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经常放屁,暗示身体在排毒?真相要了解,不要再被误导

经常放屁,暗示身体在排毒?真相要了解,不要再被误导
2021年03月26日 01:17 新浪网 作者 学长星座密语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大家都知道放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每个人每天都是需要放屁的,如果是在没有其他人的情况下放屁,不会有任何尴尬的感觉,如果是在不熟悉或者是在公共场合因为放屁发出较大的声响,那就比较尴尬了。有些人为了避免这样的方式就会有意识地在公共场合憋屁,但是这样对身体健康是没有好处的,因为放屁是排出肠道内的气体,如果长期憋屁,对身体健康是没有好处的。

  人为什么会放屁?

  放屁是排出体内气体的主要方式,如果没有放屁这样的方式,出现的气体容易影响到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和代谢速度,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肠胃疾病。而这些气体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一方面是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方式,让空气随着食物一起进入到肠胃中,另一方面主要是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不管是哪种原因,大量的其他存留在肠道内都会感觉到非常难受。

  

  经常放屁是身体在排毒吗?

  有些人认为放屁是肠道排出有害物质的方式,也是说放屁是排毒的方式,尤其是那些味道特别臭的屁,排出的有害物质含量最多,因此多放屁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其实人每天会放10-15个屁,这些是肠道在排出身体内浊气,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但是肠道每天产生的浊气有一定的上限,正常的放屁是健康的,如果经常放屁,或者是气味异常的难闻,可能是肠胃出现了不适,这是对身体健康没有好处的,需要区别对待。

  

  哪些放屁情况可能是肠胃出现了不适呢?

  放屁次数多,但是没有特别的臭味

  这种情况可能是肠胃的消化出现了问题,因为在肠胃消化食物的过程中,食物是会被分解,其中可能产生气体,要是食物在肠胃中存在的时间比较长,在各种消化腺和细菌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是需要通过放屁排出体外,也就是放屁次数多的原因。

  

  如果是吃了一些容易产气的食物也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红薯、山药等高淀粉食物,鸡蛋、肉类等高蛋白的食物都容易增加放屁的次数,如果你最近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易于消化或者是高纤维的食物,帮助增加肠胃动力。

  放屁次数可能不多,但是味道比较臭

  这种情况可能是存在便秘,便秘主要的引起原因是肠道蠕动能力下降,食物残渣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太长,而肠道的温度一直维持在37度左右,你想在这样高温的情况下,食物更加容易腐烂,这个时候产生的气体可能不是很多,但是味道一定是不能保证的。而便秘在出现的同时也是伴随着排便困难的情况,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平时多注意调节饮食和增加肠道蠕动。

  

  次数多味道也不好闻

  这种情况可能是肠胃存在疾病的症状,肠胃出现疾病之后会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和排出,而食物在肠道内存在的时间过长,不仅容易大量产生气体,炎症部位不断的“污染”着这食物残渣,自然是会出现放屁又多又不好闻的情况。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调理,对肠胃健康没有好处,想要身体健康,及时改变不良的习惯很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肠胃 食物 肠道 排毒 身体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云南保山市长陈锐离世,本月初还曾巡视考点,其父上月投案
  • 02 普京访越南,老美到底在骂什么?
  • 03 “消失”两年后被查的“老虎”,敛财20年!
  • 04 美媒:波音“星际客机”飞船返航时间又推迟
  • 05 韩国政府出招提升生育率,韩国网民态度不一

图片新闻

又到一年毕业季 又到一年毕业季
七彩丹霞色彩斑斓 七彩丹霞色彩斑斓
夏至荷花飘香 夏至荷花飘香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视频新闻
桂林洪水倒灌城市 桂林洪水倒灌城市
成都在建地铁路面坍塌 成都在建地铁路面坍塌
智利两列火车正面相撞 智利两列火车正面相撞
武汉夜降暴雨电闪雷鸣 武汉夜降暴雨电闪雷鸣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