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年教师搭好成长平台

12月05日 15:19

伴随着新建学校不断投入使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已成必然趋势。如何有效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尽快挑起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担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积极实践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优越的学习、成长平台。


校内驱动 

不让一位教师掉队

兵希小学是一所成立于2015年9月的新校,2016年独立办学,全校200余位教师,平均年龄不超过28周岁。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班级从初设的8轨到如今的16轨,用家长的信任证明了自己的办学成绩,它是如何去突破教师年龄构成不均带来“困境”的?在市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兵希小学始终在探索前行的道路上。


  以评价体系为最终导向,严格按照“四有好教师”的要求划分教师成长阶段。校长刘莉告诉记者,青年教师需要的是更加完备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成长方案,比起成熟的学校,新学校有劣势,但也有优势,“在结对师傅方面,我们骨干教师的人数可能不多,但是,我们一定会更细致地考虑青年教师的成长需求。”


  兵希小学将青年教师按照教龄分为新苗营、春笋营、秀穗营、领雁营四个阵营,评价维度分为五项:“忠诚事业”“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每项涵盖三点具体方向,如“扎实学识”分为“重点培育”“定点赶超”“视点讲堂”,“可操作性的同义词就是细,我们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让教师们在日常教研的时候明确自己的要点,不走偏,不掉队。”刘莉说。


  值得一提的是,兵希小学总结的“仿优咬尾课”,将教师分组,一组教师对名家优课进行学习,并总结出适合学校的示范课版本,在此基础上另一组教师精进修改,直至最后一组封课,这样一节融合了名家经验和全体教师理解的精华课就诞生了,可以供给其他教师进行学习。


  “比起单纯地学习名家课程,增强青年教师的参与度非常重要,要多听课,多议课。最好是在自己备课的基础上再去听,再去议,看看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别人是如何思考的,这种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技能能够得到迅速提高。”刘莉说。


  “新建校普遍存在教师年轻化的问题,这是我们要承认的客观事实。建一所学校只是一个起点,如何把这所学校建设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安心的存在,关键在于带好这支青年教师队伍。为此,我们鼓励各校,尤其是新校,像兵希小学一样,研发符合自身情况的研训系统,发挥自身驱动力,使学校越办越好。”市教师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方融合 

最大程度激发动力

昆山市第一中学孙亮历史学科带头人工作室,不仅是名师工作室,还是统战部门“百行千岗展风采,万人一心促发展”鹿城同心行动示范点之一。


  这块牌子是2021年3月的时候颁发下来的,主持人孙亮告诉记者,他感觉非常荣幸能被认可。借着这样的阵地,工作室的活动也开展得更加积极了。“我左思右想,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更加积极地去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活动,于教科研训的过程中,增强凝聚力。”


  市一中历史悠久,自建校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继而接力打造了以学科融合为特色的“孙亮名师工作室”,囊括 11 门学科的中青年教师,专注于师德研修与学科融合研究。此次被评为鹿城同心行动示范点,也体现对其工作成效的认可。


  团队的成员年龄段分层较为合理,有资深名师,也有青年新秀,有教坛常青树,也有教坛新苗。根据各自的优势,团队内部可形成一帮一的模式,以保持团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正在努力找寻如何激发教师自我成长内驱力,实现教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市一中校长赵斐说。


  入选鹿城同心行动示范点的在教育领域还有十个工作室,包括新镇中学苏莺民族团结工作室、包桥小学陆丽梅德育课程研究工作室、实验小学顾惠琴“慧心理”工作室、周庄小学高菊生陶艺工作室等。示范点作为社会的品牌,代表了该集体在组织成员上的参与度。“我们完全可以借着这个契机,加大教科研训的活动力度,通过理论学习、主题研讨、教学案例分析、班级问题分析等活动,形成实践经验,作为优秀的教育案例进行汇编,进而和同行探讨,为教育增色。”市教师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展望未来,孙亮有着自己的想法:“目前,我们在探索学科融合方面的可操作性,通过这个阵地,引导教师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也加深对自身学科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统筹引领 

多举措培育新生力量

近期,市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第十届“百节优秀课”教学展示与评比活动。本次活动分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教学评比两个项目。历经一个半月,有近一万名教师报名,经过校级、片级、市级决赛的层层选拔,最终169人获一等奖。


  展示与评比活动共分高中、职中、初中、小学、幼教、特教六个层面展开,不乏有青年教师在这其中崭露头角。一次赛课,一次磨砺;一次磨砺,一次成长。“实战是最好的训练,很多成果只有在比赛中才得以呈现。”市教师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始终致力于为青年教师创设登台亮相的机会,释放青年教师的激情和才华,多渠道、多途径地给青年教师提供用武之地。


  为此,市教育局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针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比赛,如青年教师素养大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优课比赛、昆山市级优秀课评比和展示活动等,为青年教师搭建共同学习、互相切磋的平台,并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省级、市级相关比赛,如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苏州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


  在积极举办赛事外,为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我市启动专业研修培养计划。为青年教师专业研修设置“初阶”“中阶”“高阶”三个层级。通过青年教师阅读教育专著和集中实践研修,实现一年教龄教师入职规范、站稳讲台,两到三年教龄教师教学常规精细化、教学基本功扎实,四到五年教龄教师会做课题、磨出好课,五到十年教龄教师教有特色、成为教学能手,十年以上教龄教师冲击市级学科学术带头人。


  并通过系统的研发建设,为区域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发展、评价、互动的网络平台,区域每一个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将自己的优秀教案、教学资源共享到学校和区域,同时也可以分享平台上的一切优质资源和信息。昆山市教育工委、教师发展中心可以查看区域教师的发展动态,实施常态实时跟踪,发现优质资源随时实现区域共享,形成区域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库。

融媒体记者 | 吴沛铷

责任编辑 | 葛自强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3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