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客户端11月3日讯 “我们就是想让更多国人吃上国产的‘乳酸菌’。”11月1日,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专场活动上,来自该校的乳酸菌研究利用项目团队成员余婷路演的《传统发酵食品分离乳酸菌的保健作用研究及专利菌株开发》项目,赢得现场专家的一致好评。据了解,该项目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夺得了海外赛现代农业与食品赛道金奖。

这个团队为什么能获奖?他们研究的内容会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该项目负责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全职博士后龙兴瑶。

▲龙兴瑶团队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夺得了海外赛现代农业与食品赛道金奖。受访者供图

跑遍全国,近7年收集到近300个乳酸菌样品

“我在韩国读博士研究的是益生菌,在学习中发现韩国的益生菌产品国产率非常高。而且,他们的乳酸菌大部分是从每天吃的泡菜、大酱中分离出来的。同时,我调查发现,中国85%生产用的菌株都来自国外且价格昂贵。”谈起做该项目的初衷,龙兴瑶表示,中国的传统发酵食品历史更悠久,但传统食物中乳酸菌利用率还不够。

这让龙兴瑶十分困惑,明明国内的乳酸菌在抗酸、抗胆盐方面的能力都很强,在动物实验中体现出对一些疾病的预防效果也很优秀,为什么国内很多人还有一个误区,觉得进口的乳酸菌就是最好的呢?

“如果能找到更多种类的乳酸菌,让国内市场上的乳酸菌产品更多地用上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菌株,消费者就可以花更少的钱享受到更优质的产品。”龙兴瑶这样想。

于是,在读博期间,龙兴瑶和同门师姐余婷、师兄赵欣决定,建立中国的乳酸菌库,让更多中国人吃上国产的“乳酸菌”。

“我们先去西藏和新疆采样收集传统发酵食品样品。”龙兴瑶告诉记者,在西藏,他们全员有了高原反应,头疼得厉害。他们就背着氧气罐,坐五六个小时的车颠簸到农户家。去新疆采样的时候,牧民家相隔很远,每户之间要开三四个小时的车。

“我们找当地人做翻译和向导,才得到农户们的支持。由于西藏和新疆做酸奶的时间是一定的,如果超出那个时间,就没有办法再进行采样,所以大家都铆足了劲,挺辛苦的。”龙兴瑶说。

为了收集到更丰富的乳酸菌样品,龙兴瑶三人还打起了四川、重庆泡菜,广西的发酵肉制品,云南的发酵酸乳等传统发酵食品的“主意”,先后辗转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去寻找样本。

她拿出厚厚的一叠机票说,“很多地方不止去一次,比如云南、广西,我们团队先后就去了五六回。”

经过近7年时间,走过全国10多个城市,最终,他们收集到近300个样品。“真的是跑断了腿,但是看着满满的收获,便坚定了我们继续做下去的决心。”龙兴瑶说。

▲龙兴瑶团队去广西柳州的农户家里采样。受访者供图

建立益生菌菌种库,获得31项专利,部分已成功转化

如何用更少的样品分离纯化更多的菌种?对于经验不足的龙兴瑶团队,这是个不小的难题。

“乳酸菌菌种有很多,但是可以被分离出来的菌种数量是有限的。如果一个样品采集回来,能够分离出10多种不同的乳酸菌,那就可以真正做到‘物尽其用’。”龙兴瑶说。

“乳酸菌是兼具需氧和厌氧两种特性的细菌,刚开始,我们始终无法将有些严格厌氧的乳酸菌分离出来。后来,我们通过学习、创新乳酸菌分离操作技术,在实验室反复摸索,经过一次次的失败,最终,总结出不同菌种所需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培养时间等。”龙兴瑶说,现在他们每一个样品都可以成功分离纯化10多种甚至是20种乳酸菌。

说罢,她拿出一本《益生菌菌种目录》告诉记者,目录上记录的国内可食用的乳酸菌,他们大部分都已分离出来。现在,她们的菌种库有1000多株菌了。

菌株分离培养筛选后,他们着手进行了动物实验来探索乳酸菌的功能性,把其中功能性较好的益生菌进行专利菌株申请,变成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株。据了解,目前该团队已有31项乳酸菌专利,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关键配料和创新技术的高价垄断。

龙兴瑶说,“现在,我们和国内的一些乳制品企业、益生菌生产企业合作,把我们的专利菌株进行专利转化,已研发出了包含缓解便秘、结肠炎、解酒、护肝、减肥等功效的产品。”

▲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比赛上,龙兴瑶团队正介绍他们的项目。受访者供图

未来将着重研究乳酸菌的功能性,扩充菌种库

“对回国的博士后,重庆会提供一笔项目启动资金。目前,我已完成博士学业回国,将用这笔启动资金进行新的项目研究。”龙兴瑶告诉记者,“我们的研究方向是乳酸菌的功能性研究,未来,我们力图在乳酸菌的基因编辑方向有所突破,通过基因编辑调控乳酸菌的蛋白质表达,从而达到靶向调节宿主机体功能性的作用。

“前段时间,我们又去采集了一批新的样品回来,准备对这批样品进行分菌,扩充我们的菌种库。希望未来能和更多的企业合作,让专利变成产品落地,造福更多的人。”龙兴瑶说。

报道链接: https://wap.cqrb.cn/detail?classId=10&id=1657443


上一条:重庆日报客户端:2023年重庆市大学生"爱我国防"主题演讲比赛总决赛举行
下一条:中国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邀请企业专家开启“头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