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部门 街镇
无障碍 关怀版 繁体版 登录 | 注册 注销 网站支持IPv6
热搜词: 疫情防控 企业开办 身份证 社保养老
首页 政务公开
领导信息 政策文件 政策解读 营商环境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政策咨询问答库 基层政务公开
走进丰都
丰都县情 丰都地理 丰都文化 丰都资源 丰都物产 丰都旅游 丰都发展
政务服务
渝快办 场景式服务 便民地图 办事指南解读 特殊群体服务 特色服务 便民服务 政务服务统计数据
互动交流
公开信箱 意见征集 在线调查 网上信访 网上投诉 互联网+督查
数说丰都
统计公报 统计年鉴 普查数据 进度数据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2300086860353/2022-00080 [ 发文字号 ] 丰都府发〔2022〕2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丰都县政府办
[ 成文日期 ] 2022-02-24 [ 发布日期 ] 2022-03-03
[ 索引号 ] 115002300086860353/2022-00080
[ 发文字号 ] 丰都府发〔2022〕2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丰都县政府办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2-02-24
[ 发布日期 ] 2022-03-03

丰都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丰都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 丰都府发〔2022〕2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有关单位:

《丰都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已县委十五届常委会第3会议、第十八届人民政府第15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丰都县人民政府    

20222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丰都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丰都县人民政府

202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与这一宏伟目标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是重要基础保障之一。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安全工作,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解决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实施国家水网等重大工程,维护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新要求的五年规划,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新定位、新使命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时期。2020710日,陈敏尔书记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十四五”规划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凝聚战略共识、突出战略抓手、强化战略保障,奋力书写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丰都县历史文化悠久,地理区位突出,资源禀赋优越,因江而兴,因水灵动。作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区县,丰都既是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渝东北连接主城都市区、渝东南的重要节点,重要的绿色工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重要目的地。随着“十四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等系列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的纵深推进,丰都县正处于多层战略机遇叠加期,经济社会进入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防洪减灾的要求更高,人民群众喝好水的愿望更强烈,缓解城乡、区域、行业之间用水矛盾的需求更迫切,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任务更繁重。解决好水问题,发挥好水优势,保障好水安全,事关丰都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站在长远和战略高度,科学拟定丰都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格局。

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安全的系列重要论述,落实长江经济带及《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要求,在实地调研、征求意见、深入论证基础上,结合《丰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拟定的发展目标,对标《重庆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关于丰都县的水利发展定位,深入分析丰都县水安全保障现状及问题,聚焦短板和发展需求,突出丰都县水网建设,提出了“一轴两网、两圈四脊”的水安全保障总体布局,为丰都县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本次规划范围为丰都县全域,总面积2900.86km2。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水平年为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本规划是指导丰都县“十四五”时期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安全保障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县和相关单位有序推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主要依据。


1 现状与形势

丰都县是长江上游三峡库区沿江开放城市和国际旅游文化名城,水系发达,河湖密布,水量丰沛,特殊的河湖水网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承载了璀璨的文明,同时也面临着频繁的灾害威胁。理清全县水安全保障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有助于构建更加先进完善、更加均衡协调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1.1 “十三五”规划主要建设成就

十三五”以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水利等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接续推进三大攻坚战和“专项行动计划”,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涉水事务监管、健全水利发展体制机制,规划确定的目标较好完成,全县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丰都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把重点建设任务放在水源建设、城乡饮水安全、水利脱贫攻坚、农田水利、防洪抗旱减灾等人民群众最关切的民生水利上,保障水利建设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群众。开工建设县城拓展区长江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长江大桥至斜南溪段)、长江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龙河口至刀鞘溪段),综合整治长度43.3km。全面完成硝厂沟、沱沱坝和三岔溪3座水库的建设并投产运行,开工建设王家山、观音岩和茶沟子3座水库,陈家沟、小月坝、次竹沟3座水库已完成初设批复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竹田湾、莲花、十直、灯塔4座水库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已完成建设农村供水工程286处,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166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20处,解决约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十三五”时期主要指标控制情况如下:

水总量控制指标。丰都县2016年用水总量为1.2879亿m32017年用水总量为1.3485亿m32018年用水总量为1.3360亿m32019年用水总量为1.3121亿m32020年用水总量为1.3200亿m3,控制在重庆市2016-2020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1.56亿m3范围内。

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丰都县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38m3,较2015年下降5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6m3,较2015年下降40%2020年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367m3,较2015年下降7.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714,较“十三五”规划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效率控制指标。丰都县2020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0%,高于重庆市2020年度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效率控制指标。

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及自来水普及率。2016年以来特别是2018年全县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计划以来,通过重点支持修建水厂、蓄水池、改造供水管网和配套净化、消毒设施等改善农村居民饮水条件,“十三五”累计完成投资5.02亿元,基本建成以规模化供水工程为主、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为辅、分散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全县贫困人口饮水安全达到了国家脱贫攻坚现行标准,实现7.28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动态“清零”,农村饮水正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截至202012月,全县累计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208处,覆盖农村人口78.76万人,集中供水率达88%、自来水普及率达86%,农村人口供水入户比例达到97.5%,水费收缴率达92%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全县“十三五”时期累计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12.75km2,较“十三五”规划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1.2 县情水情特点

丰都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因江而兴,因水灵动,水情独特而复杂。作为沿江重要通道和节点城市,丰都县正以“郊区新城”为标志,实施“东进、西连、北拓”的城市发展战略,扩容提质“一江两岸多组团”的城市格局,水优势愈发明显,水问题亦愈发突出。

历史悠久,区位优越,产业发展迅速。丰都周属巴国,曾建“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建县,以“鬼城”扬名海内外,素有“东方神曲之乡”之美誉,有着2000多年的开发史,旅游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兴旺,工业突飞猛进。丰都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国家一类口岸,是一座天然的邮轮母港,拥有“铁公水”立体交通网络,具有“1小时重庆、4小时武汉、7小时上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围绕“山水丰茂、物产丰盛、人文丰厚”美丽丰都的发展定位,丰都县加快构建以现代产业为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总体建成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全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全市度假康养基地、现代畜禽产业基地、绿色工业基地、商贸物流基地。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4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179元,丰都县正在加快融入重庆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中,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机遇,南天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临港经济区、国家农业(肉牛)科技园区等正在加快建设,丰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襟江怀湖,水系发达,资源禀赋优良。长江自西南向东北穿城而过,长江岸线长47km,境内河流纵横,湖库星罗棋布。丰都县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水系包括南岸的龙河水系及北岸的渠溪河、碧溪河水系,并连接55条支流,全长600km,河网密度0.21km/km2,最大的河流为龙河,县境内河段长62.5km,流域面积1303km2;水库106处,主要包括石板水电站水库、蒋家沟水库、弹子台水库、梨子坪水库等,最大的水库为石板水电站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640km2,总库容10547m3,常水位库面面积3.94km2。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049.6mm,降雨分布不均,4~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5%,且由于长江南北两岸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立体变化大,由西北向东南并随高程的增高而渐增。水资源总量丰富,长江为丰都最大的客水来源,其次为龙河、渠溪河,多年平均过境客水量为4269亿m3;境内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6.96亿m3,地下水资源量2.96亿m3,水资源总量16.96亿m3,人均水资源量2734m3

山水相间,生态多样,承载压力较大。丰都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县境内地貌为一系列平行褶皱山系构成,长江横贯中部。地貌上北岸属丘陵低山地区,地势平缓开阔;南岸属丘陵低中山区,地势狭窄陡峭。江以南有七曜山脉和方斗山脉,江以北有蒋家山、黄草山,形成南高北低,“四山”夹“三槽”的地形。境内山峦绵亘、溪河纵横、丘谷交错。独具特色的山水相间,呈现出“山城风格、江城特色、水城神韵”的美丽画卷,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生物生境和生物多样性,全县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公园总面积265.20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14%。拥有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市级森林公园,野生动物300多种,天然乔木170余种,是重庆市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尽管丰都生态本底条件较好,但多年粗放的开发也造成水生态环境承载压力较大。随着现代工业、农业的发展加快,再加上污染排放、人水争地、水土流失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水生态环境承载压力。部分次级河流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以碧溪河、包鸾河流域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灾害多发,风险居高,灾损难以承受。丰都县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水资源分布状况,决定了丰都具有易旱易涝的特点。旱灾时有发生,2006年丰都县持续干旱70多天,17座小(1)型水库仅支撑了近40天,而小(2)型水库、山坪塘、凼、池等微小型水利设施几乎没有支撑能力,仅十几天就干涸了。洪灾更是频发多发,内外洪夹击,洪涝水交织,改革开放以来,1982年、1995年、1996年、2003年、2004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丰都县均发生了区域性大洪水,基础设施和经济损失惨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平均洪灾损失达1.57亿元,特别是近年来,长江流域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发,2020年全流域遭遇了特大洪水,丰都县各乡镇不同程度遭受洪水灾害,南部的暨龙、武平等乡镇损失严重。随着丰都县人口、产业沿江、环库布局,区域人口和财富进一步聚集,灾害损失愈发难以承受。

1.3 发展现状

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丰都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水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推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支撑和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

防洪除涝体系不断健全,防洪减灾能力不断提升。经过多年的建设,丰都县已初步形成了由堤防、水库等为基础的防洪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长江干流已实施王家渡库岸整治工程和名山双桂山两段防洪护岸工程,已建护岸长度6.24km,治理率为20.6%,城区防洪能力基本达到30年一遇。龙河干流(丰都段)沿线江池镇、龙河镇、三建乡已建成3段堤防,合计长1.2km,另建有2座电站水库,具有一定的削峰滞洪功能,基本能够满足防洪要求。其余中小河流沿岸场镇河段综合整治稳步实施,主要措施包括新建堤防护岸、河道疏浚等,治理总长40.92km,治理率仅22.9%,治理河段不足10年一遇防洪标准。水库病险率逐年降低,累计已完成35座水库除险加固。防洪非工程措施不断完善。

水资源节约与利用体系初步成型,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丰都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96亿m3多年平均当地地表水可利用量为5.26亿m3已建成各类蓄、引、提水工程12893座(处),总供水能力1.50亿m3,其中水库108座,供水能力0.96亿m3,引提水工程498座,供水能力0.33亿m3,塘坝窖池7691处,供水能力0.20亿m3,地下水工程(主要为机电井、人力井)4596处,供水能力0.01亿m3。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28.2万亩,耕地有效灌溉率24.5%。启动城乡一体化供水改革,如期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城乡供水需求总体得到保障,全县城市供水能力达到9.4t/d,城市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全县村镇供水能力达到7t/d,村镇集中供水率达到8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6%,实现社社通自来水、户户喝干净水。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26 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714

水生态治理和修复不断强化,河湖水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丰都县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加强水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初见成效。有序推进包鸾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编制渠溪河、碧溪河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积极申报龙河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20年龙河(丰都段)成功创建国家第一批示范建设河流。着力推进龙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项目,开展渠溪河、碧溪河、梯子河等河道整治工作,完成河道综合整治21km。全县各流域水质持续改善,龙河、渠溪河、碧溪河等重点河流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除碧溪河水质由劣Ⅴ类提前整治为Ⅳ类外,其它考核支流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长江丰都段水质为优,纳入市级考核的断面水质合格率达到100%丰都县向生态宜居型城市稳步发展。在全县范围内确定了39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以及47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其中弹子台水库、沟耳山水库等7处水库已经实施水生态修复项目。加快推进龙孔、赵家河坡耕地治理项目,开展坡耕地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完成综合治理5km2

河长制不断深入,水利综合管理能力逐步提高。丰都县已基本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体系,印发《丰都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落实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河长的河长责任制,全县共落实县级河长17名,警长16名,乡镇级河长137名,村级河长440名,民间河长157名。“一河一档”已全部建立并逐步完善,完成14条县级河流“一河一策”编制。全县压实河长责任,解决涉河涉水突出问题上百起,河长制工作正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河流“清四乱”专项行动、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长江干流丰都段岸线利用项目专项整治等加快推进,整改成效明显。通过积极探索投融资机制改革,竭力破解水利投入不足瓶颈制约,积极向国开行、农发行等申请水利专项建设基金2.36亿元,补齐了水利建设资金“短板”。对全县山坪塘、渠堰、水池、小水电等10类近万余处小型水利工程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工作。全县河湖库监管持续深化、水资源监管全面落实、水利工程监管逐步加强、水旱灾害防御有效应对、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常态化,水利综合管理能力逐步提高。

1.4 问题挑战

丰都县水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成,但仍存在水灾害威胁、优质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等问题,水利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水安全保障能力不足,尤其是随着丰都县“南旅北农”规划布局的逐步成型,水安全保障的任务依然繁重。

防洪减灾体系存在突出短板,水灾害防治能力有待提高。丰都县历来防汛形势严峻,外有长江洪水威胁,峰高量大,内有河湖水系汇水集中,龙河入境后在县城注入长江,且由于汛期长江高水位顶托影响,河湖外排不畅,极易造成洪涝灾害。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建设,丰都县防洪减灾能力不断提高,但随着城市拓展及周边场镇的发展,县城及五组团规划区沿江仍然存在岸坡稳定问题。长江三峡工程实施以来,全县仅实施王家渡库岸整治工程和名山双桂山两段长江防洪护岸工程,沿江防洪设施建设不足,仍有40.95km库岸需要治理。全县中小河流防洪体系尚未建成,堤防标准偏低,仍有343.4km河段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城市规划区防洪水库骨干工程较少,城市排涝能力不足,城区内存在23处易涝点,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尚未建成;渠溪河、碧溪河、飞龙河、石马河、暨龙河、双鹰河、干河沟、包鸾河等中小河流治理率低,平均治理长度不足20%,防洪标准低于10年一遇,治理任务艰巨。山洪灾害频发,极易造成灾害,山洪沟需进行系统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尚未完成,仍有18座小型水库存在病险问题,山坪塘管护仍需加强。此外,防洪非工程措施有待提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防御措施需进一步加强,特大洪水防御预案、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江河湖库联合调度方案有待完善,基层水旱灾害防御技术力量薄弱,现代化手段和装备运用滞后;洪水风险管理和突发性洪水的综合应对能力有待提升。

