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报告|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员事件

舆情报告|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员事件
2020年12月22日 17:30 蚁工厂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网络标签:女子出轨快递员;造谣诽谤;网络谣言;谣言维权;社会性死亡;舆情态势;传播周期;网络舆论;媒体报道

(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员刑事自诉立案 图源:被谣言女子微博截图)

事件简介:2020年7月7日,杭州吴女士在取快递的过程中,超市老板郎某偷拍吴女士,并与何某编造聊天记录造谣吴女士出轨快递员。8月初,造谣内容被打包转发,流传到网络上。流传的故事称“吴女士是独自在家带孩子的‘小富婆’,是两次主动勾引快递小哥偷情的‘风骚少妇’。”这起引人遐想的“香艳剧情”在网络中瞬间扩散。8月13日,造谣的郎某、何某被行政拘留9日。在这个过程中,吴女士深受困扰,生活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困扰,不仅工作丢了,而且被诊断患上了抑郁症。经过吴女士长期的维权,12月14日,吴女士被造谣出轨快递员刑事自诉立案。整个事件发生发展一直在网络中被不断传播,各大媒体不断跟进,网络舆论也由此不断生成。

研究概述:网络谣言是网络传播中一种常见的信息类型,它广泛的发生于社会突发性事件、公共事件。网络谣言一经在网络中发酵,往往会产生较强的舆论反应,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今一些网络上恶意炮制信息诽谤他人,对他人进行造谣的事件也频频在网络中登场,被造谣者莫名其妙被社会性死亡。针对此类网络谣言,当事人的相关辟谣以及积极维权则会引发事件的形成反转,进而使事件的舆情周期不断拉长,舆情话题不断生成进而推动舆论发酵。在这个过程中,谣言如何吸引公众关注,具备怎么样的信息特点?各传播主体采用了怎样的报道策略?当事人如何通过网络使舆论扩大?公众面对谣言以及辟谣信息的集中反应如何?此类事件对造谣维权有何推进?这些内容值得深入关注。本文以上述内容为关注点,对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员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相关分析总结此类谣言传播的舆论影响力,并据此做出一定的研判建议。

一、网络舆情热度演化分析

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员事件发生于7月份,在网络上传播并引发关注是始于8月初,该事件较大规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基本上是以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员的信息内容出现的,即造谣被确认是该事件在公共空间内传播的起点,该事件的后续也基本上围绕辟谣、造谣者行为、受害者状况、相关维权展开的。8月份,网络中对该事件的传播内容基本上是造谣者被行政拘留,吴女士要求道歉等。随后该事件在网络中逐渐沉寂。直到11月份,该事件后续相关信息断断续续在网络中出现,每次出现都能形成较高的传播热度。从11月份以来该事件的传播热度大体呈现四个热度峰值:

第一个峰值(11月22日该热度峰值主要是由博主@E姐小仙女 发布一则相关博文推动而成。那时正处清华学姐事件发生的档口,@E姐小仙女 重提杭州女子被造谣诬陷事件并晒出了受害者吴女士个人账号的维权信息,同时反问大家为何不为其伸张正义。这则博文发出后得到了不少网友们的互动和关注,由此形成一个小的热度峰值。

第二个峰值(12月4日):该事件出现后续进展,即“造谣女子出轨快递员者拒绝不合理赔偿”和“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员后患抑郁”。造谣者的态度和女子患抑郁症的结果,迅速引爆了网络。这些后续信息得到了众多媒体的报道传播,其中红星新闻对此事的报道传播影响力最大,引发网友们的积极转评。另外还有一些自媒体大V对此事积极表态,对造谣者进行了激烈的抨击,甚至还将造谣者的个人信息挂在网上,呼吁舆论讨伐。该热度峰值也是该事件自11月份传播以来形成的最大峰值,主要原因在于造谣者的态度与被造谣者的状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两则具有强烈冲突的信息内容不仅能吸引各大传播主体的积极报道,而且极易点燃网友们的负面情绪。

第三个峰值(12月11日):12月9日,梨视频等新闻媒体报道了“被造谣出轨女子至今找不到工作”、“被造谣出轨女子社会性死亡”、“被造谣者已提起刑事自诉”等。12月10日,被造谣者吴女士@NoAge-Jessie 在自己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则博文,其内容大体为坚持维权,并希望通过自己的维权,对社会上其他怀有不法之心的人起到震慑作用,给类似的受害者依法维权提供一点点借鉴。这条博文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媒体报道的内容以及被造谣者坚持维权的博文推动了该起事件的传播热度迅速上升,并在12月11日达到了传播热度峰值。

第四个峰值(12月14日):12月14日下午,被造谣者吴女士@NoAge-Jessie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上,发布了她对造谣者的刑事自诉已正式立案的消息。这一消息也迅速得到了新闻媒体的积极报道。同时该事件造谣参与者也公开发声称对自己的造谣行为表示后悔。造谣参与者的发声内容以及被吴女士对造谣者的刑事自诉立案的信息再一次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由此形成了该事件又一个传播热度峰值。

