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区最新规划重磅出炉

日前,经珠海市人民政府同意,《珠海市金湾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炉。本次编制的《规划》立足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和操作性,优化金湾区开发与保护格局,合理配置资源和提高利用效率,提升了空间治理能力。

《规划》总结了金湾区过去发展与建设规律、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衔接市总规“两条主线、一个协同”的规划思路,谋划金湾区保护与开发的新格局。《规划》共分为十三章,涉及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城镇发展等多方面。

本次规划范围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571平方公里,规划海域范围以海域勘界成果为准。含红旗、三灶、南水、平沙4个镇,下辖14个行政村与28个社区居委会。根据《规划》,金湾区城市性质定位为珠海市西部城市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海空枢纽、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新引擎、粤澳深度合作区重要支撑区。

依托“山海江田城” 形成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规划》明确金湾区开发保护总体空间格局依托“山海江田城”,形成“一带三廊多节点,一心双港多片区”的开发保护总体空间格局。其中,一带指承担区域生态连续性作用的沿海生态防护带。三廊是指以磨刀门河道、鸡啼门水道和泥湾门水道为主的生态保护廊道,是金湾区陆海演进城市空间形成的重要自然基底、生物通道。多节点是指孖髻山、高栏山、崖门河口、鸡啼门水道河口等山体、河口生态节点。一心是指西部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双港是指区域枢纽机场珠海金湾机场和区域枢纽港高栏港,是驱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多片区分别为西部中心城区、临港产业片和临空产业片。

构建“一带多廊多点”生态保护格局

根据《规划》,金湾区将构建“一带多廊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一带”即沿海生态防护带,“多廊”即水系廊道与山系廊道,“多点”即核心生态源地与生态节点。

为加强生态建设,金湾区还划定6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为 31.31 平方公里。包括 3个森林自然公园和 3 个湿地自然公园,具体为珠海高栏港高栏岛地方级森林自然公园、珠海高栏港连湾山地方级森林自然公园、珠海金湾拦浪山—茅田山—木头冲地方级森林自然公园、珠海大门口水道地方级湿地自然公园、珠海高栏港南虎地方级湿地自然公园和珠海金湾金湖地方级湿地自然公园。

打造“四区三园一中心”农业空间格局

《规划》明确,依据金湾区现有的农业发展基础条件,形成“四区三园一中心”农业空间布局。

“四区”:包括现代生态农业片区、特色水果种植片区与高附加值水产养殖片区、渔光互补区四大农产品生产功能区。

“三园”:金湾区特色水果园艺作物产业园,重点建设休闲观光农业综合体,打造一流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金湾区黄鳍鲷现代农业产业园,集成示范优良种苗养殖、标准化养殖、生态防控等产业技术,打造黄鳍鲷无公害养殖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依托鹤洲南部区域,建设鹤洲南“渔光互补”与生态观光综合示范区,支撑深海养殖产业发展。

“一中心”:即广东(珠海)现代种业发展中心,提升农产品育种研发能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种业研发基地。

此外,在优化村庄布局方面,金湾区将结合乡村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和发展原动力,将金湾区的14个行政村分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三种类型,引导乡村差异化发展,其中,城郊融合类8个、集聚提升类4个、特色保护类2个。

同时,金湾区将打造一批“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金湾样板。重点推动红旗镇乡村振兴示范带、三灶镇沙滩文旅休闲、南水镇村集体创收“灯光夜市”等项目建设。

建立“1+1+5+N”城镇体系

根据《规划》,金湾区将建立“1+1+5+N”的城镇体系。二个“1”是指西部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和金湾片区中心,“5”是指西湖、航空产业园、平沙、平沙新城、南水五个基本城市组团中心,“N”是指若干个邻里中心。以交通、产业、服务中心引导集聚发展,构建“一心双港、一带两轴、一城两片”的城镇空间结构。

“一心双港”——支撑双城发展的西部市级综合服务中心(金湾片区中心),区域枢纽机场珠海金湾机场和区域枢纽港高栏港。

“一带两轴”——自高栏港起,沿高栏港高速、联系富山工业园的临港产业带;联系金湾区西部中心城区与临空、临港产业片,沿珠海大道的城市发展轴,也是联系东部中心城区的主要轴线;联系斗门城区、西部中心城区,主要沿双湖路的西城活力轴。

“一城两片”——西部中心城区、临港产业片和临空产业片。

到2035年,金湾区规划常住人口规模约115万人。为适应人口规模,《规划》中也进一步完善了公共服务,将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至2035年,实现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占当年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 60%。将规划形成覆盖不同人群需求、便捷可达、高效立体复合的多级公共服务中心。针对公众关注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至2035年,金湾区规划普通高等院校5所、普通高中6所、完全中学2所、技工学校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2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小学59所。规划新增市级专科医院1所、片区级妇幼医院1所、组团级综合医院2所。至2035年,规划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不低于5张。

构建形成“一心、双港、四铁、五横六纵”区域大交通系统

在交通方面,《规划》明确以金湾城市枢纽为核心、机场和港口为龙头,结合完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和高快速路网络,总体构建形成“一心、双港、四铁、五横六纵”的区域大交通系统;重构区域交通格局,打造西岸交通门户高地,支撑珠海积极融入湾区。实现全球主要城市 12小时可达、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可达、省内其他城市和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可达、市域60分钟全覆盖、临近组团30分钟互达的时空目标,机动化公交分担率不低于40%,绿色出行方式占比不低于70%。

