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崛起为世界级化工强国!化工人终于要扬眉吐气了!

我国是公认的化工大国,全球产量占比36%,绝大多数化工品产能都已居于世界第一。可是全球化工50强却只有中石化上榜,难免给人以大而不强之感,甚至有观点认为我国龙头企业未来几年也只能达到海外可比公司上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

 

但对任何产业而言,大都是强的基础,先有高产量和高营收才能有其后的高利润和高附加值。

 

然而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化工已积累了相当的实力,尤其是近几年技术提升速度极快,各个子行业都不断有世界级装置投产,无论是规模还是先进性都居于全球前列,随着盈利的大幅改善,未来技术升级速度还会更快。

 

目前我国化工已到了可以和欧美全面竞争的临界点,未来10年将会有一批龙头企业实现对海外化工列强的追赶和超越,中国也将崛起为世界级化工强国!

 

从MDI看国产化工突破

 

说起我国化工产业的技术进步,市场第一反应无疑是万华化学。万华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自主研发出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生产工艺,实现了巨大的产业突破。

 

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万华MDI产能已达到180万吨,跃居全球第一,成本和工艺能力也居于全球最高水平。

 

并且万华还通过投产PO(环氧丙烷)、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完善了整个产业链,成为各类聚醚材料的一体化供应商。

 

在扩充上游原料的同时,还不断研发MDI下游更为高端的精细化工产品,可以说公司正在成为全球MDI领导性企业。其实万华的成功只是我国化工产业全面升级的一个缩影,取得突破的子行业还有很多。



兼并收购助力产业腾飞

 

其实我国化工产业并不弱,甚至在很多细分领域都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那为何全球化工50强中却难觅我国化工企业身影呢?

 

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化工行业过于分散、优质企业往往都只是在单一领域发展,不像国外发达企业大量通过兼并收购,业务领域横跨多个化工子行业,自然收入和利润规模也都远大于我国企业。

 

因此我国化工企业本质上不是大而不强,而是强而不大,单科冠军很多,全能冠军太少。

 

但从海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周期性行业在发展中后期的产业集中度往往会快速提升,而我国产业并购较少的根源还是在于部分国有企业即使竞争力不强,在预算软约束下也难于破产,民企中的落后产能又由于所在地的环保和税收监管不严而具备低成本优势,同样不易退出。

 

近几年我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步伐也在加快。如中国化工集团近两年海外并购也是大手笔频出,先是收购了全球蛋氨酸巨头安迪苏和欧洲老牌轮胎企业倍耐力、再是并购全球农药第七大企业ADAMA,今年又斥资440亿欧元控股了先正达,不但填补了我国在转基因种子方面的短板,同时也跃居全球最大的农业企业。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向全球化,产能走出去、技术引进来,也将助力我国化工企业获得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我国化工业核心优势

 

纵观过去30年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从最初级的尿素、甲醇、纯碱、氯碱、轮胎起步,逐渐扩展到三烯三苯、MDI、丙烯酸、工程塑料、有机硅等中游化工品,最近又开始向更高端的电子化学品、精细化工品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方向延伸,制造能力越来越复杂,在价值链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可以说我们每突破一个子行业的技术壁垒,都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吸收知识、复制技术,并加以创新,最终凭借着市场规模和成本优势做到全球第一,进而又以此为依托,继续征服下一个子行业,全产业链推进的态势非常惊人。

 

在化工行业,我国的产业链配套异常完善,实现在从最低端的尿素、甲醇到最高端的新能源、新材料全覆盖,该优势不但冠绝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中也不多见。

 

这既为下游提供了廉价和充足的原料保障,也为上游提供了海量的市场需求。未来还将利用美国乙烷出口的契机,大量新建乙烷裂解产能,进一步实现乙烯自给。

 

另外还将通过新建大炼油解决困扰我国多年的PX高度依赖进口问题,基本填补上我国在上游的最后几个短板。

 

中国化工的未来展望

 

我国很多基础大宗品,未来上游发展方向无疑要在还大量进口的产品中寻找机会。

 

从海外可比经验看,全球化工50强中除杜邦等极少数企业,大都拥有相当体量的炼化产能,如陶氏化学是依托上游炼化成为中游化工产业巨头,因此这个行业是可以产生很多大市值企业的。

 

除了上游大炼化以外,未来更大的发展方向无疑就是我国尚未攻克的产业短板和新能源、新材料,这都会给上游产业链中的化工企业带来一轮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随着我国大力推进芯片国产化,与之配套的光刻胶、电子特种气体、封装材料、高纯试剂等行业无疑也会迎来大发展。还有我国汽车轻量化和大飞机的发展,对碳纤维、聚碳酸酯等高端工程塑料也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另外新材料领域的聚苯硫醚、聚酰亚胺我国都还有待突破,新能源领域的各种锂电池、燃料电池材料等未来也存在着爆发性增长的机会。

展望未来,我国企业将进入和发达国家全面比拼品质、比拼研发的阶段。相应这就对企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以成本控制、产能扩张见长的企业很难适应未来的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转向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这才是未来最重要的选股逻辑!

 

而且随着近两年的周期反转,很多化工企业盈利都达到几十亿的规模,未来如果能找到好的产业方向,完全有能力大手笔投入研发,积极推进上下游整合,最终发展成为平台型企业,并冲击世界化工50强。

 
 
 
总结
 

未来配合技术进步和精细化程度提升,国内化工在现有绝大多数产品上都有望做到全球规模和效益第一,我国也将崛起为世界级化工强国。

 

从更长期看,我国将凭借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创新人才集聚,拓展出人类生产力的新边疆,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并推动全球进入下一轮康波繁荣期。

 

我国化工产业也将承接发达国家停滞多年的技术创新,研发出新的颠覆性产品,替代现有成熟产品替代,化工龙头也将再现从0到1的成长性。30年后,我们会最终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键分享得积分!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好友 Facebook linkedin Twitter 打印

上一篇: 特朗普,别再闹了好吗?美国化工业都坐不住了
下一篇: 封厂、关停、倒闭!中小化工企业没法活了

热门文章

球罐施工秘籍 | 经验传导篇
工艺流程图,您知道多少?
一幅施工漫画看47个安全问题
管法兰及其密封形式选用 | 深度技术篇
塔设备结构性能深度图文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