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仍需完善,供水保障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丰都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呈现南多北少的地域特征,且径流年内年际分配不均匀,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不相适应,造成供水分布不均,存在生活、工业生产挤占农业灌溉和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的情况,导致干枯年份缺水较为严重。全县水利工程虽然初具规模,但骨干水源工程少,现已建成的中型水库仅3座,在建1座,全部分布在长江南岸,长江北岸无中型水利工程,中高山地区的乡镇和农村由于水利工程规模小,对当地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弱,缺水更加突出。丰都县总体上仍存在工程性、季节性缺水问题,水资源配置能力亟待提高。县城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存在明显短板,乡镇供水水源单一,抗风险和应对水污染、工程故障等突发事件的应急供水保障能力不足。受区域地形因素以及行政区划壁垒限制,城乡供水一体化辐射范围和规模有限,全县现状农村集中供水率88%,仍有约4.4万人尚未纳入集中供水体系,自来水普及率不足90%,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快推进。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丰都县部分灌区渠系老化、渠堤渗漏、渠道淤积、渠系建筑物损坏失修,导致灌溉水利用率偏低,2020年全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71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5037,灌区节水改造及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城镇节水有待加强,全县城乡供水管网漏损率约18%,局部地区供水管网漏损率接近25%,与西南地区先进水平8.3%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水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目前全县1050处集中式供水工程中,千人及千人以下的集中式供水工程958个,运营管理难度大,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水平不高,工程维护资金难落实。

水生态环境质量尚未全面改善,保护修复任务艰巨。丰都县现状水生态、水环境整体较好,2020年全县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0%,但碧溪河等少数河流仍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部分河段存在水力和生态联系阻隔问题,部分水库等工程下游河道内生态流量得不到保障,生态流量下泄缺乏监控及监管,城乡生活生产用水、农业灌溉用水挤占河湖生态用水。农村河道、山塘淤积堵塞现象较为普遍。农村生活污水、规模化养殖及中小型企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大多直接排入水体,严重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全县河道开发利用率较低,防洪、供水、生态环境以及开发利用功能缺乏统筹协调,尚未形成完整的生态廊道。特别是农村中小河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滞后、污水处理能力有待提升;生活垃圾污水接收及处置渠道不畅,存在发生事故污染水体的风险。此外,2020年全县仍有约7%的土地存在中度以上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治理需求较为迫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力度需进一步强化;丰都县水文化内涵开发不足,龙河国家水利风景区等文化传播载体打造相对滞后。

治水管水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现代化管理能力不足。丰都县水利行业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水利机构职责体系尚未理清,与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等部门存在业务交叉,人才、科技队伍欠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有待加强。丰都县属于水利部定点扶贫县之一,县财力薄弱,水利建设发展步伐缓慢,欠账多、底子薄、基础差。在“十三五”期间,丰都县计划完成水利投资50亿元,截至2020年底,丰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下达计划33.8亿元,主要为上级资金。国家虽然加大了对丰都水利投入的支持力度,但是与丰都水利的发展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县级财政财力不足,投入极为有限,各镇(乡)自筹能力差,自筹资金严重不足。水利建设投资渠道单一,融资渠道不广。丰都仍在探索FEPCEPCPPPBIM等投融资模式参与水利建设和运营管理,社会资本参与丰都水利建设程度低。水利工程管护存在突出问题,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众多,人员及经费较少,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缺口较大,难以实现全覆盖,重建轻管现象依然严重存在。重要涉水事务监管存在瓶颈,河长制工作有待深化;水价改革推进迟缓,水市场发育还不完善。治水管水能力和手段仍较为薄弱,水利信息化水平不高,监测及预警预报能力偏低,业务应用体系较为单薄,需进一步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机制的现代化改革。

1.5 形势需求

当前丰都县正在充分发挥沿江通道作用和节点作用,加快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及“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经济社会进入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防洪减灾的要求更高,人民群众喝好水的愿望更强烈,缓解城乡、区域、行业之间用水矛盾的需求更迫切,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任务更繁重

提升水利综合防灾减灾和风险管控能力是丰都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丰都县正以“郊区新城”为标志,突出“城市聚气”,立足“山城风格、江城特色、水城神韵”,实施“东进、西连、北拓”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区域人口和财富进一步聚集,灾害损失愈发难以承受,江河湖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已成为丰都县水利建设的第一要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及2035远景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进水利重大工程建设,增强城市防洪除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推进跨区域重大蓄水、提水、调水、防洪工程建设。为此,丰都县必须聚焦“提品质,促升级”,针对龙河新城、北岸高铁新区、南天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未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对象空间布局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加快提高长江干流、龙河等重点河流的防洪保障能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与山洪灾害防治,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强化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提高城市防洪除涝能力,全面提升水灾害风险防控能力。

提高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是丰都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随着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需求侧进一步提出了水资源“量质齐增”的要求,人民群众对“喝好水”的愿望更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为此,丰都县必须聚焦“优质水,惠民生”,一是巩固拓展水利脱贫攻坚的成果,持续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二是提高优质饮水水源覆盖范围和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规模、辐射范围、供水品质,加强城镇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推动供水现代化管理水平再升级;三是筑牢粮食安全的水利保障,提高灌溉保障能力。丰都县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水资源分配不均,开发利用率不高,优质水源不足,骨干水源工程支撑能力不高,现状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与“饮水优质化、城乡一体化、服务均等化、管理现代化”的目标仍有差距。目前丰都县虽已建有3座中型水库和在建1座中型水库,但可供水量仅5600m3,随着丰都县提出“到2035年总体形成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城市体量”目标,预计2035年丰都县将有约4500m3的供水缺口,因此仍需进一步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推动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均等化问题,实现丰都“多源互补、多网互联、城乡一体”的供水格局,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支撑丰都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造健康宜居的水生态环境是丰都县生态转型示范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新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1114日主持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理。“十四五”期间,丰都县将重点打造国际旅游文化名城,突出主城都市游、长江三峡游、渝东北渝东南生态游重要战略支点地位,建设“山水丰茂、物产丰盛、人文丰厚”的美丽丰都,强化文旅深度引领,拓展城市内涵、凸显城市品质、彰显城市魅力,使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努力建设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同时,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人民群众对健康宜居水生态环境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此,丰都县必须聚焦“促修复,提品质”,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同推进水环境治理,加强重点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打造好长江绿色经济走廊的同时,加强水景观及水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河湖的更高需求。

加强智能高效的水管理是实现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明确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动“制度治水”、“制度管水”,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国家行政机构职能改革,新时期对水利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丰都县已基本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水利行业管理体系,但仍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水利信息监测、水利智慧应用能力偏低,尤其是在防洪减灾、城乡供水等重点业务的智慧决策支撑能力不足,距国家智慧水利建设总体工作方案要求有较大差距;二是“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尚未形成,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治水协作机制尚处于起步阶段,跨区水利工程共商共建和联合调度等机制尚不健全。为此,丰都县必须聚焦“智慧管水、协同治水”,从提高水利信息化决策支撑能力、创新治理体制机制、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构建智能高效的水管理体系。同时要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在积极争取国家、重庆市水利投资的同时,完善市场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水市场,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水利行业监管“全面强”。

1.6 规划背景

当前,经济社会进入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新任务。人们对持续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要求更加迫切,水资源作为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已成为新时期水利工作新的使命,是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宗旨、核心理念和主旋律,也是水利行业提质升级的新方向和治水管水的新业态。

丰都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市东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成渝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依托丰都处于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三大板块交汇节点的区位优势,发挥好节点的融合和联通作用,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积极联动一区与两群。“十四五”时期,丰都县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围绕重庆市委对丰都发展定位要求,以建设“山水丰茂、物产丰盛、人文丰厚”美丽丰都为统领,立足丰都深厚文旅底蕴、康养度假资源、畜禽养殖特色、绿色工业基础、商贸物流优势,围绕“一城一枢纽四基地”发展定位,建设“名山名水、丰收之都”。充分发挥沿江通道作用和节点作用,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创造条件推动丰都撤县设区,努力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随着上述发展定位和目标的提出,丰都县城市发展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体以“郊区新城”为标志,突出“城市聚气”,立足“山城风格、江城特色、水城神韵”,实施“东进、西连、北拓”战略,将南天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纳入城市规划组团,扩容提质“一江两岸多组团”,着力做大城市体量。因此,根据丰都县地形地貌特点、河流水系特性、资源及人口产业分布和空间发展布局,科学构建更加先进完善、更加均衡协调,并与丰都县发展定位和目标相匹配的水安全保障体系至关重要。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治水思路,丰都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要以创新的理念、思路、视角、方法,理清水利发展的长远思路,按照“干5年、看10年,谋划30年”的战略眼光,科学谋划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系统推进水旱灾害防治与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提高全县水安全保障能力。科学谋划好丰都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将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丰都县水利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促进全县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


2 总体思路

立足县情水情,充分认识治水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和丰都县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薄弱环节,明确丰都县水安全保障目标任务,为全面保障丰都县水安全理清思路,找准方向。

2.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要求,坚持“五水统筹”,在重庆市“一核两网.百库千川”水利发展战略指导下,立足于丰都县水利禀赋条件,统筹好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筑牢水安全保障底线。

围绕丰都县“十四五”时期和远景203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突出丰都县水网建设。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重点,筑牢风险可控的防洪安全网;以统筹调配全县水资源为重点,夯实优质高效的供水安全网;以修复治理与保护水生态为重点,打造健康宜居的生态安全网;以强化水事监管为重点,构建协同现代的监管服务网。通过抓节水、防洪水、优配水、保供水、增绿水,全面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提升丰都县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2.2 基本原则

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把节水作为解决全县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建设节水型社会,形成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坚持以水定需、空间均衡。以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倒逼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通过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加强供需动态调节,完善供水基础设施网络,优化配置与调度水资源,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事关全局、保障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着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根寻源,妥善解决突出的新老水问题。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的有机联系,系统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问题,考虑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水岸同治,标本兼治,维护河湖水系健康,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坚持两手发力、改革驱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发展格局。深化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把人才和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水利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水利高质量发展。

坚持依法管水、协同治理。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依法治水管水护水,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水利监管体系,提高水利公共服务水平。统筹流域区域、地上地下、城市乡村,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管理等各环节,从法制、体制、机制等不同层面强化协同管水兴水。

2.3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丰都县域范围,现辖2个街道、23个镇、5个乡,共68个居民委员会、262个村民委员会,2270个村(居)民小组,规划面积2900.66km2

1 都县水安全保障规划范围示意图

2.4 规划水平年

本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经济社会统计等基础数据以2020年末为基准),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2.5 规划目标

围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自然河湖水系为基础、引调提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化调控为手段,统筹水灾害防御、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加快构建丰都县水网,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到2025年,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持续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丰都水网初具雏形,涉水事务监管体系基本建成,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丰都水网,基本实现丰都水利现代化。

乡防洪减灾能力稳步提升。加快解决城乡防洪薄弱环节,努力消除现状重点防洪风险点,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全县江河堤防达标率达88%。实施有防洪任务的水库及河流防汛监测;水旱灾害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及调度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重大水安全事件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启动丰都县水网建设,加快建成以中型水库为主、小型水库及引提水工程为辅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新增水库总库容0.20亿m3,新增年供水能力0.30亿m3以上,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和抗旱应急能力明显增强。注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形成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涵养水生态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62亿m3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较2020年降低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一改三提”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达到90%以上。

幸福河湖建设初见成效。江河湖库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0%以上,切实保护好长江母亲河和三峡库区水生态环境,碧溪河等重点支流污染治理得到扭转。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0%以上。涉水空间管控制度基本建立,河湖水域面积稳步增加,河湖岸线保护与生态修复得以加强。

水利科技文化实力不断增强,涉水事务监管体系基本建成。水利科技文化体制机制比较完善,水治理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实现丰都县水利智慧化管理,提升行业监管、江河调度、工程运行、应急处置决策支撑能力。水利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水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及弘扬,水工程和水文化融合发展,水利科技人才队伍蓬勃发展。依法治水管水提档升级,水法规和水利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行业监管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基本实现。河长制深入推进,河湖水域岸线涉水空间得到有效管控,水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

1 丰都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主要目标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三五”

规划目标

2020

完成指标

2025

规划指标

指标属性

1

1-5级江河堤防达标率

%

/

/

[88]

预期性

2

用水总量控制

亿m3

[<1.56]

[<1.32]

[<1.62]

约束性

3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

/

[55]

[15]

约束性

4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

[40]

[15]

约束性

5

农田灌溉水利用有效系数

/

[0.50]

[0.4714]

[0.50]

预期性

6

新增水库总库容

亿m3

/

/

0.20

预期性

7

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

亿m3

/

/

>0.30

预期性

8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

[86]

[90]

预期性

9

水土保持率

%

/

[58.8]

[>70]

预期性

10

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

%

/

/

[>90]

预期性

11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

%

/

[88]

[>95]

预期性

注:

1.表中[ ]内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数。

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采用可比价计算。

3.水土保持率是指区域内水土保持状况良好的面积占区域国土面积的比例;

4.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是指划定了河湖管理范围、明确了岸线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的重要河湖数量占重要河湖总数量的比例,其中重要河湖是指设立了市级河湖长的河流和湖泊。

5.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是指纳入生态流量保障重要河湖名录的河流和湖库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实现比例。

6.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指集中供水工程实收水费占应收水费的比例。

2.6 总体布局

通过畅通洪水通道、增加江河调蓄能力、构建江河湖库连通通道、水利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提档升级等措施,“蓄、挡、排”协同提升防洪保安全能力,多源共济保障优质水资源,多措并举持续改善健康水生态,多向发力打造宜居水环境,着力提升先进水文化,全面打造丰都县水网,总体上形成“一轴两网、两圈四脊”的水安全保障总体布局,“一轴两网”为重点,“两圈四脊”谋全局。

一轴:指长江干流综合治理轴,主要以三峡库区后续规划为依托,统筹推进集防洪护岸、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于一体的库岸综合整治,着力打造“水、城、文、绿、旅”融合的绿色经济走廊,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沿江城市带上治江的重要标杆,为建设美丽长江贡献丰都力量。

两网:指立足县域内河湖水系,系统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长江以北区域衔接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网络,构建以飞龙水库、万寿水库两座中型水库为主的骨干水网,长江以南区域衔接渝南水资源配置网络,构建以枫香峡中型水库为主的骨干水网。

两圈:指构建以长江北岸规划高铁新城和长江南岸南天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水资源保障圈,开展水系连通,优化配置水源,为丰都县未来两大主战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四脊:指以七曜山脉、方斗山脉、蒋家山脉、黄草山脉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绿脊,是丰都县的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

丰都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总体布局实施后,预期丰都县将实现“持续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总体目标,为丰都县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 丰都县“十四五”时期水安全保障总体布局图