二、舆情传播特点分析

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事件在网络上形成了极长的传播周期,整个事件的传播呈现出不连续、多峰值、高热度的特点。从该事件的具体传播来看,该事件在发生之初就能引发较大的关注度,还能在后续得到不断传播,与该事件中的谣言信息、社会中的关联事件、维权者的积极推进以及媒体们的连续跟进都有一定的关系。这些相关性在传播过程中具体表现呈现出以下特点:

1、谣言传播——关键词组合下“香艳剧情”提升了事件的新闻价值

该事件起源于吴女士取快递时被人编造出轨快递员,不仅制造了俩人偷奸的聊天记录,而且配上了吴女士等待取快递时的小视频。其中“小富婆”、“已婚在家带孩子的少妇”、“快递小哥”等这些关键词组合起来,成功制造了一场引人遐想的“香艳剧情”。这些信息不仅具备在网络平台能够迅速扩散的信息特征,而且即便是信息被证实是谣言后,也能成为网民之间的闲暇谈资,甚至还能将上升到两性之间的矛盾问题,在舆论中发酵。另外,还有一些自媒体在该事件辟谣之初,在传播的标题中加入了“小富婆”、“快递小哥”这些信息元素,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由此来看,该事件不管是在谣言传播过程中还是在辟谣过程中,关键词组合下的“香艳剧情”是吸引网民关注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事件的新闻价值。

2、信息主体——受害者状况以及关联事件话题成为主要信息

从该事件整个传播过程的传播内容来看,受害者因为被造谣而丢失工作、被诊断患上抑郁症、生活遭到严重困扰、至今没有找到工作等内容是整个事件传播的信息主体,在该事件每一次引发公众的关注过程中,这些内容都会被各大传播主体所强调。这些信息在不断被强调突出的过程中,网民对于造谣者的愤怒情绪、对受害者遭遇的同情、对受害者维权的支持也在不断加强。另外,该事件得以在网络中不断出现的原因还在于近段时间内类似的网络造谣、网络暴力事件频发,如清华学姐事件、罗冠军事件、成都确诊女孩被造谣网暴事件等,这些事件不仅是发生在个人身上,而且矛盾点都多多少少与性别问题有关,同时都是因为谣言网暴造成社会性死亡在网络空间内引发极大热议。这些相关类似的话题事件加强了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员事件的传播频率和传播密度。

3、传播主体——新闻媒体连续跟进以及网民的积极参与

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员事件的整个传播过程中,新闻媒体一直保持随时在场的状态。不管是曝光造谣事件还是在后期持续跟踪都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从上图该事件的重点传播博主也可以看出,新闻媒体发挥了强大的传播影响力。尤其是在事件辟谣后期,媒体在报道过程中进行相关议题设置。一方面是通过受害者的不幸现状与造谣者的消极态度进行对比,来强化公众的舆论态度;另一方面是基于此事件对网暴、网络谣言行为进行批判。不少媒体对此事发表了相关的新闻评论文章。如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杭州女子被偷拍造谣出轨:被“社会性死亡”的吴女士,谁来救济?》的评论文章,呼吁各方面加强管理,净化网络空间。另外,网民在该事件的传播中表现出强大的参与热情。当然部分媒体报道的过程中过分突出被造谣出轨女子这一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公众不满。在该事件传播博主类型的监测中可以看出,未认证的普通网民博主占比高达91.7%。由此可以也看出,普通网民在塑造该事件的舆论态势、推动事件发酵、强化舆论力度等方面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三、网络舆论聚焦

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员事件呈现的网络舆论总体并没有十分复杂,舆论聚焦的内容基本上落脚在恶性造谣被舆论激烈抨击、被造谣者社会性死亡的相关探讨以及呼吁严惩造谣网暴现象的舆论诉求这三大方面。

1、恶意造谣引发公众强烈不满情绪的发泄

整个事件在传播过程中,网民们的负面情绪一直存在且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不断强化的态势。从网民对此事的情绪表达分布来看,负面情绪极高,高达99%。网民负面情绪表现为两大层次,一是在事件发生之初,对造谣者恶意造谣行为的不满和指责;二是后期造谣者道歉的随意态度、面对要求赔偿时的消极作为以及一系列利己的言语行为,彻底惹怒了广大网友,负面情绪在强化中不断爆发。一时间网络中对于造谣者的抨击、谩骂、诅咒充斥在网络环境中。甚至有一些网民发起了对造谣者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的行动,甘愿在惩罚造谣者的过程中做一片雪花。网民们在表达对造谣者不满的过程中,形成了强大负面情绪的宣泄,甚至表现出非理性的言论行为,导致在抨击造谣者的过程中形成了反向网络暴力的过度舆论。网民在网络空间适度表达的平衡被打破,社会撕裂加剧,舆论矛盾升级,现实矛盾解决难度加大。

