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南打造中部最强IDC:中原数据基地如何做到?

走进河南打造中部最强IDC:中原数据基地如何做到?
2023年02月14日 11:27 黄海峰看科技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文/黄海峰

数据中心是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座,承担了各类数字应用背后海量数据的计算、存储、传送、安全等。站在2023年新起点,肩负着“新基建”“碳中和碳达峰”“东数西算”等重任,我国数据中心该如何建设?有哪些标杆?

根据发改委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数据中心规模达54万标准机架,算力超过每秒1350亿亿次浮点运算,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而且我们发现,随着规模逐渐增大,数据中心集约化、高可靠、智能化、低碳化等成为新发展方向,备受政企用户关注。

近日,笔者来到郑州,探访了按照最高标准建设的数据中心——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以下简称“中原数据基地”)。作为中国联通集团在全国规划的十八个新一代“智·云数据中心”之一,中原数据基地是中部地区唯一按照“国际T3+标准”建设的五星级超大云数据中心。

早在2020年,该数据基地被中国联通评定为五星级示范数据中心(全国只有十来个),2021年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数据中心,服务于河南及周边四省约6000万用户。

我们好奇,高标准的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为行业带来什么突出成绩和示范?如何有效支持越来越多的政企数字化需求?中原数据基地在智能化、低碳化等方面有何亮点?上述疑问将在此次探访中得到一一解答。

立足中原服务政府,算力普惠千行百业

春节假期刚结束,河南省发改委在1月30日发布重磅文件《2023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该方案提出,河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完成年度投资500亿元、数据中心机架数超9万架。其中,就支持中部算力高地建设,该方案提出要加快实施数据中心建设进展,还提别提到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

该项政策的发布,无疑为中原数据基地发展提供了“天时”。郑州市高新区对当地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1988年河南省筹建的第一个开发区,历经35年的发展,目前主要以智能电网、电子信息产业为主,2020年销售收入达2800亿元,中原数据基地正坐落于该重点发展区域。

走进占地超过300亩的中原数据基地,通过参观笔者了解到,该基地首次投产始于2014年,主要分为东西两个园区,目前已经投产了一期、二期共6栋生产楼,提供机架1.2万架。此外,三期工程也于1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内容包括IDC机房、动力中心机房、室外园区等,三期工程交付后机架规模达到1.8万架。

中原数据基地的规划建设时间长,不断采用最新的技术,整体规划12栋生产楼及配套的动力中心以及110KV专用变电站,规划机架4万架,预计总投资93亿元,提供26.93万T的数据存储能力,以满足2025年之前的信息化建设需要。

可以预见的是,中原数据基地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河南地区,助力郑州市成为中部地区核心信息产业基地,成为中原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强市。

计算能力是数据中心的关键能力。笔者从现场讲解中得知,作为中部地区的核心产业基地,中原数据基地目前拥有服务器42514台,vCPU资源2723869核。可见,其计算设施相当强大。在展厅,笔者还充分了解了该基地是如何为河南省及周边省市政企赋能。

第一,为政府赋能。据介绍,中原数据基地承载了河南最大的省政务云平台,服务于省公安局、省高法等32个厅局;为郑州城市大脑上线运营17个局委办的283个应用及各区县1512个应用;将郑州警务云建设成为全国第一朵警务专用云,上线80多个应用系统 ,为河南数字政府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二,为金融行业赋能。中原数据基地为多家金融、企业提供基础设施环境,服务于中原银行、郑州银行、中原证券等客户,将算力服务普惠到千行百业。

第三,为互联网企业赋能。作为辐射全国互联网应用的核心枢纽,在5ms时延圈,覆盖北京、天津及中部六省约6.4亿人口,中原数据基地承载了腾讯、阿里、字节跳动、奇虎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为河南互联网产业发展和广大用户上网体验提供重要能力保障。

揭秘中原数据基地,隐藏五大技术亮点

中原数据基地服务如此多政企,是怎样吸引客户选择?联通中原大数据基地工作人员带我们参观了110KV专用变电站、主备双节点路由、微电网系统、冷冻水制冷系统和FusionCol间接蒸发冷却等。