3 筑牢风险可控的防洪安全网

针对丰都县受长江、龙河等外洪及区域内涝两面夹持,汛期长江高水位顶托的突出防洪问题,结合丰都县未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对象布局的新要求,统筹流域与区域、防洪除涝与水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以优化防洪除涝布局、持续推进堤防达标提质、增强流域洪涝调蓄能力、提高城市防洪除涝能力为重点,消除防洪除涝存量和增量短板,全面建成安全可控、联防联调、洪涝无虞的防洪减灾体系,为丰都县经济社会发展筑牢防洪安全保障网。

3.1 完善防洪体系格局

根据丰都县各主要水系水情、工情新变化和新问题,统筹江、河、湖之间的洪涝关系,结合丰都县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的新要求,制定衔接协调的防洪标准,优化完善区域防洪除涝格局。

3.1.1 科学制定防洪除涝标准

以长江干堤保护区、龙河流域等区域为重点,根据丰都县发展战略部署,按照相关规划和标准制定协调的防洪除涝标准。

长江干堤保护区。长江干堤保护范围包括丰都县城(含名山街道、三合街道)、湛普镇、兴义镇、高家镇等。按照《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干堤保护区依靠长江上游防洪体系防御长江洪水,防洪标准与长江上游防洪标准一致,为防御1954年洪水。根据《治涝标准》(SL 723-2016),考虑遭受涝灾后损失程度,拟定丰都城区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为20年一遇。

龙河流域。龙河流域主要防洪保护范围为县城城东片区以及三建乡、龙河镇、包鸾镇、暨龙镇、武平镇等沿河乡镇。按照《防洪标准》(GB 50201-2014),本次涉及丰都县城城东片区,其防洪标准规划为50年一遇,其余乡镇防洪工程标准均规划为20年一遇,农田防护工程规划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

3.1.2 完善重点区域防洪除涝格局

根据制定的防洪除涝标准,考虑各流域防洪除涝特点和主要问题,进一步优化完善重点区域防洪除涝格局。

长江干堤保护区。在长江上游整体防洪体系下,加强长江岸线整治,开展干堤新出险部位隐患处理,逐步推进三峡库岸综合整治,巩固长江干流防洪成效。加强城市段江滩防洪综合整治,推进堤防生态复绿建设,完善行洪空间管理方案,维护长江干流行洪能力。建设库岸防护工程、沿江交通工程和沿线绿化工程等,统筹流域防洪和区域排涝关系,适当提高沿江地区洪涝外排能力,妥善安排城市洪涝水蓄滞和外排出路。

龙河流域。根据龙河的河流特性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以河道整治、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建设等城镇、农田防洪为主,其次是河势、河岸稳定和河口治理,河流生态环境建设。结合龙河干流已建的石板、鱼剑口水电站,通过蓄泄结合,加快堤防建设,根据地形地势条件,与现有堤防衔接封闭后能够达到的防洪标准建设,形成封闭圈,使各乡镇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

3.2 实施防洪工程提升行动

根据防洪除涝总体布局和标准,聚焦防洪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完善防洪工程建设和非工程措施保障,以三峡库岸综合整治、中小河流治理、病险工程整治等为重点,全面补齐防洪工程短板,加强洪水风险管理,深度融合信息技术,逐步提升防洪减灾信息化服务能力,全面建成具有充足韧性和向上弹性的防洪减灾体系。

3.2.1 开展三峡库岸综合整治

统筹考虑防洪、排涝、生态、滨江交通等各方面对河道治理的要求,以确保防洪安全、维护优良生态为重点开展河道综合整治。根据近年来发生洪水险情,结合丰都长江岸线实际情况,对三峡库岸进行综合整治,通过新建库岸防护工程、沿线交通工程、沿线绿化工程等综合措施,提升丰都县城及干流沿线乡镇的防洪能力。

十四五”期间,续建县城长江大桥至龙洞湾、县城长江大桥至斜南溪段共2处库岸综合整治工程,续建总长度9.9km,开工建设高家镇油坊沟至玉溪段、县城刀鞘溪至曹溪段、县城龙河口至刀鞘溪段(二期)、县城龙河干流段共4处库岸综合整治工程以及湛普镇希望水泥沿线段、龙孔镇楠竹场镇段2处长江干流三期防洪工程;2035年远景规划新建湛普镇段、县城名山至镇江精细化工园区段、兴义镇泥巴溪至木楔溪段、龙孔镇玉溪至王窖湾段4处库岸综合整治工程以及虎威镇立石场段1处长江干流三期防洪工程,新建堤防护岸总长度31.05km

3.2.2 加快中小河流系统治理

按照系统整体性规划、全流域推进、整河流治理、分阶段实施的思路,加快完成流域面积在2003000km2的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优先安排近年来洪涝灾害频发、保护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因地制宜地采取新建堤防、疏浚清淤、岸坡护砌、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恢复中小河流防洪、排水、生态等综合功能。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步伐,“十四五”期间实施龙孔河龙孔场镇段河道治理工程和丰都县武平老场镇防洪提升项目,远景2035年分批推进实施龙河、渠溪河、飞龙河、汀溪河、赤溪河、包鸾河、小佛溪等主要河流防洪未达标河段的系统治理,共计43处,治理总长度342.7km,从而使丰都全县形成防洪封闭圈,主要乡镇、社区、集中居民点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区域防洪减灾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3.2.3 加强山洪灾害防治

按照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在不减少现有河道过流能力前提下采取护岸、排洪渠、沟道疏浚等综合整治措施,继续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十四五”时期开工建设太平乡太平河河堤治理项目,远景2035年规划对丰都县红庙子沟、徐家沟、陈家沟、龙头河沟、莲花溪沟、大溪沟、大水沟、日照河沟、谭家沟、九溪沟、胡家沟、碗厂沟等30条重点山洪沟进行治理,治理总长度84km,沟道疏浚长度47km,新建排洪渠15.5km。巩固提升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制定典型山洪灾害的应对措施。

3.2.4 消除病险水库隐患

虽然丰都县开展了病险水库整治,但大部分开展时间在2010-2015年之间,部分水库由于时间原因存在部分破坏及损毁部位,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对全县部分小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以小型水库为重点,持续推进病险工程除险加固建设,全面消除水工程安全隐患,持续开展水库大坝定期安全鉴定,重点整治6座小(1)型、12座小(2)型病险水库,对病险水库实施坝体防渗处理、库区防渗处理、坝体加固灌浆、重建防浪墙、扩大坝顶溢洪道过水断面等建设内容。对新出现的病险水库及时除险加固,全面、及时消除水库安全隐患。

3.3 提高区域排涝能力

综合运用新理念及新技术,统筹协调城区涝区除涝与流域防洪,以加强排涝能力和排涝通道建设为重点,完善排滞截蓄综合除涝工程体系。

3.3.1 强化城市内部排水能力建设

通过适度增设泵站、修建排水沟等综合措施,强化城市内部排水能力建设,提高丰都城区除涝标准。统筹流域防洪与区域排涝的关系,贯彻海绵城市与韧性城市建设理念,编制城区排涝规划,加强防洪除涝基础设施建设,与流域防洪体系做好衔接,整体提升区域排涝能力,逐步形成与城市规模、功能、定位相适应的防洪除涝体系。

3.3.2 开展重点涝区治理

针对丰都城区地势低洼、洪涝调蓄空间受限、外排能力不足的特点,坚持涝区排涝与流域防洪统筹协调,开展县城城区易涝区和易涝点治理,实施名山街道城区防洪排涝项目,新建排涝泵站及附属设施,加强城区水系连通、河湖清淤、低洼地段排涝设施和地下排水系统建设,新建城市雨水排水沟1.6km,解决名山街道城区等内涝高风险区的内涝。

3.4 增强洪涝风险应对能力

在完善提升防洪除涝工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洪水风险管控、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加强水工程联合智能调度,为全县防洪除涝安全提供具有向上弹性的非工程措施保障。

3.4.1 加强洪水风险管控

以预防和减轻风险为导向,严格行洪空间管控,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空间与洪水活动空间,加强洪水风险管理。从控制洪水向洪水风险管理理念转变,结合河湖长制,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制定重要泄洪河道规划治导线,严格河道管理范围内涉水建设项目的洪水影响评价。

加强洪水风险评估,在全县开展洪水风险区划工作,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确定不同乡镇不同区域洪水风险和风险等级,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实施分类管理,依据保护对象重要程度和洪水风险等级,合理确定不同保护区域的保护标准和防洪措施,实施分区分类保护,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实行重点保护。

3.4.2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继续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不断完善防洪防汛应急指挥体系。严格落实各类水库、堤防等工程汛期巡查防守责任。加强洪水风险图成果应用,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装备武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精准部署、协调联动,提升专业应急处置能力,减少人力成本。

加强和完善各乡镇山洪灾害预警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细化制定防御超标洪水和特大洪水年度预案,加强防洪预案演练,增强居民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强化全民防灾意识,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科普教育,鼓励公众有序参与抗洪抢险,提升公众防洪应急能力,强化社会抗洪应急合力。

3.4.3 强化监测预报预警

加强龙河流域水文监测站网建设,整合前沿水文监测预报技术、水工程安全监测技术、工程洪水调度技术、丰都县防洪方案及现代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果,搭建集水物理网络、水信息网络和水管理网络于一体的丰都县水利信息化系统。构建覆盖所有防洪工程的运行监控网络体系,获取精准实时数据,依托市级技术支撑,提高洪水预报预警能力。

3.4.4 严格行洪空间管控

把行洪空间保护作为常态化措施,降低人类活动对防洪安全的不利影响。系统整治、管控影响防洪行为,持续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建、乱堆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各类非法侵占河湖、影响行洪的行为。依法划定河湖水域空间,统一纳入国土空间管理,严格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严格建设项目准入,避免新增影响防洪的重大安全风险。

合理增加行洪空间,降低高洪水位、减轻防洪压力。进行现有空间挖潜增效,研究恢复扩大河道过流能力的措施。创新空间利用形式,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湿地保护、水系连通等措施,研究提升下垫面空间涵养水源能力的手段。

专栏1 保障丰都江河安澜

项目类型

主要内容

01建立以三峡库区库岸综合整治为主的防洪减灾体系

十四五”期间,续建县城长江大桥至龙洞湾、县城长江大桥至斜南溪段共2处库岸综合整治工程,续建总长度9.9km,开工建设高家镇油坊沟至玉溪段、县城刀鞘溪至曹溪段、县城龙河口至刀鞘溪段(二期)、县城龙河干流段共4处库岸综合整治工程以及虎威镇立石场段、湛普镇希望水泥沿线段、龙孔镇楠竹场镇段2处长江干流三期防洪工程,湛普镇段、县城名山至镇江精细化工园区段、兴义镇泥巴溪至木楔溪段、龙孔镇玉溪至王窖湾段共4处库岸综合整治工程以及虎威镇立石场段1处长江干流三期防洪工程,新建总长度31.05km

02加快中小河流系统治理

十四五”期间实施龙孔河龙孔场镇段河道治理工程和丰都县武平老场镇防洪提升项目;远景2035年分批推进双龙河乌羊坝段、龙河包鸾镇新台场镇段,渠溪河梯子河场镇段、龙河三建乡菜森坝段、渠溪河接龙场镇段、龙河新建场镇段、龙河镇冷浸溪段、龙河双路镇安宁场至三合街道段、龙河三建乡老场镇段、董家镇飞龙河、董家镇渠溪河、董家镇赵家河、董家镇谭家沟河、龙河镇冷浸溪冉家河、董家镇岔河、十直镇龙头河、十直镇汀溪河、十直镇赤溪河、十直镇大双溪河、武平镇焦家沟河、武平镇三岔溪河、武平镇石马河武平段、武平镇苍岩沟河、武平镇泡桐河、武平镇董家河、双路镇中蹬沟河、双路镇莲花溪河、仙女湖镇干河沟、树人镇赤溪河陈家沟段、树人镇小佛溪改河坝段、包鸾河公安桥至弹子台水库段、包鸾河共和电站至大屋嘴段、包鸾河老林沟至老院子段、包鸾河飞仙洞段、龙河冷水槽段、凤凰河太平坝段、太平河太平坝段、田家湾河太平坝段、龙潭河太平坝段、茅林沟河太平坝段、茅林沟河都督段、青龙乡大河场四期稻渔项目、丰都县旅游开发观光项目共计43处重点中小河流的系统治理,治理总长度342.7km

03加强山洪灾害防治

十四五”时期开工建设太平乡太平河河堤治理项目,远景2035年规划对丰都县盖灵庙沟、石佛场沟、陈家沟、红庙子沟、徐家沟、莲花溪沟、汀溪河沟、龙头河沟、大双溪沟、赤溪河沟、金家湾沟、凤凰河沟、大溪沟、大水沟、冷水槽沟、日照河沟、宋家河沟、谭家沟、铺口河沟、厂天坝河沟、九溪沟、胡家沟、小安溪沟、碗厂沟、深沟子沟、兴龙沟、五龙河沟、江池河沟、崇实沟、力危子沟共30条重点山洪沟进行治理,治理总长度84km,沟道疏浚长度47km,新建排洪渠15.5km

04持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整治高滩、关田沟、苦竹沟、范家沟、石桥沟、大池6座小(1)型水库,光辉、向家园、八耳寺、八斗、建设、后冲、烂冲子、龙盘溪、太平、代家山、人民、联合12座小(2)型病险水库,对病险水库实施坝体防渗处理、库区防渗处理、坝体加固灌浆、重建防浪墙、扩大坝顶溢洪道过水断面等建设内容。

05开展城区涝区治理

实施名山街道城区防洪排涝项目,新建排涝泵站及附属设施,加强城区水系连通、河湖清淤、低洼地段排涝设施和地下排水系统建设,新建城市雨水排水沟1.6km



4 夯实优质高效的供水安全网

统筹丰都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充分发挥水资源禀赋优势,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前提下,深化重点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前期论证,提高水资源多源互济、互联互通能力,积极构建以中小型水源工程为支撑、以水系连通工程为补充、以重大农业节水工程为先导的骨干水利工程体系,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充分发挥各类水源工程的供水功能。加强水资源统一调配与管理,实现分质供水、优水优用,保障丰都县供水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

4.1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重庆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强化农业节水增效,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加强城乡节水降损,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4.1.1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丰都县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健全全县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加快落实农业、工业等高耗水行业用水指标,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强化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重点用水户特别是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大户的取用水监督管理。至2025年,全县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62亿m3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较“十三五”末降低15%

强力管住用水。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完成丰都县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工作,摸清全县取用水户家底;严格执行计划用水监督管理,推进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管理;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发布取水许可禁止类和限制类建设项目名录,促进取水许可管理更加简便、高效、规范;强化用水需求侧管理,探索建立水资源费改税等水资源领域改革机制。重点推进龙河、渠溪河等河流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水资源监控平台应用。完善取水计量监控体系,提高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以河流为单位,实现工农业规模以上取水口等管理对象的监测评估与动态管控,为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4.1.2 加强重点领域节水增效

