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碱液吸收法测SO2装置

碱液吸收法测SO2装置

碱液吸收法测SO2装置
碱液吸收法测SO2装置

碱液吸收法测SO2装置

本实验采用填料吸收塔,用25%NaOH或NaCO3溶液吸收SO2。通过实验可进一步了解用填料吸收塔净化有害气体的方法,同时还有助于加深理解在填料塔内气液接触状况及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

一、实验的目的

1.1 了解用吸收法净化废气中SO2的原理和效果;

1.2 改变空塔速度,观察填料塔内气液接触和液泛现象;

1.3 掌握测定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率及压降的方法;

1.4 测定化学吸收体系(碱液吸收SO2)的体积吸收系数。

三、实验原理

含SO2的气体可采用吸收法净化。由于SO2在水中溶解度不高,常采用化学吸收法。吸收SO2的吸收剂种类较多,本实验采用NaOH或NaCO3溶液作为吸收剂,吸收过程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2NaOH+SO2——Na2SO3+H2O

Na2CO3+SO2——Na2SO3+CO2

Na2SO3+SO2+H2O——2 NaHSO3

本实验过程中通过测定填料吸收塔进出口气体中SO2的含量,即可近似计算出吸收塔平均净化效率,进而了解吸收效果。气体中SO2含量的测定可采用碘量法或SO2测定仪。

本实验通过测出填料塔进出口气体的全压,即可计算出填料塔的压降,若填料塔的进出口管道直径相等,用U型管压差计测出其静压差即可求出压降。对于碱液吸收SO2的化学吸收体系,还可通过实验测出体积吸收系数。

四、实验装置、流程仪器设备和试剂

4.1 试验装置、流程

吸收液从储液槽由水泵并通过转子流量计,由填料塔上部经喷淋装置喷入塔内,流经填料表面由塔下部排出,回入触液槽。空气由高压离心风机与SO2气体相混合,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气。SO2来自钢瓶,并经流量计计量后进入进气管。含SO2的空气从塔底部进气口进入填料塔内,通过填料层后,气体经除雾器后由塔顶排除。

4.2 实验仪器设备

配有试验装置有:

4.2.1 微电脑尾气浓度检测系统1套

4.2.2 微电脑在线风量检测系统1套

4.2.3 微电脑在线风压检测系统1套

4.2.4 微电脑在线风速检测系统1套

4.2.5 微电脑在线温度、湿度检测系统1套

4.2.6 显示器1套

4.2.7 数据处理分析系统1套

4.2.8 计算机通讯接口1个

4.2.9 SO2配气系统1套:(保口废气流量计、SO2气体、SO2

钢瓶)

4.2.10 贮液箱1只

4.2.11 液晶耐腐泵1台

4.2.12 液体转子流量计1个

4.2.13 加药口1个

4.2.14 取样检测口6个

4.2.15 风量调节装置1套

4.2.16 气体整流板1块

4.2.17 气体混合系统1套

4.2.18 静压测口2个

4.2.19 除雾器1套

4.2.20 高压离心风机1台

4.2.21 空心多面球填料若干

4.2.22 仪表控制箱1台

4.2.23 固定支架1套

4.2.24 连接管道、阀门及电器开关等1套。

整体外形尺寸:2200mm×550mm×2100mm

4.2.25 温度计2支

4.2.26 盒式大气压力计1只

4.2.27 璃筛板吸收瓶(125mL)20个

4.2.28 形管(250mL)20个

4.2.29 气测试仪(采样用)2台

或综合烟气分析仪2台

4.3 试剂

4.3.1 采样吸收液:取11g氨基磺酸铵,7g硫酸铵,加入少量水,搅拌使其溶解,继续加水至1000mL,以硫酸[c=0.05mol/L]和氨水[c=0.1 mol/L]调节pH至

5.4。

4.3.2 碘贮备液[c=0.05 mol/L]:称取12.7g碘放入烧杯中,加入40g碘化钾,加25mL水,搅拌至全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L,贮与棕色试剂瓶中。

标定:准确吸取25mL碘贮备液,以硫代硫酸钠溶液[c=0.1 mol/L]滴定,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淡黄色后,加5mL5%淀粉溶液,继续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至蓝恰好消失为止,记下用量,

则:c(I2)=

2

25)

(

3

2

2

V

O

S

Na

c

式中::c(I2)——碘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c(Na2S2O3)——硫代硫酸钠溶液实际浓度mol/L;

V——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

mL 1.液体入口2、气体入口3、液体分布器4、外壳6、入孔7、填料支撑8、气体入口9、液体出口10、防止支撑板堵塞的大填料和中等填料的砌层(无

需与塔德主体填料相同)11、液体再分布器12、填料支撑13、14、填料(乱堆或砌放)

4.3.3 碘溶液[c=0.005 mol/L]:准确吸取100mL 碘贮备液[c=0.005 mol/L]于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贮于棕色瓶内。保存于暗处。

4.3.4 硫代硫酸钠:取26g 硫代硫酸钠和0.2g 无水碳酸钠于1000mL 新煮沸并冷却了的水中,加10mL 异戊醇,充分混匀,贮于棕色瓶中。放置3天后进行标定。若混浊,应过滤。

标定:将碘酸钾(优级纯)于120~140℃干燥1.5~2h ,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0.9~1.1(准确至0.1mg )溶于水中,移入2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吸取25mL 此溶液,于250mL 碘量瓶中,加2g 碘化钾,溶解后,加10mL 盐酸[c=2mol/L]溶液,轻轻摇匀。于暗处放置5分钟,加75mL 水,以硫代硫酸钠[c=0.1 mol/L]滴定。至溶液为淡黄色后,加5mL 淀粉溶液,继续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蓝色恰好消失为止,几下消耗量(V )。

另外取25mL 蒸馏水,同样的条件进行空白滴定,记下消耗量(V )

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可用下式计算:c(Na 2S 2O 3)=67

.35)(1006

1000214)(25000

.2500?-?=

??

-?

