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8日 来源: 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81241399507139467.jpg

    2013年12月22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中)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进行调研,要求要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做好大胆试验、用足政策、项目布局三大文章,打造东西部区域合作典范。

  前 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互动发展,广东、广西两省(区)积极探索跨省(区)合作发展新途径,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两省(区)交界区域建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并于2012年11月共同签署了《关于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指导意见》。为了更好地推动试验区的建设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试验区规划范围由主体区和拓展区组成,主体区以梧州市和肇庆市两市交界为中轴,由双方各划出50平方公里、共100平方公里组成,具体位于广佛肇高速公路以南、梧州市万秀区白云山以东、肇庆市封开县城西北,其中以西江南岸10平方公里作为起步区。拓展区40平方公里,由双方各划20平方公里,具体位于梧州市龙圩区社学和肇庆市封开县平凤镇境内,其中各划3平方公里作为起步区。规划期为2013-2030年。本规划是指导试验区开发建设的基本依据。

21951399507139483.jpg

2013年10月10日,自治区主席陈武(左一)深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调研,要求重点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加快与周边的互联互通建设,充分释放区位红利。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重要意义

  一、发展基础

  (一)地理区位优势。肇庆、梧州地处粤桂两省(区)及东西部交界的重要连接地带。肇庆市素有“两粤通津,粤桂咽喉”之称,梧州市是近、现代“两广商埠”、“水上门户”,横跨两地的试验区则地处“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广西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是区域经济辐射“交集区”和“叠加区”,向东可接受珠三角及港澳台产业、技术、资金转移,向西可辐射大西南地区,并通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通向东盟的重要通道节点。

  (二)综合交通优势。试验区周边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全部具备,是国内重要的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运输枢纽。试验区位于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核心区段,是横跨联结粤桂乃至东西的交通大动脉,随着今后梧州至肇庆3000吨级航道建设以及贺江、桂江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西江黄金水道航运能力的不断提升,将进一步加强试验区与珠三角核心区、北部湾以及东盟地区的联系。广梧高速公路封开连接线(含西江大桥)、国道321线,贺江一桥扩建和贺江二桥维修工程的完成,有效完善了梧州和肇庆之间的交通体系,目前广佛肇高速(梧封段)已动工,柳肇铁路、广贺高速和怀阳高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梧州现有机场的搬迁扩建也将为试验区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加坚实和全面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

  (三)地缘文化优势。梧州、肇庆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共同拥有光辉灿烂的广信文化,曾是岭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两地同饮一江水,历史文化同宗同源,共同的历史文化、语言、风俗及心理认同感,为试验区的设立和双方的合作共进构筑了良好的人文条件。

  (四)现有合作基础。2004年以来,粤桂两省(区)抓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的大好机遇,签订了一系列关于全面加强两省(区)合作的协议,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社会合作格局。“十一五”期间,广东对广西的投资项目达到6177个,总投资共计4430亿元,粤桂成为重要的区域合作伙伴。2012年11月29日,两省(区)共同签署《关于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指导意见》,为两省(区)进一步加强合作和积极推进试验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2013年5月20日,两省(区)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会谈纪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53561399507139483.jpg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在我国的区位

  二、重要意义

  设立粤桂特别合作试验区是探索跨省(区)际合作、流域合作和东西部合作新模式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国家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两广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要载体,是两广一体化合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果体现。有利于深化泛珠三角地区合作,促进粤桂协调互动、合作发展;有利于加快构建粤桂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的有效联接体,推动粤桂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实现互惠双赢;有利于加强西江跨省域生态协调与共同治理,促进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将为更长远、更大范围的粤桂合作积累宝贵经验和提供实践示范。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原则,立足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以市场为导向,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对接基础设施、强化产业联动,集粤桂资源、产业及政策优势,将试验区建设成为承东启西的战略枢纽及粤桂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二、发展定位

  ——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通过粤桂及肇梧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对接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优化区域发展软硬件环境,整合双方资源条件,共同面向粤港澳台及国内外其它发达地区,壮大发展区域经济,集粤桂两省(区)和肇梧两市之力,推动省(区)际边界区域跨越发展,打造和形成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

