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杂志:宋志平:中国建材的华丽转型
媒体聚焦| 2018-08-10

       如果把占据行业内最强势地位、获得最高市场占有率、最佳盈利表现作为衡量一家企业成功的标准,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做到了。

       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中国建材在全国范围内通过不断地联合重组,在水泥、国际水泥工程、余热发电、石膏板、玻璃纤维、风电叶片等领域都做到了世界第一。

       整个2017年,中国建材总营业收入升至3000亿元级别,旗下6大产品体系的盈利能力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对于建筑材料细分领域的整合重组、优化布局都收到了真金白银的回报。

       在体量庞大的水泥产业,中国建材通过长期坚定的运作,实现了每年5.3亿吨水泥、4亿立方米砂浆混凝土的产量。多年持续推进的联合重组模式,让中国建材几乎以一己之力,结束了中国水泥产业多年来纷争复杂的竞争格局,并带动行业离开了长时间的微利时期。

       当全国范围内水泥价格不断上涨,北新建材(000786.SZ)和中国巨石(600176.SH)的利润快速增长,当中国建材股份与中材股份在港交所顺利整合,当新的水泥工程在“一带一路”陆续搭建,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如此庞大的产业集团,在占据中国乃至全球建材行业的制高点之后,是否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宋志平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他看到对于中国建材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立传统建材的强势地位之后,找到全新的突破与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一个相对传统的建材企业,获得继续加速的“新动能”。

       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宋志平将这种变化称之为“三足鼎立”,也就是水泥业务、国际工程服务业务和新材料业务要实现共同发展。他认为整个集团这几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全力以赴去做新材料”。

水泥王者自我变革

重组后的中国建材,有足够强大的盈利能力,来支撑投资者的热情和期待。

       2018年上半年,有关水泥行业最大的关键词就是“涨价”。有人认为这是二三线城市房产销售热潮的带动,亦有人认为这是环保政策越发严格导致供给不足,但在宋志平看来,这些都不是最全面的答案。

       在2017年时,他曾经告诉《英才》记者,通过联合重组,中国水泥产业集中度得以提升,必然让整个行业更加稳定,从而带动企业利润水平的提升。过去多年中国建材主导的产业联合重组,已经让整个行业都收获了丰厚的回报。

       但他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的变化,水泥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全社会范围内水泥的使用量在经过一个平台期后就会下降。

       受益于在行业内强大的竞争优势,中国建材并不会失去盈利能力。相反,中国建材这个全球范围内的“水泥大王”,仍然可以在未来五年行业重心缓慢下移的过程中赢得很多利润。

       很多投资者也意识到这一点。2017年12月,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3323.HK)及中国中材股份分别召开股东大会并联合公布,中国建材股份和中材股份的合并事项获股东大会高票通过。令人震惊的是,两家公司股东赞成率均超过99.9%。

       要知道香港市场本身是一个非常重视中小股东权益的市场,在大量的收购整合案中,都会看到中小股东密集投出的反对票,这和A股有明显的不同。

       “因为香港的门槛很低,小股东如果超过10%不同意,这个整合就否决了。虽然10%是一个相对很小的数字,但存在被否的概率,尤其是中材股份,持股一两个亿港币的小股东就可以否掉整个案子。”宋志平介绍说。

       为了更充分地向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介绍整合的好处,宋志平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在香港和全球的路演,最终才获得了两家上市公司几乎所有投资者的认可。但最重要的是重组后的中国建材,有足够强大的盈利能力,来支撑投资者的热情和期待。

       自2017年12月中国建材股价受到整合支撑反弹之后,已经从3元左右的价格,最高上涨至接近10元,2018年7月初才回落至7元上方,并且这些涨幅之下,中国建材仍然只有13倍市盈率和1倍左右的市净率。显然,这种上涨是由真实的业绩支撑驱动的。

       另外,中国建材在大规模整合之后,内部也在不断削减成本,完善企业结构。和中国中材完成“大两材合并”后,双方总部加起来共有27个中层部门,被直接削减到12个中层部门,原有的33个二级单位减到13个。在整个过程中,中国建材非常坚决的防止两个企业简单相加,而是在内部进行不断地熔炼、融合、整合优化,这和行业集中度提升,竞争强度下降的外部环境同样重要。