V V W V V W

式中:c(Na 2S 2O 3)——硫代硫酸钠溶液实际物质的量浓度,mol/L ; W ——碘酸钾的质量,g

V ——滴定点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V 0——滴定空白溶液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 214——碘酸钾相对分子质量。

4.3.5 0.5%淀粉溶液:取0.5g 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导入100mL 煮沸的饱和氯化钠溶中,继续煮沸直至溶液澄清(放置时间不能超过1个月)。

(6)5%烧碱或纯碱溶液:称取工业用烧碱或纯碱5 kg ,溶于0.1m 3水中。作为吸收系统的吸收液。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5.1 按图正确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系统是否漏气,并在储叶槽中注入配置好得5%碱溶液。 5.2 在玻璃筛板吸收瓶内装入采样用的吸收液50 mL 。

5.3 打开吸收塔的进液阀,并调节液体流量,是液体均匀喷淋,并沿填料表面缓慢留下,以充分润湿填料表面,当液体有塔底流出后,将液体流量调解至400L/h 。

5.4 开高压离心风机,调节气体流量,使塔内出现液泛。仔细观察此时的气液接触状况,并记录下液体液泛的气速。

5.5 逐渐减少气体流量,在液泛现象消失后。即在接近液泛现象,吸收塔能正常工作是,开启SO 2气瓶,并调节其流量,使气体中SO 2的含量为0.01%~0.5%(体积分数)。

5.6 经数分钟,待塔内操作完全稳定后,按表2的要求开始测量并记录有关数据。

5.7 在吸收塔的上下取样口用烟气测试仪(或综合烟气分析仪)同时采样。采样时,先将装入吸收液的吸收瓶放在烟气测试仪的金属架上。吸收瓶上和玻璃筛板相连的接口与取样口相连;吸收瓶上另一个接口与烟气测试仪的进气口相连(注意:不能接反)。然后,开启烟气测试仪,以0.5 L/min 的采样流量采样 5~10min (视气体中的SO 2浓度大小而定)。取样2次。

5.8 在液体流量不变,并保持其他中SO 2浓度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改变气体的流量,按上述方法,测取4~5组数据。

5.9 实验完毕后,先关掉SO 2气瓶,待1~2min 后停止供液,最后停止鼓入空气。

5.10 样品分析。将采过样的吸收瓶内的吸收液倒入锥形瓶中,并用15mL 吸收液洗涤吸收瓶2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5mL 淀粉溶液,以碘溶液[c=0.005mol/L]滴定至蓝色,记下消耗量(V ),另取相同体积的吸收液,进行空白滴定,记下消耗量(V 0),并将结果填入表1中。

六、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6.1 实验数据的处理

6.1.1 气体温度和含湿量的测定

由于系统吸入的室内空气,所以近似用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代表管道内气体的温度ts 和湿度Yw 。 由挂在室内的干湿球温度计测量的干球温度和湿度温度,可查得空气的相对湿度,由干球温度可查得相应得饱和水蒸气压力Pv ,则空气所含水蒸气的体积分数Yw=

pa

pv

(式1) 式中Pv ——饱和水蒸气压力,kPa Pa ——当地大气压力, kPa

6.1.2 管道中各点气流速度的测定

本实验用测压管和U型管压力计或(倾斜微压计)测定管道中各测定的动压和静压。各点的流速按

下式计算:V=)/(2s m p K k

p

ρ

(式2)

式中Kp ——皮托管的校正系数 Pk ——各点气体的动压,Pa

ρ——测定断面上气流的密度,㎏/m 3 气流的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ρ=2.696[1.293(1-Yw)+0.804Yw] s

s

T p '(㎏/m 3) (式3) 式中:'s p ——测定断面上气流的平均静压(绝对压力),'

s p =a s p p + kPa Ps ——气流的平均静压(相对压力),kPa Ts ——气体(即室内气体)温度,K

6.1.3 管道中气体流量的测定

根据断面平均流速计算 根据各点流速可求出断面平均流速v ,则气体流量为

Q=A v (m 3/s) (式4) 式中:A ——管道断面面积,m 2

用静压法测定 根据测得的吸气均流管入口处的平均静压的绝对值s P ,并算出气体流量

Q=)(23s m p A

s

ρ

? (式5)

式中:s P ——均流管处气流平均静压的绝对值,Pa

? ——均流管的流量系数。

标准状态下(273.15K 101.33KPa )的干气体流量为Q N = 2.696s

s w T p y Q )

1(-(m 3

/s) 6.1.4 由样品分析数据计算标准状态下气体中SO 2的浓度 )/(100064

)()()(3202m mg V I c V V SO Nd

??-=

ρ (式6)

式中:)(2SO ρ——标准状态下二氧化硫浓度,mg/m 3 C(I 2)——碘溶液物质的量浓度,mol/L V ——滴定样品消耗碘溶液的体积,mL V 0——滴定空白消耗碘溶液的体积,mL 64——SO 2的相对分子质量;

V Nd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V Nd 可用下式计算V Nd =1.58m

a

m m T B p t

q +'

(式7) 式中:'

m q ——采样流量,L/min

t ——采样时间,min

T m ——流量计前气体的绝对温度,K P m ——流量计前气体的压力,kPa Ba ——当地大气压力,kPa

6.1.5 吸收塔的平均净化效率(η)可由下式近似求出:η=???

?

??-

121C C ×100% (式8) 式中:C 1——标准状态下吸收塔入口处气体中SO 2的质量浓度,mg/m 3

C 2——标准状态下吸收塔出口处气体中SO 2的质量浓度,mg/m 3

6.1.6 吸收塔压降(△p )的计算:△p=p 1-p 2 (式9) 式中:p 1——吸收塔入口处气体的全压或静压,Pa p 2——吸收塔出口处气体的全压或静压,Pa 6.1.7 气体中SO 2的分压(pso 2) 的计算:pso 2=p ??-4

.22/100032

/103ρ (式10)

6.1.8 体积吸收系统的计算

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体积吸收系数(Kra)可通过下式计算:

)()

(1321--?????-=h m kmol y A h y y Q K m

ra (式11)

式中: Q ——通过填料塔的气体量,kmol/h ;

h ——填料层高度,m ;

A ——填料塔的截面积,m 2;

y 1,y 2——进出填料塔气体中SO 2的摩尔分数; m y ?——对数平均推动力 *

-*-*--*-=

?22112211ln

)

()(y y y y y y y y y m (式12)

对于碱液吸收SO 2系统,其吸收反应为极快不可逆反应,吸收液面上SO 2平衡浓度y*可看作零,

则对数平均推动力(y m )可表示为:

