联动发展。依托广富林古文化遗址,促进文化创意与商业、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松江影视基地深度开发,盘活现有工业厂房资源,推动影视传媒等文化创意项目落地,鼓励优势企业以承接国内外重大项目和制作分包为切入点,在数字艺术若干细领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和知识产权。抓住互联网融合的产业发展机遇,鼓励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工业创意旅游基地。

3、科技创新服务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快国际化创新资源、高端科技创新服务资源集聚,支持市场化的生物技术、研发设计、工程技术、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检验检测、创新孵化、科技咨询等新型科技服务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从事战略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升级,支持专业化、国际化众创空间发展,加快打造更加具有全球影响力、品牌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一体化协同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4、服务贸易

进一步做大做强松江经开区服务贸易,积极推动服务贸易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和便利化水平。大力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共享中心服务及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流程服务外包、知识流程服务外包,支持数字化技术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大力发展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管理咨询服务、工业设计、法律服务、咨询服务等多种服务贸易模式,支持大型装备企业等制造企业掌握系统集成能力,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加快促进松江经开区信息集聚、要素集聚、资源集聚优势培育,加强贸易与产业的联动发展。

(四)引领发展新型经济

1、总部经济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松江经开区企业总部园建设为核心载体,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先进产业,鼓励大规模制造企业向总部化转型,向研发、制造、销售、贸易、结算、数据等多功能总部拓展,培育一批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的总部企业。积极招引一批国内外知名、辐射带动力强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总部和贸易型企业总部,推动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发展。

2、数字经济

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自主适应、人机协同、共创分享、多元融合为特点,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智能经济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松江电子信息及智能制造产业带动作用,以数字化、智能化带动技术、管理、服务、产业创新,抓牢关键核心技术、高端产业集群、过硬质量品质三个重要环节,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装备、智能技术等领域发展基础上,支持新一代智能技术研发和引进,进一步提升松江经开区整体数字化发展水平。

3、品牌经济

紧抓G60科创走廊建设重要发展机遇,承担和发挥地区经济资源集聚配置和整合功能,吸引更多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的同时,积极打造具有松江经开区发展特色的先进制造产业品牌、店小二服务品牌、“G60”创新品牌,通过创新合作、园区共建等模式加快对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进行品牌输出、服务输出、资本输出,延伸松江创新链,提高综合竞争实力。以品牌经济的打造加快松江作为G60科创走廊建设稳定器主引擎功能,通过创新创业孵化品牌、产业链示范品牌、知名企业品牌、核心产品品牌,放大带动效应和辐射效益,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4、在线新经济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现代生产制造、商务金融、文娱消费、教育健康和流通出行等领域深度融合,聚焦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在线服务、在线文娱、在线展览展示、生鲜电商零售、新型移动出行、在线研发设计、在线医疗等发展重点,依托松江经开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型头部企业,加快落实5G、新型城域物联专网、IDC等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促进智能交互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扩大应用场景,将松江经开区打造成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五、优化调整空间布局

以产业集聚专业化、生态空间价值化为导向,充分结合东、中、西产业园区及综合保税区产业结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基础,构筑产业生态空间、自然生态空间有机结合的双生态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已开发空间优化提升和新开发空间创新利用,通过规划、建设、改造、提升等方式,加快松江经开区空间布局合理开发利用,促进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融合发展,构筑布局合理、开发有序、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的产城融合空间格局。

(一)构建经开区一轴四片多园空间发展格局

按照松江区建设G60科创走廊重要门户的战略要求,以科创、人文、生态理念为核心发展理念,以将松江经开区建设成为面向长三角的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高地为重要目标,加快经开区空间布局优化,着力构建廊道引领、四元互动、多点支撑的一轴、四片、多园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创新功能、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的融合发展。

——“一轴引领:以贯穿松江经开区的G60科创走廊为重点的创新发展轴,加强要素汇集、统筹整合,促进经开区对外辐射和联系,加快经开区内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引领经开区整体科技创新和产业联动,推动松江经开区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延伸。

