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人才聚力 赣南老区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2年06月30日     |    制作:  江南小编3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讯 全媒体记者陈阳、刘火兵摄影报道:数字经济是时代发展大潮中最具创新性和成长性的新经济业态,是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爆点。人才的聚集,也让老区意识到了知识招商的潜力。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赣州数字科技产业园的建设,为老区发展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一批科学家、一个产业园

  赣江之滨,一座现代化稀土科学城拔地而起,一群稀土领域的专家、学子来到赣南老区,助力赣南老区迈向高质量发展。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的设立,填补了江西无大院大所直属机构的空白,也带来了稀土加工领域新科技,为赣南稀土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目前,研究院围绕资源利用的技术研究全链条,设置资源前沿与交叉中心、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材料与化学研究所、材料与物理研究所、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等5个研究单元。

  据赣县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卢锖介绍,赣江创新院聚焦资源绿色高效分离、高端材料开发,开展相关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突破领域前沿科学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协同形成“物理—化学—化工—材料”等多学科的基础研发平台,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技术装备”研发技术链,建设成为功能最全、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科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

  人才的引进,也带来了“追星”的企业。赣江创新院与国内外20余家重点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的“从0到1”突破。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科学家王海峰合作多年。企业总部在山西,却不远千里准备在赣南老区投资一个永磁电机项目,看中的就是这里的科学家资源。赣江创新研究院扎根赣南红色土地,传承弘扬苏区精神和科学精神,按照“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产出”的原则,稳步、高效推进研究院建设,力争建成创新特区、改革试验区、产学研示范区,科技创新高地、人才培养高地和产业技术高地(三区三高地),为建设科技强国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科创赋能 以“第一等”速度聚集企业和人才

  6月13日,记者走进中国赣州数字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扑面而来满满的“科技感”,量子行星科技、八神科技等数字科技企业的入驻,加速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元宇宙、物联网等关键技术在南康城市IP、电商虚拟主播、品牌推广、全产业链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应用。以量子行星科技推出的电商虚拟主播为例,可应用于家居电商销售、宣传片、新闻主播等场景,并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能力,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的用户互动需求。同时,通过强大的人工智能多语言翻译能力,解决方案可支持额外定制数十种语种,无需专业翻译人员,即可通过人工智能虚拟主播,以及智能翻译,快速实现家具卖全球的零沟通成本,助力跨境电商。

  据了解,产业园选址在南康金融中心,按照“精细化、专业化、赛道化”思维,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集中优势资源做深做细软件信息科技、环保科技、无人机科技、金融科技、金融服务五大版块,引进了开发虚拟数字人的量子行星科技、建设家居元宇宙的太一集团等一批科技引领型企业,力争在细分领域形成全国前列的优势产业。

  在人才聚集方面,该园区签约入驻企业27家,其中软件信息类12家、无人机类科6家、环保类科技类3家、金融科技和金融服务6家;现常驻办公人员380人,其中博士以上人才17人,本科以上近300人。我们将以每年新增50家以上企业为目标,力争到2026年实现300家以上企业入驻。此外,该区还依托泛家居体验馆,着力培育和推广数字技术新应用场景和模式,不断做大做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直播经济,使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增量”。

  值班编辑:周章云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陈明华



分享到 6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