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春:金融科技赋能北疆乡村振兴

张永春:金融科技赋能北疆乡村振兴
2022年08月04日 16:15 金融电子化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自2021年人民银行联合六部门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以来,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应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推动涉农涉牧业务数字化、智能化、电子化,提高农村牧区金融服务下沉率和渗透率,助力农牧业产业现代化发展,运用智能移动技术延伸金融服务触角,不断优化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副行长  张永春

聚焦“精细化”,优化服务环境

一是规范营业网点建设,推动营业网点标准化转型。将《银行营业网点服务基本要求》《银行营业网点服务评价准则》等国家标准的实施推广与建设广大客户满意的银行战略定位相结合,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标准自评估达标工作,持续加快网点转型,逐步推进网点硬件改造。

二是设立便民金融服务点,加大密集区服务力度。以打通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目的,强化日常维护,全面推进便民金融服务点的建设。各机构在人员聚集的村落和商圈密集点设立便民服务点,为客户提供现金存取、账户查询、转账汇款、操作指导、业务咨询、产品推介、营销宣传等金融服务,惠民便民,以及普及金融知识、防诈骗教育。进一步拓宽银行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成为客户家门口的银行,真正践行“身边银行”理念。

三是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提升服务便利性。采用手机银行、移动终端等现代化支付工具,以较低的成本,将渠道先进、资金安全、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延伸至整个农村(社区),不断提升农牧区的金融服务覆盖率和金融服务水平,让广大农牧民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聚焦“数字化”,拓宽服务手段

一是推进金融服务无障碍,技术应用适老化。将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无障碍服务建设工作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清单,组织金融机构开展APP适老化改造。全区35个APP完成改造工作并投产上线,实现了大字体、大图标、流程简化、功能简化、智能语音、AI客服等功能,极大提升了老年人使用金融客户端的便利性、易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推动金融服务融合化,业务运营数字化。为提高客户办理业务效率,减少柜面资源占用,更便捷地服务乡镇及广大城镇社区、农村地区客户,陕坝农商行借助移动金融服务车便利特点开展存款产品、积分系统、贷款清收催收、云闪付、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做实客户服务工作,实现存、贷、电子银行一体化上门营销,为特殊人群及老年客群提供上门服务,不断填补偏远农区金融服务空白,逐步形成了“乡有网点、村有服务车、家有手机银行”的线下服务渠道。

三是适应金融服务新需求,丰富生活消费渠道。持续完善线上线下缴费渠道,避免乡村地区缴费难的问题。河套农商行通过建设农信驿站,主动适应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新需求,将存取款、转账、余额查询、贷款申请、贷款查询、代缴电费、电话费、社保查询等金融功能有机融合,架起银行与农户之间金融服务的桥梁。陕坝农商行上线了客户积分商城,实现京东自营商品的线上积分兑换,支持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号码话费充值和爱奇艺VIP会员充值等;线下接入了涵盖衣食住行的本地优质商户32家。同时,在营业网点搭建了Pad商城和积分兑换超市,增强老年客群消费体验感。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累计签约客户22379人,签约29299笔,金额达到25.22亿元。

聚焦“智能化”,加大产品供给

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在通辽、锡林郭勒、巴彦淖尔、呼伦贝尔进行“智慧畜牧”试点,依托肉牛、奶牛全产业链交易流程,搭建涵盖物联网、AI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生物资产管理金融服务链条,为核心企业提供牲畜监测、屠宰加工、食品安全控制、产销订单等智能管理化解决方案。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已投放智慧畜牧贷款2000万元,并将探索构建智慧畜牧金融服务闭环生态,积极尝试生物资产向资本转换的金融服务模式。

金谷农商行为解决农牧养殖企业融资难且缺乏抵押物的情况,研发了以活体作为抵押物的“鲜活贷”。“鲜活贷”通过引入第三方公司,安装远程监控,为畜禽佩戴电子脚环,定期、不定期核实畜禽存栏情况,加强对抵押畜禽的监管,及时了解养殖户生产经营情况。