——“四片联动:充分发挥松江经开区中部园区、东部园区、西部科技园、以及综合保税区四大产业核心功能片区在产业发展中的特色,结合各片区发展现状,注重差异引导、协同发展,形成重点突出、高效协作、多元稳固、多样化与特色化并存的统筹发展格局。

w  转型升级区:依托经开区中部园区产业基础,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中部园区营商环境优化、传统产业改造、低效用地盘活等重点工程,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成为松江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w  产业提质区:以东部园区为核心,重点围绕产业升级和功能提升,加强创新效能,优化配套设施,推动产业整体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没加快形成松江经开区高端制造业核心承载区。

w  创新引领区:以西部科技园区为核心,以重大项目为支撑,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和新兴产业资源,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提升创新首位度,打造成为松江经开区创新发展引领示范区。

w  开放试验区:加快新动能培育,发挥综合保税区政策与制度优势,夯实制造业基础、完善服务配套,加大开放合作,以三大制度创新和五大新经济发展推动综保区打造成为制度型的对外开放新高地、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新平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载体。

——“多园支撑:以G60科创型企业总部园、松江生物医药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上海松江经开区食品产业园、G60电子信息国际创新产业园、正泰松江科创园区等特色产业园建设为依托,加快提升建设一批支撑型的专业园区,积极培育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Ÿ   G60科创型企业总部园:G60沪杭高速以北、G1503绕城高速以东,打造松江科创类产业示范区。秉承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基本原则,加快土地性质调整,采用统一规划、小地块出让政策,加大引进企业总部,推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销售中心等集聚发展,建设成为G60创新发展新高地。

Ÿ   松江生物医药产业园:一个特色、两个示范战略定位,加快推动创新药研发、细胞治疗技术及制品、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知名企业集聚,构建知名企业集聚效应、产业基地头雁效应、产业规模效应、优化效应等特色高地效应,培育国际化、开放式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圈,加快建设成为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长三角生物医药协同发展示范基地、接轨全球生物医药的创新示范基地。

Ÿ   G60电子信息国际创新产业园:作为上海市特色园区之一,将进一步发挥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积极打造以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依托G60科创走廊产业平台与资源,促进园区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Ÿ   人工智能产业园:紧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围绕腾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落地,加快吸引优质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培育松江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园和人机物全面互联的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

Ÿ   上海松江经开区食品产业园:发挥百事、明治、箭牌、雀巢等知名企业引力优势,围绕食品相关产业,加快相关产业集聚发展,致力于打造百亿级食品制造生态圈。

1 “十四五松江经开区空间布局图

(二)着力提升经开区土地高效利用水平

加强土地存量意识,探索实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最佳途径,以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为抓手,加快低效用地处置,实施工业用地升级改造工程,推动土地亩产效益提升、环境效益提升和社会效益提升的有机统一。

健全土地高效利用机制。以松江经开区产业地图为指导,严格项目准入和结构调整管理,制定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明确产业发展特色,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符合产业规划和产业发展趋势的产业项目及其配套设施,深化城市更新、等规划研究,加快实施退低进高腾笼换鸟,积极盘活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推动存量引增量、存量转流量。依托市场机制,采取财政倾斜、绿色税收补贴等手段,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加强规划衔接,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布局,优化经开区空间发展格局。

推动低效土地资源挖潜。结合企业资源利用线效率评价,对经开区内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摸底,按照评价结果,实施差别化政策指导,详细制定处置措施,分级分类、有序推动低效用地处置工作。加大低散乱、物流企业及园中园整治力度,依法依规对违法违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协议圈占土地实施综合整治。探索建立产业用地数据管理平台,用实用活产业大数据,争取实现经开区闲置、低效土地数字化管理。

实施工业用地升级改造。适应园区转型升级和服务经济主导发展方向转变的需要,通过企业自主改造和政策引导,推动工业用地更新改造。鼓励工业用地通过退二优二、的方式转化为研发、生产混合用地。多措并举推动土地转型升级,一方面鼓励采用回购、节余土地分割转让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另一方面探索发挥原业主积极性,采取入股、合作开发等模式,引导资源高效流通。重点推动中部园区、东部园区工业用地升级改造,挖掘存量土地发展潜力,着力提升经济密度。

 

    六、推动核心功能区特色化发展

根据松江经开区总体发展布局,强化G60创新轴引领,依托各核心功能区产业发展基础、土地利用现状、综合服务配套、产城融合程度等要素,加快推动经开区中部园区、东部园区、西部科技园区及综合保税区四大核心功能板块特色化发展,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多个片区繁荣发展,实现经开区整体发展能级提升。