第一,在可靠方面,中原数据基地配备110KV专用变电站,UPS采用最高等级2(N+1)冗余配置,后备电池在满负荷情况下可以支撑30分钟,同时每栋生产楼配置有N+1台柴油发电机,为客户提供持续供电保障。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2021年河南省720特大洪灾中,中原数据基地滴水未进,成功经受住考验,并圆满完成汛情应急保障任务,也是全省唯一一家业务未中断、设备零损失的数据中心。

第二,在网络方面,中原数据基地采用主备双节点路由,多路由上联到国家骨干网、省网及城域网三个方向,直连中国联通集团China169骨干网、河南省骨干网和郑州城域网核心,网络性能优异,同时在网络边界部署了流量清洗、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设备。

笔者参观了解到,目前河南联通已建立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浙江、江苏、重庆、山东、辽宁、湖北等30余个省市的省级直连电路,至全国骨干网核心网络延时小于2ms,网络性能优异,提供10G以上端口的大容量客户带宽接入服务。

第三,在绿色节能方面,中原数据基地应用的多项绿色节能技术均为国内首创,例如在电力领域应用微电网技术,将各楼宇的备用油机组成电网池共享使用,该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据介绍,中原数据基地2020年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也是中部省份第一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看到中原数据基地在屋顶空闲地方,安装了光伏电站提供绿色能源,既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又减轻电网压力节约了成本。记得中国联通《“3+5+1+1”双碳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3年能源消费总量增幅达到峰值。该措施可谓是中国联通节能战略重要的、创新的措施。

第四,在AI制冷方面,中原数据基地采用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冷冻水制冷系统和华为FusionCol间接蒸发冷却,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水温自动调节,使制冷系统运行在最优点,充分降低系统能耗,能耗PUE由1.6降低至1.28,节约电费达800万元以上。

第五,在智慧运维方面,中原数据基地自主研发数字孪生运维平台,将机房现场情况通过3D建模实现3D可视化场景,可以实时、直观展示基地网络、能耗、机房温湿度、设备运行状况等内容。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基地配备高素质的运维服务队伍,利用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实现一体化运营服务,为客户提供7×24小时服务支持。

笔者观察:五星数据基地助推中部崛起,将走向全国

早在1980年,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就预言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会带来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在43年后的今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随着万物互联时代来临,数据信息增长犹如海啸,也形成一座座“数据围城”,带来能耗的大幅度提升。

如何解决数据爆炸的计算等需求,打破“数据围城”,通过合理、高效、绿色地使用数据,为政企创造更大的价值?新一代智能、绿色数据中心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得中原者得天下。在中原地区,人口众多、数字经济发展快速,需要强大的大数据基地。中原数据基地正承担起这样的重任。而且,该基地处于中原核心地区的核心城市,通过几十亿元的海量投资,成为真正五星级数据中心,很好地支撑中原地区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车联网等方面的大量数据处理需求。有网友就表示,把机房搬到中原数据基地,是“三星级的花费,七星级的享受”。

具体看该基地的价值,首先,中原数据基地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助于中原地区发展服务器、云平台软件、培训服务等ICT产业以及电气系统、空调系统等数据中心配套设施产业,提高产业供给能力。比如华为河南代表处就深耕河南20多年,携手河南政企一起推动5G、千兆、数据中心、计算、光伏等多个产业发展。

其次,中原数据基地作为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粮仓”,可以支撑数字产业化发展。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算力产业每投入1元,可以带动3—4元经济产出。据此估算,2025年郑州市数据中心可带动相关产业产值增长4000亿,对全市数字经济发展贡献达到三分之一。

最后,我国中部地区尚未布局国家枢纽节点,在郑州市建有的中原数据基地,可以支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等发展,为中原地区争取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核心城市创造必要条件。

千帆竞发浪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面向未来,大力发展中原数据基地的意义远不止于上述价值。笔者认为,河南联通持续打造的中原数据基地,在网络、配电等多个维度积极创新(如IDC+光伏、数字孪生),为行业提供示范,所以与京沪浙等地顶尖数据中心一样,位居行业第一梯队,除了持续推动中原政企数字化转型,还支撑国家“东数西算”“新基建”战略,立足中原、走向全国,成为全国数字经济的“关键算力引擎”。

  • 套娃安卓?苹果拿什么与国产厂商竞争?

  • 城市算力专网:勾勒AI时代智慧城市一张网新蓝图

  • 对话华为无线5G产品线副总裁方坤鹏:5G-A大上行将迎来爆发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