五原农商行在“兴牧易贷”和“葵花贷”业务中探索使用了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系列技术,协助进行线上贷前、贷中、贷后“三查”,建设产业链物联网平台,该平台用于统一接入和管理各类物联网(IoT)设备,目前物联网平台已经实现对部分品牌的摄像头、智能门锁的接入和管理,实现了对养殖栏肉羊数量监控和葵花籽仓储体积变化监控的初步算法模型,正通过实际业务对模型进行应用并不断优化。未来还将开发更多领域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逐步增加对耳标、颈环、土壤监测传感器等的支持。

聚焦“信息化”,注重产品创新

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创新推出“工银兴农贷·兴农快贷”,通过对业务申请、审查、审批、存续期管理等全流程进行创新优化,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牧区客群融资可得性,有效满足了农牧民种子化肥、青贮饲料、牛羊饲养、农牧机具采购等需求。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为4976户农牧民核定授信6.76亿元,为2296户农牧民发放贷款3.6亿元。其中,服务种植业农牧户698户,发放贷款0.9亿元,支持了农户生产经营和春耕备耕,获得农牧民好评;服务养殖业农牧户1471户,发放贷款2.6亿元,支持了牧民和家庭农场购买青贮饲料、牛羊采购,被农牧民广泛推广。

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积极探索实践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领域金融产品和模式创新,把深化金融科技应用与推动县域业务数字化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大数据+算法”赋能风控,大数据技术服务长尾客户实行全链条、全流程、全方位金融服务。“惠农e贷”作为支持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实现了365天、7×24小时无间断金融服务,大大提高了办贷效率。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实现了县域网点“惠农e贷”全覆盖,网点“惠农e贷”平均余额达到14589万元,贷款已覆盖全区717个乡镇、9984个行政村,惠及40.43万户农牧户。

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着力构建“涉农主体+大数据+金融”的互通共赢模式,创新推出了“裕农快贷”系列金融产品。基于全区农村土地登记确权颁证基础数据,通过采集、分析和计算农户相关数据,引入第三方农险数据,细分农业生产场景,为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信用“画像”,打造了无需任何抵、质押的“裕农快贷”信用模式。同时,依托自治区农牧厅“内蒙古数字农牧业综合服务平台”,结合建行互联网客户服务渠道,打造基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裕农快贷”抵押模式。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农户贷款余额83.28亿元,贷款户数5.84万户。

聚焦“场景化”,构建新型生态

坚持“立足三农,服务大众”理念,聚焦政务应用场景,聚焦企业、商户、新兴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等场景,强化一站式、一体化、全流程服务,着力构建“三农”数字化金融服务新生态。

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积极服务内蒙古自治区“智慧政务”建设,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实现“智慧政务”合作27项,其中县域级合作17项。积极对接内蒙古各大农业专业市场网络金融需求,为通辽科左后旗甘旗卡牛市上线综合收银平台,服务覆盖308个交易主体,预计年交易总额达40亿元。大力推广“掌银+”“商e付+”等产品组合,将便捷、高效的线上支付服务融入农业企业的资金收支环节,有效助力农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

内蒙古农信积极与地方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在“蒙速办”“微信小程序”等平台上开通代缴费等涉及民生服务的业务。聚焦主业服务实体,推进农牧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打造线上线下综合金融生态圈。落实奶业振兴行动,扶持“蒙字号”品牌建设。积极探索“金融+农商文旅”新模式,大力发展农信商城,发展壮大乡村电商、旅游、民俗、文化、作坊等新型市场主体,助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现代化,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将积极贯彻落实《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推动自治区金融科技工作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稳步实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提炼交流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引导金融机构深化乡村领域金融科技应用,助力实现北疆乡村振兴。

(栏目编辑:杨昆桦)

  • 中国金电系列科普(第五期)|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致敬了不起的他们

  • 金科专家微讲堂 | ④ 自动驾驶网络技术

  • 知书 | 乡村金融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