2

12

1y y In y y y m -=

(式13) 由于实验气体中SO2浓度较低,则摩尔分数y 1、y 2可用下式表示: p

p y A 11=

p p

y A 22= (式14)

式中:P A1、P A2——进出塔气体中SO2的分压力,Pa

P ——吸收塔气体的平均压力,Pa

将式13和式14代入11中,可得到以分压差为推动力的体积吸收系数(K Ga )的计算式。 )(1132

1---???=

pa h m kmol p p In pAh q

K A A Ga (式15) 6.2 实验数据记录

6.2.1 将实验测的数据和计算的结果等填入表1~表3中

实验时间 ______年___月___日 实验小组人员 _________________ 大气压力 __________KPa 室温 _________℃ 液泛气速 __________ m/s

6.2.2 根据实验结果,以空塔气速为横坐标,分别以吸收效率和压降为纵坐标,绘出曲线。

七、讨论

7.1 由实验结果绘出的曲线,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7.2 过该实验,你认为实验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应做哪些改进?

7.3 还有哪些比本实验中的脱硫方法更好的脱硫方法?

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硫

实验四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硫 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本实验采用填料吸收塔,用5%NaOH或Na2CO3溶液吸收SO2。通过实验可初步了解用填料塔的吸收净化有害气体研究方法,同时还有助于加深理解在填料塔内气液接触状况及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要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用吸收法净化废气中SO2的效果; 2.改变气流速度,观察填料塔内气液接触状况和液泛现象; 3.测定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率及压降; 4.测定化学吸收体系(碱液吸收SO2) 二、实验原理 含SO2的气体可采用吸收法净化。由于SO2在水中溶解度不高,常采用化学吸收方法。吸收SO2吸收剂种类较多,本实验采用NaOH或Na2CO3溶液作吸收剂,吸收过程发生的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2NaOH+SO2 —→ Na2SO3+H 2O Na2CO3+SO2 —→ Na2SO3+CO2 Na2SO3+SO2+H2O —→2NaHSO3; 实验过程中通过测定填料吸收塔进出口气体中SO2的含量,即可近似计算出吸收塔的平均净化效率,进而了解吸收效果。气体中SO2含量的测定采用:甲醛缓冲溶液吸收一盐酸付玫瑰苯胺比色法。 实验中通过测出填料塔进出口气体的全压,即可计算出填料塔的压降;若填料塔的进出口管道直径相等,用U型管压差计测出其静压差即可求出压降。 三、实验装置、流程仪器设备和试剂 (一)实验装置、流程、仪器设备和试剂 实验装置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SO2吸收实验装置

1一空压机;2一缓冲罐;3一转子流量计(气);4一毛细管流量计;5—转子 流量计(水);6一压差计;7一填料塔;8一S02钢瓶;9一混合缓冲器;10— 受液槽;11一高位液槽;12、13一取样口;14一压力计;15一温度计;16一 压力表;17一放空阀;18—泵 图2:SO2吸收试验装置 吸收液从高位液槽通过转子流量计,由填料塔上部经喷淋装置进人塔内,流经填料表面,由塔下部排到受液槽。空气由空压机经缓冲罐后,通过转子流量计进人混合缓冲器,并与SO2气体相混合,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气。SO2来自钢瓶,并经毛细管流量计计量后进人混合缓冲器。含SO2的空气从塔底进气口进人填料塔内,通过填料层后,尾气由塔顶排出。 (二)实验仪器设备 空压机压力7 kg/cm2,气量3.6m3 /h 1台 液体SO2钢瓶1瓶 填料塔D=700mm H=650mm 1台 填料Φ=5~8mm瓷杯若干 泵扬程3m,流量4001/h 1台 缓冲罐容积lm3l个 高位槽500×400 x×600m 1个 混合缓冲罐0.5m3 1个 受液槽500×400×600mm 1个 转子流量计(水)10-100L/hLZB-10 1个 转子流量计(气)4-40m3/hLZB-40 1个 毛细管流量计0.1-0.3mm 1个 U型管压力计200mm 3只

水吸收_低浓度二氧化硫_填料吸收塔_设计

水吸收低浓度SO2填料吸收塔设计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依据和要求 一、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混合气体(空气中含SO 2 气体的混合气体)处理量为90 kmol/h 2、混合气体组成:SO 2 含量为7.6%(摩尔百分比),空气为:92.4%(mol/%) 3、要求出塔净化气含SO 2为:0.145%(mol/%),H 2 O为:1.172 kmol/h 4、吸收剂为水,不含SO 2 5、常压,气体入塔温度为25°C,水入塔温度为20°C。 二、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 2、填料吸收塔的塔径、填料层高度及填料层压强的计算。 3、填料塔附属结构的选型与设计。 4、填料塔工艺条件图。 三、H2O- SO2 在常压20 °C下的平衡数据

四、 气体与液体的物理性质数据 气体的物理性质: 气体粘度()0.0652/G u kg m h =? 气体扩散系数20.0393/G D m s = 气体密度31.383/G kg m ρ= 液体的物理性质:液体粘度 3.6/()L u kg m h =? 液体扩散系数625.310/L D m s -=? 液体密度 3998.2/L kg m ρ= 液体表面张力 4273/92.7110/L dyn cm kg h σ==? 五、 设计要求 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2、填料塔图(2号图)一张

第二部分 SO2净化技术和设备 一、SO2的来源、性质及其危害: 1、二氧化硫的来源 二氧化硫的来源很广泛,几乎所有企业都要产生二氧化硫,最主要途径是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大约一吨煤中含有5-50kg硫,一吨石油中含有5-30kg硫。这些燃料经燃烧都产生并排放出二氧化硫,占所有排放总量的96%. 二氧化硫的来源包括微生物活动,火山活动,森林火灾以及海水飞沫。主要有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两大类: 自然来源主要是火山活动,喷出的火山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地质深处的天然硫元素在火山喷发过程中燃烧氧化为二氧化硫,随火山灰一起喷射到大气中。地球上57%的二氧化硫来自自然界,沼泽、洼地、大陆架等处所排放的硫化氢,进入大气,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二氧化硫。自然排放大约占大气中全部二氧化硫的一半,通过自然循环过程,自然排放的硫基本上是平衡的。 人为来源则指在人类进行生产、生活活动中,使用含硫及其化合物的矿石进行燃烧,以及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纸浆的生产等产生的工业废气,从而使其中一部分或全部的硫以二氧化硫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形成二氧化硫污染。这部分二氧化硫占地球上二氧化硫来源的43%。随着化石燃料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全世界认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在不断在增加,其中北半球排放的二氧化硫占人为排放总量的90%。我国的能源主要依靠煤炭和石油,而我国的煤炭、石油一般含硫量较高,因此,火力发电厂、钢铁厂、冶炼厂、化工厂和炼油厂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燃用高硫煤,燃煤设备未能采取脱硫措施,致使二氧化硫排放量不断增加,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又名亚硫酸酐,英文名称: sulfur dioxide 。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分子量64.07 密度为1.4337kg/m3 (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溶解度:9.4g/mL(25℃)熔点-76.1℃(200.75K)沸点-10℃ (263K)

