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五圣宫迎改造升级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石脚青砖墙、木雕、灰塑、壁画……位于珠海斗门白蕉镇月坑村内的五圣宫,是中山八区(现斗门区)抗日游击大队队部旧址。

在保留古建筑风韵同时,五圣宫的内部陈列展迎来改造升级,预计本月中旬正式对外开放。本次改造升级的重点,是对旧址屋面进行检修和重新布置陈列内容,在满足传统图文式参观体验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投影仪和互动一体机,以看、听、体验等方式,让参观者更直观地重温红色历史。

斗门月坑五圣宫内部陈列展升级改造,红色历史能“看听体验”。

旧址改造新亮相
多方式感受红色历史

建于1812年的月坑五圣宫,位于磨刀门水道西侧,坐北向南,两进三间,占地面积185.7平方米。

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队部旧址(下称“旧址”),就位于月坑五圣宫内。这里有石脚青砖墙,砖墙承梁,墙内外饰石雕、木雕、灰塑、壁画等,是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其雕刻技法既简练粗放,又精雕细琢,相互映托,情趣盎然。

旧址内部陈列展以时间为轴线,分为“人民觉醒”“黄杨抗战”“八区战事”“解放斗门”“浩气长存”五部分,展示了中山八区游击队的抗战历程及历史事件。

“旧址经历过三次修缮,本次修缮重点是对屋面进行检修和重新布置陈列内容,在满足观众传统图文式参观体验的基础上,旧址内还新增了多媒体投影仪和互动一体机,以‘看、听、体验’等方式,通过图片、文字、视频、雕塑、多媒体投影仪等,全景式呈现出来,让参观者更直观地了解到斗门的红色历史。”月坑村党总支委员陈财达说。

弘扬老区精神
传承红色文化

走进旧址,一座约2.5米高的雕塑,真实还原了当年游击队员在八卦山的抗日情景。雕塑中,指挥员眼神坚毅果敢,一手拿驳壳枪,另一手举起似乎向战友高喊“冲啊”,而身旁的战友则面朝敌人的方向,随时准备冲锋陷阵,场面令人震撼。

据史料记载,1939年秋天,中共中山八区区委在五圣宫举办全区第二期党员学习班,为党组织培养了一批政治军事人才。随后,中共中山八区区委开辟月坑抗日根据地,在月坑村成立了“八区陈中坚抗日游击队”,大队部设在五圣宫内。

1940年8月,日军出兵进犯月坑村。陈中坚率领游击队员,凭借八卦山山陡林密、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的特点,与日军游击周旋,打响了中山八区人民抗日第一枪。此后,自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期间,五圣宫不仅是斗门武装斗争的活动地点,也是传承红色革命文化、诠释斗门老区精神的重要载体。

擦亮红色底色
积淀红色底蕴

“旧址的升级改造意义重大,它已成为继小濠冲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后,斗门第二个市级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升级修缮得到市、区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它一方面将成为斗门革命斗争历程展示的载体,同时也将作为斗门党史研究和教育成果集中展现的重要平台。”斗门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邝建楠表示。

革命岁月积淀了月坑村的红色底蕴,如今,这层底蕴化为月坑村的发展底色。村内大力推进红色资源与生态农业、水产养殖业等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增收源泉。

“以前,村集体收入薄弱,村民生活水平不高,这些年,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制定土地招租方案,现在每年都能给村民分红。”月坑村党总支副书记廖建荣表示,将通过保护、利用村内红色资源,做足“红色﹢”文章。

文字:张帆 图片:张帆 见习记者余浩然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
斗门五圣宫迎改造升级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珠海特区报 2022-03-07 10:47

石脚青砖墙、木雕、灰塑、壁画……位于珠海斗门白蕉镇月坑村内的五圣宫,是中山八区(现斗门区)抗日游击大队队部旧址。

在保留古建筑风韵同时,五圣宫的内部陈列展迎来改造升级,预计本月中旬正式对外开放。本次改造升级的重点,是对旧址屋面进行检修和重新布置陈列内容,在满足传统图文式参观体验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投影仪和互动一体机,以看、听、体验等方式,让参观者更直观地重温红色历史。

斗门月坑五圣宫内部陈列展升级改造,红色历史能“看听体验”。

旧址改造新亮相
多方式感受红色历史

建于1812年的月坑五圣宫,位于磨刀门水道西侧,坐北向南,两进三间,占地面积185.7平方米。

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队部旧址(下称“旧址”),就位于月坑五圣宫内。这里有石脚青砖墙,砖墙承梁,墙内外饰石雕、木雕、灰塑、壁画等,是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其雕刻技法既简练粗放,又精雕细琢,相互映托,情趣盎然。

旧址内部陈列展以时间为轴线,分为“人民觉醒”“黄杨抗战”“八区战事”“解放斗门”“浩气长存”五部分,展示了中山八区游击队的抗战历程及历史事件。

“旧址经历过三次修缮,本次修缮重点是对屋面进行检修和重新布置陈列内容,在满足观众传统图文式参观体验的基础上,旧址内还新增了多媒体投影仪和互动一体机,以‘看、听、体验’等方式,通过图片、文字、视频、雕塑、多媒体投影仪等,全景式呈现出来,让参观者更直观地了解到斗门的红色历史。”月坑村党总支委员陈财达说。

弘扬老区精神
传承红色文化

走进旧址,一座约2.5米高的雕塑,真实还原了当年游击队员在八卦山的抗日情景。雕塑中,指挥员眼神坚毅果敢,一手拿驳壳枪,另一手举起似乎向战友高喊“冲啊”,而身旁的战友则面朝敌人的方向,随时准备冲锋陷阵,场面令人震撼。

据史料记载,1939年秋天,中共中山八区区委在五圣宫举办全区第二期党员学习班,为党组织培养了一批政治军事人才。随后,中共中山八区区委开辟月坑抗日根据地,在月坑村成立了“八区陈中坚抗日游击队”,大队部设在五圣宫内。

1940年8月,日军出兵进犯月坑村。陈中坚率领游击队员,凭借八卦山山陡林密、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的特点,与日军游击周旋,打响了中山八区人民抗日第一枪。此后,自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期间,五圣宫不仅是斗门武装斗争的活动地点,也是传承红色革命文化、诠释斗门老区精神的重要载体。

擦亮红色底色
积淀红色底蕴

“旧址的升级改造意义重大,它已成为继小濠冲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后,斗门第二个市级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升级修缮得到市、区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它一方面将成为斗门革命斗争历程展示的载体,同时也将作为斗门党史研究和教育成果集中展现的重要平台。”斗门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邝建楠表示。

革命岁月积淀了月坑村的红色底蕴,如今,这层底蕴化为月坑村的发展底色。村内大力推进红色资源与生态农业、水产养殖业等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增收源泉。

“以前,村集体收入薄弱,村民生活水平不高,这些年,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制定土地招租方案,现在每年都能给村民分红。”月坑村党总支副书记廖建荣表示,将通过保护、利用村内红色资源,做足“红色﹢”文章。

文字:张帆 图片:张帆 见习记者余浩然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