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航空航天产业:从零起步到异军突起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2-12-21

2287 0 1

近日,国产大飞机C919的全球首家用户中国东方航空正式接收首架C919飞机。这标志着国产大飞机向投入商用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也标志着C919正式由研发阶段跨入量产阶段。作为国产大飞机重要配套基地的镇江新区迎来重大利好,其航空航天产业将伴随着C919振翅高飞。


镇江航空航天产业,提供C919总装所需约10%的零部件、50%的铝材、50%的复合材料结构件和90%的客货舱内饰件;镇江航空航天产业,从14年前的一片空白发展到如今的百亿元规模,并将迎来更大的爆发期与收获期,向千亿元的产业愿景疾步迈进。

从零起步到异军突起,镇江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之路,是镇江人敢闯敢为、创新进取、执着追求的逐梦之旅。

一次招商:从“无心插柳”到“有意栽花”


2008年,第七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主办城市珠海,是镇江航空航天产业逐梦之旅的起始之地。当时镇江的招商团队就引进“航空中厚铝板”项目[现为 诺贝丽斯铝业(镇江)有限公司],与投资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为引进该项目,市领导专程赴 中国商飞争取支持。会商过程中,面对国产大飞机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强大的产业拉力,镇江团队“灵光闪现”,萌生了对接国家重大专项、在镇江建立航空航天产业园的设想。于是,一个航空航天产业项目招商的“无心插柳”,升级到了逐梦航空航天产业的“有意栽花”。全市上下由此开启了长达14年的耐得寂寞、守得初心、舍得投入的攻坚之路。


一批优质企业引至镇江。市商务局及相关市、区以航空航天产业为方向,以C919配套项目为抓手,积极谋划一系列招商活动。 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菲舍尔航空部件(镇江)有限公司、 江苏锐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被成功引入镇江。

一批本土企业转型升级。为加快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在优惠政策的引导下,一批本土企业谋求转型,借力C919“腾空而起”。 江苏美龙航空部件有限公司、 江苏三明航空电器有限公司、江苏金航程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实现了从企业原有业务到航空航天产业的转向。


“有意栽花”花才发。目前,镇江共有30多家企业参与C919、运20、ARJ21等国家重大工程的研制配套,其中11家企业跻身 中国商飞C919协作配套供应商行列。伴随国产大飞机起飞,镇江目前已构建航空航天百亿级产业集群:截至11月末,29家涉航企业应税销售额达93亿元,同比增长8.7%。

镇江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始于招商项目,成于政府谋划,精于产业链条。镇江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谋划的前瞻性、全局性、发展性,拉动了镇江航空航天产业链的做大做强;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作用更好发挥,为航空航天产业成为镇江优势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批团队:从“栽下梧桐”到引来“金色凤凰”

2007年,C919国产大飞机正式立项之后,诸多城市就围绕大飞机配套产业展开角逐。谁能脱颖而出,人才成为关键“胜负手”。为此,镇江栽下了“金山英才”计划等一系列集聚人才的政策“梧桐树”。


海鹰特材董事长高志强回忆,经全球竞标,他所在的团队成为C919九大机体供应商之一。同时他了解到,镇江新区正在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镇江突出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网络、良好的营商环境、向上的创业氛围,吸引了他和团队。

2009年,这支高层次人才团队决心从北京搬到镇江。

高志强被授予首批“金山英才”先进制造业领军人才称号。此后,团队中陆续加入多名“金山英才”,镇江市累计给予220万元资金资助,有力助推了研发进程。

海鹰特材落户镇江并发展成为镇江航空航天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之一, “金山英才”等人才强市政策功不可没。


拔尖创新人才是拉动产业发展的“火车头”。目前,“金山英才”计划已为镇江招来“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的航空航天产业创新人才(团队)47个:汤文辉、刘斌、周恒所在的美龙航空研发、设计、制造航空内饰和新材料,孙少纯所在的江苏晶海新材料致力于航空发动机用叶片的开发与产业化,杨光、王新团队所在的 江苏无国界飞行学院有限公司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关志东、彭华新及其团队所在的丹阳丹金航空专攻航空航天高性能新型复合材料……引资与引智并举,让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实现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贯通融合”。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才是第一资源,镇江航空航天产业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人才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镇江“十四五”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中,到2025年底,镇江涉航企业的营业收入将超500亿元,要实现这一目标,人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为此,镇江提出在2025年底航空航天产业环节要累计集聚各类人才2000名以上,为镇江发展成为航空航天产业强市输送更强的“原动力”。

一架飞机:从“借鉴样品”到“精神堡垒”

镇江新区,一架停在美龙航空厂房正前方的退役飞机格外醒目。

这架飞机如今已经成为美龙人创新创业的“精神堡垒”,飞机舱门偶尔为研学的学生、参观的同行打开。但最初,这里挤满的是工程师。

2009年,美龙航空从丹阳来到镇江新区建设新厂,从汽车配件领域转型至航空内饰产业。和很多企业一样,从原有业务升级到参数要求更高、科技含量更高的领域,他们有基础,却不知从何下手。

为此,在新建厂房的同时,董事长柳顺龙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们买一架真飞机!”于是,斥巨资购入的这架麦道82商用飞机停在了新厂房前。

从此,这架飞机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厂房”。柳顺龙和工程师们整日“泡”在其中。对于承接了C919货舱内饰、分舱板工作包任务的美龙航空,这是新的起点。在样机货舱内,工程师们摸了无数遍、看了无数遍,几乎可以闭眼还原所有的细节。终于,作为航空内饰后发企业的美龙航空,完成了国外成熟技术的消化吸收并实现了创新超越。


如今,美龙航空已具备金属精密机械、高分子新材料、航空内饰以及先进复合材料零组件的设计、制造和装配能力,完成了产业化、系列化之路:一端是向研发上游发力,一端是向终端下游延伸。

大飞机研发难、回报慢、周期长。自2010年承接C919内饰研制任务以来,12年的努力与坚守,美龙航空终于迎来了收获期。据了解,美龙航空承接了C919主货舱内饰整体工作包、部分客舱内饰工作包,是C919的主要配套商之一。随着C919的量产,美龙航空的发展空间将得到极大扩展。


柳顺龙是镇江企业家创新创业的一个生动写照。市社科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 “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于创业”的“三敢”理念,“做实业、耕主业、办恒业”的“三业”风尚,是刻写在镇江土地上、具有镇江特质的企业家精神。正是这样的企业家精神,使得镇江众多企业一直立在时代潮头。

产业政策的引导、优秀人才的引进、企业的敢闯敢试,让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实现了从零起步到异军突起的跨越,并有望使之成为千亿元规模的优势产业:2010年,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创成国家级基地;2013年,镇江航空航天产业成功入选《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国家发展战略重点”;2018年,工信部《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明确“镇江优先承接发展航空航天产业”——镇江,将会成为国家航空航天产业版图上一方重镇。



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