(一)中部园区——转型

管辖范围:规划面积10.39平方公里,西至老沪松公路,南至南乐路、东至曹农路,北至G60沪杭高速。

战略定位: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为抓手,以产业体系重构、产业布局优化为重点,加快建立与产业发展相互衔接配套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和载体支撑体系,推进落地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转型升级,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园区内部环境,深化产城融合,建设生态良好、产业集群、用地集约、设施配套、产城一体的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产业体系:依托百事食品、箭牌糖类、阿克苏太古漆油、庄信万丰等头部企业,重点发展以化工新材料、都市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转型提升,向中高端拉长产业链,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协同创新。

发展路径:为加快中部园区整体转型升级,营造宜居宜业的良好发展氛围,重点实施三大计划

1)产业转型计划。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建立奖励和淘汰双向引导政策,依托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引导企业对产业链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共性问题等进行整体技术改造,加大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投入,向产业高端和先进制造转型。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改造,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改项目,鼓励企业瞄准世界前沿技术,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和大型成套设备,开展机器换人试点工作,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推动节能减排绿色改造,如促进化工新材料产业通过高性能产品设计、绿色化学化工技术开发等手段提升技术水平,实现清洁生产、循环发展;推动生产工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传统产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探索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电商换市,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

2)存量盘活计划。强化对园区工业用地盘活潜力的调查工作,有序开展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工业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为抓手,对园区内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优化转型、整治淘汰分类、分档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进行园区二次开发,加快从关停一批低小散到集聚一批高精尖转型。尝试构建存量资产流转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建立数据台账,动态跟踪用地情况,实时掌握存量土地的规模、权属、类型、用途等情况,并逐宗建立电子和纸质档案,完善存量土地的统计分析和备案整理和编辑工作。在淘汰、搬迁落后产能企业后,尝试将流转出的土地、以及余量土地适度提升容积率,探索产业上楼,促进土地的高效利用。积极引导推动195198地块企业有序搬迁,加快部分工业用地转型,提高园区其他类用地比例,增加园区活力。实行差别化的供地方式,支持土地复合利用和产业融合发展,降低工业企业用地成本。全面推进优质企业增产扩容,梳理各园区重点优质企业项目土地利用需求,探索存量产业项目扩大生产,提高建筑容积率。鼓励工业、仓储、研发、办公等功能用途互利的用地混合布置、空间设施共享。

3)品质提升计划加快园区环境整治力度,重点围绕违章建筑拆除、脏乱差物流企业和劣势企业清退、河道整治、广告牌清理统筹等工作,提高园区外部环境质量;加快园区公共核心空间规划,建设服务就业人口的片区公共活动核心,推动园区形象及品牌建设;补足配套设施缺口,加快保障型住房的供给,文体医疗、教育幼托等必要服务设施的配套,生态环境、休憩空间的营造等;加快打通断头路畅通园区内外部交通,借沪苏湖铁路建设之机,启动编制《中部园区道路规划研究暨跨铁通道专项规划》,推动跨铁通道新建工程的实施,打通7条断头路。合理增设公共停车场、公交枢纽站、出租车营运站等交通设施,设置环线班车,与有轨电车衔接,并积极落实区总规中提出的客运节点枢纽建设,形成便捷通畅的交通体系。

(二)东部园区——提质

管辖范围:位于沪杭铁路以南、北松公路以北、茜浦泾以西、铁路金山支线以东,规划面积6.15平方公里。

战略定位: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优化先进制造业布局,重点围绕产业升级和功能提升,提高创新效能,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升产业整体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疏通园区内外交通,通过针灸式更新嵌入创新空间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上海制造的核心承载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高地。

产业体系:紧抓日沛电脑、仪电电子等优势企业,聚焦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产业,优化产业链、创新链布局,加强创新投入,提高企业创新活力和创新动力,努力形成一批重大技术创新,实现重大技术攻关,加快先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转型,打造成为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引领长三角乃至全国制造业提质升级。

发展路径:为提高东部园区产业效能,加快成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高地,引领全国制造业提质升级,重点开展三大行动:

