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之畔非遗美,烟火潍坊气象新。9月7日至10日,“河和之契”2023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以下简称“展示周”)将在山东省潍坊市举办。这是今年以来,山东举办的首次全国范围黄河运河主题非遗展示活动,除邀请沿黄沿运省区参与之外,潍坊市本地的非遗项目展演广受期待。

在山东,潍坊市是名副其实的非遗大市。这不仅体现在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数量位居各市前列,也体现在潍坊市围绕非遗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进行了富有创新性的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

比如潍坊青州市的非遗保护模式,曾获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通过这一模式,潍坊青州市盘活丰富非遗资源,将政府、传承人及社会各界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多方参与传承、人人共享非遗的科学路径。

再比如围绕年画振兴传承,潍坊市探索“新年画、新民俗、新应用、新产业”模式,通过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青州农民画协会、临朐手绘年画学会等,形成“专家+传承人群+专业艺术家”多方联动的发展轨迹。

本次展示周,一个重要主题就是突出烟火气,进一步找寻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振兴传统工艺,让城市弥漫烟火气,助力文化旅游消费提振和经济社会发展。

以非遗拉动文化旅游消费这项工作,近年来在潍坊市取得显著成绩。常规的文创开发、研学体验之外,潍坊市注重将非遗资源进行活化利用,融入旅游线路,打造非遗主题旅游体验基地,并将非遗与实景演艺融合。今年展示周,将推出实景演艺情景剧项目,充分展示潍坊市非遗保护成果,与当下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审美偏好结合起来。

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是潍坊市推动非遗活起来、实践非遗整体保护概念的重要平台。得益于国家、省级层面的保障,潍坊市在保护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潍坊市特别强调,在重点保护区域内从事开发建设活动,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文化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在立项前制定文化生态保护方案,相关部门应当就涉及的文化生态保护事项征求同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意见。

过去几年,为让传统工艺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与现代生活的良好互动,潍坊市注重提升潍坊风筝、剪纸、泥塑等传统手工艺,让老手艺焕发新时尚。

同时,围绕新生活方式、新民俗节庆、新情感表达、新个性定制,潍坊市在举办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基础之上,联合驻潍高校、社会团体及文创公司共同举办“潍坊城市伴手礼创意创新大赛”,建立新时代设计语言体系,助力传统工艺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潍坊市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举办“潍有尚品”宣传推广活动,增强市民文化认同感。潍坊市还提出,“十四五”期间全面建成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非遗数字管理平台。完善平台在项目申报、综合管理、信息查询、数据分析、多媒体传播方面融合互动的优势,逐步建成全国领先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市级非遗数字管理平台。(苏锐)

编辑:李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