  ——西江流域生态共建区。根据试验区的环境容量,合理确定试验区功能布局和建设规模。严格把好试验区产业准入关,打造西江流域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探索跨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新机制,加强试验区内西江流域水环境协同监测、保护和治理,成为西江跨区域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生态文明走廊。

  ——省际合作机制创新区。试验区将采用新型的合作机制,建立“两省(区)领导、市为主体、独立运营”和“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机制,推进粤桂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合作。重点围绕组织机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叠加、招商引资、开发管理模式、利益共享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和试验。

  ——东西部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试验区地处东、西部两大经济区域联接地带的区位优势,将西部地区的资源、能源、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东部地区的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有效结合,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合作发展,推进东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强化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建设成为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经济社会全面深入合作的示范区。

39421399507139499.jpg

1月28日,梧州市委书记黄俊华(前右一)刚到梧州工作的第二天,就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调研,表示务必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开发建设。

  三、发展目标

  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上规模、十年大发展”的目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合理确定开发内容和时序,用18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试验区建设。

  ——到2015年,试验区开发建设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跨省(区)基础设施对接初步形成,产业对接合作成效明显,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跨省(区)合作模式初步建立,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总量初具规模,整个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

  ——到2020年,试验区开发建设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跨省(区)合作模式日趋成熟,合作发展深入推进,综合交通体系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试验区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整个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到2030年,试验区开发建设全面完成,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发展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产业与城镇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新区。

65201399507139514.jpg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产业布局图

  第三章 空间布局

  一、空间结构

  (一)主体区

  按“一核两轴双翼”的空间结构进行规划。

  一核:形成跨西江两岸的综合服务中心,以西江南岸起步区为重点建设区域,逐步形成试验区行政、办公和综合管理中心。

  两轴:以粤桂大道和梧州环城高速路为试验区发展的两条轴线,有效贯通试验区西江两岸发展,形成试验区跨江联动发展的重要纽带。

  双翼:以西江两岸为试验区发展的双翼,形成试验区生态、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在试验区充分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沿西江东西两个方向拓展,形成多个产业及功能组团,结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实现与周边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

  ——行政商务组团

  在起步区核心区域内,建设行政与商务板块,作为试验区管理与商贸活动中心。

  ——居住配套组团

  作为试验区承载人口的生活居住与配套区域,结合城镇化建设需要,建设优质的民众居住生活新城。

  ——综合物流组团

  在西江北岸大道、梧州环城高速以西,结合梧州李家庄码头,建设试验区的主要物流基地。同时,在西江北岸肇庆境内的商贸物流园区范围内规划建设具有对外开放功能的码头,共同承担试验区内外重要的综合物流功能。

  ——产业组团

  分布于西江南北两岸,选择相对平整或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区域,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园、轻工食品产业园、林产林化产业园、生物技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健康医疗产业园和节能环保产业园。

  ——休闲服务组团

  选择西江两岸低山丘陵地带,结合水面,发展以旅游养生及水上项目的休闲服务业,利用现有资源条件,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园、商贸服务园、现代农业园等产业园区。

  (二)拓展区

  拓展区包括社学片区(梧州境内)和平凤片区(肇庆境内),各约20平方公里共40平方公里,以完善试验区产业功能布局为重点,社学片区主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及其相关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平凤片区主要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及其相关产业。

88101399507139530.jpg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范围图

  二、开发强度

  (一)建设用地规模

  根据试验区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规划,对试验区土地利用进行合理和科学的规划,结合生态基底建设理念,形成生态矩阵的土地利用布局特点,以产业和配套建设类的建设用地为主,结合水体、耕地和绿地,构建合理的用地规划。争取国家支持,通过利用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等政策,按照节约用地原则和实际建设需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中,调整试验区范围内土地规模。

  (二)空间管制

  根据资源环境、工程地质等城市安全条件,坚持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科学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四大空间管制区,引导试验区有序开发。