1)产业提质行动。以亩产论英雄为基础导向,加大低散乱企业整治,加速淘汰落后产能,盘活闲置用地和厂房资源。抓大主导产业,围绕重点企业,加快建设产业联盟,抓紧落实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全面提升主导产业的集群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依托创新型化工新材料、智能机器人、成套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产业新动能,促进整体提质升级。引进扶持重大项目,充分利用盘活空间,促进新项目落地和企业改造升级,积极引进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重大创新项目,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做实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水平,依托企业核心需求,围绕产业链加大科技资源对接、研发设计、交易、品牌管理等综合服务供给,提高产业链协同,增大产业整体效能。

2)路网提升行动缓解对外堵点以道路体系优化为工作重点,积极协调,着力解决东部园区道路跨区问题,大力推进松闵路-元江路、闵申路-曙光路连通工程建设实施,强化园区东西联通和对外联通。推进轨道交通23号线延伸和G60沪昆高速公路松江段文翔路新建立交工程,缓解交通出行压力。推行分时分段通勤措施,加快客货分离交通管理体系的应用和完善。织密内部路网,适当新增部分道路,加密区域道路系统,规划沿金山支线增设车峰北路,新增一条沿东边界走向的南北向道路(松业路),新增书学路联通新飞路与申港路,全力加快推动三纵五横核心路网建设,进一步优化内部交通微循环,构建外通内联便捷化的交通大网络,持续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完善交通设施布局,结合工业园区对外公交出行需求,加快公交枢纽站、企业巴士、停车设施等规划建设。

3)环境整治行动。围绕园中园和物流企业整治、河道整治、拆违、动迁、绿化卫生等市容环境整治工作,以网格巡查为基础,联动联勤为抓手,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解决东部园区环境乱象。进一步靠实环境整治工作责任,建立园区领导干部联系包抓责任制度,与园区各经营主体签订园区环境卫生三包责任书,明确各经营主体在环境卫生整治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发现问题,及时介入,高效查处、落实整改、日常监督的工作模式,确保环境整治工作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改善园区综合环境,提升产业吸引力,力争完成无违园区申报工作。

(三)西部科技园——创新

管辖区域:园区管辖面积18.53平方公里,东至油墩港,西至同三国道,南至民华铁路河公路,北至花辰公路。

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西部科技园在技术创新、产业集群、重大项目落地的综合优势,聚焦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持续扩大产业显示度和创新驱动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成为综合性的现代化科技新城、辐射长三角城市群的西门户,成为面向全国的产城融合先行区、高端产业集聚示范区。

产业体系:以高新技术产业核心,以重大项目为引领,加快推动以正泰电气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增能提质,培育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化以生产研发、创业孵化、管理咨询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布局,构建一批高端引领、链条完备、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发展路径:充分提高西部科技园产业显示度和创新引领性,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1)产业生态构建工程。围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及智能装备产业生态构建需求,加快引进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四高项目,提升园区发展特色和品位,完善产业链功能布局;推动修正药业、昊海生科、复宏汉霖、恒大新能源汽车、超硅半导体等领军、标杆和示范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发挥大项目磁石效益,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服务型、平台型企业集聚;加快创新型企业孵化,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制定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打造科技型初创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企业共生发展的生态群落。

2)平台搭建工程。围绕特色主导产业的技术需求,依托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产业载体等,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经开区G60科研中心、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平台建设;整合区内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嫁接大学、院所的创新资源,引导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产业共性技术平台,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与转化;发挥G60科创资源优势,加快整合长三角及全国创新资源,积极引进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和研发机构,提高整体创新策源能力。

3)环境营造工程。以控详规划调整为契机,加快完善西部科技园产业及生活功能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已规划医院、综合性学校、幼儿园、体育公园等配套设施配套落地,增强园区人气和活力,加快产城融合发展。优化园区内、外部交通体系,加快实施鼎源路南延伸、乐都西路西延伸断头路改造计划,增加外向通道;积极对接区交通委,推动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向园区内延伸,覆盖园区内部,接驳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密化交通路网,探索建立服务园区内部出行的园区公交体系,尝试中型客车和电动小巴等联合运营模式,缓解最后一公里需求。推动园区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铺设、智慧管理平台的运用,提升园区智慧化水平。加快园区生态景观建设,以油墩港生态廊道建设为基础,结合道路组织,植入多类型生态斑块,形成开放式线性公园,营造优美宜居的环境生态。

