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咖啡豆的烘焙程度

咖啡烘焙程度命名的标准化程度并不高。有些术语可以互换使用,有些术语可以描述一整个系列的烘焙程度,而这些名称并不是直接提到咖啡的味道或香气。

烘焙程度大致可分为三种大类别:浅度烘焙、中度烘焙、深度烘焙;也会有更细微的区别例如:极浅烘焙,浅中烘焙,中深烘焙等。

浅度烘焙

浅度烘焙的咖啡豆一般呈浅褐色,表面哑光没有油脂,因为它们还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烘焙,所以表面没有明显的油脂附着。这个烘焙程度的豆子表面有些平滑且有清楚可见的深色线条,烘焙到一爆初期。

浅度烘焙的咖啡通常具有细腻的酸味,比深度烘焙保留了更多豆子的原始风味。浅度烘焙的咖啡可以说是非常干净、明亮的,充满了细腻的花香和果香,凸显该咖啡豆原有的风味;有着较轻的醇厚度(Body)。

虽然浅度烘焙可以展现出咖啡的原始自然风味,但是如果烘焙不佳,比如''未充分烘焙'',进而产生「烘焙发展不足」的味道,使之变得口感单薄,尖锐,生涩。

中度烘焙

中度烘焙在较高的温度下,将烘焙时间拉长,有较浅烘焙更为明显的焦糖化反应,但仍不会有明显的油脂附着在豆子表面。中焙的豆子表面更加平滑,烘到一爆并且拉长风味发展期的时间。

烘到这个阶段时,咖啡豆会有第二爆发生的前兆,咖啡仍会保留原始的风味特性及酸质,并且会因为烘焙产生更饱满的口感。

中度烘焙的咖啡在酸质及醇厚度上有平衡的表现,会让水果类的风味转变成巧克力和坚果调性的风味,甜感也会随之加重。

深度烘焙

深焙咖啡的颜色范围,从棕色到闪亮的黑色都有,烘得越深,表面就可能产生更多油脂。深焙是在二爆后,通常烘豆温度已达到230度。

这个烘焙程度的咖啡豆会流失更大量的水分,因此豆子密度会较低,咖啡的风味複杂度会被强烈的烘焙掩盖,几乎没有保留其豆子的原始风味,酸质低、口感醇厚。

深度烘焙的咖啡会凸显出巧克力、香料、木质等风味,这个焙度容易喝到烟燻味及苦味。

烘焙程度取决于烘焙师对于咖啡风味的体现,但更加取决于饮用者的口味选择。事实上,烘焙师大多趋向于偏浅度的烘焙以体现咖啡的原本风味,饮用者中的初始爱好者更多偏向于酸度低和口感醇厚的中深烘焙,渐渐的才会接受原本风味的偏浅烘焙。所以在咖啡烘焙上,并没有所谓的“最佳烘焙度”。

Prev前一篇浅谈咖啡烘焙过程的不同阶段
后一篇咖啡培训去哪里学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