  ——禁建区。指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自然人文特色,实行严格保护的地区,禁建区包括西江两侧防护带及保护退让区域(主要在西江两侧岸线至南北西江大道的沿岸区域)、西北和东南侧保护绿地等,面积约为18.08平方公里;

  ——限建区。指为实现规划目标,在规划期内严格限制开发建设的区域,面积约为22.35平方公里;

  ——适建区。指根据其用地性质和利用现状,适合在规划期内开发建设的地区,面积约为56.99平方公里;

  ——已建区。指现状已经建成的地区,面积约为3.18平方公里。

  (三)主要功能区开发强度。

  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配套城市景观和市政设施的前提下,对各功能区的开发强度实施分类指导和严格控制,将试验区建设成为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示范区。

  第四章 产业发展

  紧抓国内外产业转移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强化粤桂合作,有效整合内外资源和各方优势,着眼产业差异性和互补性,大力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发挥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聚、融合与可持续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标准,着力将试验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转移承接与提升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一、产业发展目标

  ——产业转移承接与提升基地。面向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积极承接、优化和提升电子信息、轻工食品、装备制造、林产林化等产业,推进承接产业向高新技术、精深加工等先进制造业方向延伸。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基地。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通过产学研合作,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壮大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群。

  ——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基地。依托西江黄金航道,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形成连接东西部,面向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积极发挥人文、生态与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旅游、文化、休闲、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产业发展重点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世界新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及我国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联手承接国际、国内高端产业转移,积极培育发展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高新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主动吸纳转化高新科技最新成果,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高新企业,着力打造两广区域及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二)先进制造业。抓住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先进制造业转移和延伸机遇,按照土地集约、产业关联的要求,依托龙头企业和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扶持和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一批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先进制造产业,形成优势产业突出、配套体系完善、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积极应用先进加工技术和生产工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传统资源型产业。充分发掘利用两地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吸引外部资源流入,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培育一批轻工食品、林产林化、南药等特有资源型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科技研发,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环保、节能、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传统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的品牌效益型产品转变。提高资源型产业准入门槛,严格限制落后产能产业进入,加快现有落后产能产业的退出速度。

  (四)物流及生产性服务产业。强化东引西连的桥头堡作用,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增强城市集散能力,依托西江黄金水道,优化水路、公路、铁路及空港物流的全方位交通网络,逐步打造成为连接东西部,面向港澳及东盟地区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及国际化物流中心。以金融创新为先导,积极发展金融、研发、设计和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努力打造总部经济。加快建设南药、木材、建材及绿色农产品等专业交易市场,打造成为区域性大宗商品集散地。

  (五)旅游养生及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利用绿色山水资源和广信文化积淀,以山水休闲旅游、人文景观旅游和生态养生旅游为主导,积极推进沿江高端休闲旅游岸线建设,将休闲旅游与健康养生相结合,开发广信文化、田园体验、健康运动、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健康养生、长寿文化等系列产品,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健康服务业。重视文化传承,加强对文化产业和服务业的培植,要挖掘、重现和弘扬广信文化、广府文化,着力开发区域性特色文化产品,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六)现代农业产业。以试验区保留耕地为载体,综合运用现代科技与先进的生产手段、管理模式,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高效、优质、高产生态农业和高科技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积极引进重点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农业品牌产品,形成集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安全和休闲农业,建设集生态绿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农作体检及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都市型休闲农业园。推动农业与二产、三产的融合发展。

  第五章 基础设施建设

  一、交通基础设施

  (一)完善道路交通网络。

  依据试验区现有的综合交通状况和规划方向,针对未来发展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交通体系,对外交通要做到与大区域交通体系、与试验区内外交通体系未来发展方向相协调。加强区域衔接,合理利用及衔接高速路、快速路等对外交通运输系统,进一步带动辐射周边区域。

  1.对外交通

  (1)试验区外围北侧加快建设柳肇铁路、广佛肇和梧州环城高速公路,形成试验区沟通粤桂东西两大区域的重要交通动脉;

  (2)试验区中部沿南北规划建设粤桂大道,形成试验区连接区域外围北部和南部的重要交通干线;