       “效益大增,股票大涨,投资者欢欣鼓舞。”宋志平总结道。

打造隐形冠军

中国建材在新材料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已经成为了支撑其下一个20年继续发展和增长最为关键的新动力。

       水泥是中国建材最明显的标签,但并非仅有的标签。

       专业化和多元化,一直是企业战略设置与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争论。在专业化支持者的观点来看,一家企业应该心无旁骛地将一个产品做精、做透,多元化意味着对企业资源的分散与透支。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化模式也已经衍生出了众多新的变化。相关多元化在大型实业集团和互联网平台型公司中大行其道。中国建材以其央企的特殊性和庞大体量,也成为了多元化成功经营的典范。

       特别是中国建材在新材料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已经成为了支撑其下一个20年继续发展和增长最为关键的新动力。

       中国建材最早在新材料方面获得成功的,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控股了中国巨石,两材合并后还拥有另外一家全国产能规模第二位的泰山玻纤。这两家企业合计占据国内玻璃纤维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泰山玻纤2017年实现了8.22亿元净利润,行业龙头中国巨石在2017年则获得了21.5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去年增长41.34%,两者合计为中国建材贡献了30亿元的利润。

       虽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玻璃纤维的存在,但不夸张的说,几乎每个人都是中国巨石和泰山玻纤的客户。同样,中国建材旗下北新建材的石膏板也占据国内60%左右的市场份额,悄然隐藏在每家每户的墙壁和屋顶装修中,为中国建材带来20多亿元的利润。

       在这几个领域,中国建材都做到了行业内最大的市场份额,并掌握了一定的市场定价权,成为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

       玻璃纤维是中国建材最早在新型材料方面的布局之一。随后,中国建材又规划布局了“五大新材料”,包括碳纤维、电子信息显示玻璃、光伏材料、高等级动力电池隔膜以及轴承使用的工业陶瓷。这五个重要的新材料领域中,中国建材的供应量都已经位列全国第一。

       原中材旗下的中材科技(002080.SZ),是中国建材在动力电池隔膜领域的主要平台。公司董事长薛忠民告诉《英才》记者,高端锂电池隔膜生产一直是中国锂电池产业链中无法实现国产化替代的一部分,而中材科技已经部署了可供量产的先进生产线,并做出了在未来几年实现年产4-5亿平方米的远景规划。

       “锂材料是最成熟的动力电池技术,到目前还远远没有到达爆发期。”薛忠民表示,中材科技已经将锂电池隔膜视为中材科技未来最重要的支柱业务。

       能否量产,是宋志平极为重视的。他将其视为中国建材的新材料与其他企业相比最重要的不同之处,也是中国建材目前阶段新材料产业最关键的特点。目前这五块业务上,中国建材都在积极推行大规模的量产,这和中国建材在玻璃纤维、石膏板等领域的情况非常相像。

       “在中国,这几块市场的供应都是第一,因为中国建材是最早实现大规模制作和量产的,并且还要突出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的指标。”宋志平告诉《英才》记者,他对于旗下业务板块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做到行业第一,并且都要能够盈利,这是作为一个工业集团来说比较明确的特点。

       一个个新材料领域拥有最高市场占有率,较强盈利能力的“隐形冠军”,是中国建材在寻求二次突破过程中最可依仗的新生力量。“中国建材转型转得非常快,2017年,我们新材料板块赚了70个亿的利润。”但是在宋志平看来,这仅仅只是中国建材向新材料领域全面发力的开始。

技术优势 全球复制

水泥是规模优势取胜,需要占有资源,但新材料则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按照宋志平的判断,2018年的水泥产业仍会很赚钱。虽然水泥使用量在不断减少,但未来五年,仍将维持在20亿吨的水平之上。

       水泥带来的稳定利润,被宋志平看作培育下一批增长点的重要基础。利用这些利润,中国建材希望培育5-8个或者更多的业务板块,“这些板块将来每家都会是一家上市公司,每家都有30亿--50亿的利润。”

