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报网首页 > 冬奥 > 正文

谷爱凌赛场突破自我!滑雪大跳台运动员为何“执迷”偏轴转体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号“北京科技报”

2022-02-09 12:55

2月8日,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夺得金牌,在三跳中她均进行了偏轴转体,大跳台运动员为什么这么喜欢“偏轴跳”?

2月8日上午,在2022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不负众望,以188.25分的成绩摘得金牌。年仅18岁的谷爱凌,不仅拿下了个人冬奥会首金,同时也夺得了冬奥会历史上首个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冠军。

回顾比赛过程,谷爱凌第一跳做出两周偏轴转体1440抓板,以93.75的高分先声夺人。第二跳,谷爱凌使用了左转两周偏轴转体1080双抓板,拿下88.50分。

到了最为关键的第三跳,谷爱凌向自己从未尝试过的难度发起冲击,以向左偏转双周偏轴转体1620度加安全抓板的高难度动作,拿下了94.5分的高分。并最终以188.25分的最高分锁定了该项目的冠军。

1080、1440都是360度旋转的整倍数,除以360就可以得到运动员在空中转体了多少圈。比如1440度的动作,就相当于在空中转了4圈,1620就是4.5圈。

但仔细观察比赛的观众也不难发现,无论是谷爱凌、苏翊鸣还是诸多外国选手,在大跳台比赛当中,他们都是倾斜着旋转的。也就是在比赛当中经常看到的“偏轴转体”这个名词。

大跳台运动员为什么这么喜欢“偏轴跳”?转体极限的突破和偏轴有关系吗?

▲谷爱凌在比赛当中(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

什么是偏轴转体?

运用初中的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把人体想象成一个坐标系,从头到脚是Y轴,与肩平行的方向是X 轴,雪板的走向看成Z轴。

运动员沿着X Y Z轴走向做动作,就是正轴动作,比如前空翻、后空翻或者是平转。

空翻的轴线是腰,平转的轴线是驱干,但只要不沿着雪板正方向的转体,就叫偏轴空翻转体,也就是我们在大跳台当中常见的“偏轴转体”。

▲X\Y\Z是正轴,如果沿N轴旋转就是斜轴转

偏轴转体是空翻+平转的集合,它的轴线从一侧的胳膊到另一侧的腿部,从物理学的角度不难理解,这种转体难度是非常大的。

为何大跳台运动员喜欢偏轴转体?

北京体育大学冬奥培训学院教师、冬奥项目国际级裁判季成告诉记者,这其实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跳台的评分机制当中,偏轴转体增加了难度系数,也增加了转圈的圈数,容易获得更高的分数。换言之,倾斜转更容易获得好成绩。

为了拿高分,运动员普遍习惯偏40度-60度斜方向的轴,做斜向的后空翻加转体的组合动作。

“二是与大跳台比赛特点有关,这项比赛有很长的缓冲坡,有距离的要求,只有一定斜度的转体,才能保证既有旋转,又能向前飞行同时平稳落地的姿势。”季成说。

这个组合动作还有一个形象的英文名叫cork,也就是英文红酒开瓶器(corkscrew)的缩写,寓意就像开瓶器旋转木塞一样。

众所周知,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是高强度、高危险系数的冬奥项目。如果在空中蜷缩身体,让身体离转轴更近,转动惯量减小,翻腾的速度就会变快,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高难度的动作。快要落地时,舒展身体,伸出双臂,身体的转动惯量变大,翻腾的速度就会变慢,就能平稳落地。

所以,运动员要想转更多圈数,甚至突破历史纪录,仅靠偏轴转体这一招是远远不够的,除去不可控因素和个体差异,更多考验的还是运动员的力量分配与技巧掌握,离不开运动员们刻苦训练以及勇气和毅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号“北京科技报”

流程编辑:u060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

分享到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未登录

0/200
发布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未登录

0/200
发布
全部评论

0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阅读

advertisement
热门文章

热门

换一换
精彩图集

图集

advertisement
精品赏析

精品

精品赏析

中国科学家构建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

精品赏析

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送14场讲座进校园

精品赏析

一批新规出台!事关你的“小电驴”!

精品赏析

温故|从国子监办馆到如今“一馆三址”,回顾首图百年历史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