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不仅是战略澄清工具 还包括数字化组织能力

要搞明白这个事,先从OKR的起源说起。

1954年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MBO),这也是德鲁克被认为对现代管理做出的主要贡献之一;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 KPI(关键绩效因子)、 BSC(平衡积分卡)等诸多目标管理工具。

1970年代初,为弥补现有MBO工具的不足,英特尔CEO安迪·格鲁夫提出了“高产出管理”并由此发明了英特尔OKR,这就是最早的OKR。

但我们看到英特尔OKR并未对管理界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德鲁克在1990年代初指出,现行的MBO工具(包括英特尔OKR)只是工具而已,而并非治理效率低下的良方。

OKR真正的大获成功并成为支撑德鲁克现代管理思想的主要方法,是因为其在谷歌的应用。

图片

这里我们提出四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

第一,英特尔OKR和 谷歌OKR的区别是什么?

第二,字节跳动对于OKR的成功实践,证明OKR同样适用于中国企业。

但为什么中美的OKR标杆分别是字节跳动和谷歌,这两家以处理信息为主营业务的公司?

第三,很多人认为OKR只适合于互联网公司。

但为什么谷歌的OKR奠定者约翰·杜尔却致力于把OKR带给更多传统行业?

第四,OKR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个模型。

图片

这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青腾大学教务长杨国安提出的组织能力模型。

企业持续成功 = 战略 × 组织能力,只要战略正确,组织能力越强,就能越快推动企业获得成功。

MBO是战略的澄清工具,组织能力则是从员工思维、员工能力、员工治理这三方面来衡量的,组织调动人员以支撑战略在组织落地的能力。

但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只看结果不注重过程的KPI往往无法很好地澄清战略。

而OKR的O是目标,KR是实现目标的路径,通过目标设定时对于KRs的充分讨论和上下对齐,就避免了目标的盲目推动,从而更好地对战略如何落地进行澄清。

此外,OKR不仅仅是战略的澄清工具,更是一种数字化的组织能力。

没有进行数字化组织能力升级的组织,OKR是难以落地的。

数字化组织能力包括:高效的信息、敏捷的组织、合适的人这3个维度。

图片

实行OKR的组织,如果信息还是低效的,员工也没有相应的数字化能力,组织还是传统层级式的,那么OKR非但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且投入产出比极低,这也是造成很多企业坚持不下的主因。

摘抄自:混沌学园·微信公众号

关注 北极星OKR,了解更多 kpi和okr的区别和联系

北极星OKR普通
上一篇 网传KPI已死,那OKR怎么立?KPI:要我做的事  VS OKR:我要做的事
下一篇 风靡硅谷的OKR,并非互联网公司的专属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