滏阳河,衡水的母亲河


滏阳河,当我提笔写下这个词

就会想到母亲,想到温暖

辽阔,可纳百川

细腻,柔波无限


流淌着衡水的前世今生

河水生出浩渺的烟波

氤氲了一座城的文明

构筑衡水文化的灿烂


追逐光明的路上,前仆后继

时间挥舞长袖,事物泥沙俱下

咽下曾经的苦涩,走出迷茫

将清澈留给大地,善良交给人间


安济桥,干马桥,大闸桥,永兴桥

人民桥,中华桥,彩虹桥,前进大桥……

那些横跨滏阳河的桥知道

漫长崎岖也不能泯灭心中爱的火焰


夕阳西下,宝云寺的钟声响起

每一滴水都生出慈悲

旷世的经书,安放在时光的花中

恩泽四野,上善方圆


站在风的翅膀上

蝴蝶张开羽翼,花朵捧出芬芳

波澜回到不惊,河水献上碧绿

两岸铺开锦绣的画卷


滏阳河,衡水的母亲河

从滏山南麓的溪流中流出

把两岸滋润得富庶而美丽

携带河的使命,又流向更远


寅时,衡水湖最美时刻


寅时,衡水湖湿地的鸟儿

与万物一起醒来,等待太阳升起

这是衡水湖最美的时刻

没有污染的人间就是天堂


成千上万只候鸟被天空接纳

一抬头,就能遇见聚集和陪伴

排列与组合,由近及远

瞬间弥漫成天空的一半


鸟儿只是在这里做短暂休整

然后,再排列好整齐的队形

继续南飞,给随后赶来的伙伴

腾出天空和地盘


鸟儿大多选择在寅时启程

只为避开白天的喧嚣

有星光引路,再借助

滏阳楼上不眠的灯光,才不会迷航


衡水湖的鹭鸟率先高飞

在天空开辟出一条道路

还要确保一个都不能掉队

天空寂寥,就唱一首“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秋高气爽的季节里,鸟鸣穿透长空

衡水湖变得让鸟儿都认不出昔年的模样

每一次路过,都会惊诧不已

误以为是飞错了方向


在这里,奔波迁徙的不只是鸟儿

天空下,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

为了啄食远方的阳光

有一种迁徙,在回家的路上


寅时,衡水湖最美时刻

鸟儿们的乡愁砥砺成刃

刺进梦想的翅膀

眼里总是他乡,心里只有故乡


侯店毛笔的节操


秦时三月三日,蒙恬将军

在侯店,以兔毫竹管修家书

两千年拿捏,两千年磨练

只剩下一根硬骨,一副柔肠


文以字载,字以笔书

侯店毛笔,匠心独具

绝技在身,蕴藏72道工序

锋长且杆硬,刚柔亦相济


衡水三绝,人类非遗

含墨饱满而不滴

行笔流畅而不滞

不戚戚于寂寥,不汲汲于奢华


饱蘸热情,梳理好思绪

将满腔柔情向天地倾诉

执子之手,轻轻挥洒

一张宣纸便气象万千


一横如蚕,齐眉举案

一竖如剑,力透纸背

一撇如刀,划过长空

一捺如练,飞落云天


胸中藏丘壑,眉目做山河

笔下蒸霞蔚,毫端生云烟

能写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也能画出一条大河波浪宽


或狼毫或羊毫

或行书或狂草

这“侯笔”之下的世界

永远黑白分明,墨香绵长


握紧虚心正直的节操

保持锋芒不露的谦逊

做人要像竹子一样笔直

莫像毫毛那样卑躬屈膝


蒙恬的祖训言犹在耳

养育着一代代笔乡人

笔管,如人的一根根肋骨

即使断裂了,也骨节永存


华家口夯土坝,有通达济世之心


大运河,在平原上匍匐行走

华家口夯土坝,把苦水沉入河底

如神话里的白蛇,跃出水面

110年前的水声奔腾回落


黄土、白灰加糯米浆,夯筑成坝

木桩为基,坡与顶素土夯实

优美的曲线形,缓解了河水的冲刷

百余年来,华家口段再无决堤之患


一段土坝,彰显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疏导,蓄水,灌溉

可调风顺雨,排淤泄洪

华北平原从此安居乐业


水鸟翱翔于白色的水雾之上

河水温顺地流淌,脉脉含情

融入了心的跳跃,血的舞蹈

大地奉献出庄稼、诗情和画意


河水春心荡漾,梦开始发芽

暮归的牧童,浣洗的村姑身披晚霞

夯土坝,该有多么深沉的爱

你才能保持千年不变的初心


我想告诉世人,在这里

比运河的流水更高的是夯土坝

水,利万物而与世无争

有通达济世之心,方能达天下


注:华家口夯土坝,位于大运河景县段安陵镇华家口村东,是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河北段“两点一段”中的一“点”。


作者:杨万宁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