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伦贝尔1月19日消息(记者李春雪 见习记者刘晓祺)随着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开幕日期的日益临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的赛事日程越来越满。2023年年底前,“十四冬”的各场馆陆续完善。原定于2020年2月举办的“十四冬”,按下了四年的暂停键。转眼间,开幕式迎来倒计时一个月,好戏即将上演,各项筹备工作也万事俱备。

目前,提前开赛的冰壶(青年组)、花样滑冰(青年组)等赛事正在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十四冬”的主场馆火热进行。带着对场馆的好奇,央广网记者与呼伦贝尔市冰上运动中心副主任羡雪瑞进行了深入交流。

设计灵感:作为“白云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

场馆以“卷云”和“哈达”为外形的设计理念是如何想到的?作为内蒙古首个能够同时承办大道速滑、短道速滑、冰球等国际A级和国内大型赛事的冰上运动场馆,有何参照和标准?

站在场馆群的中心,记者带着疑问与羡雪瑞展开对话。

航拍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场馆(央广网发 张东阳 摄)

“建筑外观以蒙元文化为特色,主格调突出‘卷云’‘哈达’等风格,富有时代气息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鲜明特征。‘卷云’体现了我们内蒙古自治区优异的生态环境,‘哈达’代表着欢迎八方来客,希望能借助这一次大型赛事,更好地推介内蒙古,特别是当地文化、体育、旅游等方面的发展。”羡雪瑞说。

羡雪瑞介绍道,位于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西部为呼伦贝尔大草原,东部为大兴安岭林区和松嫩平原。不仅草原景观极具魅力,也体现着大兴安岭巍峨的起伏。网友们戏称呼伦贝尔是“白云生产基地”,也能侧面体现出当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在过去四年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让14亿多中国人看到了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也让这个曾经非常小众的运动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超过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遍布全国各地的近2000个冰场雪场,一批高质量可持续利用的冬奥场馆……此时在内蒙古这个冰雪气候得天独厚的地区,举办全国性的冰雪运动赛事,也让全国的目光聚集到这座冰雪小城。

1月12日,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速度滑冰馆内正在比赛的选手(央广网记者李春雪 摄)

“我们场馆是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延期的四年时间里,场馆进行了44项的升级改造,其中包括水、暖、电、消防、弱电以及防护电、照明、等一系列内容。目前,场馆已经全部升级改造完毕,能够达到承接国内大型赛事的标准。”羡雪瑞说。

设计理念:以竞赛为核心,以运动员为核心

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承担着“十四冬”开幕式和全部冰上项目比赛任务,主场馆群总占地面积18.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分为速度滑冰馆、短道速滑馆、冰球冰壶馆、媒体中心及运动员公寓和设备用房5个部分。

那么,中心又是如何在场馆的设计、运行等方面体现运动员为中心,满足运动员的使用需求?

“我们在场馆设计之初就尽可能考虑周全,以竞赛为核心,以运动员为核心。把冰上五个项目的场馆集中到一起,也是为运动员提供更加便捷、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羡雪瑞介绍,场馆除必要的功能用房外,50%的面积均是供运动员使用,保障运动员能在这里更好地发挥水平,超越自己。

据了解,目前场地已由原来的卤素灯光、照度不足800lx(勒克斯),全部升级为LED的灯光,照度提升到了1500lx(勒克斯)以上,满足运动员比赛的需求。主场馆400米跑道26米回转半径填补了自治区内承办国际A级赛事的空白。11层制冰工艺,冰面的硬度均匀、平整丝滑,有利于运动员创造更快的速度。滑行快,也意味着风险增加,为了保证运动员安全,速滑馆还进行了防撞垫、防切割地胶升级改造。

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速度滑冰馆的灯光(央广网发 张东阳 摄)

1月18日晚,北京选手王一涵获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花样滑冰青年组单人滑女子短节目第一名。“第一次来海拉尔比赛,场馆环境很好,温度也很好。”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年轻小将说。

赛后利用:让公共体育场馆更好地服务群众

面对记者问道:赛后可持续利用方面,有何计划?

羡雪瑞直言道:“我们也是借助承办全国性赛事的契机,与吉林、辽宁、黑龙江、北京、四川等全国重点发展冰雪运动的地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下一步,场馆也将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大型综合运动会,专项的冬季赛事,以及各地运动员的日常训练。”

一方面是承接国内和国际的一些大型赛事,另一方面是与相关的省份联合建立、共同培养运动员,并提供训练的基地。羡雪瑞还展望着,在后续的产业发展上,希望能够做到市场化运营。

1月12日,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速度滑冰馆内观看比赛的观众(央广网记者李春雪 摄)

“把好的公共体育场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群众服务,提供更多的场地给我们的老百姓,让他们能参与到冰雪运动。也是积极响应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羡雪瑞告诉记者。

目前,呼伦贝尔市按照“十四冬”组委会、筹委会各项部署要求,紧盯场馆运行、竞赛组织、服务保障等重点工作进行再细化,确保比赛和正式开幕顺利进行。

编辑:魏全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记嘱托·识校训·践青春
声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