(四)综合保税区——开放

管辖范围:A区和B区组成,总封关面积4.10平方公里,其中A2.88平方公里,B1.22平方公里。

战略定位:依托G60科创走廊产业平台与资源,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全力支持电子信息代工企业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制造业和总部型、研发型、跨境贸易型新业态规模化发展,提升保税贸易服务能级,打造具有松江综保区特色的新经济集聚区和保税贸易服务业集聚区。通过加大开放创新力度,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深化制度型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新平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载体,逐步成为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的加工制造业中心、研发设计中心、销售服务中心、检测维修中心和物流分拨中心

产业体系:以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为核心,促进保税加工贸易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及整车制造等高端制造业领域发展壮大,积极引进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为主,贸易展示、销售服务、检测检验、服务外包为辅的创新服务业,推动进口汽车保税展示、高端进口化妆品、日用品分拨、进口奢侈品区外展示、进口食品贸易、进口药品仓储等新业态多元化发展。加快出口型先进制造业企业总部和贸易型企业总部集聚,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发展空间,催生优势叠加与整合效应,促进综合保税区创新升级。

发展路径:为加快综合保税区向加工制造业中心、研发设计中心、销售服务中心、检测维修中心、物流分拨中心五大中心发展,努力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重点落实三大聚焦

1)聚焦功能拓展。秉承重点聚焦、有序发展的理念,发挥综保区政策优势,积极借鉴学习洋山港、外高桥等保税区优秀发展经验,加快综保区产业功能转型升级,实现多元化提升,围绕目前分类监管选择性征收关税FTA账户试点、贸易类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应用,积极拓展多元保税+”业务和跨境综合服务。扩大货物贸易升级,加快高端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集聚,深化专业进口贸易促进平台建设,提高货物贸易附加值,打造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制造业,稳固制造业基本盘;提升服务贸易能级,加快服务贸易创新,推动研发设计、咨询管理、数字服务、保税检测和全球维修、展示销售、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等服务贸易发展;拓展创新平台功能,支持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创新机构在综保区聚焦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2)聚焦产业拓能。加快完善招商引资机制,明确产业招引方向,根据产业类型设立特色化精准招商小组,压实招商责任,围绕总部型、贸易型、研发型企业,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式,注重招商信息共享,积极拓展项目资源,利用全市资源进行招商,探索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模式,向长三角地区及全国推介前店后厂模式,聚拢大型制造业基地的销售中心落户松江;充分利用店小二服务优势,做大做强招商项目跟踪服务品牌;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励机制,落实招商引资项目季度督查、半年观摩、年终考核、结果通报、激励兑现和问效追责制度;加快综保区品牌定位,同步品牌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宣传产业扶持政策逐步扩大综保区知名度、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3)聚焦空间提效。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发展环境,高标准建设所需基础设施,根据产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仓库、厂房、贸易办公场所、创新服务办公场所等各类经营设施,加快筹建食品、药品、化妆品、奢侈品公共监管服务仓,加大引进第三方资金开发现代化标准仓库、冷链仓保税产品展示、销售平台等硬件设施,积极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运作公共仓;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综保区功能性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综保区软硬件水平协调推进水、电、气、暖等配套建设,全面优化商务服务和文体生活服务配套,探索建立区外产业用地供应机制,保障区内配套服务,加快启动综保区1号卡口商业地块的开发建设进一步丰富综保区商业业态、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推动智慧园区建设,加快整合优化综保区信息共享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加快信息系统和场站系统、ERP/WMS系统等业务系统的有效对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深度开发利用,为跨境电商、检测检验、展览展示等业态提供服务支持。

 

   七、构筑创新发展新高地

充分发挥G60科创走廊政策优势,以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培育创新集群、招引创新人才、营造发展环境为战略,以产业链发展为核心,以推动松江经开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为目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松江经开区机制+平台+人才+资金的四位一体创新发展格局,把园区建设成为集聚利用创新资源示范区,引领长三角乃至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高地。