       实际上新材料产业的行业特点、发展模式,和水泥有着比较明显的不同。水泥本身是一个制作流程比较简单、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更加看重资源和规模优势的行业,体量较大。新材料板块虽然在短时间内来看体量比较小,但却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技术积累。

       这意味着中国建材的转型和二次升空,需要从一个技术门槛较低的行业,转向更高端、技术门槛更高的新体系。而这些更具技术含量的市场运作模式,和水泥产业的资源与整合模式完全不一样。

       早年在医药领域的工作,以及玻璃纤维、超薄玻璃等领域的沉淀,让宋志平对于向技术思维转变非常熟悉。他清楚地看到水泥和新材料领域的差异,因为水泥是规模优势取胜,需要占有资源,但新材料则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拷贝复制工厂的成本并不高,但如果去外面收购新材料的企业和工程,那成本就会很高,而且会把一些原有的技术卖的很贵。”宋志平表示,如果被收购的技术还不如企业原有的技术好,那这些收购几乎就完全没有必要。

       “比如说碳纤维,如果我的碳纤维有T1000的技术,我做得比你还好,你搞了一个工厂,那我为什么要收购你?如果我掌握技术,投资一个厂房要比收购便宜得多。也就是说,收购新材料公司,实际上是在买技术。但如果你的技术比我的还低,我为什么要买你的?就是这么个逻辑。”宋志平举例道。

       按照这样的逻辑,中国建材在新材料领域并没有和水泥一样,进行过大规模的行业整合,而是将目光锁定在拥有强大技术实力的企业上,例如在法国、德国收购研发型的光伏膜技术企业,在国内与碳纤维领域的江苏神鹰合作,通过凯盛科技(600552.SH)收购触控显示屏技术拥有者国显科技等。

       在收购之后,中国建材组织人力、财力,将这些来自国内和海外的技术做进一步的增强、完善,实现量产,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

       2018年1月23日,凯盛科技对外发布了关于减薄生产线产能提升项目的公告,内容显示,蚌埠国显拟新增投资5990万元,对现有TFT-LCD玻璃面板减薄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以新增产能126 万片。

       2017年秋,中国建材旗下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在江苏连云港举行“千吨级SYT55(T800)碳纤维新线项目”投产仪式,通过这次投资,其单线SYT55(T800)级碳纤维生产能力再次增加1000吨。

       而在此之前,中复神鹰在过去12年里通过投资建成了4套聚合系统、6条纺丝生产线、10条碳化生产线,碳纤维产能达到6000t/a,成为了国内产量最大、技术最领先的碳纤维生产企业,占国产碳纤维市场60%以上。

       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中复神鹰董事长张国良表示,未来还将以万吨为单位,继续碳纤维的技术复制,扩张产能。

包括中国巨石、北新建材等相对成熟的板块,同样也在贯彻着这样的模式,中国建材在新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复制扩张”路线,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快速展开。而其中最为宋志平所看重的,当属光伏材料的新能源板块。

光伏材料 最具潜力

  • 宋志平讲述:我的...>
  • 宋志平在世界水泥...>
  • 《中国企业家》:...>
  • 新瑞学院:宋志平...>
  • 国资小新:何志毅...>
  • 中国建材杂志:宋...>
返回上一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深圳SEO优化公司潮州百度竞价包年推广推荐广元百姓网标王推广价格济宁网站建设黄南百度标王多少钱包头外贸网站建设报价抚州网站优化排名哪家好忻州网站推广哪家好楚雄seo公司光明SEO按天收费推荐南阳建站哪家好商丘如何制作网站襄阳如何制作网站报价六安百度关键词包年推广哪家好盘锦网站优化报价遵义高端网站设计推荐衡阳网站改版蚌埠网站关键词优化推荐滁州网站优化软件价格安阳网页制作公司丹竹头建网站报价淄博阿里店铺托管诸城设计网站价格徐州建设网站推荐蚌埠阿里店铺运营公司东莞建网站坪地百度网站优化推荐德阳SEO按效果付费公司眉山百度竞价包年推广公司绥化百度竞价报价淮安网站改版公司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深圳SEO优化公司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