  (3)试验区与梧州中心城区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中心城区放射道路和环路相接,实现试验区与城市核心区之间的互动;

  (4)试验区与封开之间主要依托西江北岸的G321以及西江南岸的堤路结合工程形成的滨江交通干线。

  2.内部交通。

  (1)加强区内交通路网建设,通过建设绿色生态路网,连接试验区周边原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基地,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及经济发展。在试验区边缘规划构建环形交通干线,成为沟通内部的重要交通廊道,并通过梧州环城高速与广佛肇(梧封段)高速构建联系;衔接规划中的广信大道,利用广信大桥沟通西江两岸,实现试验区内部与外部交通的有效融合。

  (2)构建服务于各功能组团和拓展区的主干道,并与梧州环城高速、试验区环线干道及粤桂大道联通,增强整个区域路网的连通性和可达性。

  (二)完善提升西江黄金水道。

  重点开展将西江干流梧州-肇庆段提升为I级航道的研究;扩建现有李家庄码头作业区,拓展塘源紫金村码头和中储粮码头作业区功能。在西江北岸封开境内的商贸物流园区范围内规划建设具有对外开放功能的码头;在试验区外围的西江下游地区新建码头作业区,对试验区航运物流提供支撑。

  二、能源基础设施

  合理有序推进分布式电源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电网建设,构建清洁、开放、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体系。按照110Kv变电站满足5平方公里的供电服务范围的标准设置,10Kv开闭所按3平方公里的供电服务范围设置,起步区规划建设2座110Kv变电站。整个试验区的电源设置根据试验区后期的推进和入驻试验区的企业情况,结合两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电网规划布置。

  试验区燃气工程纳入梧州市区燃气工程。根据市区天然气工程建设进程,远期管道气化率达到70%以上,居民人均用气定额(q)指标取2721MJ/人·年,天然气低热值(H)取38MJ/Nm3。燃气干管主要是沿粤桂大道布置,并接入试验区管网。考虑增设分布式能源建设,在总体规划层面根据具体项目和两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进行综合考虑设置。

  三、水利基础设施及给排水体系

  西江作为广东重要的水源,其水质直接关系到广东省饮用水安全问题。试验区地跨西江两岸,区域中分布着一定范围的生态涵养区和生态脆弱敏感区,需要加强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试验区水利基础设施及给排水体系,积极做好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工作,同时确保生态保护、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一)水利

  西江是粤桂地区的重要河流,是珠江的主要支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参照《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规划确定西江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设防范围为整个试验区。

  (二)给水

  2015年前,试验区要建成完善的供水体系,保障试验区基本用水需求。充分利用现有水厂资源,完善配套给水管网建设,尤其是主干管和次干管的建设,确保供水可靠和消防用水的基本需求。2015年前达到给水用量3.2万吨/日,供水管管径200-600mm,以后根据组团要求合理安排给水体系。试验区内给水管道规划分为三级:即主干管、次干管及支管,给水次干管、支管与给水主干管相联通,给水管网呈环状布置,确保供水安全可行,保证消防用水的要求。同时,为了调节给水管网的水量与水压,区内各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设集中加压泵站。

  (三)排水

  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合理整治区内现有河渠水系,保持或提高水系的调蓄功能。雨水管网(渠)布置就近排入区内的沟渠水系,经水系调蓄后,洪水期由排涝(洪)泵站排入西江。根据试验区功能分区及自然条件,按照环保基础设施先行、共建共享的原则,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同时根据区内的自然地形条件,实行污水分区排放,经污水收集管集中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以保护西江为首要原则,科学确定污水处理深度。近期规划污水量设定为2万吨/日,管径300-1200mm。

  四、公共服务设施

  按照区域服务合作、共建共享的理念,丰富服务层次,结合产业合作区的特点,统筹城市发展的需求,建立产业布局与服务配套合理、层次清晰、分区布局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试验区的发展需求,为试验区承载人口提供高质量、国际化水准的公共服务。