农业节水增效。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集约利用,推进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灌区信息化建设,率先在三峡库区中部灌区丰都灌片因地制宜地开展高效节水灌区建设,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减少面源污染。完善灌区计量设施建设,结合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全县中型灌区计量设施建设步伐,通过在灌区骨干工程取水口、分水口供用水分界断面设置供水计量设施,实行农业灌溉用水精准计量,为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现灌区标准化管理提供基础支撑。至202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0以上。

工业节水减排。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推广高效冷却、改进热力系统等节水工艺和技术,促进丰都县高耗水行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引导重点用水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试点和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工作。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推进工业园区现有工业企业加快建设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禁止引进高耗水、高污染工业项目,控制生产布局,促进产业结构适水调整。新建工业园区要在规划布局时,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的用水系统集成优化。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以及充分发挥环保监管作用、研究超定额标准或超计划的惩罚性工业用水水价等机制倒逼工业节水减排。至202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至88%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十三五”末再下降15%

城乡节水降损。以优水优用、循环利用为重点,加快丰都县城供水管网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改造建设,开展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加强漏水检测,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普及节水型器具,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构建城镇高效供用水系统。积极推进农村生活节水,加快虎威镇、社坛镇等乡镇农村集中供水设施和配套管网的建设与改造。至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至10%。推动城市生态景观、工业园区冷却水、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优先使用再生水,鼓励构建城镇良性水循环系统。

4.2 优化水资源配置工程格局

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有序推进一批重要骨干工程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互联互通,提升水资源统筹配置能力,促进水资源保障水平量质齐增。

4.2.1 全面构建丰都县骨干水网

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适度超前、提速规划建设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水资源配置及骨干水源工程,加快已成、在建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构建以中型水库为主、小型水库及引提水工程为辅的水源工程配置网络体系。以长江干流为界,长江以北区域衔接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网络,构建以飞龙水库、万寿水库两座中型水库为主的骨干水网,长江以南区域衔接渝南水资源配置网络,构建以枫香峡中型水库为主的骨干水网。

1)水库工程

龙兴坝水库。龙兴坝水库工程位于丰都县保合镇万泉村,坝址位于斑竹河中上游河段,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23.29km2。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场镇和农村人畜饮水的中型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可解决保合、三元、双龙、仁沙、社坛5个乡镇2.4万亩耕地的灌溉问题,解决3.01万场镇人口、2.34万农村人口以及4.43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水库总库容1037m3,多年平均供水量901m3。龙兴坝水库已开工建设,预计“十四五”时期续建完成并发挥效益。

飞龙水库。飞龙水库工程位于丰都县董家镇关场村,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乡镇供水、利用余水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总库容3000m3,工程建成后,可解决4.5万亩耕地的灌溉问题以及6.35万人口的饮水问题,拟在“十四五”时期开工建设。

枫香峡水库(扩建)。枫香峡水库工程位于丰都县暨龙镇,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小(1)型水库,规划将其扩建成中型水库,扩建后总库容2000m3,兴利库容1650m3,拟在“十四五”时期开展前期工作。

万寿水库。万寿水库工程位于丰都县树人镇双凤山村,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场镇供水及农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总库容1200m3,兴利库容996m3

苦竹沟水库(扩建)。苦竹沟水库工程位于丰都县社坛镇,是一座具有场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小(1)型水库,2035年规划将其扩建成中型水库,扩建后总库容1080m3,兴利库容886m3

其它小型水库。“十四五”期间,续建观音岩、茶沟子2座小(1)水库以及次竹沟1座小(2)型水库;开工建设小月坝、海螺沟2座小(1)型水库以及陈家沟、竹田湾、莲花、十直、吕家沟、幸福、蔡家沟、轿子山8座小(2)型水库。2035年远景规划新建永兴、青天、旋石沟、双河口、旺龙、邹家、雪玉山、白布滩8座小(1)型水库以及司马、都督、孙家沟、龙井、板凳沟、黄沙、金龙寨、上坝、两边岩、李家湾、张麻沟、燕山、张家坝、张家湾14座小(2)型水库,规划扩建沟耳山、黄岭岩2座小(2)型水库。

2)引提水工程

十四五”期间,实施方斗山水厂、兴龙镇、庙坝红心柚3处提水工程,2035年远景规划太平水库1处引水工程以及牛角尖1处提水工程。供水人口1.15万人,发展灌面1.25万亩。

4.2.2 实施河库水系连通工程

随着丰都县“东进、西连、北拓”城市发展战略推进,未来将在长江北岸碧溪河流域的社坛镇、虎威镇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在长江南岸围绕南天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核心打造大旅游板块,水资源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但受诸多原因限制,这两处重点区域无中型蓄水工程,现状主要水源均为小型水库,水资源保障能力有限。因此,依托现有河流水系和小型水库工程,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水资源空间调配能力,构建“优水优用、多元互补”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积极推进虎威镇大池水库-团结水库连通及其配套工程、包鸾河流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暨龙河乌羊坝水系连通工程以及英武水库-雁家冲水库-文汇水库-苦竹沟水库连通工程,加强水库联合调度,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

4.2.3 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完善城乡供水保障网络,着力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效益,加大农村供水保障力度,统筹城乡供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塑造高品质、有韧性的供水保障体系。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和要求,统筹规划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及配套供水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以城区为中心、覆盖乡镇的自来水原水供水系统,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服务”。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

城市供水工程。县城供水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新建城市供水水厂和延伸城市供水管网。重点推进县城西南片区供水工程、龙河新城供水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城市供水功能保障提升工程,实施工业园区水厂、高滩水厂、县城供水管网延伸改造工程,新建供水管网70km,改造供水管网160km

农村供水工程。按照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要求,以巩固稳定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完善农村供水工程格局。以人口聚集的镇(乡、街道)或行政村为中心,依托水源工程建设,兴建适度规模的跨村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水源水量较少,居民点分散时,不具备联网条件时,兴建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加强分散小型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县规划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一改三提”工程,新建水厂规模合计13t/d,新建供水管道100km,改造供水管道1958km,新增供水人口2.09万人,显著改善农村供水设施条件,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供水量、水质达标率和工程运行管护水平,保证农村供水长期稳定安全,巩固拓展农村饮水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供水保障。

4.3 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

4.3.1 新建改造重点灌区

新建灌区。依托董家河和丰石团结水库等丰富的灌溉水源,结合现有灌溉渠系布置,新建丰石团结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37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0.3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3万亩。新建干渠30km以及灌溉附属建筑物,完善灌区水利工程联合调度。

改造灌区。依托渠溪河丰富的灌溉水源,改造渠溪河粮田灌溉渠堰,完善渠系配套20km,改善灌溉面积0.18万亩。

4.3.2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继续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实施三峡库区中部灌区丰都灌片高效节水示范工程,因地制宜推广喷灌、微灌、滴灌、低压管灌、水田节水灌溉、水肥一体、覆盖保墒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高效节水智慧灌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

4.3.3 加强灌区信息化改造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逐步完善灌区信息化建设基础,使干支渠取水口处计量设施配备率达到100%。在管理方面,进一步推进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制定灌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完善灌区用水管理,制定灌区用水管理制度;健全工程运行维护经费保障机制,提升“两费”落实率,工程维修养护足额到位,水费足额收缴,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进一步健全群管组织,不断完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4.4 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

统筹协调丰都县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与防洪除涝、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与配置,提升水资源分质利用和洪水资源利用水平。

4.4.1 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与配置

依据水资源丰枯变化规律,在强化节水的前提下优化水资源调度方案,实现水资源统筹调配。统筹考虑长江及龙河、渠溪河等主要河流水量水质条件,按照多源互补原则构建骨干输水工程调配网络体系,在保障主要河流生态用水的前提下,汛期保障防洪安全,枯水期强化供水安全保障,合理分配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针对特殊干旱和突发水污染事件,统筹考虑各区域水源和骨干工程,研究制定丰都县水资源应急管理措施和调度预案。

4.4.2 提高洪水资源利用水平

提升水雨情预报精准度,在控制洪水风险、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弹子台、蒋家沟、梨子坪等中型水库的洪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通过优化龙河流域防洪体系,统筹协调流域供水与防洪关系,研究实施汛限水位动态运用并合理抬高汛末蓄水水位,增强防汛调度灵活性,充分挖掘中型规模以上水库的供水潜力,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

专栏2 构建城乡供水网络

项目类型

主要内容

01水源工程

水库工程:“十四五”期间,续建龙兴坝中型水库,观音岩、茶沟子2座小(1)水库以及次竹沟1座小(2)型水库;开工建设飞龙1座中型水库,小月坝、海螺沟2座小(1)型水库以及陈家沟、竹田湾、莲花、十直、吕家沟、幸福、蔡家沟、轿子山8座小(2)型水库,开展扩建枫香峡中型水库的前期工作。2035年远景规划扩建苦竹沟1座中型水库,新建万寿1座中型水库,永兴、青天、旋石沟、双河口、旺龙、邹家、雪玉山、白布滩8座小(1)型水库以及司马、都督、孙家沟、龙井、板凳沟、黄沙、金龙寨、上坝、两边岩、李家湾、张麻沟、燕山、张家坝、张家湾14座小(2)型水库,规划扩建沟耳山、黄岭岩2座小(2)型水库。

引提水工程:“十四五”期间,实施方斗山水厂、兴龙镇、庙坝红心柚3处提水工程,2035年远景规划太平水库1处引水工程及牛角尖1处提水工程。

02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

实施虎威镇大池水库-团结水库连通及其配套工程、包鸾河流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暨龙河乌羊坝水系连通工程、英武水库-雁家冲水库-文汇水库-苦竹沟水库连通工程,对水资源进行联合调度,充分挖掘水资源利用潜力。

03灌区现代化建设与节水改造

新建丰石团结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37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0.3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3万亩。改造渠溪河粮田灌溉渠堰,完善渠系配套20km,改善灌溉面积0.18万亩。实施三峡库区中部灌区丰都灌片高效节水示范工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

04城市供水工程

实施城市供水功能保障提升工程,新建县城西南片区供水工程、龙河新城供水工程。实施工业园区水厂、高滩水厂县城供水管网延伸改造工程,新建供水管网70km,改造供水管网160km

05农村供水工程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一改三提”工程,新建水厂规模合计13t/d,新建供水管道100km,改造供水管道1958km,新增供水人口2.09万人。


5 打造健康宜居的生态安全网

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与治理修复相结合,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以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基础,以打造三峡库区生态明珠为目标,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统筹,突出农业、生活、工业污染三源齐控,构建一城两江四岸的水生态格局。

5.1 合力保护涉水生态空间

统筹协调好保护与开发,合理划分涉水生态空间范围,合力加强涉水生态空间管控与保护,确保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受损空间生态服务功能逐步恢复,共同维护好涉水生态空间本底。

5.1.1 划定涉水生态空间范围

统筹丰都县水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基于三区三线特别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续性,科学开展河湖水域岸线、行蓄洪区、饮用水水源地、水源涵养与水土流失防治区等水生态空间范围的划定工作。对有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等需求的,应预留必要的空间和廊道。加强与自然资源、环境等部门的衔接沟通,明确各类空间的管理界线、管理单位与管理要求。加强与国土空间管控成果的对接协调,确保水生态空间划定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落地。

5.1.2 强化涉水空间管控

继续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突出整治非法建设与垃圾乱堆乱占,逐步恢复增加生态岸线。健全水生态空间准入机制,编制负面准入清单。严格规范涉水建设项目许可,加强许可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开展水生态空间统一确权工作,探索建立有偿使用制度,提高河湖水域滩地的占用成本。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的水生态空间保护与利用协调机制,完善部门联动和司法联动执法机制,加快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5.1.3 保障河湖生态需水

按照维系河湖生态功能、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要求,科学确定区域内重要河湖的生态流量(水位)目标。依据《水利部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水资管〔202067号)文件精神,制定重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明确管控责任和管理措施,严格抓好生态流量目标的落实。通过水系连通、水利工程优化调度、生态补水等措施,保障河湖生态需水。加强小水电站绿色水电生态化改造工程,开展生态泄流及监控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打造生态水电示范工程。对石板电站、弹子台、蒋家沟、梨子坪等4座大中型水库开展生态流量下泄及流量监测监控设施的建设,保障下游河道生态流量,推进生态流量管控信息平台建设。

5.2 开展长江绿轴行动

发挥滨江自然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利用,优化排污布局,规范沿江码头开发,打造集生态自然廊道、滨江景观界面、港口特色文化、城市生活界面于一体的安全、水清、岸绿、景美、文韵的长江绿轴。

5.2.1 建设高效拦污截污岸线

按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区别对待、分步实施的原则,分类制定沿江排污口整治方案;提出排污口关闭、尾水泵站建设、改造与深度处理及规范化建设等综合整治措施,提高现有入河排污口布局和设置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优化岸线工业用地布局,清退零散型、高污染型化工企业,加快现状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重污染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园区内贴江留绿,严控100米范围内开发建设。加强港口码头污水、垃圾存储接收和处置设施建设,合理布局设置污染物收集点,提高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等接收处置能力及污染事故应急能力;强化危化品运输船舶的身份识别和动态管控,对港区存储实施动态全过程监控;建立船舶废弃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制度。

5.2.2 建设绿色生态岸线

结合港口规划规范码头开发建设,开展老旧码头功能置换和资源整合利用;修复沿江滩地,丰富植被群落;优化非港口岸线功能,分类分段整治岸线。开展沿江生态防护林带、工业园区防护林带建设,点面结合,联通城市绿地和景观节点,打造沿岸生态廊道。实施长江南岸、北岸生态修复项目,对滨江大道提档升级,对公园广场、游步道、绿化植物进行修复、对公园临街商业店铺外立面进行改造,配套完善附属设施。

5.2.3 建设港城一体岸线

推进长江岸线功能区划分及港口布局优化,明确长江岸线分区管理和用途管控要求,建立岸线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开展丰都长江岸线范围内港口码头关、停、并、转工作,整合有限的岸线资源,优化港口布局。对港区临水滩地建设新型生态护岸,最大限度保持沿江自然特色风光,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生产安全、智慧高效的绿色新港。

