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唐家湾镇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嫁’来东岸村50多年,只住过平房没住过楼房,眼瞅着明年就能从老旧平房搬进高楼大厦,真是好开心!日子越过越红火,心情也越来越舒畅。”看着东岸留诗山片区旧村更新项目大楼拔地而起,越建越高,高新区唐家湾镇东岸村第九队村民郭好阿婆开心地表示。

东岸留诗山片区旧村更新项目大楼拔地而起,越建越高。

当前,高新区唐家湾镇正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在东岸社区,一幅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高新区唐家湾镇一方面通过盘活集体土地资源,开创“国企+村集体”共建产业空间的永丰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城市更新,探索有实力的房企与村集体合作进行旧改的东岸模式,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共配套,并不断“复制”经验,“升级”做法,通过“补短板、提质量”,不断推动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双融互促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创新打造“永丰模式”

“融”出新格局

“融合”二字,是缩小差距的过程,是城乡互动的过程,也是身处其中的每个个体不断迈向现代化的过程。

在奋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征程,高新区唐家湾镇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自去年开始,便紧扣“产业第一”,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在旧村土地上大做文章,通过整体统一规划、连片建设,将零散的低效用地整体盘活,打造“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及湾区新型产业社区,把“土地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不仅提高了土地效益,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要素瓶颈、腾出更多空间,也实现了社区集体经济“强筋壮骨”,让村民得到实惠。

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

“唐家湾镇创新推广‘国企+村集体’永丰模式,盘活7宗12.4公顷低效闲置生产留用地,村集体物业租金价值预计由每年320万元提高至每年3000万元,村民分红预计每年达2万余元。”在不久前召开的珠海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工作推进会分享环节,唐家湾镇党委书记李清涛娓娓道来,在会场内引起不小反响。

“推进‘永丰模式’前,我们集体经济收益低且收入来源单一,村集体资产多为老旧厂区,各种设施老化破损,不能支持新型产业的发展,更适合传统制造产业的使用,因此租金价位低,集体租金年收益只有220万元左右,股民分红少,所以大家知道要推进改革,改造的意愿都很强烈。”永丰社区党委书记蔡棣宏告诉记者。

据永丰股份合作公司负责人林顺有介绍,为确保集体经济组织股东增收致富,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流”出致富路,“转”出好日子,国有企业放弃了通用模式下以城市更新获取物业产权的做法,而是创新以长期租赁方式整体承租集体分成物业,实现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

“与传统的‘一竿子’土地买卖不同,这种创新合作模式不仅可以让集体获益,还保留了我们的土地资源,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继续享有产业发展的红利。”永丰村民谢国彬开心地表示,以前不值钱的土地“盘”成了“金土地”,引进了“金凤凰”,村民们就等着收“金蛋”了。

不止港湾7号一座超级工厂。沿着金唐路一路向西,记者看到,昔日道路两旁的阡陌农地被比肩林立的高品质工业厂房取而代之,一座座产业园拔地而起,知名企业纷纷落子,一条贯穿金鼎、二线外、北围、南围区域的千亿级科创智造产业轴带正在永丰村附近加速“隆起”。

为给千亿级科创智造产业轴带上多个产业项目腾出更多空间,唐家湾镇共计拆除金唐西路两侧违建2.8万平方米,将杂乱无章的低效用地进行结构性调整,快速释放产业空间,升级一大批5.0产业空间。

“唐家湾镇13家原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发展创新经验,正被快速复制至其他社区,拓宽社区集体收入渠道,力争社区集体经济总量三年翻一番。”据李清涛透露。唐家湾镇通过开展北沙191亩留用地开发、那洲布料城升级改造等项目,探索采用区镇统筹、联建联购方式,试点“村村有物业”“飞地物业”,深挖土地存量潜能,争创城乡融合发展新经验。

持续探索“东岸模式”

“改”出新未来

水浸黑点整治、背街小巷平整、雨污管网改造、道路路面铺设……唐家湾镇在东岸社区推进的村改探索,既是“百千万工程”在珠海高新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也是为实现“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惠民富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目标的不懈努力。