(一)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松江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国家级经开区制度优势和改革自主权,深入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围绕创新升级,结合新兴技术发展,探索园区智慧管理新模式。制定和发布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行动方案,安排落实发展资金,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激励机制,开展政策宣讲和强化落实工作,有序推动经开区内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发展。加快推动园区治理现代化,以G60科创走廊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代办中心为试点示范,深化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破除审批障碍,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改革,推行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制等管理方式,依法精简投资项目准入手续。完善经开区考核制度,以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水平考核为指引,指导经开区产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松江国家级经开区辐射带动作用,主动对接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改革工作,率先复制推广试点经验,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化等重点领域加大改革力度。

(二)集聚创新载体平台资源

加快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打造集聚各类创新要素资源强磁场,全面提升经开区创新资源承载力和供给力。一是推动产业研发载体平台建设,根据经开区主导产业、重点企业需求,着力打造一产业一研发平台,争取引进国家级的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等大型科学装置落地松江,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共性技术平台,重点推动恒大全球汽车研究总院、香精香料联合实验室和产业研究院等重大功能载体建设;二是加快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位一体的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鼓励民营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在全园区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苗圃,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完善孵化器科技中介服务、商务服务等配套功能,支持(创新创业载体)项目建设。三是通过市场化方式构建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现有企业资产管理平台、国际技术转移平台等,加快提供成果转化、资源对接、创新交流、人才对接、知识产权、科技投融资等各类服务平台建设。

(三)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培育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通过集聚创新人才、发展创新产业,将园区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集聚高地。一是加快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完善松江区G60科创走廊人才扶持政策,通过实施“G60双百人才计划“G60科创人才奖励计划“G60科创团队培育计划,加快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依托现有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项目,开展人才支撑项目扶持计划,吸引高端人才承担项目关键技术攻关,促进项目与人才的对接,形成人才集聚核心。二是加强创新人才培育,依托松江区与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战略合作基础,积极组织经开区企业加快与高校对接,开展多层次、多样化联合培养,探索建立研究生研究基地和大学生实训基地,形成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注重发挥企业家队伍的创新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与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合作优势,联合新型企业家俱乐部、企业家协会等,组织实施企业家摇篮计划,培育形成一支具有创新理念、国际视野和勇于实践的青年企业家队伍。三是实施人才宜居工程,妥善解决各类人才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加大经开区内商业、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中、东、西部园区相关学校及医疗项目落地。鼓励人才集聚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利用自用存量用地建设单位租赁房或人才公寓,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根据人才种类不同,制定不同的引入方式,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四)完善科技金融创新扶持

坚持政府引导和商业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发挥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全面构建金融服务体系,依托G60科创走廊金融支持制造业15政策,完善金融服务方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创新水平,深入推进金融机构与科创产业对接,助力经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资本服务体系,统筹发挥社会资本、政府引导基金、财政资金等多元资本的力量,完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全链条科技金融服务。完善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子基金的管理运作机制,放大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乘数效应。完善社会资本投融资服务激励政策。二是集聚金融服务机构和服务平台,依托G60科创走廊科技金融服务站,探索建立债权+股权+担保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促进金融资源与特色园区、产业基地、重点项目等科创资源对接,推动金融机构精准服务。三是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创新信用类科技贷产品,针对轻资产、好信用的科创企业,综合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订单融资、税基贷等产品予以支持,探索开展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票据贴现、保理、国际国内信用证等供应链金融创新,探索境内外联动、投贷联动等多类金融创新服务模式。

 

    八、优化园区营商环境

(一)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

依托松江经开区发展基础,统筹推进园区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功能配套,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推动经开区产城融合实现新突破。以规划为引领,加快西部科技园区C01C02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部园区SJC1-00013单元等规划调整和编制工作,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合理有序地引导投资、土地和公共资源的分配。加快综合服务核心区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相互协调。构建多元住房供给和服务保障体系,对接重点企业发展需求,重点在公共服务基础好、生态环境优越的区域,建设面向全区产业人才供给的各类住房。完善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保障,全面提升园区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配套服务保障水平,营造一流工作生活环境。

(二)加快新型智慧园区建设

加快实施园区智慧化改造,强化各专项规划编制协同和深度融合,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开发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管理服务深度融合,以松江经开区智慧化办公及大数据平台、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加速新型服务平台资源整合,提高便民服务,技术和金融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物流支持,咨询服务能力,促进园区建设形成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的智慧发展格局。

