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hannel
登录

独家调查:美宝莲遭遇CS渠道撤柜危机 动因几何?

  • 2015-08-28
  • 阅读量:1960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 周尧

利润低、服务不到位,姿态依旧没有放下来,这是一众连锁专营店主对美宝莲的“吐槽”,甚至直言“卖一件就是亏一件”。已在中国运作近20年的大众彩妆品牌美宝莲在化妆品专营店渠道遭遇撤柜危机,这与中国专营店渠道快速增长的彩妆势头似乎背道而驰。在品牌选择众多的当今,聆听渠道的声音、构建好供货链也是摆在知名外资品牌市场下沉路上的难题。



CBO记者 周尧 综合报道

近日《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大众彩妆领导品牌美宝莲,在化妆品专营店渠道的发展似乎遇到了一点危机。多位知名连锁化妆品专营店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开始计划撤下原有的美宝莲柜台,引入新的彩妆品牌。

“价格贵、服务不到位、卖点单一”成为大多数化妆品专营店主对美宝莲目前在终端表现的评价。

利润低、销售额起不来  撤柜实属无奈

据了解,扬州佳佳作为“百强连锁”之一,从1998年开始,几乎是全国第一批引入美宝莲品牌的化妆品专营店,到如今已有18个年头。而最近,佳佳化妆品连锁总经理张庆峰说,他想和美宝莲说BYE BYE

张庆峰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美宝莲最近几年在其店铺表现不理想。他分析,一方面是因为品牌服务始终跟不上,而彩妆本身相较于其它品类产品,更依赖服务,这让销售少了一道保障;另一方面,美宝莲品牌渠道管理目前有点乱,产品价格管控也不严格。

有不愿实名的店主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欧莱雅虽然喊了多年下沉,但是对于中国市场尤其是CS渠道的需求还是不甚了解,而品牌姿态又较高,给终端的利润空间支持也始终不够,甚至,每卖掉一支美宝莲产品都是亏钱的。

上述不愿实名的店主给记者算帐:即便是可以6.2折拿到货,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终端市场,做促销活动成为常态的情况下,美宝莲这类产品经常被打折到8.5折甚至更低进行销售,抛开20-30%的终端成本,其实销售美宝莲的产品就是亏本在卖,卖一件亏一件。尽管如此,以往也有很多店主愿意贴钱卖,因为美宝莲强大的品牌力可以为门店引来相当的客流量。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美宝莲的这点优势也似乎正在慢慢丧失。据部分店主向《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透露,除了那些正在打广告的单品,美宝莲其他产品如今并不好卖。

 

张庆峰则直言,目前佳佳正在寻找合适的彩妆品牌替代原有的美宝莲柜台,后期将只选择售卖美宝莲几款主打单品。


无独有偶,在淮安当地以彩妆销售较好而闻名的丽人洗化也打算撤掉美宝莲的柜台。

据《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了解,丽人洗化彩妆品类占到整店销售额的35%以上,彩妆年销售额能达到400万元。但即使是对销售彩妆颇有心得的丽人洗化老板岳中凤,同样对美宝莲在终端的困境无计可施。

据了解,美宝莲在丽人洗化一年的销售额已经不足10万元,而某国产知名彩妆品牌一年在该店的销售额则是美宝莲的20倍不止。岳中凤表示,美宝莲品牌虽然重视商超渠道的建设,但是对CS渠道好像一直没有找到感觉,利润空间小,除了单一的供货服务,也几乎没有任何终端服务。“如果不撤柜相当于白白浪费一个柜台位置,目前对门店的坪效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找新品牌替代美宝莲原有的柜台也别无他法”。
 
服务不到位  终端话语权不断下降

作为现代美容化妆史上的第一支睫毛膏,美宝莲因此而闻名。可在多家合作多年的专卖店店主看来,在CS渠道,美宝莲也有且仅有睫毛膏这个品项有竞争优势,其余底妆和眼妆等产品竞争力并不强。

从2001年就开始引进美宝莲品牌的百强连锁——鼓楼美洁总经理潘自达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2010年开始,美宝莲在鼓楼美洁店铺的销售就开始下滑得很厉害。在整体店铺彩妆品类份额不断上升的同时,美宝莲的销售却在一年一年不断下滑。究其原因,潘自达告诉记者,美宝莲这个品牌目前除了睫毛膏,其他产品并没有太鲜明的卖点。近年来BB霜、CC霜逐渐流行起来后,众多紧抓潮流的国产品牌不仅有好的产品和营销,更有非常优越的合作条款,美宝莲的终端话语权无形之中就被削弱了。

除了产品卖点不够抢眼,在CS渠道终端服务方面,美宝莲也并不得人心。

润达洗化总经理施小波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从2012到2013年间,他一直在接触美宝莲品牌方,想要引入美宝莲这个品牌,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成功引入。作为在徐州地区拥有7家连锁店铺,年销售达几千万元的百强连锁并没有引起品牌的重视,这也是施小波所没有预料到的。

据施小波透露:经过一定的了解之后,润达洗化也不想再“搭理”美宝莲品牌,因为品牌在终端政策始终不到位,相较于其他彩妆品牌在服务也跟不上。

另据了解,南京百分女人化妆品连锁早在2013年就撤掉了系统内三分之二的美宝莲柜台,只销售部分黄金单品。究其原因,百分女人总经理蔡德水“吐槽”道,销售美宝莲肯定是赚不到钱的,品牌也根本没有终端服务这一说。“其他品牌基本一个月会做几次促销活动,而美宝莲却啥都没有”。

蔡德水认为,目前一些弱势店铺可能需要利用美宝莲名品效应吸客,但随着店铺发展,美宝莲在这些店铺中的影响力会逐渐降低,品牌的利润空间也将不足以支撑一个柜台的成本,撤柜也将成为必然。

业界观点:放低姿态   是时候思变了

随着彩妆市场的蓬勃发展,国产彩妆品牌的崛起,日韩彩妆品牌纷纷试水国内市场,欧美大牌也有新的品牌相继进入,彩妆品牌在化妆品专营店渠道的竞争日益激烈。1996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老牌美宝莲想挖掘线下更多的份额,适应专营店渠道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专注彩妆销售的彩莎化妆品店总经理张晓峰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对美宝莲目前面临的困境“不以为奇”,目前市面上的彩妆品牌很多,专营店选择彩妆品牌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品牌要给到终端一定的利润空间,如此才有可操作性。

他对比分析,目前,韩国彩妆在专营店的供货价基本为5-6折,国产彩妆品牌为5折甚至更低,而以美宝莲为首的欧美彩妆终端供货基本7折左右,且高居不下。大部分终端店铺之所以引进也纯粹只用来吸客,销售多少也并不在意。“在专营店都讲究坪效的年代,对坪效没有帮助的品牌势必要被终端店撤柜”。

作为美宝莲年回款达1亿元的资深代理商,广西怡亚通大泽深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峰辉,在给记者解读美宝莲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时表示:“美宝莲做为底妆品牌,在产品研发以及广告上的投入都很大,并通过近20年在市场的默默耕耘,逐步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而在品牌方看来促成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品牌影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聂峰辉也指出,化妆品CS渠道有别于其他渠道,是一个利润创造空间的渠道。他认为,未来外资品牌需要降低姿态来适应终端需求,才能进一步做大市场。


推荐阅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