2、网暴及造谣下形成关于社会性死亡的舆论探讨

该事件中受害者吴女士被贴上社会性死亡的标签,加之清华学姐事件、罗冠军事件等这些近期频发的涉及社会性死亡的事件,社会性死亡也成为2020年新的网络热词,并成为学界业界争相研究的对象。基于该事件吴女士遭遇的社会性死亡以及类似的社会性死亡事件,网络舆论也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其基本表现为对社会性死亡的不寒而栗,甚至有网友称之为互联网时代的“数字谋杀”,这也再次印证了网络舆论之于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个人所产生强大威力,是网络舆论与现实社会的强大连结、相互作用之所在。除此之外,社会性死亡的不断出现后,相关危害的警示力量也在不断加强,网络舆论形成了呼吁阳光健康的数字化生存的积极诉求。新闻媒体在这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主动性,其中人民日报三评社会性死亡,另外一些媒体也指出社会性死亡的危害性并敲响社会性死亡的舆论警钟。

3、造谣维权及提高造谣成本成为舆论普遍诉求

除了对造谣者的不满、对社会性死亡的探讨,网络舆论聚焦点还在于造谣维权的积极诉求。这一方面表现在网友们对吴女士在网络中发布维权进展的积极关注和强烈支持,另一方面表现在一些相关领域的博主积极进行维权普法、主流媒体不断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多重传播主体在造谣维权上面达成了舆论共识,提高造谣成本,善用法律武器,提高维权渠道的畅通度,通过对此类事件的法律方面的惩罚,扩大网络造谣的警示力量,形成治理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的有效机制,尽可能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四、网暴及造谣事件舆情研判建议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曾经饱受舆论争议和社会关注的网暴及造谣事件总会退出舆论视野,总会在网民个体记忆中被选择性遗忘。但是,对于遭受网暴及造谣的当事者来说,社会性死亡和艰难的维权过程所带来的伤害或许难以彻底消失;而对于谣言制造者来说,法律的惩戒、道德的谴责、舆论的攻击将使其真正意义上难以立足于社会中。进一步来说,在媒体热点至上的扩张性趋势、民众信息需求过度膨胀的当下,如若不能寻求解决该类舆情事件的有效措施、正视以及反思事发后的舆论探讨和诉求,下一个没有“实锤”的网暴及“反转”频发的造谣还有可能接二连三地搅动舆论场,最终造成舆论内耗的不良结果。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针对网暴及造谣事件的舆情研判建议,以供参考。

1、强化“把关人”作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联动辟谣

从此前的一些造谣、网暴案例来看,女性这一群体的相关行为故事往往遭到恶意编排,成为舆论场上相对弱势的存在。杭州女子、成都女孩都因为部分网民出于男性视角对女性进行窥私而陷入舆论困境。在这类网暴及造谣事件中,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媒体介入时间和报道密度都相差较远,第一手信源的滞后性、后续跟进的及时性难以企及传播速度更快点击效率更高的网络媒体,但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缺失和弱化又会带来新的问题。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员事件传播之初,纵然部分网络媒体进行了事实的披露,但由于传播信源的复杂性和分散性使其在舆论正向引导上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直到传播后期,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抓住该事件的敏感点,实现引导公众向更深层次思考,避免了舆论长期混乱局面。

2、培育网民舆情素养,从网络狂欢到理性围观再到信任重塑

纵观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员事件民间舆论场的发酵过程,基本围绕着香艳剧情下的网络猎奇狂欢、当事者积极维权之后的理性围观以及法院立案随之谴责造谣者的舆论正义而不断演进。这一过程暗含着网民舆情素养随着事件的不断进展而不断提升的基本逻辑,但反过来,假如在造谣者所编造的聊天记录被曝光之初,网民猎奇心理能够被对当事者的信任所取代,很可能会减弱群氓大肆利用网络暴力造成社会性死亡的恶劣影响。培育网民舆情素养可能无法一蹴而就,比较循序渐进的办法就是还原到真相讨论和理性思考的围观起点,对网络时代的信息暴力保持足够的警惕,不盲听盲信而是学会辨别真伪,并用理性客观的观点引导他人正确围观网络热点事件。

3、监管自媒体乱象与维护法治秩序,有效遏制造谣者和传播者

部分自媒体为博眼球赚取流量而制造网络谣言是伴随着话语权下放而产生的一大顽疾,之所以如此,有的并非出于传播信息输出观点以让公众信服,而是需要刺激性内容来吸引用户点链接点广告,目的是获得一定收益。造谣者所搭载的即是自媒体服务平台,而这些平台一般因缺乏监管而责任感较差、审核水准较低,愈发令造谣者有恃无恐。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员事件造谣者一再强调自己是“闹着玩”、其父亲也称“就是小朋友开开玩笑”,危害程度可想而知。为此,实现规范化管理网络谣言、依法打击造谣者和传播者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网民的合法表达权,才能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谣言及由此生发的网络暴力。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

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

  • 蜜雪冰城洗脚事件最新进展:约谈总部!闭店消杀!

  • 文生视频赛道的竞争在加剧

  • 苹果推出iPad的手写算式计算器后,tldraw也马上推出了类似的功能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