(三)打造生态绿色示范园区

继续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综合整治,强化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新型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加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加快经开区生态廊道和绿化斑块生态化建设,融合河道、公园、绿地等不同层次生态园区,构建廊、园、道、点四位一体生态化绿地系统,以晨星生态绿地为样标,规划经开区绿化体系,扩大绿化规模全面提升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加快建设多条绿化防护廊道,构建花园式园区;实施绿色交通工程,提高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方式的服务水平,构建具有园区特色的交通体系,满足居民日常通勤和休闲出行需求,优化慢行网络与居民生活区的有效衔接。

 

    九、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松江经开区管委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依照规划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园区创新升级的组织领导。园区管委会(集团公司)要积极争取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贯彻落实好园区管委会做出的重大决定、重要部署,立足松江经开区开发、建设、运营工作,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系统推进专项任务。

(二)优化政策协调

完善松江经开区政策支持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制定十四五时期推进园区发展的特殊政策,加大力度推动园区产业升级、空间调整等专项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同时,园区要积极争取各项资金对园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扶植和支持;争取创新资金、风险投资资金、中小科技企业贷款资金对园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扶持;争取重点产业扶持资金,鼓励引进重点发展产业中的龙头企业。

(三)加大资金扶持

争取松江区出资成立松江经开区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经开区建设创新平台、培育产业集群、构建创新体系,推进产业升级和发展等。专项资金下设特色园区建设资金,用于支持十四五期间特色为园区的开发建设。搭建专业化的投融资促进平台,积极开展有关投融资创新试点,构建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体系。争取国家级、市级专项发展资金支持。围绕主导产业领域,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市政府有关重大计划、专项资金、发展基金等对经开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支持,用于加大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相关产业在经济社会领域的示范应用和市场推广。

(四)夯实安全保障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加强风险意识,优化园区安全管控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提升园区整体安全生产和安全运营水平。严守安全生产红线,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加大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强化园区安全管理措施、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以精细化管理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着手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源监测预警机制,完善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体系,将安全事故的事后被动应付转变为提前预防的主动防范。加强园区应对各类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强化园区管理中心、网格中心、综治办、环保办等基础力量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手段,健全园区风险监测、安全评估、处置救援等机制,有效应对突发安全事件。

(五)强化监督考核

完善经开区考核评估体系,重点考核园区产业发展、产业生态构建、创新能力、政策落实、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情况,注重园区发展质效并举。实施目标考核机制,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责任,定期评估。开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监督评估工作,加强规划实施动态管理,采取第三方考核评估方式,定期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经验总结,引导建设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附件一 松江经开区十四五重大项目一览表

 

类型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重大产业投资项目

1

复宏汉霖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项目

占地面积200亩,打造研发、生产、仓储及配套用房项目,建设内容为分子靶向药物研制

2

上海昊海生科国际医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计划占地面积138,700平方米(208亩),计划新建 GMP 生产设施,提升现有产品的产能

3

修正生物制药(上海)有限公司项目

计划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200亩),规划分为4个功能区,分别为生物医药生产区、医药科技研发区、综合会务博览区、功能配套服务区

4

恒大新能源汽车项目

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一期&二期)、轮毂电机松江生产基地和新能源汽车上海研究总院项目,预计总投资470亿元,年产20万辆。规划面积1478.66

5

上海超硅半导体有限公司项目

集综合研究院、先进装备制造以及先进材料制造基地等功能为一体,建设形成年产360万片300mm抛光片和外延片以及12万片450mm抛片生产能力。计划用地面积165126.2平方米,地上建筑容积率1.6,地上建筑面积176336.51平方米

6

顺络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项目

设立新型电子元器件(电感)、汽车电子(变压器、传感器)、精密陶瓷产品研发及先进制造配套基地项目

7

上海珑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

由腾讯公司联合其战略合作伙伴,控股珑睿信息科技作为本超算中心的专门项目公司,共同建设定制化数据中心,并主要为腾讯及其生态链企业提供高等级数据中心定制,网络安全与连接服务,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等服务。项目总占地面积236亩,建筑计容面积306799平方米,容积率1.95,总投资1500000万元

