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死资源”变“活财产” 宜城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排头兵

长江云  2018-09-03 07:38:26
分享到:

长江云报道  如何让农村集体死资源变成全村受益的活财产?这是当下各地都在努力攻克的难题。宜城市大胆探索,制定“三会五阶段十六步”工作流程,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成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排头兵。

白墙青瓦的民居周围是小桥流水,杨柳依依,不远处还有如画的大水车,但这不是画,而是宜城市一个普通村庄的写照。上周,当记者走进宜城市流水镇莺河村时,扑面而来的除了一幅幅乡村美景,还有村民们不绝于耳的欢笑声。曾一度萧条的村庄如今人来人往,有来旅游的,有来投资的。宜城市流水镇莺河村村民辛家峰告诉记者,自从村里集体土地开发成旅游景观后,村庄变美了,村民们日子过得更好了,连农副产品也成了游客眼中的香饽饽。

宜城市流水镇莺河村村民 辛家峰:“我们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后,老百姓成为股民。现在集体资源成为资产后,下一步分红。我们配股已经弄好了,年终有经济收益后,我们就进行分配。估计今年我可以分到七八百元。”

宜城村庄的改变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息息相关。今年年初,宜城市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清人分类小组、清产核资小组,分成五个阶段推进改革,并依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成员代表大会、村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对改革中事项进行公开表决,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将改革分成16步逐步推进。

宜城市委书记 郭静:“在清人分类上,明确了“五取得、五保留、五丧失”的成员资格认定标准,对照标准,做到一人不落。在清产核资上,创造出“收审分看判”五字工作法,全面清审发包合同。”

截至目前,宜城市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1.2万人,清理未承包到户集体资源资产41.44万亩,清收少交欠交发包租金1200万元。这样一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产权归属明晰了,干群关系融洽了,产业发展也拓宽了。过去荒废闲置的小屋变成农家小院、荒坡荒地变成了现代农业企业争相投资的乡村游资源。

改革的红利要让大家公平分享才算成功。宜城市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创造性推出“12345”系数配股法。

宜城市农业局局长 朱爱民:“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彻底做好做实和顶层设计密不可分。还有配股我们创造性地按基本股、贡献股、农龄股和相应时间段划分“12345”配股系数。”

“城郊村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容易,像宜城这样在普通村庄顺利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目前还不多见,”湖北省经管局副局长杨家林介绍,宜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值得全省借鉴。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李丽 通讯员:汤伟峰 责任编辑:刘浪)

分享到:

推荐阅读

便民服务

社会保障 交通出行
公积金 公安服务
职业资格 医疗健康
市场监管 法律服务

定制服务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长江云TV(湖北IP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