  (一)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重点发展服务试验区的大型行政、办公、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商业、治安及消防等服务设施,同时积极发展服务于两市的高标准商务办公、教育科研及旅游休闲等设施。

  根据区域内版块功能的不同,将试验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级为试验区各产业组团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服务范围为试验区的各产业园区,作为相关的生产性服务设施;第二级为配套居住功能的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为整个试验区的居住配套相关功能板块;第三级为衔接两市过渡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为试验区与两市主城区的中间区域。

  (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策略

  加大地方财政对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力度,引导人口、资源及产业的集聚,强化市场化及公共投资对试验区空间结构的引导作用,规范空间开发的时空秩序,确保空间的合理发展。

  实现局部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先发展,近期公共投资的重点是完善起步区产业园区建设、中心商务区、港口建设、综合服务区和配套居住区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保证首期开发的顺利完成,聚集人气,吸引企业快速入驻。

  第六章 生态环境

  统筹试验区合作建设,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跨区域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协同管理。落实主体功能区划,着力构建试验区生态景观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在资源节约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合作机制体制创新,将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桂生态共建、环境友好示范区。

  一、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当前,试验区选址范围周边生态环境良好,试验区周边各断面水质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及以上标准,西江干流界首监测断面水质长年维持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其它环境指标也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区域生态承载力较强、环境容量较大,可以有效保障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

  试验区选址范围内低山丘陵较多,未来发展过程中,由于大规模城市建设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根据肇梧双方在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和地质灾害整治工作中的经验,通过加大生态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试验区生态空间结构,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系统破坏现象的发生。

  试验区规划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将充分考虑西江流域环境容量和生态保护要求,进一步提高产业准入门槛,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基本可控,但未来仍需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加强资源集约利用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二、生态空间结构

  以河流、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为核心,组合、串联各种自然资源和绿色空间,构建“点-线-面”多层次的生态空间结构,形成“一带、两片、五廊、多点”的区域生态景观格局,打造特色彰显、舒适宜居、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构建西江干流生态防护带。加快试验区范围内及其周边西江干流生态防护带建设,重点加强西江两岸防护林建设,切实提高防护林的生态保护功能和景观美化兼容性,加强西江流域湿地保护和恢复、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保障试验区生产生活、西江通航和下游用水的有序和安全。

  ——构建试验区南北两片生态屏障。针对试验区南北高山林地不适宜作为工程建设开发的情况,对高程150米以上林地进行保护,形成试验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绿色开敞空间,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构建沿重要交通干道的“一环两横两纵”的五条生态绿廊。以试验区规划建设的环试验区交通干线、北岸的G321以及西江南岸的堤路结合工程形成的滨江交通干线以及梧州环城高速、粤桂大道为轴线,打造5条生态绿廊,成为不同功能组团的绿色沟通走廊和增长边界,有效控制试验区建设用地盲目扩张。

  ——构建有机分布的斑块状生态绿岛。依托试验区重要交通节点和工业、商贸、居住功能核心区建设斑块状生态绿岛,加强重要生态敏感和脆弱区保护。强化功能组团间的生态衔接和调控,并为试验区提供更多的休闲和游憩空间。

  三、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试验区及周边梧州、肇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坚持统筹兼顾、有效管控的原则,科学划定环境功能分区。试验区范围内主要江河水质维持地表水Ⅱ-Ⅲ级标准,试验区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区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9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

  四、生态环境建设策略

  以保护西江水质为首要原则,坚持环保基础设施先行,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重点发展“低碳、绿色、环保”产业,禁止引进排水量大、排放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高耗能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排水量相对较大的工业企业尽可能远离西江,使区域范围的工业污染从规划层面得到有效控制,尽可能降低工业产业发展对西江水质及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一)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促进土地资源、水资源及各类能源的集约和综合利用。以西江岸线为纽带,科学布局、合理规划西江岸线资源。限制建设强度高、产出率较低、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产业项目贴岸布局,合理规划生产性岸线、生活性岸线和生态性岸线,缩减生产性岸线所占的比例,提高岸线开发的合理性和利用效率。通过盘活闲置和存量土地,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引导企业和项目向产业园区集中,实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二)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体化