市政重大项目

8

鼎源路(鼎盛路-乐都西路)南延伸新建工程

鼎源路(鼎盛路-乐都西路)南延伸新建工程,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道路红线40米(42+中央隔离带+机非隔离带),道路红线规划已有,投资估算约3.5亿元,项目总面积为76000.0平方米

9

乐都西路(鼎源路-昆港公路)西延伸新建工程

乐都西路西延伸连通昆港公路,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道路红线24米(42慢),道路红线规划已有,投资估算约8950万元,项目总面积为44400.0平方米

10

中部园区跨铁通道新建工程

以铁路部门新增建设沪苏湖铁路,同时抬升既有沪昆铁路高架为契机,依托沪苏湖项目联合指挥部在铁路建设期内推进属铁路范围内的道路段施工。启动《中部园区道路规划研究暨跨铁通道专项规划》,并与区交通委及铁路设计单位铁四院确定跨铁设计方案,拟在铁路建设期内打通7条断头路

11

松江区-闵行区连通道路松闵路-元江路闵申路-曙光路工程

打通东部园区东、北两个方向连接闵行区道路

12

新建东部新区学校项目(小学、幼儿园)

拟对东部新区10街坊内小学、幼儿园位置进行调整,优化用地布局,为打造G60科创走廊人才高地配套提供义务教育服务

13

新建中部园区学校项目

规划于中部园区新增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用地面积约65亩,及2所幼儿园,用地面积各约10

14

新建科技园区学校项目(幼儿园)

规划于西部科技园区新增1所幼儿园,用地面积7200平方米

15

新建科技园区学校项目(私立学校)

规划于西部科技园区新增1所高标准私立学校,用地面积68039平方米

16

新建科技园区体育公园项目

规划于西部科技园区新增1处体育公园,用地面积33187平方米

17

新建科技园区经营性医院项目

规划于西部科技园区新增1处经营性医院,用地面积50521平方米

18

油墩港内河码头

计划建设内河港区第一家油墩港码头

19

经开区科技园区综合服务核心区

规划沿文翔路、东升港路形成园区服务核心区,布局园区总部、酒店、住宅、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核心区四至范围:鼎源路东侧、广富林路南侧、东升港路西侧、文松路北侧,规划用地面积约117万平方米,新建建筑体量约71.75万平方米

特色园区建设项目

20

经开区G60科创型企业总部区

规划沿G60沪杭高速以北、G1503绕城高速以东,打造G60科创走廊门户地标,建设松江科创类产业园示范区。基地四至范围:思贤路南侧、鼎盛路北侧、鼎盛路东侧,规划面积约300亩,整体调整为研发用地。基地划分为22个地块,大部分地块控制在8-13亩之间,地块总用地面积为261亩,各地块容积率均控制在3.0,总建筑面积约52.6万平方米

21

松江综合保税区

加快松江综合保税区五大中心建设,加快空置机加工厂房改造,完善周边功能配套,加大招商力度的同时加快现代化标准仓库、冷链仓,标准公共食品仓、药品仓的建设与引进。

22

经开区G60科研中心新建项目(总部基地)

建设经开区G60科研中心用于招商、研发和孵化等功能,基地位于东胜港路以西、文翔路以北,地块编号为C01-14F-01,用地面积53519平方米,规划用地性质为C6、容积率2.5、建筑高度50米。经估算,本项目总建设投资10.363亿元(初步按每平米8000元计)

 

 



附件:
  • 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doc
收藏 打印

深圳SEO优化公司网站速度优化工具优化网站的主要内容鲅鱼圈网站优化商城网站如何优化合肥企业网站排名优化seoer怎么优化网站奉节网站优化哪家好仙桃网站优化费用晋城湖南网站优化推广优化网站排名函数重庆网站seo优化排名公司省心的网站优化与推广双流县网站关键词优化网站关键词优化恰当易速达郑州好的网站推广优化天河网站关键词优化多少钱永安市企业网站优化机械设备网站优化营销网站如何布局优化深圳网站优化服务商济南优化seo网站建设邯郸家居行业网站优化推广渠道鹤壁seo网站优化方案公司网站建设优化诊断网站搜索优化网小网站优化阿里巴巴有没有做优化网站四川有实力的网站关键词优化宿州优化网站哪家专业网站网络排名优化软件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深圳SEO优化公司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