据李清涛介绍,唐家湾镇聚力旧改更新项目,因村施策、一村一策,推动集体物业有序运转,探索营收新渠道。东岸留诗山片区作为高新区第一个旧村更新项目,主要围绕“高、保、强”的工作思路,推动旧村改造率先破题。

一方面高效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做到零散用地整合置换,建设补齐民生配套短板,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的“东岸留诗山片区旧改模式”。另一方面还要确保各方面利益诉求,做到村企同心快速推进,把旧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好,确保“回迁房-回迁物业”如期交付。与此同时,强化对市场前景的谋划,做到巩固和加强与优质房企的长期合作关系,探索集体物业整体开发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可持续增长。

东岸社区党委书记黄英杰告诉记者,在推进东岸留诗山片区旧村更新项目的过程中,东岸社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局部保留+拆除”并举,原址保留古树名木和不可移动文物“中山公园门楼”,同时聚焦民生福祉,整合零散用地,腾挪置换出了幼儿园、小学和邻里中心等配套用地。“我们将通过保护修缮、改造提升、活力营造、文化升华等多种形式延续历史文脉,着力打造村镇产业与人文一体化的活力新空间。”黄英杰表示。

除此之外,东岸社区还以村改为契机,全面开展“拆违”工作,并打通中山公园景观通廊,建设一河两岸生态廊道,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工程,共改造或新建停车位1000余个,实施“三线”整治约14000米,铺设改造道路20余公里。“社区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居民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喽。”东岸社区居民黄秀兰表示。

东岸社区还以村改为契机,全面开展“拆违”工作,并打通中山公园景观通廊,建设一河两岸生态廊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东岸旧村更新项目一期3栋回迁房和1栋商品房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2024年底全部村民可入住精装交付新家园。通过更新安置补偿集体经济组织,近8万平方米商业回迁物业,村集体租金收入将从每年300多万元增至每年2000万元以上,村民年终每股分红将从每年2000元增至每年10000元。

接下来,唐家湾镇将计划推出高新区(唐家湾镇)乡村振兴基金管理制度等政策,多元共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盘出更多“金土地”,引进更多“金凤凰”,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强劲新动能。

文字:宋雪梅 图片:吴长赋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
创新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唐家湾镇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珠海特区报 2023-08-03 07:19

“‘嫁’来东岸村50多年,只住过平房没住过楼房,眼瞅着明年就能从老旧平房搬进高楼大厦,真是好开心!日子越过越红火,心情也越来越舒畅。”看着东岸留诗山片区旧村更新项目大楼拔地而起,越建越高,高新区唐家湾镇东岸村第九队村民郭好阿婆开心地表示。

东岸留诗山片区旧村更新项目大楼拔地而起,越建越高。

当前,高新区唐家湾镇正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在东岸社区,一幅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高新区唐家湾镇一方面通过盘活集体土地资源,开创“国企+村集体”共建产业空间的永丰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城市更新,探索有实力的房企与村集体合作进行旧改的东岸模式,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共配套,并不断“复制”经验,“升级”做法,通过“补短板、提质量”,不断推动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双融互促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创新打造“永丰模式”

“融”出新格局

“融合”二字,是缩小差距的过程,是城乡互动的过程,也是身处其中的每个个体不断迈向现代化的过程。

在奋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征程,高新区唐家湾镇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自去年开始,便紧扣“产业第一”,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在旧村土地上大做文章,通过整体统一规划、连片建设,将零散的低效用地整体盘活,打造“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及湾区新型产业社区,把“土地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不仅提高了土地效益,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要素瓶颈、腾出更多空间,也实现了社区集体经济“强筋壮骨”,让村民得到实惠。

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

“唐家湾镇创新推广‘国企+村集体’永丰模式,盘活7宗12.4公顷低效闲置生产留用地,村集体物业租金价值预计由每年320万元提高至每年3000万元,村民分红预计每年达2万余元。”在不久前召开的珠海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工作推进会分享环节,唐家湾镇党委书记李清涛娓娓道来,在会场内引起不小反响。

“推进‘永丰模式’前,我们集体经济收益低且收入来源单一,村集体资产多为老旧厂区,各种设施老化破损,不能支持新型产业的发展,更适合传统制造产业的使用,因此租金价位低,集体租金年收益只有220万元左右,股民分红少,所以大家知道要推进改革,改造的意愿都很强烈。”永丰社区党委书记蔡棣宏告诉记者。

