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hannel
登录

刷单屡禁不止?阿里起诉刷单平台索赔213万元

  • 2017-02-16
  • 阅读量:3167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周尧

2016年的“3•15”晚会,让刷单产业曝光在公众面前。而今年的315还未到来,关于刷单的官司已经打开了。“一天刷出一辆法拉利”的传奇还能否延续?



CBO首席记者 周尧

2月15日上午,电商平台起诉刷单团伙第一案在杭州市西湖区法院开庭审理。原告阿里巴巴方面表示,被告杭州简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简世网络”)组织刷单行为误导消费者,使平台电商数据受到污染,损害了淘宝与天猫的市场声誉和竞争力,因此索赔213万元。

>>> 索赔213万元,阿里起诉刷单平台第一案开庭
 
据了解,2016年3月之前,简世网络运营的刷单平台“傻推网”承接着包括淘宝、天猫在内的全网刷单任务。2016年4月,杭州市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简世网络全网刷单流水超2600万元,非法获利36万元,其组织刷单行为系不正当竞争,损害电商平台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其作出查封刷单平台并处罚金的决定。

阿里方面相关负责人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除‘傻推网’之外,阿里巴巴已配合执法部门连续查处了‘整点抢’、‘牛刷刷’、‘领啦网’、‘蓝天碧水’、‘蓝天网’等9个炒信团伙,总涉案金额近4亿元。”


 
除了刷单公司被查处,涉案的炒信商家也已遭到严厉处罚,这些受到处罚的商家中也不乏化妆品电商公司。处罚包括交易量清零、永久关闭店铺等。该负责人透露:“阿里未来还将在整治刷单方面展开大动作,对于这一现象的根治‘药不能停’。”
 
其实,早在2009年,淘宝网就开展了一系列打击刷单、虚假交易组的专项活动,并把虚假交易的释义、违规行为及惩治措施放入了《淘宝规则》。

但在巨大的利润面前,刷单屡禁不止。“对于刷单,我们基本上是24小时都在实施监控。”2016年3月,阿里巴巴安全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但是由于没有执法权,再加上刷单带来的高额利润,打击刷单还很艰难,我们也呼吁国家有关执法司法部门严厉打击灰黑产业从业者,形成司法判例和有效的打击力度及震慑态势,净化社会诚信环境。”

相比过去的呼吁和倡议,阿里此番起诉刷单平台即是选择了法律武器来净化网络交易环境,从而保护自己的数据。未来,阿里还将通过大数据技术及时发现店铺刷单现象,并对其作出严厉处罚。
 
>>> 低成本骗取流量, 刷单曾是化妆品电商“必修课”   
 
其实,刷单早已是电商行业公开的秘密,对于处于刚起步时期的化妆品电商来说,刷单更可以说是“必修课”。有业内人士透露:“化妆品品牌电商或是化妆品品牌电商运营商在成长阶段或多或少都有过刷单的现象,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十分依赖这一手段。”

当然,刷单“好处”多多。依靠刷单,很多化妆品电商可以解决品牌新品没有销量、排名不好、活动效果不好等问题,甚至是流量和评价问题。“化妆品电商刷单现象一直存在,在2014年尤为严重。”据该业内人士介绍,“在此之前,刷成交量让品牌电商花小钱获得了巨大的流量,在2014年,刷评价在一定程度直接刺激了消费者购买。”

随着网购的常态化,这样的刷单行为往往很容易误导消费者。记者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案例,从网上选购商品时,自己所选商品的销量和评价明明都很高,而且介绍也非常不错,可商品到货后却和卖家的介绍有很大差距。

>>> 刷单成本有多低?
 
据了解,成功刷一笔单的费用大概在2毛钱,按照一个单品月销1000件来算,一个单品刷一个月的单投入才200元。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品牌电商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美妆品牌的天猫店,随便一个单品都是月销量8000多甚至上万,基本可以肯定是因为刷单而产生的销量。”

刷单现象造成了不公平竞争现象的发生。“由于有严格的第三方监控,幸美这样的新三板挂牌企业,不可能去刷单。可是如果友商去做这样的操作,便会导致竞争环境的不公平。”幸美股份旗下广州通盛达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林玲表示。她认为,“近两年,流量获取方式也正逐渐多元化,销量已不是第一要素,仅靠刷单是没有未来的。”刘林玲认为,电商不能脱离商业本质,商家更多的应该把精力放在基础运营、团队建设、产品打造和用户体验上。但很多商家一旦尝到了刷单的好处之后,很少有人再把大部分精力投注在完善内功、团队和产品上。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