  积极推进两省(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体化,建立健全西江流域环保联防联控机制,在产业准入、节能减排、环境监测、环保执法、污水处理、空气污染治理、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和开展全面合作。设立环境监测预警应急中心,推动试验区环境监测、管理、预警和应急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建立跨区污水排放协商制度,加强排放总量控制,实施限排指标控制制度。严格执行西江干流不准设置排污口的规定,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减少污染负荷,减缓对西江水质的不利影响。加快试验区内城镇、工业园区的污水集中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力度。加快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建设,提高工业废弃物利用效率,实现相关固废再生利用。

  (三)构建以循环经济为主体的试验区建设模式

  按照“布局优化、产业成链、企业集群、物质循环、创新管理、集约发展”的要求,构建“企业、园区、产业、社会”4个层次的循环经济框架体系。严把产业准入关,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坚决遏制试验区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项目的进入,严格执行承接产业转移企业、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试验区循环经济型企业建设,全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鼓励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大推进风电、水电、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利用的开发利用。

  第七章 开发模式和保障措施

  一、开发模式

  试验区将积极探索跨区域合作与开发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采用“两省(区)领导、市为主体、独立运营”,“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政策叠加、先行先试”的合作机制与市场化运作、合力发展的开发模式。

  ——两省(区)领导、市为主体、独立运营。成立两省(区)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联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试验区重大合作事项决策,指导和协调试验区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肇梧两市作为试验区建设发展的主体,建立肇梧市长联席会议制度,贯彻落实重大合作事项,争取两省区相关政策支持,负责试验区建设协调工作。成立试验区管理机构,对试验区的开发管理及日常工作进行独立运营。

  ——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粤桂双方在发展战略、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及各类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行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就试验区入驻企业制定统一的招商政策,集粤桂两省(区)力量,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对外宣传和对外招商,并实现利益共享。同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以土地利用率、地区生产总值、环境保护等作为考核指标,引导和促进试验区科学健康发展。

  ——政策叠加,先行先试。针对合作双方所在区域享有的各项政策,实现在试验区的叠加共享、择优适用,并在政策叠加基础上,大胆创新、有所突破、先行先试。

  ——市场化运作,合力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推动试验区建设开发的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与主体参与试验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管理运作。对于部分相对独立的产业园区,可考虑由龙头企业主导开发、管理运作。

  二、管理架构

  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试验区联合工作领导小组、管理机构、开发建设公司三层管理运行架构的准政府体制,在决策和管理上体现政府的强力领导,在经营服务上挖潜和发挥市场的功能,实现“决策机构一元化,管理机构行政化,服务机构企业化”的扁平式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一)成立由两省(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联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战略合作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成员包括合作双方省(区)直部门领导和肇庆、梧州市主要领导,负责试验区重大决策的落实。

  (二)探索共同开发建设新机制,创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模式。探索设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理机构,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招商、利益共享的原则,负责试验区的运营管理。具体机构设立问题由肇庆、梧州两市在两省(区)编制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专项研究报批。

  (三)设立试验区开发建设公司,作为企业法人实体,具体负责试验区开发建设的相关事宜。

  三、政策支持

  在赋予试验区共享两省(区)及所在市的相关政策并择优适用的同时,加大对试验区更多的政策支持。

  (一)试验区重点发展和承接的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列入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支持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申报纳入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产业园区管理,并享受相关扶持政策。优先布局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加快基础设施特别是跨省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试验区建设用地规模和指标分别纳入粤桂两省(区)省级土地调控计划,由省级政府统一进行调剂。在编制肇梧两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合理安排试验区用地指标。试验区建设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由两省(区)优先安排单列下达。

  (三)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机制,推进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完善试验区内金融服务体系,鼓励粤桂两省金融机构在试验区内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村镇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发展。加强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有序开展跨地区的金融业务。加强两地金融监管机构沟通协调,研究建立跨地区监管新模式。