111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吉林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处理量为3100m3/h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教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1 年 12 月 5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处理量为2550~3200m3/h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 矿石焙烧炉送出的气体冷却到20℃后送入填料塔中,用20℃清水洗涤洗涤除去其中的SO 2入塔的炉气流量为3100m3/h,其中进塔SO2的摩尔分率为0.05,要求SO2的吸收率为95%。吸收塔为常压操作,因该过程液气比很大,吸收温度基本不变,可近似取为清水的温度。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 2、工艺操作条件: (1)操作平均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t=20℃ (3)选用填料类型及规格自选。 3、设计任务: 完成吸收塔的工艺设计与计算,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绘制吸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和吸收塔的工艺条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 处理量为3100m3/h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化工原理教学与实验中心 2011年11月

目录 摘要.................................................................................................................................IV 第一章绪论. (1) 1.1 吸收技术概况 (1) 1.2 吸收设备发展 (1) 1.3 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第二章吸收塔的设计方案 (4) 2.1 吸收剂的选择 (4) 2.2 吸收流程选择 (5) 2.2.1 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 (5) 2.2.2 吸收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过程说明 (6) 2.3 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择 (7) 2.3.1 吸收塔设备的选择 (7) 2.3.2 填料的选择 (8) 2.4 吸收剂再生方法的选择 (10) 2.5 操作参数的选择 (11) 2.5.1 操作温度的确定 (11) 2.5.2 操作压强的确定 (11) 第三章吸收塔工艺条件的计算 (12) 3.1 基础物性数据 (12) 3.1.1 液相物性数据 (12) 3.1.2 气相物性数据 (12) 3.1.3 气液两相平衡时的数据 (12) 3.2 物料衡算 (12) 3.3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13)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 本法系用酸碱滴定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分别作为第一法、第二法、第三法测定经硫黄熏蒸处理过的药材或饮片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可根据具体品种情况选择适宜方法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 第一法(酸碱滴定法) 本方法系将中药材以蒸馏法进行处理,样品中的亚硫酸盐系列物质加酸处理后转化为二氧化硫后,随氮气流带入到含有双氧水的吸收瓶中,双氧水将其氧化为硫酸根离子,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计算药材及饮片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 仪器装置如图1。A为1000ml两颈圆底烧瓶;B为竖式回流冷凝管;C为(带刻度)分液漏斗;D为连接氮气流入口;E为二氧化硫气体导出口。另配磁力搅拌器、电热套、氮气源及气体流量计。 测定法取药材或饮片细粉约10g(如二氧化硫残留量较髙,超过1000mg/kg,可适当减少取样量,但应不少于5g),精密称定,置两颈圆底烧瓶中,加水300~400ml。打开回流冷凝管开关给水,将冷凝管的上端E口处连接

一橡胶导气管置于100ml 锥形瓶底部。锥形瓶内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50ml 作为吸收液(橡胶导气管的末端应在吸收液液面以下)。使用前,在吸收液中加入3滴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ml),并用L 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至黄色(即终点;如果超过终点,则应舍弃该吸收溶液)。开通氮气,使用流量计调节气体流量至约min ;打开分液漏斗C 的活塞,使盐酸溶液(6mol/L)10ml 流入蒸馏瓶,立即加热两颈烧瓶内的溶液至沸,并保持微沸;烧瓶内的水沸腾小时后,停止加热。吸收液放冷后,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用氢氧化钠滴定液(L)滴定,至黄色持续时间20秒不褪,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 照下式计算: 供试品中一氧化硫残留量(μg/g)=W c B A 6 10032.0???-)( 式中 A 为供试品溶液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ml ; B 为空白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ml ; c 为氢氧化钠滴定液摩尔浓度,mol/L ; 为lml 氢氧化钠滴定液(lmol/L)相当的二氧化硫的质量,g ; W 为供试品的重量,g 。 第二法(气相色谱法) 本法系用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测定药材及饮片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采用GS-GasPro 键合硅胶多孔层开口管色谱柱(如GS-GasPro ,柱长30m ,柱内径或等效柱,热导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50℃。程序升温:初始50°C,保持2分钟,以每分钟20℃:升至200°C,保持2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载气为氦气,流速为每分钟。顶空进样,采用气密针模式(气密针温度为105°C)的顶空进样,顶空瓶的平衡温度为80°C,平衡时间均为10分钟。系统适用性试验应符合气相色谱法要求。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亚硫酸钠对照品500mg ,置10ml 量瓶中,加入含%甘露醇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混合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每lml 含亚硫酸钠的对照品贮备溶液。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溶液、、、lml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修订)时间:2017年6月 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编码:080241010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课程总学时:56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8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本实验大纲是依据2017版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置而进行的。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课程主要是针对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进行的,是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置而进行的。 三、本课程实验目的和任务 培养环境工程师的实践分析和管理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教育素质,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 1、掌握粉尘真密度的测定原理;掌握碱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原理。 2、提高学生的工程教育素质,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会使用的仪器有真空干燥器,二氧化硫吸收塔,大气采样器等。 3、掌握粉尘真密度的测定方法;掌握碱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吸收过程及吸收塔的操作过程。 四、实验基本要求 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锻炼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充分应用学生已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完成一些给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实验,并学会自己设计、准备完成一个综合实验,培养检验学生自学能力。 1、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选定及其选定原则说明 选定实验有:(1)粉尘真密度的测定; (2)碱液吸收二氧化硫。 选定的原则: (1)选定一种测定粉尘物理性质的方法; (2)选定一种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2、每个实验项目应达到的教学要求和具体规定 选定的实验有验证型的,也有综合性的实验,要求学生在预习后,能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并能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若为选作实验项目要在序号前加“*”,并说明选作要求)

