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碧道①|黄沙河碧道留住东城街坊乡愁
i东莞 2021-10-22 19:17:42

【编者按】

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广东河湖治理的3.0版。东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计划在2025年前建设600公里碧道,逐步将主要河湖打造成碧水畅流、江河安澜的安全行洪通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留住乡愁、共享健康的文化休闲漫道,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治水工作和碧道建设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即日起,i东莞推出“东莞碧道”系列报道,引导广大群众更好地推进东莞河湖保护,共建共享治水成果。

在东莞,有一种风景叫“黄沙河碧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鹭鸟成群……

秋冬时节,漫步在东莞东城黄沙河碧道,阳光明媚,绿意葱葱,生机蓬勃,十分惬意,阳光照射在清澈的河水上,微风过处一片波光粼粼,白鹭在河里悠闲自在地走来走去,不时展翅低飞。

傍晚时分,黄沙河碧水荡漾,两岸草树成荫,不时有市民散步经过,一派水清岸绿人美的和谐景象。作为东城街道精心打造的精品碧道,也是东莞率先打造的精品碧道之一,黄沙河碧道成为居民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为当地百姓留住乡愁。

黑臭水体蝶变成靓丽碧道

一湾清碧河水,两岸美人蕉、兰花草摇曳,河畔碧道旁,意趣盎然的生态科普漫画不时吸引三三两两的游人驻足“打卡”……“网红”景观河黄沙河,一度是“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10条黑臭水体之一。

黄沙河起始于同沙水库水闸,流入筷子河,全长7.8公里。其中,同沙段约2.8公里,属于黄沙河上游,止于市中医院桥,有3条支渠。在2016年之前,黄沙河同沙段污水横流,是东莞有名的“黑臭水体”。

“记得小时候,黄沙河水清得捧起来就能喝。大人们从河里取水灌溉水稻、甘蔗,小孩子在河里抓鱼、戏水。”东莞市东城街道同沙社区党委书记、黄沙河同沙段河长钟汉良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两岸工业发展,河水开始发黑发臭。记得有家陶瓷厂把像牛奶一样的白色污水排到河里,真叫人心痛。”

改革开放后,随着东莞的迅速发展,黄沙河周边区域企业和人口越来越多,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水质每况愈下。“在我的印象中,2015年前后的河水是黑乎乎的。村里的人也不再让孩子们到河边来玩。”

还水于民,还岸于民。2016年开始,东莞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打响了治水攻坚战。2016年底,黄沙河同沙段被纳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成为我市第一批“挂牌”督办的10条黑臭水体之一。

2017年,黄沙河东城段河道整治工程被立为东莞市首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2018年1月开始施工,通过截污、清淤、补水、堤岸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进行整治。2018年12月起,河涌水质持续达到消除黑臭标准;2019年底,省住建厅初核认定达到“初见成效”,完成海绵城市示范段的建设工作;2020年底基本消除黑臭,达到“长制久清”效果,河涌初步呈现水清鱼欢、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现在,黄沙河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开启海绵城市美好画卷

为提升河道品质,打造美丽景观,在市河长办的统筹指导下,东城街道河长办协调多部门联手出击,从河道疏浚到底泥处理、完善截污、生态景观、生态补水、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对河涌环境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建设了景观绿化、步行绿道、景观桥、运动场所等生态景观工程。

黄沙河同沙段是东莞市海绵城市示范项目。海绵城市,即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的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有一个“六字诀”——渗、滞、蓄、净、用、排。“渗”,指像海绵一样可以渗水,河段两岸道路铺设了渗透混凝土和透水人行道砖,下雨的时候,可以让雨水渗进土壤,避免地表径流。“滞”,即像海绵一样可以“滞留”雨水,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黄沙河两岸建了一堵透水生态墙,墙面上布满密密麻麻的“石孔”,有滞留雨水的作用,对下游的泄洪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黄沙河碧道是东莞率先打造的几个精品碧道之一。东城街道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2018年开始,结合黄沙河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的建设标准高质量推进该河段碧道的建设工作,贯彻生态优先、就近便利、点线结合、局部拓展的四个原则,充分展现美丽乡村、传统文化、休闲运动、环境科普、景观桥五个元素。

2019年底,黄沙河沿岸建设成为集生态、休闲、文化功能于一体的城市近郊滨水生态廊道,成为东莞市亮丽的水生态名片,也让周边街坊沿着黄沙河休闲时唤起儿时的乡愁。

巡河护河,守护水清岸绿

全民治水,合力治水,共享治水成果。

黄沙河的“长治久清”离不开河长们的辛勤付出,河长们要经常前往河道查看有无垃圾及企业偷排,如果发现有问题,可以当场解决的就安排人员处理,如果不能当场解决的就通知街道河长办协调督办处理。

黄沙河东城段共设有1名镇级河长和4名村级河长,镇级河长每10天至少巡查1次,村级河长每周至少巡查1次。此外,黄沙河还有8名日常保洁人员4艘保洁船不间断作业,定时清扫河道垃圾。

黄沙河的河长们夜以继日地巡河只是东莞1000多名河长辛勤工作的一个缩影。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越来越多的河涌像黄沙河一样实现“蝶变”,重现水清岸绿,如今取得这些亮眼成绩离不开东莞河长们的辛勤付出。

今年上半年,东莞就有1000多名河(湖)长累计巡河超过3.18万人次,解决河湖问题超1.15万个。“河莞家”志愿者也是我市巡河护河的重要民间力量。

2020年10月,东莞市“河莞家”志愿者河长行动在黄沙河正式启动,目的就是充分挖掘“河莞家”志愿者在河湖保洁方面的能动性,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河湖治理。今年上半年,东莞市的护河志愿者巡河17000多人次,开展志愿者活动870场,辛勤的汗水换来水清岸绿,成为东莞碧道建设的生动写照。

文字:周桂清 图片:周桂清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