5.2.4 打造滨江文化旅游风光带

唤醒沿江空间,满足市民及游客的日常休闲活动需求,全面提升滨水空间的活力和品质。通过对朝华文化公园、鬼城名山景区的改造,特色文化小品、标识、铺装等的运用,把沿江地区打造成丰都文化形象展示面、文化记忆溯源带。利用江滩公园、沿江大道建设滨江绿道,按照生活、休憩主题,创造适合大众活动的公共空间,以长江主轴为核心,构建垂江景观廊道,对三峡库区淹没区遗址加以景观化利用,体现场地记忆,传承城市文脉。

5.3 建设宜居宜游美丽河湖

秉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河湖水域为主轴,统筹推进河湖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加强滨水景观文化建设,全面建设生态自然、河流通畅、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

5.3.1 推进重点河流水生态修复

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修复。推进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缓冲带建设,实施长江沿岸(龙河口至金科段)消落带、长江沿岸(金竹滩至龙河口段)消落带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开展江滨生态岸线整治,结合城市面貌和发展规划,适时修建生态绿道,打造与城市景观相融合的生态岸线。

推进其他河流生态治理。实施龙河流域、渠溪河流域、汀溪河流域、小佛溪流域、碧溪河(斑竹至高洞崖段)流域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措施包括排污治理、河道清淤治理、植被绿化等。加强自然岸线整治,治理岸坡塌陷、失稳,结合乡村文化,打造生态绿色景观廊道。

5.3.2 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

城镇河道水污染防治。深入落实河长制,加强城市河道污染监管,进一步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及规范化建设,推进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面源污染控制以及雨污分流改造,完善二三级污水管网,减少合流制溢流污染;健全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净化,加强工业污染源管控与治理,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严控生产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污染物质入河,疏通淤塞河道,恢复水流通畅。

乡村河道水污染防治。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农村河道水污染防治。开展河道生态缓冲带建设,拦截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科学测土配方施肥,严控高毒农药使用;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实施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跨界河道水污染防治。加强区域协作,上下游联动,开展龙河、碧溪河等跨界河道水污染治理。探索建立跨界联合河长制,加强跨界河长互动,在顶层设计、组织实施、监管执法等方面统筹推进跨界河道及周边陆域的综合治理与管理保护,形成多部门紧密协作、责任共担、信息共享、问题协商、联防联治的工作格局。

5.3.3 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依托乡村天然水网格局及演变规律,立足于保护发展需要,以问题为先导,以县域为单元、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运用岸坡整治、清淤疏浚、植被绿化等措施,恢复江河湖库之间自然水力联系,聚焦小微水体综合整治,集中连片推进、水域岸线并治,实现水系流动、水质良好、风景优美等综合目标。

丰都县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工程任务主要以为农田防护为主,包括生态护坡、河道疏浚、植绿等工程措施。远景2035年规划对丰都县斑竹河、赵家河、龙头寨河、飞仙洞河、盐井沟、赤溪河、熊家河、上班子河、梯子河、干河沟10条重点农村水系进行综合整治,治理总长度35.5km,新建堤防长度36.2km,加固堤防长度14.0km,清淤疏浚长度24.0km

5.3.4 发展乡村水美经济

河湖+村庄为单元,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以水系为脉、田园为底、林带成网的生态网络和水村交融、宜居怡人的生活空间。发挥农村水系资源优势,切实转向生态化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优良的水生态产品,以打造全市畜禽养殖基地为契机,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渠道,打通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转化途径,为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培育新动能。

5.4 织好区域生态安全屏障

以生态绿脊为重点,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织好丰都县生态安全屏障。

5.4.1 加强水功能区管理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完善水功能区水质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管,严控入河湖排污总量,提出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的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控,加强工业污染源控制,加大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对碧溪河、小佛溪等重要河流,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在双因子评价的基础上,加强总磷、总氮指标的考核。对双因子评价不达标的水功能区,逐一制定限期达标整治方案,有序推进水功能区水质提升。

5.4.2 大力推进水土保持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有效地减免人为破坏,保护植被和生态环境,加强重要水库水源地、重点水土流失防治区的水土流失治理,采取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坡耕地改造、废弃矿山复绿、溪沟整治、石漠化治理、地质灾害(泥石流、崩岗)治理、坡面径流调控等综合治理措施。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强化对水土流失状况、治理效果和生产活动的常态化监测。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有效管控人为水土流失。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水土流失治理与流域水环境整治、生态旅游、农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衔接,提升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双庙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丰都县高标准农田水土保持建设和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对龙河等乡镇土地、沟渠进行堡坎护坡保护,防止水土流失,规划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8.4km2。远景2035年实施三峡库区生态消落区、水土流失区等特殊地区振兴发展示范项目。

专栏3 助推幸福河湖建设

项目类型

主要内容

01水生态保护工程

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龙河示范河流项目;远景2035年规划实施长江沿岸(龙河口至金科段)消落带、长江沿岸(金竹滩至龙河口段)消落带、龙河流域、渠溪河流域、汀溪河流域、小佛溪流域、碧溪河(斑竹至高洞崖段)流域生态修复工程。

02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远景2035对丰都县斑竹河、赵家河、龙头寨河、飞仙洞河、盐井沟、赤溪河、熊家河、上班子河、梯子河、干河沟10条重点农村水系进行综合整治,治理总长度35.5km,新建堤防长度36.2km,加固堤防长度14.0km,清淤疏浚长度24.0km

03水土保持工程

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双庙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丰都县高标准农田水土保持建设和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开展水土流失治理,规划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8.4km2;远景2035年实施三峡库区生态消落区、水土流失区等特殊地区振兴发展示范项目。


6 构建协同现代的监管服务网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行政壁垒,通过完善智慧感知及应用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完善共商共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水利监管体系,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水利发展活力和动力,强化科技创新和行业能力建设,构建协同现代的监管服务网。

6.1 提高水安全监管信息化能力

依托国家及重庆市智慧水利建设工作要求,以水安全保障智慧高效管理需求为导向,加大高新技术应用,形成重庆市级统筹,区县分级建设管理、向上整合的建设体系,持续整合信息化建设成果,实现丰都水利信息透彻感知、水利数据协同汇聚、水利服务智能支撑、水利业务智慧决策的现代化管理业务链,整体提高丰都水安全监管信息化能力,充分融入并服务重庆市及长江流域水利智慧管理。

6.1.1 完善一体化水利智能感知系统

遵循新时代水利现代化建设要求,落实水利网信工作安全、实用总要求,按照一张网、一标准、一中心、一平台、一大脑,加快建设感知广泛、处理高效、协同智能、安全可靠的智慧水网。其中一张网为涵盖水资源、水生态、水灾害、水工程,天地一体化的全面感知监测网,一标准为一套统一的规范标准体系,一中心为全县水利大数据中心,一平台为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平台,一大脑为覆盖水资源高效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供水安全保障、水生态安全保障、防洪安全保障的流域数字模拟、分析计算、决策支持的多功能解析决策大脑。2025年实现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达到85%,重要河湖库感知系统覆盖率达到80%

建设河流湖泊全面监测网格。参照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和智慧行业建设的做法,在现有水文监测站网基础上,对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河流、1km2以上湖泊的水量、水质进行全面监测,全面提升江河湖泊日常监管能力和防汛抗旱预警预报水平。

建立水资源管理全面感知网络。在重庆市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重庆市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等项目的基础上,对重要水源地、规模以上取用水户、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行政区界河流断面进行水量、水质监测全覆盖。

建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监测感知网。对水库、引调水工程、重要堤防、重要闸坝、规模以上泵站、中型灌区等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监测感知。

四是建设水生态环境感知网络。对生态流量下泄状况、国家重要水功能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等进行全面监测。

加强感知能力建设。在已有的地面监测站网基础上,充分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术和手段,构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提高感知能力和技术水平。结合丰都县实际情况,丰都目前已有防洪调度、山洪灾害等系统,预警系统,洪水预警监控系统,洪水预报系统等综合设施,在丰都县已有成果基础上,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丰都数据平台。

6.1.2 打造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平台

加快全县水利大数据中心建设。通过整合丰都县现有防汛抗旱、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河湖保护、城乡供水、农业灌溉、水土保持等各类水利数据,整合气象、环保、市政、交通等多部门数据资源,在现有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与互联网+”相关企业的合作,以统一规范标准体系为基础,以统一网络信任体系、统一安全管理为技术支持,建立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管理安全的水利大数据资源中心。开展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改革试点,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推进智慧应用,积极推动水文、水权交易及其他有关管理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

都县河流纵横,河湖资源丰富,但地势复杂,山区的水利设施难以监管并缺乏智能调度。围绕防洪排涝、水资源调配、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河湖长管理等业务板块,构建1-1中心-1平台-N智能水利应用智慧水利体系,注重软硬件环境的国产化和开源化建设,实现智慧化、精细化的水安全保障管控支撑。

丰都县智能水网建设。基于丰都县已建水利监测体系,升级监测能力,加强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打造丰都县水利行业物联网,进一步与丰都县总体智慧城市建设相耦合,以及水利专网升级建设等;

丰都县水利数据汇集整合。摸底丰都县水利数据资产,基于丰都县智慧城市云资源环境基础,结合丰都水利业务、应用及管理现状与未来需求,打造完善的数据汇集与管控体系,汇聚形成丰都县水利数据资源;

丰都县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水利大脑智慧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提供水利专业智能以及大数据智慧分析,如水利模型、优化计算、学习算法、知识图谱等;建设基于水利一张图的丰都县水利管理综合智慧应用体系及重点流域防汛抗旱管理决策示范应用。

6.1.3 建设城市水利智慧协同应用系统

围绕市内各流域防汛联排联调业务需求,打造防洪减灾联合调度智能应用,实现精细化的分布式预报预警、预报调度一体化、水工程联合调度、实时三维模拟风险分析等防洪减灾核心能力。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城乡供水安全保障需求,打造水资源配置管理智能应用,实现水资源动态监管分析、中长期来水预测、精细化配置、互济联调、应急处置,发挥长江水资源优势和弹子台水库、蒋家沟水库、梨子坪水库等供水效益。依据重庆市的河湖管理系统建设要求,围绕丰都河湖长制及水土保持要务,打造水生态环境监管智能应用,实现重要河湖管理全过程监督和重要区域水土保持管理。升级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形成水工程全周期管理智能应用,实现工程的设计建设、智能巡查、安全评估、远程控制,提升险情识别能力与运维效率,提升防洪、水资源、水生态环境业务调度指令快速响应与精细控制,2025年实现工程智能控制率达80%。结合国家一网通办建设,以提升水利监督与政务的办事效率提升为重点,升级建设丰都城市水利政务服务一体化受理平台。

专栏4 智慧河长平台建设内容

序号

建设内容

数量

单位

备注

工程费用




(一)

智慧河长监测系统平台

1


1

河长制“一张图”软件平台

1

包括“一张图”综合显示字系统;数据监测、采集、管理利用子系统;

2

硬件及安装




(二)

智慧河长监测站网

1


3

河流水质监测

2


4

河流水面视频监测

1


5

河流水位监测

1


6

水库生态基流监测

1


7

公众信息发布

1


6.2 建立健全水利监管体系

按照“建机制、强能力”的思路,以“三严”(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为核心,以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为手段,针对涉水事务监管薄弱环节,强化重点领域全过程、全要素监管,全面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

6.2.1 深化实化河长制湖长制

严格河湖水域空间管控。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落实空间管控边界,建立河湖岸线分区管理保护制度,实施严格的用途管制,禁止或限制人类活动对河湖水域空间的扰动。推进完善河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典型引路和试点示范,推广重庆市在河道采砂管理中“河长+警长”的成熟经验,全面设立县级河湖警长,加快推进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强河湖日常巡查监管。

严格河湖开发利用活动监管。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大力开展河湖“清四乱”等河湖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加强跨省界河流(流域)联防共治,加快推进河道采砂、岸线保护、河道整治等规划制修订,适时建立河道采砂许可证防伪溯源数字化监管平台,及时查处非法侵占河湖、非法采砂等行为。

严格河湖生态流量管控。加快全县河湖重点控制断面的加密监测站点建设,严格监管丰都境内等重要控制断面下泄生态水量(流量),建立生态流量监测信息化平台,引水式电站生态流量全部纳入监管系统,实现即时数据传输、实时在线监控和预警管理。到2025年,河湖岸线利用的监管率超过50%

十四五”期间主要加强对各个电站及水库下游减水河段安装生态流量监控装置,并通过远程接驳进入丰都水利基础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生态流量下泄,并加大河长及人工巡查,拟投资200万元用于监控设施安装及布设。

6.2.2 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实现用水计量全覆盖。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量分配方案,把用水总量分解到乡镇、到地块、到用户。年取水量大于5万吨的用水户全部纳入在线监控,工业生活实施“一户一表”改造,重点用水户取水计量实现在线采集与传输;加快推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建设,灌区渠首和干支渠口门实现计量设施全覆盖。

强化用水定额管理。针对用水规模较大的工业产品、服务行业和高耗水农作物制订省级用水定额,2022年以前建立县域用水定额管控办法。制定最严格的定额管理措施,对于定额内的用水,采取低水价和不收或少收水资源税,超出定额的用水,采取累进加价等措施征收较高标准水资源税。到2025年,主要用水户的监管率达到70%

拟每年投资50万元用于丰都水费收费机制及节水评价研究,将评价结果作为编制下一年度取用水计划的依据,“十四五”期间累计投资约250万元。

6.2.3 健全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制度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管。新建工程严格水资源论证,高耗水项目、节水工艺不达标项目坚决不上。逐步实施水利工程电子招投标制,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积极引入BIM等智能化、大数据管理手段,推行水利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要素智慧管理。加强项目投资、质量管理、移民安置、工程验收等环节的监管。

推进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监管。完善全县大中型水库、水闸和区域水工程安全监测监管平台,提升工程实时运行监测水平,优化工程调度的机制和方案,提高工程调度运行管理水平。向全县范围推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经验。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制度和管护中心,建立县级维修养护基金,加强水质检测。

加强水利工程调度监管。重点加强蒋家沟水库、弹子台水库、梨子坪水库、龙兴坝水库等工程的安全运行和调度监管,按照调度服从防洪、供水及生态的要求,制定调度方案。巩固提升南天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阶段成效,全面核查和科学评估各级自然保护区内水电站生态环境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具体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及责任人,实现“一问题一督办”。强化已成小型水电站调度管理,合理安排下泄流量过程,保障重要断面基本生态流量。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程在线监测率达到75%

摸底完成丰都县已成工程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将所有已成、在建工程全部纳入丰都县水利集成数据网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维护整改,尽可能发挥已成工程效益,拟投资100万元用于现状摸底排查及维护整改。