据永丰股份合作公司负责人林顺有介绍,为确保集体经济组织股东增收致富,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流”出致富路,“转”出好日子,国有企业放弃了通用模式下以城市更新获取物业产权的做法,而是创新以长期租赁方式整体承租集体分成物业,实现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

“与传统的‘一竿子’土地买卖不同,这种创新合作模式不仅可以让集体获益,还保留了我们的土地资源,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继续享有产业发展的红利。”永丰村民谢国彬开心地表示,以前不值钱的土地“盘”成了“金土地”,引进了“金凤凰”,村民们就等着收“金蛋”了。

不止港湾7号一座超级工厂。沿着金唐路一路向西,记者看到,昔日道路两旁的阡陌农地被比肩林立的高品质工业厂房取而代之,一座座产业园拔地而起,知名企业纷纷落子,一条贯穿金鼎、二线外、北围、南围区域的千亿级科创智造产业轴带正在永丰村附近加速“隆起”。

为给千亿级科创智造产业轴带上多个产业项目腾出更多空间,唐家湾镇共计拆除金唐西路两侧违建2.8万平方米,将杂乱无章的低效用地进行结构性调整,快速释放产业空间,升级一大批5.0产业空间。

“唐家湾镇13家原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发展创新经验,正被快速复制至其他社区,拓宽社区集体收入渠道,力争社区集体经济总量三年翻一番。”据李清涛透露。唐家湾镇通过开展北沙191亩留用地开发、那洲布料城升级改造等项目,探索采用区镇统筹、联建联购方式,试点“村村有物业”“飞地物业”,深挖土地存量潜能,争创城乡融合发展新经验。

持续探索“东岸模式”

“改”出新未来

水浸黑点整治、背街小巷平整、雨污管网改造、道路路面铺设……唐家湾镇在东岸社区推进的村改探索,既是“百千万工程”在珠海高新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也是为实现“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惠民富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目标的不懈努力。

据李清涛介绍,唐家湾镇聚力旧改更新项目,因村施策、一村一策,推动集体物业有序运转,探索营收新渠道。东岸留诗山片区作为高新区第一个旧村更新项目,主要围绕“高、保、强”的工作思路,推动旧村改造率先破题。

一方面高效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做到零散用地整合置换,建设补齐民生配套短板,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的“东岸留诗山片区旧改模式”。另一方面还要确保各方面利益诉求,做到村企同心快速推进,把旧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好,确保“回迁房-回迁物业”如期交付。与此同时,强化对市场前景的谋划,做到巩固和加强与优质房企的长期合作关系,探索集体物业整体开发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可持续增长。

东岸社区党委书记黄英杰告诉记者,在推进东岸留诗山片区旧村更新项目的过程中,东岸社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局部保留+拆除”并举,原址保留古树名木和不可移动文物“中山公园门楼”,同时聚焦民生福祉,整合零散用地,腾挪置换出了幼儿园、小学和邻里中心等配套用地。“我们将通过保护修缮、改造提升、活力营造、文化升华等多种形式延续历史文脉,着力打造村镇产业与人文一体化的活力新空间。”黄英杰表示。

除此之外,东岸社区还以村改为契机,全面开展“拆违”工作,并打通中山公园景观通廊,建设一河两岸生态廊道,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工程,共改造或新建停车位1000余个,实施“三线”整治约14000米,铺设改造道路20余公里。“社区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居民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喽。”东岸社区居民黄秀兰表示。

东岸社区还以村改为契机,全面开展“拆违”工作,并打通中山公园景观通廊,建设一河两岸生态廊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东岸旧村更新项目一期3栋回迁房和1栋商品房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2024年底全部村民可入住精装交付新家园。通过更新安置补偿集体经济组织,近8万平方米商业回迁物业,村集体租金收入将从每年300多万元增至每年2000万元以上,村民年终每股分红将从每年2000元增至每年10000元。

接下来,唐家湾镇将计划推出高新区(唐家湾镇)乡村振兴基金管理制度等政策,多元共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盘出更多“金土地”,引进更多“金凤凰”,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强劲新动能。

文字:宋雪梅 图片:吴长赋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