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SO2,混合 气体的处理为2500m3/h,其中SO2(体积分数)8﹪。要求塔 板排放气体中含SO2低于0.4%,采用清水进行吸收。(二)操作条件 常压,20℃ (三)填料类型 选用塑料鲍尔环、陶瓷拉西环填料规格自选 (四)设计内容 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4、吸收塔接管尺寸的计算 5、绘制吸收塔的结构图

6、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7、参考文献 8、附表 目录 一、概述 (4) 二、计算过程 (4) 1. 操作条件的确定 (4) 1.1吸收剂的选择 (4) 1.2装置流程的确定 (4) 1.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4) 1.4操作温度与压力的确定 (4) 2. 有关的工艺计算 (5) 2.1基础物性数据 (5) 2.2物料衡算 (6) 2.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6) 2.4填料层降压计算 (11) 2.5吸收塔接管尺寸的计算 (12) 2.6附属设备……………………………………………… ..12 三、评价 (13) 四、参考文献 (13) 五、附表 (14)

一、概述 填料塔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 耐腐蚀材料制造,所以它特别适用于处理量小,有腐蚀性的物 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液体自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洒于填料 顶部,并在填料的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从塔底的气体口送入,流过填料的空隙,在填料层中与液体逆流接触进行传质。因气 液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所以填料塔属连续接触式的气液 传质设备。 二、设计方案的确定 (一) 操作条件的确定 1.1吸收剂的选择 因为用水作吸收剂,同时SO2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1.2装置流程的确定 用水吸收SO2属于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故为提高传 质效率,选择用逆流吸收流程。 1.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用不吸收SO2的过程,操作温度低,但操作压力高,因 为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堆填料,在塑料散堆填料中,塑

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采用清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2600m3/h,其中含氨为7%(体积分数),混合气体的进料温度为25℃。要求:氨气的回收率达到98%。(20℃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H=0.725kmol/(m3.kPa) 二、工艺操作条件: (1)操作平均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 : t=20℃ (3)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数自己确定 (4)选用填料类型及规格自选。 三、设计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和说明 (2)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3)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5)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6)绘制液体分布器施工图 (7)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 (8)设计参数一览表; (9)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A4号图纸); (10)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A4号图纸); (11)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目录 1. 设计方案简介 (1) 1.1设计方案的确定 (1) 1.2填料的选择 (1) 2. 工艺计算 (1) 2.1 基础物性数据 (1) 2.1.1液相物性的数据 (1) 2.1.2气相物性的数据 (1) 2.1.3气液相平衡数据 (1) 2.1.4 物料衡算 (1) 2.2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2) 2.2.1 塔径的计算 (2) 2.2.2 填料层高度计算 (3) 2.2.3 填料层压降计算 (6) 2.2.4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7) 3. 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8) 3.1 填料支承设备 (8) 3.2填料压紧装置 (8) 3.3液体再分布装置 (8) 4. 设计一览表 (9) 5. 后记 (9) 6. 参考文献 (9) 7. 主要符号说明 (10) 8. 附图(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 建立中药材二氧化硫质量标准,使中药材质量检验有章可循。 2.范围 本公司生产所使用的所有中药材及饮片(矿物类除外)。 3.职责 检验人员按照本标准对中药材二氧化硫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准确负责。 4.内容 4.1 标准干姜、天冬、天花粉、天麻、牛膝、丹参、白及、灵芝、委陵菜、首乌藤、党参、粉葛、黄连、酸枣仁、山药、白芍、白术等17种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 mg/kg;其他中药材 及饮片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 150 mg/kg。 4.2仪器方法 4.2.1 仪器装置如图。A为1000ml 两颈圆底烧瓶; B为竖式回流冷凝管;C为 (带刻度)分液漏斗; D为连接氮气流入口; E为二氧化硫气体导出口。 另配磁力搅拌电热套。 4.2.2 装置准备 4.2.2.1仪器照图安装,在室温20~25℃,于通风厨内进行操作。 4.2.2.2 将1000ml两颈圆底烧瓶(A)置于相匹配可调温度的电热套内。 4.2.2.3 在C(带刻度)分液漏斗加入盐酸溶液(6mol/L)适量备用。 4.2.2.4 竖式冷凝器(B)固定在两颈蒸馏瓶A上。

4.2.2.5将橡胶导气管连接二氧化硫气体出口E,另一端导入一个250ml三角烧瓶底部至吸收液内。 4.2.2.6 连接氮气流入口D。(气的流速为低流速,至吸收液内有气泡均匀排除)4.2.2.7 连接自来水与回流冷凝管。 4.3操作方法 4.3.1精密称取中药材或饮片细粉10g,置1000ml两颈圆底烧瓶(A)中,加水300~400ml(没过刻度分液漏斗下端)。在刻度分液漏斗(C)中加入盐酸溶液(6mol/L)适量备用。 4.3.2 打开与冷凝水连接的回流冷凝器开关给水,将冷凝管的上端E口处连接一橡胶导气管置于三角烧瓶内,加入水125ml和淀粉指示液1ml作为吸收液 4.3.3开通氮气,调节适宜的气体流量(参考流量0.2L/min).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溶液(6mol/L)10ml,给两颈烧瓶内的溶液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3min 后开始用碘滴定液滴定,吸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至吸收液显蓝色且在20s内蓝色或蓝紫色不完全消退,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4.4 每1mol滴定液【C(1/2I2)=0.01mol/L】相当于0.6406mg的二氧化硫(SO2)。照下式计算: X= (A-B)×C×0.6406 W×1000 式中X为供试品中的二氧化硫总含量mg/kg; A为供试品消耗碘滴定液的体积ml; B为空白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C为碘滴定液浓度mol/L; W为供试品的重量g。 0.6406为1ml碘滴定液[C(1/2I2)=1mol/L]相当的二氧化硫的质量mg。