6.2.4 完善水土保持监管制度

加快划定市县级水土流失重点区域。根据水土流失调查结果,依法将处于国家、市或区域重要的生态屏障、江河源头区和饮用水源区等现状植被覆盖较好,水土流失相对轻微,一旦被人为扰动和破坏可能造成较大水土流失危害的区域划分为重点预防区;将水土流失严重,对江河湖库淤积影响较大,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适宜以小流域(或区域)为单元布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区域划分为重点治理区,并向社会公告。对重力侵蚀危险区禁止开发,对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区域实行生产建设活动管制。

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全面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强化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的稽查、督查制度,实行“图斑精细化管理”,推进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高新技术,实现年度动态监测全覆盖和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全覆盖。将水土流失监管及监测纳入到丰都县智慧水利监测平台中,作为智慧监管的重点指标,同时将水土流失面积变化等指标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与评价体系,加强水土保持监管人员行业能力和监管手段、技术的培训。到2025年全县水土保持率达到70%以上,远期达到80%以上。

6.2.5 着力化解水安全风险

加强水安全风险动态监测。围绕洪涝、水污染、重大干旱等各类水安全突发事件,加强涉水风险源排查防控,研究建立丰都县水安全风险识别和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动态监控响应。

加强应急预案编制。强化风险防控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分流域、区域、城镇不同层次,突出跨区域的风险联合防控,科学制定超标准洪水、重大干旱、突发水污染等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并适时修订完善,建立健全重大风险应急工作机制。加强对公众的水危机宣传教育、救援基本技能培训、演练以及突发水危机的舆论引导。

加强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控。强化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定期开展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安全风险排查和评估,构建水利工程全生命期数字化监控系统,实行精准化动态监管,建立专项档案,及时发现并组织消除相关隐患。

加强水库移民监督管理。拟订水利工程移民有关政策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水利工程移民安置验收、监督评估等制度。重点加强对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保障直补资金发放到位,结合乡村振兴建设,落实后期扶持等相关政策。

6.2.6 完善共商共管体制机制

探索跨部门跨行业协同管水体制创新。加快推进丰都县涉水事务跨部门跨行业协作体制创新,加强水利同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航运等部门及行业协商协作,统筹水利、生态环境、交通航运、文化旅游等领域,探索涉水事务协同管理新模式,共同谋划防汛抗旱、水利规划、工程建设、水资源配置、水土保持和调度管理等重大事项,提高决策执行效率,强化决策约束性。

完善跨区域水安全保障联动机制。完善龙河等跨区域协商的防汛指挥机制,健全防汛抗旱应急预警机制,制定区域联合防汛抗旱预案,加强综合信息共享。建立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量)预警管控机制,协调周边区县共同构建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动水环境跨区域共保联治,联合制定并落实长江、龙河流域等重点水域共保联治专项治理方案。

6.3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水利标准化建设,不断深化水价、水权水市场、投融资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水利发展活力和动力。

6.3.1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把节水贯穿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通过“五个节水”(制度节水——将用水总量指标和水量分配指标配水到田、配水到户,严格水资源承载能力约束,削减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和水效标识建设;模式节水——结合高效农业、高山农业、特色农业发展,广泛采取大农户、农场主方式,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机制节水——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水价改革、水资源税等为抓手,激发节水内生动力;工程节水——灌溉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建成设施完善、技术先进、用水高效的工程节水体系;管理节水——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建立公共供水精细化管理平台及管控体系,实行智慧精准化灌溉),实现“两减两增”,节水减用、节水减排、节水增绿、节水增效,大幅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为全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安全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节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以高山农业、特色农业节水为重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到2025年,全县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节水灌溉面积比例达30%以上。重点灌区现代化改造,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总体要求,在水资源紧缺、基础条件较好的三峡库区中部灌区丰都灌片、丰石团结水库灌区等大型、重点中型灌区,建设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灌排技术设施先进、灌溉发展制度创新、管理手段智慧、生态环境友好的现代化灌区。

工业节水。深入开展工业节水、加快高耗水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工艺和技术,稳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优化“中药产业、食品业和新材料行业布局”,推进高耗水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在新材料等领域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在县城工业园区建成一批节水型示范基地,建成一批节水型示范企业。到202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8%以上,工业用水达标排放,重点工业园区争取零排放,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5%

生活节水。巩固提升“十三五”节水型社会试点成效,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以分区计量和供水管网更新改造为重点,建立公共供水系统精细化管理平台和漏损管控体系,加强城镇供水和公共领域节水。从严控制高用水行业用水定额管理,普及推广节水型器具。对现有污水厂进行提标升级,鼓励再生水回用。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10%以内,节水器具普及率达90%以上,城镇再生水回用率达20%以上,园林绿化节水灌溉率达70%以上。

6.3.2 创新推进水权水价改革

全面推行水资源税改革,善用税收杠杆调节水需求,充分发挥价格调节作用,建立健全补偿成本、合理盈利、激励提升供水质量、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实行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大特种行业用水与非居民用水的价差,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促进节约高效用水和高质量用水。

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以水量分配方案为基础,确定区域取用水总量和权益,开展水利产权确权,建立健全水权登记、公示、调整等管理制度,明确水资源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归属关系和权责。加快培育和发展水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取水权、排污权等交易,鼓励缺水地区政府回购水权,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加强水权交易监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6.3.3 加大水利放管服

推进政府水治理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强化地方政府区域内水安全保障工作职责。推进综合治水,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治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水行政执法工作,集中执法职权、下移执法重心,全面实行综合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源管理制度,推行水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构建智能化水行政执法体系,提高执法效率与规范化水平。完善水事矛盾纠纷预防调处机制,加强源头控制和隐患排查化解,加大重大水事纠纷调解力度。

6.3.4 加快推进水利标准化工作

从组织体系构建、制度建设、河湖长履职、任务落实、监督及社会参与等方面入手,探索建立一套多元主体协同、多环节协调规范的河湖长制工作标准体系,包括:一套河湖长制规范运行的制度框架、一套适用于各级河湖长的标准化履职流程、一个面向河湖长制主要任务落实的工作指南、一套兼具实用性和操作性的监督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着力创新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模式,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物业化管理,实行管养分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经营等方式,探索由专业化队伍承担工程运维养护的管理模式。探索实行五个“大带小”工程管理模式,以工程带水文、工程带信息化、大中型水库带小型水库、中型灌区带小型灌区的管理模式,推进工程管理全覆盖。

6.3.5 深化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

对于区域性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联合设立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专项基金,根据保护对象、受益范围、影响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中央、所在地区和受益地区财政分摊比例,优先统筹建设用地指标,保障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后续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建立有效的政策扶持和激励机制,通过低息贷款、减免税收等方法,调动和发挥社会投资水利的积极性,利用财政、信贷等政策措施为水利直接融资提供便利,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方式参与水利建设。

6.4 提升现代化水利行业能力

全面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提升水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强化人才及科技队伍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和机构能力建设,构建科学的水文化体系,实现水利治理能力现代化。

6.4.1 强化水利科技创新

深化水利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具有活力、环境宽松的科研体制机制,制定培养和引进水利科技人才的政策,健全科技管理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水利科技创新体制,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建设高效率的科技管理体系,完善水利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科技情报管理、科技合作管理等。

加强与水利部水规总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科技交流,深化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项目合作和技术交流,持续推进水利科研成果和数据的共享与推广利用。加强现代高新技术与水利适用技术的有效集成和相互融合,加快水利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积极组织开展涉水热点、难点技术问题咨询,凝聚全社会治水兴水的共识与合力。初步提出丰都县水利科技创新区域及项目,如提升在线监控、在线监测等试点项目,在水利前言领域试点一至二项落地丰都境内,引领三峡库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

6.4.2 加强水综合行政执法

紧紧围绕水资源管理、河湖保护、河道采砂、防洪安全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等重点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集中执法活动,严厉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有效维护水事秩序。完善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推动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探索建立县有关部门多方参与、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协同执法监管机制,推进水利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航运等部门联合执法和挂牌督办,推进水事违法行为裁量基准衔接统一,健全水事纠纷调处的相关制度,推进水政监察队伍执法标准化建设,加强跨区域河湖涉水法规执行情况、治理任务落实情况监督。探索建立重点领域互访机制,探索实施公众护水机制,畅通公众举报及处置反馈渠道,逐步推行“有发现、有奖励、有保障”的公众投诉举报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巡河、发现问题。

6.4.3 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构建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和使用体系,实施优秀人才培养开发引进、重点人才工程建设,完善助才、引才、奖才和留才政策体系,制定人才工作计划,完善制度,建立人才长效工作机制,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着力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加强人才储备。针对农村饮水安全、灌区排灌、河湖库管理等日益繁重的工作需求,合理增设基层管理岗位。

通过开展高水平设计院、高校及重庆市水利局等多层次对口帮扶、指导、交流学习、学术讲座等形式,逐步提高丰都县水利人才队伍的各项专业运用能力,开张重大课题或技术在丰都试验研究等项目,逐步提升丰都水利管理保护水平。每年拟投资30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培养、交流、学习。

6.4.4 保护传承弘扬水文化

大力实施“文化兴水”战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水文化,创新和发展现代水文化。积极引导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注重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角度来谋划水利发展,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不断提高全社会亲水、爱水、节水的水文化意识,展现治水兴水的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

以自然风光为形、民俗文化为魂,突出“山、水”特色,融入“丰都”文化,以龙河(丰都段)国家示范河湖创建为契机,挖掘沿线九溪沟石拱桥、人民运动桥等蕴含的人文故事,弘扬丰都水文化、做活龙河“水文章”,建设龙河水文化主题广场,助力丰都旅游发展,投资约1000万元。


7 水安全保障重点工程与行动

结合丰都县存在的突出水问题,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从长远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提出“五类”重点工程;依托丰都县滨江临江的资源优势及河湖水系的自然禀赋,提出“长江绿轴”及“美丽河湖”建设两大行动,从而推动丰都县水安全保障规划更快更好落地。

7.1 重点工程

重点突出丰都县近五年水利发展的重点工程,如推进龙兴坝水库、三峡库区库岸综合整治等迫切工程建设内容和县域发展的重点。

7.1.1 水库工程

水库工程主要以中型水库作为重点工程,包括龙兴坝、飞龙、万寿、枫香峡、苦竹沟5座中型水库,具体如下:

龙兴坝水库:龙兴坝水库已开工建设,预计“十四五”时期续建完成并发挥效益,项目总投资4.69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续建投资0.11亿元。

飞龙水库:飞龙水库拟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2.3亿元。

枫香峡水库:枫香峡水库为扩建中型水库,拟在“十四五”期间开展前期工作,项目总投资7.5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前期工作经费投资0.6亿元。

万寿水库:万寿水库为新建中型水库,项目总投资8.2亿元,拟纳入远景2035年储备项目。

苦竹沟水库:苦竹沟水库为扩建中型水库,项目总投资5.5亿元,拟纳入远景2035年储备项目。

7.1.2 三峡库岸综合整治工程

三峡库区丰都县城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长江大桥至斜南溪段):治理库岸总长4km,建设内容包括护岸工程、河床开挖清理工程、下河梯道工程、滑坡治理工程及排水涵渠工程。

三峡库区丰都县城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长江大桥至龙洞湾段):整治库岸5.9km,主要包括库岸防护工程、排水工程、沿江交通工程等。

三峡库区丰都县库岸综合整治工程(名山至镇江精细化工园区段):整治库岸5km,主要包括库岸防护工程、沿江交通工程和办事处沿线绿化工程等内容。

三峡库区丰都县库岸综合整治工程(刀鞘溪至漕溪段):整治库岸7.7km,主要包括库岸防护工程、沿江交通工程和沿线绿化工程等内容。

三峡库区丰都县兴义镇库岸整治工程(泥巴溪至木楔溪段):整治库岸1.3km。主要包括库岸防护工程、沿江交通工程和沿线绿化工程等内容。

三峡库区丰都县高家镇油坊沟至玉溪段库岸综合整治工程:整治库岸3.15km,通过工程措施与景观打造相结合,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稳定库岸,回填场平治理内侧冲沟,打造沿江景观,从而改善环境的目的。

三峡库区丰都县龙河口至刀鞘溪库岸整治工程(二期):整治库岸2.5km,前期已经削坡硬化处理0.5km,主要包括库岸防护工程、沿江交通工程和沿线绿化工程等内容。

三峡库区丰都县龙孔镇玉溪至王窖湾库岸整治工程:库岸综合整治总长2.8km,主要包括库岸防护工程、沿江交通工程和沿江绿化工程等内容,新建广场2.10m2

三峡库区丰都县湛普镇库岸综合整治工程:库岸综合整治总长1.3km,防护工程的等级为3级,主要包括库岸防护工程、沿江交通工程和沿江绿化工程等内容,新建广场1.23m2

虎威镇立石场整治工程:新建堤防护岸0.8km

希望水泥沿线整治工程:新建堤防护岸2.2km

龙孔镇楠竹场镇整治工程:新建堤防护岸1.0km

7.1.3 灌区工程

三峡库区中部大灌区丰都片区高效节水示范工程:结合水源工程建设,加大干支渠配套和改造力度,全面完成三峡库区中部灌区丰都片区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管灌、喷灌、微灌方式,提升灌区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

丰石团结水库灌区:新建丰石团结水库中型灌区,新增灌面0.34万亩,改善、恢复灌面1.03万亩。

7.1.4 水生态修复工程

龙河示范河流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防洪及河道治理工程、污染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人水和谐工程、信息化工程等。

龙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包括龙河公园、青龙公园、双河公园、龙河两岸绿化整治及刀削溪河岸生态修复,总面积为162.6m2

渠溪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栽植树种160亩、临水隔离廊道30km,防止水土流失临水隔离廊道及被栽植。

碧溪河(斑竹至高洞崖段)流域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面源污染控制,生态修复,河床排盐三步法原位修复,斑竹断面强化修复等。

汀溪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对流域内榨菜腌制池进行防渗漏处理,收集榨菜废水并利用罐车运至十直榨菜污水处理厂处理,整治流域内养殖场露天粪污水暂存池,进行防渗及防雨治理,河道清淤治理等。

小佛溪流域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对流域内排污、畜禽养殖等进行整治。

7.1.5 智慧水利

十四五”时期是水利向智慧化转变的关键窗口期,目前重庆市部分区县(如石柱县等)已逐步先期开展“大数据+智慧河长”平台建设,“十四五”期间拟在丰都开展“大数据+智慧河长”平台建设,作为丰都未来智慧水利平台的先期试验模块。