  (四)争取在试验区内共享国家分别赋予粤桂两省(区)的相关政策,择优适用,在土地利用、产业、财税、金融、人才、行政审批、电价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两省(区)联合争取将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第八章 起步区建设计划

  根据粤桂双方签署的《关于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指导意见》,尽快建立完善相关合作机制、体制,完善试验区建设与运作管理架构,合理确定开发内容和时序,推进试验区建设发展。近期重点建设起步区及产业基础与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其它区域,其中起步区沿西江南岸以省界为轴,梧州、肇庆各占8平方公里(含拓展区各3平方公里),共计16平方公里。至2015年,预计试验区人口规模将达到15万人。

  一、加快推进开发建设前期工作

  双方尽快起草并签署试验区合作协议等相关法律文件,成立试验区开发建设相关机构。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起步区的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完成试验区开发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研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二、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对接建设

  以起步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对接建设,初步形成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启动并加快广佛肇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梧州环城高速、粤桂大道、柳肇铁路等主干道建设,形成试验区基本陆路交通骨架。

  ——西江干流生态防护带建设。加快试验区范围内及其周边西江干流生态防护带建设,重点加强沿西江防护林工程、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保障试验区生产生活、西江通航和下游用水的有序和安全。

  ——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坚持环保基础设施先行,优先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

  ——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起步区给水、能源、信息、防洪、防灾等相关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招商引资与前期宣传

  围绕试验区主导产业、重点项目,积极开展前期招商引资工作,重点面向行业龙头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集粤桂两省(区)各方力量,通过项目推介、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政府间合作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快引进一批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通过重大项目带动,促进试验区开发建设的快速启动和务实推进。制定试验区形象宣传与推广方案,通过媒体宣传、会议论坛等多种途径,加快扩大试验区知名度和提升试验区软实力。

  表1 土地利用平衡表

  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占总规划用地比例(%)H城市建设用地8167.2881.19R居住用地1817.0918.06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33.931.33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752.447.48B3商务设施用地670.976.67M工业用地2386.0923.72W物流仓储用地219.12.17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270.2612.63S1城市道路用地1270.2612.63U公用设施用地13.760.14G绿地与广场用地1574.6115.65G1公园绿地427.144.25G2防护绿地1347.4713.39E非建设用地1892.7218.81E1水域用地1306.2112.98E2耕地用地470.354.68E4林 地116.161.15总规划用地10060.00100.00

  表2 空间管制“四区”划定表

  分区面积(km2)管 制 要 求禁建区18.08原则上禁止任何建设活动。限建区22.35严格限制开发建设。对选址有特殊要求、确有必要开发建设的,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的前提下,可申请对规划布局进行调整。适建区56.99节约集约用地,结合发展目标,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已建区3.18综合协调区内功能布局,继续完善配套设施,加强更新改造和环境整治。合计100.60

  表3 开发强度表

  序号主要功能区建筑密度限高(米)绿地率(%)容积率1行政商务50%以下150米30%4.0-5.0 2公共服务25%以下30米35%0.7-1.03居住配套35%以下100米32%2.0-3.04文化旅游35%以下30米35%1.2-1.85各类产业35-60%30米15-20%0.5-1.26物流仓储35-60%20米15-20%0.6-0.8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首页

深圳SEO优化公司清远SEO按天计费公司鸡西百度竞价包年推广推荐舟山如何制作网站公司同乐建站公司郴州企业网站制作公司信阳SEO按天扣费推荐福田如何制作网站哪家好济宁建设网站多少钱廊坊网站搜索优化哪家好盘锦百度关键词包年推广哪家好盐城网页设计推荐那曲网站制作营口推广网站公司唐山网络营销哪家好白银阿里店铺运营多少钱南通企业网站制作多少钱柳州外贸网站建设价格连云港网站制作设计酒泉关键词按天收费公司鸡西阿里店铺托管报价临汾百度seo价格苏州企业网站设计公司新乡网站搜索优化报价诸城模板制作三明网站建设公司河池网站制作设计价格鞍山优化多少钱成都品牌网站设计公司莱芜网络推广多少钱茂名seo价格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深圳SEO优化公司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