(完整版)二氧化硫教案讲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硫和氮的化合物(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是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之前对硅、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准备。同时,通过学习硫和氮的化合物知识,为本章第四节的学习做铺垫。在本节的学习中,通过实验现象,了解硫、氮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本节内容主要对SO2、NO、NO2进行全面剖析,分析氮氧化物和SO2性质及其对大气的污染,以及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去保护环境。因此在教学安排上,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第二课时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本节课学习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本节内容安排上,先学习其性质和用途,再认识其引起环境污染的原因,思考解决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同时本课时内容联系实际,学生易接受。教材编排的目的明确,给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同时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开拓学生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前两节的知识,对非金属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有了一个的整体思路。利用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学生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分析简单的化学反应。同时,本课时的学习也贴切生活,涉及漂白、酸雨等知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通过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使他们以后对生活中的事物保持思考习惯,对身边的事物保持科学的态度。同时,对于刚步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虽然之前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其系统的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还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及物质有其一般规律,也有其特殊性质。对于大部分学生,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需要提高。对于实验的设计,这是学生的短板,也是学生所恐惧的板块,需要不断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塔设计

齐齐哈尔大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水吸收SO2填料塔(3200m3/h) 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班:生工112班 姓名:蒋燕妮 学号: 2011053072 指导教师:赵国君 设计时间:2014.06.23—07.06

摘要 吸收是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气态均相混合物的 一种单元操作。在化工生产中主要用于原料气的净化,有用组分的回收等。 气液两相的分离是通过它们密切的接触进行的,在正常操作下,气相为连续相而液相为分散相,气相组成呈连续变化,气相中的成分逐渐被分离出来。填料塔是气液呈连续性接触的气液传质设备,属微分接触逆流操作过程。塔的底部有支撑板用来支撑填料,并允许气液通过。支撑板上的填料有整砌和乱堆两种方式。填料层的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从而使液体均匀喷洒于填料层上。填料层的空隙率超过90%,一般液泛点较高,单位塔截面积上填料塔的生产能力较高,研究表明,在压力小于0.3MPa时,填料塔的分离效率明显优于板式塔。 这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用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然后再进行解吸处理得到二氧化硫。要求设计包括塔径、填料塔高度、塔管的尺寸等,需要通过物料衡算得到所需要的基础数据,然后进行所需尺寸的计算得到各种设计参数,为图的绘制打基础,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水;二氧化硫;吸收;填料塔;物料衡算

Abstract Absorption is an important unit operation in the differences in solubility using mixture gas in the liquid in the separation of gaseous homogeneous mixture. In the chemical production is mainly used for purifying raw gas, recovery of valuable components etc.. Separation of gas-liquid two-phase is close contact with them, in normal operation, the gas phase as the continuous phase and the liquid phase is dispersed phase, gas phase composition of a continuous change, the gas phase composition was gradually isolated. The tower is gas-liquid in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equipment of continuous contact, belonging to differential contact counter-current opera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tower with a supporting plate for supporting the filler, and allow the liquid through the. The support plate and a whole masonry filler has two ways. The liquid distribution device above the filler layer, so that the liquid is uniformly sprayed on the filler layer. Void filler layer rate exceeds 90%, the general flooding points higher, the tower unit cross-sectional area of packing tower production capacity is higher,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ressure is less than 0.3MPa,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packed tower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plate tower. The curriculum design task is the absorption of sulfur dioxide in air with water, and then desorption with sulfur dioxide. Design requirements including the tower diameter, height of packed tower, tower tube size, need through the material balance to get basic data needed, and then calculate the required size of the various design parameters, for drawing foundation, to provide data for reference. Keywords: water; sulfur dioxide; absorption; packed tower; material balance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教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方向)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5 月31 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2012 学年第2学期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2009) 指导教师:工作部门:化工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题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二、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 1. 工艺条件与数据 煤气中含苯2%(摩尔分数),煤气分子量为19;吸收塔底溶液含苯≥0.15%(质量分数);吸收塔气-液平衡y*=0.125x;解吸塔气-液平衡为y*=3.16x;吸 收回收率≥95%;吸收剂为洗油,分子量260,相对密度0.8;生产能力为每小时 处理含苯煤气2000m3;冷却水进口温度<25℃,出口温度≤50℃。 2. 操作条件 吸收操作条件为:1atm、27℃,解吸操作条件为:1atm、120℃;连续操作;解吸气流为过热水蒸气;经解吸后的液体直接用作吸收剂,正常操作下不再补充 新鲜吸收剂;过程中热效应忽略不计。 3. 设计内容 ①吸收塔、解吸塔填料层的高度计算和设计; ②塔径的计算; ③其他工艺尺寸的计算。 三、进度安排 1.5月14日:分配任务; 2.5月14日-5月20日:查询资料、初步设计; 3.5月21日-5月27日:设计计算,完成报告。 四、基本要求 1. 设计计算书1份:设计说明书是将本设计进行综合介绍和说明。设计说明 书应根据设计指导思想阐明设计特点,列出设计主要技术数据,对有关工艺流程 和设备选型作出技术上和经济上的论证和评价。应按设计程序列出计算公式和计 算结果,对所选用的物性数据和使用的经验公式、图表应注明来历。 设计说明书应附有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设计说明书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封面;目录;绪论;工艺流程、设备及操作 条件;塔工艺和设备设计计算;塔机械结构和塔体附件及附属设备选型和计算; 设计结果概览;附录;参考文献等。 2. 图纸1套:包括工艺流程图(3号图纸)。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2331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

2331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 本法系用酸碱滴定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分别作为第一法、第二法、第三法测定经硫黄熏蒸处理过的药材或饮片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可根据具体品种情况选择适宜方法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 第一法(酸碱滴定法} 本方法系将中药材以蒸馏法进行处理,样品中的亚硫酸盐系列物质加酸处理后转化为二氧化硫后,随氮气流带入到含有双氧水的吸收瓶中,双氧水将其氧化为硫酸根离子,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计算药材及饮片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 仪器装置如图1。 A为1000ml两颈圆底烧瓶;B为竖式回流冷凝管;C为(带刻度)分液漏斗;D为连接氮气流入口;E为二氧化硫气体导出口。另配磁力搅拌器、电热套、氮气源及气体流量计。 测定法取药材或饮片细粉约10g(如二氧化硫残留量较高,超过1000mg/kg,可适当减少取样量,但应不少于5g),精密称定,置两颈圆底烧瓶中,加水300~400ml。打开回流冷凝管开关给水,将冷凝管的上端E口处连接一橡胶导气管置于100ml锥形瓶底部。锥形瓶内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50ml作为吸收液(橡胶导气管的末端应在吸收液液面以下)。使用前,在吸收液中加入3滴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2.5mg/ml),并用0.Olmol/L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至黄色(即终点;如果超过终点,则应舍弃该吸收溶液)。开通氮气,使用流量计调节气体流量至约0.2L/min;打开分液漏斗C的活塞,使盐酸溶液(6mol/L)10ml流入蒸馏瓶,立即加热两颈烧瓶内的溶液至沸,并保持微沸;烧瓶内的水沸腾1.5小时后,停止加热。吸收液放冷后,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用氢氧化钠滴定液(O.Olmol/L)滴定,至黄色持续时间20秒不褪,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