7.2 重点行动

7.2.1 丰都县长江绿轴行动

丰都县沿江文化景观资源丰富,拥有全国最大的民俗文化动态人文景观鬼国神宫、朝华文化公园、游轮码头等景点,同时丰都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与巴渝文化交相辉映,但由于缺乏合理规划,长江岸线整体生态景观效果不佳。排污口布局不合理,沿江交通不畅,滩地狭窄,人工岸线比例偏高,沿线村镇建筑凌乱、农田散布等问题普遍,影响长江岸线生态功能发挥

通过对沿江排污口进行关闭或整改,优化排污布局,建设高效的沿江拦污截污岸线;通过规范沿江码头开发建设,开展老旧码头功能置换和资源整合利用,修复沿江滩地,开展沿江生态防护林带、重点工业园区防护林带建设,点面结合,联通城市绿地和景观节点,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岸线;通过推进长江岸线功能区划分及港口布局优化,对港区临水滩地建设新型生态护岸,最大限度保持沿江自然特色风光,建设港城一体岸线;通过对现状重点节点的改造,特色文化小品、标识、铺装等的运用,把沿江地区打造成丰都文化形象展示面、文化记忆溯源带,利用江滩公园、沿江大道建设滨江绿道,结合三峡库岸综合整治和长江南北两岸生态修复项目,在现有沿江山、水、城格局的基础上,建设滨江文化旅游风光带。通过行动方案,打造集生态自然廊道、滨江景观界面、鬼城特色文化、水上生态旅游、城市生活界面于一体的安全、水清、岸绿、景美、文韵的长江绿轴。

7.2.2 丰都县美丽河湖行动

丰都县境内河流纵横,水库星罗棋布。由于前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河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河湖岸线侵占、湖泊富营养化、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成为城市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丰都县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矛盾。

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河湖水域为主轴,统筹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防洪除涝保安、河湖生态修复、入河排污口整治、滨水景观文化建设等,水岸同治共建打造治水示范区。依托龙河、渠溪河、碧溪河等重点中小河流开展水生态修复、连通水系,实现生态自然、河流通畅、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河湖水网新格局。充分发挥河道线性特点和生态廊道优势,以龙河干流为主线,将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景区等串珠成链、连线成网,努力打造沿河全域美丽风景线。充分挖掘与展示河湖的治水文化和人文历史,紧扣丰都县地方特色,将美丽河湖建成传承地方民俗风情的新节点、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的新载体。围绕乡村振兴规划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与全域旅游、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以河湖现代化建设为导向,推动河湖管理数字化转型,强化区域联动管理和公众参与社会化管理,形成“智慧治水”“全民治水”的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新局面。通过行动方案,实现“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愿景。


8 环境影响评价

8.1 环境影响分析

8.1.1 评价依据

按照水利部颁《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 45-2006)和《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DJ 302-88)的有关规定,从环境因子中选择工程施工、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性质分为:有利与不利、直接与间接、短期与长期、暂时与积累、明显与潜在、可逆与不可逆。项目对环境不利影响主要是建设占地、工程施工弃石弃碴,破坏植被和采石所造成的部分林地、荒地和耕地的损坏,在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有利影响是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要求对环境的改善,加强对水源的保护、监测、处理,使水质完全能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从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项目区环境的改善。

环境影响评价表

项目对环境

的影响性质

环境因子

建设弃土弃碴

生产生活条件

有利/不利

不利

有利

直接/间接

直接

间接

短期/长期

短期

长期

暂时/累积

暂时

累积

明显/潜在

明显

明显

可逆/不可逆

可逆

可逆

8.1.2 有利影响

提升防洪减灾能力,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本规划通过优化防洪体系格局,补齐区域防洪短板,全面保障丰都县防洪安全。洪水泛滥机会大幅降低,水生态环境也得到进一步保护,河道治理、山洪灾害治理等工程措施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

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水污染风险。灌区改造和农田节水工程的实施,可有效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高耗水工业企业的循环水利用和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促进城市节水,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控,降低河湖污染风险。

提升丰都水环境质量,恢复河湖生态健康。水污染防治工程可以有效减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对自然水体的污染;河湖空间管控可有效抑制河湖滨水岸线的无序开发利用,保护河湖生态空间,恢复河湖滨水岸线的自然生境形态;水生态治理工程将有效改善丰都县重点河湖的水环境质量,恢复河湖自然健康的生态系统结构,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生态流量的管控对丰都县河道生态需水提供保障,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水土保持工程进一步提高区域水源涵养能力。

提高丰都水资源监管水平,保障水环境持续向好。通过智慧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水资源将实现更加全面、便捷、实时、可视化的监测,结合水利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水功能区水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监管,将实现水环境问题的及时掌握、精准定位,进而开展科学治理。结合水环境应急体系的完善,实现水污染源实时监控,突发环境事件迅速响应、科学应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

8.1.3 不利影响

工程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河湖水文情势及水生态环境;工程蓄水可能产生滑坡塌岸,可能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物、水生生物栖息繁衍环境、生物多样性等产生影响。工程建设会产生临时占地,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及港渠开挖等会产生永久占地,使土地生产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征地移民问题复杂。工程施工产生的废水、水土流失、固体污染物、废气、噪音等可能对局部的水质、空气和声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8.2 环境保护措施

本次规划的工程建设具有分散、规模小、出碴量少等特点,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影响是暂时的,拟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减缓对环境的影响。

1)占地影响及环保对策措施

规划工程除水库有少量拆迁外,其余工程基本无拆迁,施工占地多为临时用地,施工临时占用耕地包括弃渣填筑场、料场、施工生活、生活设施等。但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扰动影响不可避免,工程在开工前需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施工准备期、施工期、恢复期都将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要求执行,最大限度地减小水土流失。

从工程占地类型和使用功能上看,对于施工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可以恢复原有功能,或经整治作为其他用途。对极少工程永久占用的土地,将采取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让项目区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项目实施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各地方部门将本着“谁受益,谁处理”的原则,在各乡、村、组就近调配土地进行生产安置。

2)减少扬尘

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遇到的连续晴好天气又起风的情况下,对弃土表面洒上一些水,防止扬尘。弃土应按计划及时运出,在装运的过程中不要超载,做到沿途不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将轮子上的泥土去掉,防止泥土带出工地,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者应对工地门前的道路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建材洒落应及时清扫。

3)施工噪声的控制

为了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工程在距民宅200m的区域内不允许在晚上九时至次日早上九时内施工,同时应在施工设备和方法中加以考虑,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对夜间一定要施工,但又要影响居民声环境的工地,应对施工机械采取降噪措施,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或居民集中地周围设立临时的声障装置,以保证居民区的声环境质量。

4)生产生活废水及垃圾处理

施工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流程是利用主体工程开挖的排水沟、集水沟汇集生产废水,经沉淀等措施处理后集中排放到指定地点,不得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进行作业、堆放垃圾、弃渣、排放废水等,工程施工结束后沉淀池及时回填处理,减少不安全隐患。因多数工程规模较小,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利用当地住房己有的卫生设施和公共厕所解决部分施工人员的排污,生活污水经沤渍、沉淀和适当消毒后尽量作为肥料用于附近农田。在其他施工人员相对集中,可设置流动式简易公厕,定期进行生活污水和垃圾清运,消毒后埋填处理。

5)施工人群健康保护

工程施工人员进场前由各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一次疫情调查建档,调查建档人数按各工区施工高峰人数计,调查和建档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祝,传染病史、来自地区等。在施工期内定期抽样健康检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工区设置流动式医疗点,配备常见病的药品和器材。并发放防疫药品以保护施工人群健康。加强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如口罩、耳罩等。同时加强施工生活区的卫生宣传与教育,开展灭蚊、灭蝇、灭鼠,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工区集中饮用水源加强管理,以确保饮用水卫生和人群健康。


9 节水评价

9.1 现状节水水平与节水潜力分析

1)现状节水水平

丰都县现状2020年用水总量为1.32亿m3,全县城乡供水管网漏损率约18%,局部地区供水管网漏损率接近25%,与西南地区先进水平8.3%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城镇节水有待加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与全市及全国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存在提升的空间。全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71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5037,灌区节水改造及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总体来说,丰都县现状用水偏粗放型,用水水平相对不高,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存在较大的节水空间。

2)节水潜力

2025年,深度节水、全面节水的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基本建立,预期可实现节水量780m3,其中50m3用于河道外生态用水,730m3用于满足新增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节水量主要配置城镇生活、生态和工业发展,尽可能多的退还生态环境。

9.2 节水目标与指标

1)节水目标

2025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节水产业初具规模,非常规水利用规模有所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全县用水总量等指标控制在市政府分配范围以内。

2035年,形成健全的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市政府分配范围以内,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2)节水指标

2025年底,节水政策法规、市场机制、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管理机制逐步健全,节水效果初见成效。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均降低15%,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8%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以上。

9.3 规划水平年节水符合性分析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渝府办发〔201395号),丰都县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1.56亿m3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1.67亿m3

本规划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重点领域节水增效”、“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节水措施和有关规划工程建设意见。在充分考虑强化节水方案的情况下,为满足丰都县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本规划在充分挖掘现有工程节水潜力的基础上,规划的水源工程主要有42座水库工程和5处引提水工程,累计新增可供水量1.15亿m3,其中“十四五”期间拟建成14座水库工程和3处引提水工程,新增可供水量0.30亿m3。因此预计2025年全县水源工程可供水量为1.62亿m3,介于2020年和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之间,说明规划的水源工程总体上是符合节水要求的。规划水源工程具有供水、灌溉、生态等综合效益,符合我国新时期治水方针,符合重庆市对于丰都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也与丰都县经济社会发展及各专项规划相适应。

9.4 节水保障措施

1)建立并完善节水管理体制

节水管理贯穿规划实施的全过程以及规划工程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因此,有必要组建一个节水管理机构,负责节水相关事务的监督与管理,其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国家和地区有关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节约用水规章、规程、技术标准,并组织实施;与建设项目配套的节水工程建设与管理;项目取用水计量设施配套安装、日常监管,建立项目的取用水统计台账;节水技术的改造、运用、推广;节水的培训、宣传与教育。

2)加强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2018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重庆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节约用水的目的、适用范围、管理体制,统筹建立节水规划编制、用水总量控制、用水计划管理、用水定额确定等制度,提出农业节水、城镇节水、非常规水源利用要求,制定节水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各行业节水。丰都县应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节水法规体系,加强各行业节水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制订各行业用水定额和节水指标。

3)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有助于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保障区域水安全;有助于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促进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丰都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到各镇区及用水单位,做到层层有指标,对各级用水总量进行控制,对用水单位实行总量和定额双控制。在制定各层次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年度用水计划的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和运行机制,保障各层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4)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组织制定丰都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宏观和微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节水型企业定量考核和基础管理考核标准、节水型社区标准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加大政府综合考核工作力度,将节水绩效考核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建立公众参与制度,推进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节水管理。实行用水效率公告制度,定期公布江津区及各镇区有关用水效率指标,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举报各种浪费水资源、污染、破坏水环境的违法行为;对涉及群众用水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网上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

9.5 节水效果分析

丰都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紧跟《国家节水行动方案》、《重庆市节水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制定的节水目标与指标、规划的水源工程均符合丰都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划成果,也满足重庆市、丰都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规划实施后,能提高丰都县用水效率和效益,实现用水总量红线控制管理目标,提高城镇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改善供水环境,也为丰都县未来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工作提供支撑。

10 规划水资源论证

10.1 水资源条件分析

1)水资源状况

丰都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049.6mm,降雨分布不均,4~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5%,且由于长江南北两岸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立体变化大,由西北向东南并随高程的增高而渐增。水资源总量丰富,长江为丰都最大的客水来源,其次为龙河、渠溪河,多年平均过境客水量为4269亿m3;境内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6.96亿m3,地下水资源量2.96亿m3,水资源总量16.96亿m3,人均水资源量2734m3

2)水资源管理红线控制性指标情况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渝府办发〔201395号),丰都县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1.56亿m3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1.67亿m32020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87%2030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95%

3)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潜力分析

截至2020年底,丰都县已建成各类蓄、引、提水工程12893座(处),总供水能力1.50亿m3,其中水库108座,供水能力0.96亿m3,引提水工程498座,供水能力0.33亿m3,塘坝窖池7691处,供水能力0.20亿m3,地下水工程(主要为机电井、人力井)4596处,供水能力0.01亿m3多年平均当地地表水可利用量为5.26亿m3,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31%

4)现状用水分析及存在主要问题

丰都县现状2020年用水总量为1.32亿m3,其中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比例为20:79:1,其中生产用水中,农业为用水大户,占比高达78%,可见农业用水在丰都县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中占主导地位。

丰都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且径流年内年际分配不均匀,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不相适应,造成供水分布不均,存在生活、工业生产挤占农业灌溉和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的情况,导致干枯年份缺水较为严重。全县水利工程虽然初具规模,但骨干水源工程少,现已建成的中型水库仅有两座,在建1座,全部分布在长江南岸,长江北岸无中型水利工程,中高山地区的乡镇和农村由于水利工程规模小,对当地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弱,缺水更加突出。随着丰都县南旅北农产业布局的初步形成,骨干水源工程缺乏将成为丰都县面临的重要挑战。

10.2 需水合理性分析

1)用水效率指标分析

丰都县2020年人均综合用水量220m3,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万元GDP用水量38m3,较2015年下降55%,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6m3,较2015年下降40%,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2020年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367m3,较2015年下降7.5%,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714,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

可见,除工业用水外,丰都县用水效率总体偏低,尤其是农业用水效率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需水预测及合理性分析

根据《丰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保持在7%左右,经济总量突破500亿元,力争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3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展望二〇三五年,丰都综合经济实力将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人均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

根据以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强化节水方案下,预测2025年丰都县多年平均需水总量为1.62亿m3,介于2020年和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之间,是合理的。2035年全县多年平均需水总量为2.47亿m3,高于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可结合丰都县远景发展目标适当提高2035年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

3)规划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目标确定

根据本规划目标,十四五时期,丰都县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62亿m3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较2020年降低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

10.3 退水方案分析

1)退水总量及主要污染物类别情况

本规划实施后,退水主要由规划工程施工期、运营期退水组成,其中施工期退水包括生活污水退水和生产废水退水;运营期退水包括工程管理单位生活污水退水,城乡供水后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退水,灌溉用水退水、农村人畜饮水所产生的生活污水退水等。据初步估算,到2025年,丰都县退水总量将达到5880m3

生活退水主要污染物为CODNH3-N等,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总汞、pH、硫化物等,农业灌溉退水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等。

