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东莞交通重点打造五大工程
i东莞 2021-12-31 12:27:49

近日,《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提出了“十四五”期间东莞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总体部署,助力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持续加快高质量发展。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东莞以构建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智能化综合交通技术体系、现代化综合交通治理体系、品质化综合交通服务体系等“四个体系”为总体目标。东莞将重点实施构建链接全球的外联工程、打造多网融合的内畅工程、建设绿色集约的品质工程、探索创新示范的智慧工程、共建以人为本的治理工程等“五大工程”,打造外联内畅、品质绿色、智慧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十四五期间,东莞将按照交通强省大会部署,谋划交通类项目一共166个,项目总投资约4516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约2883亿元,“十四五”期间市财政计划完成投资约964亿元。

构建链接全球的外联工程

在构建链接全球的外联工程方面,东莞将协调推进区域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广深第二高铁(东莞段)、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广州28号线)、中南虎城际(南沙至塘厦)、塘厦至龙岗城际、常平至龙华城际、佛莞城际等项目建设,加快东莞与湾区核心城市、主要城市的轨道联通,争取在“十四五”末期,东莞市中心城区通过轨道可实现1小时内到达广、深核心城区。

促进广深惠区域一体化路网对接,形成“五纵五横五连”的高速路网格局。“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莞番高速、常虎高速改扩建工程、珠三角环线高速东莞至深圳段及龙林支线改扩建、常虎高速延长线、莲花山通道及东延线和狮子洋通道的建设;持续推动东莞与广州的边界路网建设,推动东江大桥、东江通道、新槎大桥、江龙大桥等项目建设;重点考虑东莞南部九镇与深圳都市圈共建共享交通基础设施的连通工作,优先支持松山湖片区与深圳光明科学城片区、滨海湾新区与深圳大空港地区的跨市对接道路建设。加快推动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丹平快速二期等项目规划建设;加强滨海湾新区东湾大道、滨海湾大道与深圳填海地区路网的规划对接,锚固东莞在深圳都市圈中的重要地位。谋划国道G107长安与深圳衔接路段全面提质工程。

构建功能和地位分明的枢纽体系。理顺“二主六辅”八大枢纽功能定位,提升枢纽对东莞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

打造更高效的港航水运发展模式。“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沙田港区西大坦作业区1#~3#泊位工程;发挥内河集装箱运输干线港优势的东莞港内河港区石龙作业区东莞中外运石龙码头改扩建工程;以及加强粤港合作的港澳客运码头搬迁工程。

推动区域航空枢纽衔接体系发展。《规划》提出探索通用航空发展路径,加强通用机场整体布局规划,积极发展短途航空运输。

打造多网融合的内畅工程

在打造多网融合的内畅工程方面,加快建设以“中心城区—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三心直连交通走廊为骨干的多层次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通城市内循环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

建设与城市空间契合的城市轨道。加快推动轨道骨干网络建设,市域轨道快线骨架建设、普线成网建设。推动城市轨道1号线一期建设。强化中心城区、滨海湾新区、松山湖以及虎门、常平等镇街的快速轨道联系,推动2号线三期和3号线一期建设。积极推动中心城区通勤轨道线路6号线、7号线、8号线与12号线的前期研究工作。

完善功能和层级明晰的路网体系。以路网体系支撑东莞市“三心”城市格局,重点推进环城南路-莞长路-连马路-沁园路段(新松山湖第二通道)、G107提质改造等道路建设。推动松山湖集聚创新发展,重点推进松山湖大道至常平环常西路联络线工程、松山湖大道同沙立交新建左转匝道工程以及G107提质改造建设,加快滨海湾新区高起点建设,推进滨海湾站枢纽建设,全力打造滨海湾站TOD。推动水乡功能区统筹发展,加快推动水乡第二通道、水乡环线南环(水乡大道-港口大道)等骨干路网建设。重点推动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绿色集约的品质工程

在建设绿色集约的品质工程方面,打造交通与城市高效协同、公交慢行优先的可持续城市交通。确立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统筹规划建设“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中小运量”的多层次的“大公交”网络体系。优先推动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规划建设,协同城区片区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同步实施。探索研究在中心城区核心区域试行公交免费政策,缩短主要客流走廊发车间隔。

推动城市发展廊道品质提升建设。“十四五”期间,重点落实莞太路提质改造工程以及G220凤岗段、塘厦段提质改造等重要干道的品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临深各镇与深圳对接道路的品质,重点谋划国道G107长安与深圳衔接路段提质改造工程,将G107长安段打造为临深示范道路。

促进彰显人本位的慢行系统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非机动车专用道路和慢行骨干道路。重点推动建立全市非机动车道设计规范以及东莞大道品质提升工程、中心城区慢行示范街区建设、市直管绿道连通、东莞大道-鸿福路商圈城市二层步行系统工程、鸿福路综合提升项目等工程建设。

加快轨道站点TOD站城一体建设。以“轨道与城市交融共生”的理念,打造高品质站城一体化开发,引领城市建设。

探索创新示范的智慧工程

在探索创新示范的智慧工程方面,重点推进智慧交通小脑、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指挥调度平台等项目建设,推动建成交通领域信息数据高度覆盖、深度融合、共享共用,指挥联动、业务协同的智慧交通系统;开展面向公众的出行服务运营平台建设,为公众提供“最后一公里”和“门到门”的定制化便捷交通出行服务。

协同广州、深圳等建立适应自动驾驶、自动化码头、无人配送的基础设施规范体系。

共建以人为本的治理工程

在共建以人为本的治理工程方面,东莞将全面提升现代化交通综合治理能力,创新现代化、精细化城市交通治理模式。

推动可持续的交通治理体系建设。构建依托交通大数据为基础支撑的拥堵治理新模式,持续推动“短平快”治堵工程,按照“一点一方案”的原则,推行“微创新”改造,推广应用可变车道、借道左转、单向交通、共乘车道、潮汐车道、“拉链式”交替通行等新型交通组织方式。围绕主干道路常发拥堵路段,动态梳理排查拥堵节点,开展交通拥堵节点专项整治工作,持续推动交通拥堵片区改善,按照“一区一对策”的原则,持续推动医院、商圈等重点片区交通改善工程。

进一步完善停车规划、建设、收费及管理闭环体系建设。优化以配建停车位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位为辅、路内停车位为补充的停车供给结构。

建立健全停车设施规划体系,持续推进路外公共停车场建设,合理挖潜利用城市边角空地、高快速路桥下、工业厂房等存量空间建设路外公共停车场,鼓励在已批建设用地上利用厂房改建、地下空间开发等方式增建停车设施,因地制宜建设立体停车设施。

重点针对停车设施缺口较大的住宅区,统筹内部公共空间挖潜停车设施。规范路内停车位设置,避免影响道路交通运行,对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住宅区、医院等可在周边道路合理、灵活设置时段性路内停车泊位,缓解局部停车矛盾,并逐步减低路内停车泊位数量。

引导形成小汽车“用者自付”观念,动态优化停车收费制度,通过停车收费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此外,东莞将进一步规范村社区围蔽停车收费管理,加强智慧停车管理体系建设。

文字:范德全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