二氧化硫吸收塔的设计计算

(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用水吸收S02,为提高传质效率,选用逆流吸收过程。因用水作为吸收剂,且S02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二)填料的选择 该系统不属于难分离的系统,操作温度及压力较低,可采用散装填料,系统中有S02,有一定的腐蚀性,故考虑选用塑料鲍尔环,由于系统压降无特殊要求,考虑到不同尺寸鲍尔环的传质性能选用D g38塑料鲍尔填料。 (三)设计步骤 本课程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设计 (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2)填料塔的工艺尺寸计算;主要包括: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层压降; (3)设计液体分布器及辅助设备的选型; (4)绘制有关吸收操作图纸。 (四)基础数据 1、液相的物性数据 对于低浓度的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以近似取水的物性数据,由手册查得,20℃时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ρ=998.2 kg/m3 L 粘度 μ=0.001 Pa·s=3.6 kg/(m·h) L

表面张力 L σ=73 dyn/cm=940 896 kg/h 2 S02在水中的扩散系数 L D =1.47×10-5 cm 2 /s=5.29×10-6 m 2 /h 2、 气相的物性数据 混合气体的平衡摩尔质量 M =0.08×64.06+0.92×29=31.80g/mol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 G ρ=101.331.808.31427320??+() =1.322 kg/m 3 混合气体的粘度可以近似取空气的粘度,查手册20℃时空气的粘度为 G μ=1.81×10-5 Pa ·s=0.065 kg/(m ·h) 查手册得S02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 G D =0.108 cm 2 /s =0.039 m 2 /h 3、 气液相平衡数据 查手册,常压下20℃时: S0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 E=3.55×1O 3 kPa 相平衡常数为 m E P = =3.55×1O 3 /101.3=35.04 溶解度系数 L s H EM ρ= =998.2/3.55×1O 3 /60.06=0.00468 kmol/h 相平衡关系为 1.153266.7667 6y x = 4、填料的填料因子及比表面积数据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

- 1 -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 本法系用酸碱滴定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分别作为第一法、第二法、第三测定经硫磺熏蒸处理过的药材或饮片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可根据具体品种情况选择适宜方法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 第一法(酸碱度滴定法) 本方法系将中药材以蒸馏法进行处理,样品中的亚硫酸盐系列物质加酸处理后转化为二氧化硫后,随氮气流带入到含有双氧水的吸收瓶中,双氧水将其氧化为硫酸根离子,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计算药材及饮片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 1.装置(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仪器装置) A1000ml两颈圆底烧瓶 B竖式回流冷凝管 C带刻度的分液漏斗 D连接氮气流入口 E二氧化硫气体导出口 另配磁力搅拌器、电热套、氮气源及气体流量计。 2.测定方法 取药材或饮片细粉约10g(如二氧化硫残留量较高,超过1000mg/kg,可适当减少取样量,但应不少于5g),精密称定,置两颈圆底烧瓶中,加水300~400ml

打开回流冷凝管开关给水,将冷凝管的上端E口处连接一橡胶导气管置于100ml 锥形瓶底部。锥形瓶内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50ml作为吸收液(橡胶导气管的末端应在吸收液面以下)。使用前,在吸收液中加人3滴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2.5mg/ml),并用0.01mol/L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至黄色)即终点;如果超过终点,则应舍弃该吸收溶液)。开通氮气,使用流量计调节气体流量至约0.2L/min;打开分液漏C的活塞,使盐酸溶液(6mOl/L)10ml流入蒸馏瓶,立即加热两颈烧瓶内的溶液至沸,并保持微沸;烧瓶内的水沸1.5小时后,停止加热。吸收液放冷后,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lmol/L)滴定至黄色持 续时间20秒不褪,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 照下式计算: 供试品中一氧化硫残留量(ug/g)=(A-B)*c*0.032*106 W 式中A为供试品溶液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mb B为空白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ml; c为氢氧化钠滴定液摩尔浓度,mol/L; 0.032为1ml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相当的二氧化硫的质量,g; W为供试品的重量,g。 第二法(气相色谱法) 本法系用气相色谱法(附录9)测定药材及饮片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采用GS-GasPro键合硅胶多孔层开口管色谱柱(如GS-GasPro,柱长30m,柱内径0.32mm)或等效柱,热导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50℃;。程序升温:初始50℃,保持2分钟,以每分钟20℃:升至200℃,保持2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载气为氦气,流速为每分钟2.0ml。顶空进样,采用气密针模式(气密针温度为105℃)的顶空进样,顶空瓶的平衡温度为80℃,

清水吸收二氧化硫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在化工生产中,气体吸收过程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差异,在气液两相接触是发生传质,实现气液混合物的分离。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目的是: ①回收或捕获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 ②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物,以免污染大气。根据不同性质上的差异,可以开发出不同的分离方法。吸收操作仅为其中之一,它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差异,在气液两相接触时发生传质,实现气液混合物的分离。 一般说来,完整的吸收过程应包括吸收和解吸两部分。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原料气的净化,气体产品的精制,治理有害气体,保护环境等方面都要用到气体吸收过程。填料塔作为主要设备之一,越来越受到青睐。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以水为溶剂,经济合理,净化度高,污染小。此外,由于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具有很大的利用。 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我设计的题目是:炉气处理量为m3 4200炉气吸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本次任务为用水吸收二氧化硫常压填料塔。具体设计条件如下: 1、混合物成分:空气和二氧化硫; 2、二氧化硫的含量:0.05(摩尔分率) 3、操作压强;常压操作 4、进塔炉气流量:h 4200 m3 5、二氧化硫气体回收率:95% 吸收过程视为等温吸收过程。