文字:曾翠琼 图片:市自然资源局金湾分局 编辑:曾翠琼 责任编辑:杨文俊
金湾区最新规划重磅出炉
金湾区融媒体中心 2023-12-21 21:45

日前,经珠海市人民政府同意,《珠海市金湾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炉。本次编制的《规划》立足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和操作性,优化金湾区开发与保护格局,合理配置资源和提高利用效率,提升了空间治理能力。

《规划》总结了金湾区过去发展与建设规律、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衔接市总规“两条主线、一个协同”的规划思路,谋划金湾区保护与开发的新格局。《规划》共分为十三章,涉及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城镇发展等多方面。

本次规划范围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571平方公里,规划海域范围以海域勘界成果为准。含红旗、三灶、南水、平沙4个镇,下辖14个行政村与28个社区居委会。根据《规划》,金湾区城市性质定位为珠海市西部城市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海空枢纽、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新引擎、粤澳深度合作区重要支撑区。

依托“山海江田城” 形成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规划》明确金湾区开发保护总体空间格局依托“山海江田城”,形成“一带三廊多节点,一心双港多片区”的开发保护总体空间格局。其中,一带指承担区域生态连续性作用的沿海生态防护带。三廊是指以磨刀门河道、鸡啼门水道和泥湾门水道为主的生态保护廊道,是金湾区陆海演进城市空间形成的重要自然基底、生物通道。多节点是指孖髻山、高栏山、崖门河口、鸡啼门水道河口等山体、河口生态节点。一心是指西部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双港是指区域枢纽机场珠海金湾机场和区域枢纽港高栏港,是驱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多片区分别为西部中心城区、临港产业片和临空产业片。

构建“一带多廊多点”生态保护格局

根据《规划》,金湾区将构建“一带多廊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一带”即沿海生态防护带,“多廊”即水系廊道与山系廊道,“多点”即核心生态源地与生态节点。

为加强生态建设,金湾区还划定6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为 31.31 平方公里。包括 3个森林自然公园和 3 个湿地自然公园,具体为珠海高栏港高栏岛地方级森林自然公园、珠海高栏港连湾山地方级森林自然公园、珠海金湾拦浪山—茅田山—木头冲地方级森林自然公园、珠海大门口水道地方级湿地自然公园、珠海高栏港南虎地方级湿地自然公园和珠海金湾金湖地方级湿地自然公园。

打造“四区三园一中心”农业空间格局

《规划》明确,依据金湾区现有的农业发展基础条件,形成“四区三园一中心”农业空间布局。

“四区”:包括现代生态农业片区、特色水果种植片区与高附加值水产养殖片区、渔光互补区四大农产品生产功能区。

“三园”:金湾区特色水果园艺作物产业园,重点建设休闲观光农业综合体,打造一流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金湾区黄鳍鲷现代农业产业园,集成示范优良种苗养殖、标准化养殖、生态防控等产业技术,打造黄鳍鲷无公害养殖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依托鹤洲南部区域,建设鹤洲南“渔光互补”与生态观光综合示范区,支撑深海养殖产业发展。

“一中心”:即广东(珠海)现代种业发展中心,提升农产品育种研发能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种业研发基地。

此外,在优化村庄布局方面,金湾区将结合乡村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和发展原动力,将金湾区的14个行政村分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三种类型,引导乡村差异化发展,其中,城郊融合类8个、集聚提升类4个、特色保护类2个。

同时,金湾区将打造一批“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金湾样板。重点推动红旗镇乡村振兴示范带、三灶镇沙滩文旅休闲、南水镇村集体创收“灯光夜市”等项目建设。

建立“1+1+5+N”城镇体系

根据《规划》,金湾区将建立“1+1+5+N”的城镇体系。二个“1”是指西部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和金湾片区中心,“5”是指西湖、航空产业园、平沙、平沙新城、南水五个基本城市组团中心,“N”是指若干个邻里中心。以交通、产业、服务中心引导集聚发展,构建“一心双港、一带两轴、一城两片”的城镇空间结构。

“一心双港”——支撑双城发展的西部市级综合服务中心(金湾片区中心),区域枢纽机场珠海金湾机场和区域枢纽港高栏港。

“一带两轴”——自高栏港起,沿高栏港高速、联系富山工业园的临港产业带;联系金湾区西部中心城区与临空、临港产业片,沿珠海大道的城市发展轴,也是联系东部中心城区的主要轴线;联系斗门城区、西部中心城区,主要沿双湖路的西城活力轴。

“一城两片”——西部中心城区、临港产业片和临空产业片。

到2035年,金湾区规划常住人口规模约115万人。为适应人口规模,《规划》中也进一步完善了公共服务,将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至2035年,实现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占当年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 60%。将规划形成覆盖不同人群需求、便捷可达、高效立体复合的多级公共服务中心。针对公众关注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至2035年,金湾区规划普通高等院校5所、普通高中6所、完全中学2所、技工学校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2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小学59所。规划新增市级专科医院1所、片区级妇幼医院1所、组团级综合医院2所。至2035年,规划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不低于5张。

构建形成“一心、双港、四铁、五横六纵”区域大交通系统

在交通方面,《规划》明确以金湾城市枢纽为核心、机场和港口为龙头,结合完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和高快速路网络,总体构建形成“一心、双港、四铁、五横六纵”的区域大交通系统;重构区域交通格局,打造西岸交通门户高地,支撑珠海积极融入湾区。实现全球主要城市 12小时可达、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可达、省内其他城市和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可达、市域60分钟全覆盖、临近组团30分钟互达的时空目标,机动化公交分担率不低于40%,绿色出行方式占比不低于70%。

文字:曾翠琼 图片:市自然资源局金湾分局 编辑:曾翠琼 责任编辑:杨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