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数据与第三方监测报告(GAP值)差异大的原因有哪些?

由于广告投放平台和第三方监测平台的服务器、产品设计、统计逻辑等方面都有可能不同,往往会导致两家平台的报表数据会出现一些差异,即gap值。在一定范围内的gap值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超过这个范围的时候,就需要进一步排查原因。一般PC端的gap在10%,移动端的gap在15%左右(移动网络环境比PC网络环境差导致)。

常见的DSP广告监测与第三方广告监测数据差异原因如下:

一、曝光差异

1.    检查代码是否正确部署:需要排查曝光代码是否正确部署。

a)检查是否加多或加少,比如在campaign和创意级别各添加了一条相同监测代码,导致重复计算。

b)检查是否加错,比如把A campaign代码放在了B campaign。

2. 过滤规则:不同平台的过滤规则都是不一样的,过滤一般是作弊流量的过滤,各家定义的作弊多多少少会有不同,导致双方的数据不一致。

3. 网络原因:由于网络差导致无法触发第三方监测。

a)如果第三方曝光监测的服务器在国外,其监测代码有可能会被防火墙阻挡导致不能成功跳转。

b)在移动端环境下,由于移动端网络比PC差,导致第三方监测没能成功跳转。

4. 广告劫持:可能是广告劫持方为了不被广告投放平台发现,同步刷广告投放平台的曝光监测,但是没刷第三方监测代码。

5. 日期时段gap:

a)双方的监测服务器是否在同一时区,不同时区的数据报告的小时段需要进行修正。

b)是否某段时间没加代码或者修改过代码逻辑。

c)是否某段时间被恶意刷曝光请求。

6. 浏览器gap:

a)URL是否过长,有些浏览器会将过长的监测代码截断导致不能成功触发。

b)是否浏览器兼容问题。这种情况一般是发生在曝光监测代码加到swf素材的情况下,部分浏览器不兼容swf导致广告投放出去了,但是显示不正常导致第三方监测代码无法触发。

7. 地域gap:

a)双方IP库不同,导致对同一IP的地域判断不一致。

b)双方策略路由不同,导致对同一用户获取到的IP不一致。

c)运营商异地拉线,导致IP对应的地区与实际所在地不符。

8. 用户画像gap:由于不同供应商的用户标签体系不一致导致,即对同一个用户的标签判断结果可能会不一致。

二、点击差异

1.    检查代码是否正确部署

a)检查是否加多或加少,比如在campaign和创意级别各添加了一条相同监测代码,导致重复计算。

b)检查是否加错,比如把A campaign代码放在了B campaign。

2. 代码触发机制

点击监测的触发分为并行和串行,并行是同时触发双方监测,双方一般不会太大差异;串行是先跳转广告投放平台再跳转第三方监测代码,就有可能导致触发了广告投放平台的代码,但是未能成功触发第三方监测代码。

3. 广告劫持

广告劫持时,可能曝光的是广告主的素材,但是用户点击后的页面不是广告主的Landing Page,导致触发了广告投放平台代码但是未能触发第三方监测代码。

4. 过滤规则

对异常点击的过滤规划不一致,导致过滤后的数据有差异。

三、站内监测差异

1.    检查代码是否正确部署

如果是WEB网站,还需要检查网站是否禁用了JS的调用。如果是,则改用1像素统计代码,不过能监测的数据指标不及JS的全面。

2.    检查加代码的逻辑是否一致

比如网站加的监测代码太多,在用户关闭页面的时候,A的代码触发到了,而B的还没触发,就会导致A统计到的数比B的多。

3.    双方计数机制

对数据指标的定义和统计规则不一致导致。

4.    过滤规则

不同的反作弊过滤规则不一致,导致过滤掉的数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