目录 摘要 .................................................................................................................................................. I 第一章 设计方案的确定 (1) 1.1流程方案 (1) 1.2设备方案 (1) 1.3流程布置 (1) 1.4吸收剂的选择 (1) 第二章 填料的选择 (2) 2.1对填料的要求 (2) 2.2填料的种类和特性 (2) 2.3填料尺寸 (3) 2.4填料材质的选择 (3) 第三章 工艺计算 (4) 3.1气液平衡的关系 (4) 3.2吸收剂用量及操作线的确定 (4) 3.2.1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4) 3.2.2操作线的确定 (5) 3.3塔径计算 (5) 3.3.1采用Eckert 通用关联图法计算泛点速率f u : (5) 3.3.2操作气速 (7) 3.3.3塔径计算 (7) 3.3.4喷淋密度U 校核 (7) 3.3.5单位高度填料层压降(Z P )的校核 (8) 3.4填料层高度计算 (9) 3.4.1传质系数的计算 (9) 3.4.2填料高度的计算 (12) 第四章 填料塔内件的类型与设计 (13) 4.1 塔内件的类型 (13) 第五章 辅助设备的选型 (16) 5.1管径的选择 (16) 5.2泵的选取: (17) 5.3风机的选型: (17) 第六章 填料塔附属高度计算 (17) 第七章 分布器简要计算 (18) 第八章 关于填料塔设计的选材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附图 (21) 致谢 (22)

氨吸收塔的设计

电信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学生自拟课题审批表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办学点)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课题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系部电信工程系 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2014年4月 2 3 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G1051 教学班

吸收塔课程设计 摘要:氨是化工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生产原料,但是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于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都会造成破坏和污染,因此,为了避免化学工业产生的大量的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直接排入大气而造成空气污染,需要采用一定方法对于工业尾气中的氨气进行吸收,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填料吸收塔吸收的方法来净化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使其达到排放标准。设计采用填料塔进行吸收操作是因为填料可以提供巨大的气液传质面积而且填料表面具有良好的湍流状况,从而使吸收过程易于进行,而且,填料塔还具有结构简单、压降低、填料易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优点,从而可以使吸收操作过程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引言:填料塔是以塔内装有大量的填料为相间接触构件的汽液传质设备。填料塔于19世纪中期已应用于工业生产,此后,它与板式塔竞相发展,构成了两类不同的汽液传质设备。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的汽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与板式塔相比,填料塔具有以下特点:①生产能力大。②分离效率高。③压力降小。 ④持液量小。⑤操作弹性大。但是,填料塔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填料造价高;当液体负荷较小时不能有效的润湿填料表面,使传质效率降低;不能直接用于有悬浮物或容易聚合的物料;对侧线进料和出料等复杂精馏不太合适等。因此,在选择塔的类型时,应根据分离物系的具体情况和操作所追求的目标综合考虑上述各因素。 填料的种类很多,根据装填方式不同,可分为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两大类。散装填料中较为典型的有拉西环填料、鲍尔环填料、阶梯环填料、弧鞍填料、矩鞍填料、金属环矩鞍填料、球形填料。工业上常用的规整填料有格栅填料、波纹填料、脉冲填料等。 塔型的合理选择是做好塔设备设计的首要环节,选择时应考虑物料的性质、操作的条件、塔设备的性能以及塔设备的制造、安装、运转和维修等方面的因素。板式塔的研究起步较早,具有结构简单、造价较低、适应性强、易于放大等特点。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正确操作。 2 范围 适用本公司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3 责任 质量管理部 4 内容 4.1 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4.2概述 本法系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经硫黄熏蒸处理过的药材或饮片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将中药材以蒸馏法进行处理,样品中的亚硫酸盐系列物质加酸处理后转化为二氧化硫后,随氮气流带入到含有双氧水的吸收瓶中,双氧水将其氧化为硫酸根离子,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计算药材及饮片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 4.3 仪器与用具 1000ml两颈圆底烧瓶、竖式回流冷凝管、带刻度分液漏斗、连接氮气流入口、二氧化硫气体导出口,另配磁力搅拌器、电热套、氮气源及气体流量计。 4.4 仪器装置 如图1。

A为1000ml两颈圆底烧瓶;B为竖式回流冷凝管;C为(带刻度)分液漏斗;D为连接氮气流入口;E为二氧化硫气体导出口。 4.5 测定法 取药材或饮片细粉约10g(如二氧化硫残留量较高,超过1000mg/kg,可适当减少取样量,但应不少于5g),精密称定,置两颈圆底烧瓶中,加水300~400ml。打开回流冷凝管开关给水,将冷凝管的上端E口处连接一橡胶导气管置于100ml锥形瓶底部。锥形瓶内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50ml作为吸收液(橡胶导气管的末端应在吸收液液面以下)。使用前,在吸收液中加入3滴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2.5mg/ml),并用0.01mol/L 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至黄色(即终点;如果超过终点,则应舍弃该吸收溶液)。开通氮气,使用流量计调节气体流量至约0.2L/min;打开分液漏斗C的活塞,使盐酸溶液(6mol/L)10ml流入蒸馏瓶,立即加热两颈烧瓶内的溶液至沸,并保持微沸;烧瓶内的

相关主题
  •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
  • 碱液吸收二氧化硫实验
  •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
  • 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
  • 吸收塔设计说明
  • 二氧化硫吸收设计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

深圳SEO优化公司自贡模板推广报价海口阿里店铺运营推荐驻马店模板网站建设报价莱芜seo排名鹤壁SEO按效果付费推荐娄底模板网站建设多少钱锦州SEO按效果付费推荐黔西南SEO按效果付费哪家好安康网站设计价格南联外贸网站建设报价达州营销型网站建设价格武威建站价格坂田网站seo优化价格永湖建设网站多少钱大同网络营销价格文山网站优化公司坑梓关键词按天收费哪家好塘坑网站排名优化公司四平网站定制和田关键词按天收费多少钱梧州百姓网标王推广公司青岛网页设计推荐果洛网络推广邯郸网络推广哪家好洛阳模板推广延安SEO按效果付费推荐福州SEO按效果付费价格渭南网站制作设计公司海东企业网站建设多少钱济源企业网站设计公司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深圳SEO优化公司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