2)退水处理思路

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用水排放,包括厨房下水、盥洗水。拟在施工营地设旱厕,粪污水经旱厕收集后定期用于农田施肥;洗浴用水等经絮凝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道路防尘洒水,不外排。生产废水排水包括基坑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和含油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和含油废水采取就近收集,处理后回用,基坑废弃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就近河沟。

运营期对于城镇集中供水后排放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经污水管道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入就近河流。对于分散地区的农村人畜生活退水主要通过旱厕、化粪池或集中污水处理工程,处理后回收用于农耕,不进入自然水体。对于灌溉退水,由于全县耕地分布较分散,主要采用的措施为从源头降低退水的总氮、总磷含量,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措施为:提倡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减少氮肥用量,增加有机复合肥及氮磷钾复合肥用量等。

10.4 规划实施影响分析

1)对水资源影响

本规划实施后,规划的水库调蓄工程以及引调水工程,通过径流调节或直接取水使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但由于其调节性能改变了原有河道天然来水的形态,对全县的水资源条件有一定影响。但由于丰都县径流受季节影响大,规划新建的水库工程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通过径流调节,可将丰水期的部分水量调蓄至枯水期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枯水期坝址上游的水资源量,起到蓄丰补枯的作用。

除水库工程、引提水工程等水源工程外,其他规划工程不直接从河道取水,对水资源基本无影响,但在施工或运行期需加强对水生态、水环境的保护,以维护河流水质健康。

2)对水生态影响

本规划实施后,水污染防治工程可以有效减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对自然水体的污染;河湖空间管控可有效抑制河湖滨水岸线的无序开发利用,保护河湖生态空间,恢复河湖滨水岸线的自然生境形态;水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将有效改善丰都县重点河湖的水环境质量,恢复河湖自然健康的生态系统结构,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生态流量的管控对丰都县河道生态需水提供保障,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水土保持工程进一步提高区域水源涵养能力。

虽然以上规划工程实施后对丰都县的水生态总体有利,但其他工程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河湖水文情势及水生态环境;工程蓄水可能产生滑坡塌岸,可能对自然景观和水生生物栖息繁衍环境、生物多样性等产生影响。因此,规划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设计阶段对周围环境进行勘察,并且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设计方案,保证工程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时刻遵循环境保护原则。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方案的理念和思路开展施工,提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规划,每一个环节会对生态造成影响,因此要注重细节,提高重视。在施工前对可能存在的动植物的种类以及栖息环境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避免对动植物的生存造成威胁。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使用环保的建设材料以及先进的建设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要加大对环保材料的应用和探索。生态环境需要制定相应的补偿机制以及通过植物保护等形式进行改善,在确保生态环境平衡的前提下,保证规划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

10.5 水资源保护管理对策措施

1)严格执行最小流量下泄措施

在保障全县正常供水时,优先保证下泄最小生态流量,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0%以上。采用下泄流量在线监测措施,利用远程监控系统,在拦河坝上设置视频监视器,在电站远程集控中心对最小下泄流量的泄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最小下泄流量不间断。

2)水源地保护措施

动态调整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科学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隔离防护设施建设。严格污染源控制,依法清理保护区内违法建筑、排污企业和各类养殖户。加强水源涵养,开展水源地汇水河流生态治理与保护,水源涵养林建设,有条件的水源地实施封闭管理,完善水源地预警监测体系,推进水源地动态实时监测。

3)水污染治理措施

加强水污染治理,着重解决人为污染引起的水质问题,逐步推进含重金属废渣、底泥等污染治理,实施排污口整治工程。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方能排放。加强工业污染控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污染较轻的产业,做到增产减污或增产不增污,实现工业废水全面达标排放。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加强面污染源的治理。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及时分析并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恶化现象的发生。

4)管理措施

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建立取水口设置、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制度,依法取排水,加强对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的监督性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依法保护水资源,制定完善的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切实执行水源区管理有关规定,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行为实施有效监控,并依法查处重大水资源破坏事件。协助当地政府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为主,不建设对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不利的工矿企业。强化节水意识,推广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污水资源化,减少废、污水的排放。加强水源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


11 规划投资估算及实施意见

11.1 投资估算

11.1.1 估算方法

按规划所确定的建设任务,根据规划工程类别分别进行投资估算,对已开展前期工作且已获批的项目,直接采用其投资估算成果;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但未获批的项目,结合项目实际,按其最新投资估算成果并参考类似项目进行修正后,进行投资估算;对未开展前期工作属于策划阶段的项目,按相关行业的同类工程标准,采用指标法进行投资估算。

11.1.2 投资估算成果

按本规划的投资估算原则,经初步估算,丰都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总投资128.3亿元,其中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城乡供水网络、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智慧水利及水文化、行业能力及水利科技创新分别占“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总投资的23.6%61.7%9.6%2.7%2.3%,“十四五”期间拟安排投资45.5亿元。

专栏5  丰都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投资表

项目

工程类别

总投资

已完成投资

十四五投资

2035年投资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防洪减灾体系

三峡库区库岸综合整治

155082

22570

93312

39200

中小河流治理

114317

0

5380

108937

山洪灾害

30345

0

480

29865

病险水库

2800

0

2800

0

涝区治理

800

0

0

800

小计

303344

22570

101972

178802

城乡供水体系

水库工程

700489

78596

225481

396412

引提水工程

11600

0

4000

7600

水系连通工程

31664

0

5987

25677

城乡供水工程

41764

1104

30660

10000

灌区及配套工程

6400

0

5900

500

小计

791917

79700

272028

440189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水生态修复

60500

0

25000

35500

水土保持

34011

0

24011

10000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28800

0

0

28800

小计

123311

0

49011

74300

智慧水利及水文化

智慧水利

33500

0

18500

15000

水文化

1000

0

1000

0

小计

34500

0

19500

15000

行业能力及科技创新

行业能力及科技创新

30000

0

12000

18000

合计

1283072

102270

454511

726291

11.2规划实施意见

11.2.1 规划实施时序意见

综合考虑项目成熟度和实施效果、经济基础、国家有关专项引导方向和中央财政投资规模,统筹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顺序,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考虑事关全县的重大项目,优先解决水利突出短板问题,优先安排一批条件成熟的近期重点工程。

专栏6 近期(2021年至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

一、水库工程项目

续建龙兴坝1座中型水库,观音岩、茶沟子2座小(1)型水库以及次竹沟1座小(2)型水库;开工建设飞龙1座中型水库,小月坝、海螺沟2座小(1)型水库以及陈家沟、竹田湾、莲花、十直、吕家沟、幸福、蔡家沟、轿子山8座小(2)型水库。


引提水工程项目

方斗山水厂提水工程、兴龙镇提水工程、庙坝红心柚灌溉提水工程。


水系连通工程项目

虎威镇大池水库-团结水库连通及其配套工程。


三峡库岸综合整治项目

三峡库区丰都县城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长江大桥至斜南溪段)、三峡库区丰都县城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长江大桥至龙洞湾段)、三峡库区丰都县库岸综合整治工程(刀鞘溪至漕溪段)、三峡库区丰都县高家镇油坊沟至玉溪段库岸综合整治工程、三峡库区丰都县龙河口至刀鞘溪库岸整治工程(二期)、三峡库区龙河库岸整治工程、希望水泥沿线整治工程、龙孔镇楠竹场镇整治工程。

五、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

龙孔河龙孔场镇段河道治理工程、丰都县武平老场镇防洪提升项目。


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

高滩、关田沟、苦竹沟、范家沟、石桥沟、大池6座小(1)型水库,光辉、向家园、八耳寺、八斗、建设、后冲、烂冲子、龙盘溪、太平、代家山、人民、联合12座小(2)型病险水库。


七、山洪沟治理工程项目

太平乡太平河河堤治理项目。


城乡供水工程项目

工业园区水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高滩水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县城西南片区供水工程、龙河新城供水工程。实施丰都县农村饮水安全“一改三提”工程。


九、灌区工程项目

丰石团结水库中型灌区、三峡库区中部大灌区丰都片区高效节水示范工程


十、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

龙河示范河流项目。


十一、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项目

双庙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丰都县高标准农田水土流失建设项目、丰都县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水土流失治理项目。


十二、智慧水利平台建设项目

丰都县智慧河长平台项目、丰都县大中型及小型水库自动化观测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丰都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项目。


十三、水文化项目

龙河水文化主题广场。

11.2.2 项目资金筹措意见

丰都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建设项目以公益性及准公益性项目为主,项目尽量争取中央投资,不足部分通过发行专项债或引入社会资本模式完成融资。其中,防洪类项目可争取后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重大水利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资金、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整治专项资金、中央及省级水库薄弱环节建设专项资金等;供水类项目可争取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水生态治理类项目可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水生态治理专项资金、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等。

11.3 实施效果分析

本规划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有效衔接,对支撑丰都县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规划实施后,到2025年,全县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防洪保安能力大幅提升,水灾害风险有效应对,长江丰都段河势得到有效控制,城市防洪除涝能力显著提升,行蓄洪空间得到有效管控,中小河流系统综合治理,防御特大洪水能力显著增强,实现河湖安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优质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全县以中型水库为主、小型水库及引提水工程为辅的水源格局基本建成,保障59.27万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优质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农业灌溉用水保证率75%以上,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二产、三产新增供水量超过0.3亿m3,供水保证率95%以上,可有效支撑第二、三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健康宜居的水生态环境基本达成,重点河湖生态系统全面恢复,水库富营养化状况逐年好转,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重要河湖生态水量保证率达到90%以上,全县水土保持率达70%以上,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发展,“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目标全面实现,对支撑和保障丰都县生态文明建设及高质量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12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2.1 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规划实施

强化组织领导,深入研究重大问题,集中解决突出矛盾。在谋划思路、制定规划、工作布局上,把加强水安全保障摆在突出位置,工作优先部署,投入重点保障。实行一线工作法,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推动丰都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取得新成就。分解水安全保障规划目标任务,逐级落实目标责任,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方案,合理配置公共资源。落实新时期水利发展总基调,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河湖长制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相关要求,通过巡查、督查、通报、追责等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对违规取水、不执行水量调度计划、不泄放生态流量、破坏生态环境、不履行监管责任等行为加强责任追究,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与河湖长制考核。

12.2 对接发展规划,预留建设空间

按照新时期要求,水利专项规划要以发展规划为统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防洪除涝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水生态保护、水利综合监管要求。因此,丰都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必须与丰都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国土空间规划必须为水利建设预留空间。

12.3 深化制度改革,加强监督管理

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规划、防汛抗旱、水资源、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河道、采砂、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等水行政管理制度;健全取水许可、洪水影响评价等水行政管理制度;建立控制性水工程联合调度管理、控制断面监督管理等水行政管理制度。

水利综合管理涉及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多行业多部门,为进一步提升水利监督管理水平,丰都县需做好水利监管联动协作机制的顶层设计,通过跨区域、跨部门联动协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探索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问题线索快速移送机制、问题倒查和责任追究机制、工作情况定期通报机制等多项机制,充分发挥各区域、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构建源头治理、实时监管、后期绩效评价的治理格局,实现资源最优化组合和最大化利用的格局。

12.4 完善投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和社会融资为补充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积极调整财政预算支出结构,继续保持各级财政对水利的高投入,切实加大地方债券用于水利建设的比例。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和税费支持,鼓励政策性银行加大对水利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财政对政策性贷款给予贴息。建立健全水利融资担保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水利贷款提供担保。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采取转让、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盘活变现国有水利资产,吸引社会资本,促进水利国有资本滚动发展。

建立健全丰都县水利投融资平台,通过政府注入资本金、划拨优良资产等方式做大国有水利投融资公司,提高投融资能力。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加强对水利建设资金拨付使用全过程稽查、审计和监督,严格资金管理,切实管好、用好,严禁挤占、挪用和滞留。强化建立水利资金落实责任和督查制度,加强对水利资金落实和安排使用情况的督促检查,对资金落实不到位的部门予以追究问责。

12.5 加强人才建设,强化科技支撑

创新水利科技队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水利科技研发团队。加强水利科技人才的引进,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创造能够留住人才的工作环境,为水利科技人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完善水利科技激励制度,提高水利科技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员创新价值,加强水利科技合作,促进科技交流、协作。强化水利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加强治水科研攻关,推广最新治水技术,形成合力治水、科技兴水模式,扩展大数据、新治水技术等在水利发展中的应用领域。

12.6 鼓励公众参与,创造良好氛围

加大对丰都县水情的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干部群众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水利改革发展。建立水利规划、前期及建设等各环节社会公众有效参与实施机制,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健全水旱灾害、重大水污染等突发事件社会预警和应急制度,明确各类预案群众响应机制,增强全社会应对水危机和风险的能力。注重培育和宣传工作开展得好的部门、单位,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宣传部门和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加强水安全保障各项举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文件下载
  • 丰都府发〔2022〕2号 关于印发《丰都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doc

热点解读:

《丰都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

县应急局 县民政局 县文化旅游委 县商务委 县卫生健康委 县司法局 县住房城乡建委 县统计局 县财政局 县交通局 县生态环境局 县科技局 县公安局 县市场监管局 县经济信息委 县水利局 县供销社 县乡村振兴局 县城市管理局 县教委 县农业农村委 县发展改革委 县人力社保局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县医保局 县林业局

乡镇/街道

三合街道 栗子乡 名山街道 高家镇 兴义镇 双路镇 树人镇 虎威镇 湛普镇 龙孔镇 龙河镇 社坛镇 包鸾镇 保合镇 仁沙镇 董家镇 三元镇 兴龙镇 双龙镇 青龙乡 南天湖镇 暨龙镇 武平镇 江池镇 三建乡 仙女湖镇 太平坝乡 都督乡 十直镇 许明寺镇

无障碍

政策问答

政务新媒体

返回顶部

深圳SEO优化公司玉溪营销网站多少钱大庆网站优化按天计费公司泉州关键词排名推荐湘潭设计公司网站济南至尊标王黔东南高端网站设计报价怒江企业网站设计推荐咸阳百度网站优化排名价格永新网络营销推荐恩施网站优化按天计费价格广东网页设计哪家好淮北网站seo优化价格东营seo网站推广报价昌都优化报价黑河网站推广工具多少钱新乡网站优化排名价格迪庆阿里店铺托管价格安庆阿里店铺托管公司福田关键词按天收费报价宜宾营销网站公司许昌推广网站报价海东网站推广工具推荐漯河外贸网站建设多少钱横岗网站设计公司飞来峡外贸网站设计哪家好滁州至尊标王价格哈密关键词按天收费价格荆门网页制作报价秦皇岛关键词排名公司曲靖营销网站价格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深圳SEO优化公司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