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青岛、共赢之道!优化营商环境“青岛方案”2.0版上线

营商青岛、共赢之道!优化营商环境“青岛方案”2.0版上线
2022年08月19日 15:16 新浪网 作者 金台资讯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200.8万户!如何保护好、服务好200.8万市场主体,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能蓄力?青岛一直在行动。

  2021年10月,青岛首次推出直接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创新举措——《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不足一年,46条突破政策已全面落实到位。

  “显功”与“潜绩”皆在过往。面向未来,城市能级向全球顶层体系跃迁的青岛理当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进程中更上层楼。

  8月19日,《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规划(2022-2024年)》正式发布。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市行政审批局、市中级法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

  青岛坚持将招商引资质量和市场主体满意度作为评判营商环境成效的主要标准,以工作实际成效检验营商环境的实际成色。围绕全面推进高质量招商引资、促进招商工作转型升级,研究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举措,如聚焦重点产业大项目、提升产业链定向招商水平、持续实践招商新模式、加快优质项目招引落地,激发调动全社会招商活力。

  在2021年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中,青岛是营商环境最好的十个城市之一。

  为了进一步盘活这步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 “强磁场”,青岛在党代会报告中对“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出了明确部署要求。如今,青岛对标一流,在“46条”基础上推出三年行动规划,以100条改革硬举措,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

  根据规划,未来三年,青岛将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项基本要求,实施“政务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四大提升行动。力争3年时间,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在全球范围内集聚和配置各类资源要素能力明显增强,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成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城市典范,倾力打造“营商青岛•共赢之道”城市营商品牌。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城市攻坚,也是一场勇蹚深水区的自我革命。在区域经济竞争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重构的当下,青岛正以越来越好的硬环境、越来越优的软环境,积极回应市场主体,增强经济发展韧劲。

  1

  政策创新再升级,求实

  对标一流,就是要瞄准最优最好,对标最高标准。

  青岛市营商专班在对标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基础上,拉高标杆,对原有46条创新突破政策进行了全面升级,形成了100条硬核举措,针对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精准施策。

  作为青岛最新版营商环境建设行动纲领,这100条创新改革措施中,属于国内领先创新的有17条,北方领先的20条,省内领先的23条。

  从框架上看,100条举措分别被纳入到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平透明的法制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等4个方面的营商环境建设中。

  可以说,这些先行突破、行之有效的特色举措是青岛在近年来的涉企服务中不断积累而来,同时也在实践中得以进一步交流和优化。

  此外,从细则上看,立足于市场主体真正需求的100条政策措施,同样是在实践中迭代升级,不断细化完善。以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为例,这个率全国之先的尝试在三年行动规划中有了更高阶的版本。

  服务企业,试点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智能表单”改革新模式,企业登记注册申报一次性通过率可提高50%以上;

  服务自然人,推行出生婴儿证件线上“一键联办”,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信用就医便捷支付;

  服务项目建设,全面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管方式“四统一”;

  服务创新创,打通跨部门、跨区(市)创业数据要素,打造“创业一件事”服务体系。

  由此不难发现,数据共享、系统打通,已然实现跨越部门之间的“信息破壁”,得来的是服务模式的整体改变。数字青岛建设正在加速“数”“政”融合,大幅度提升青岛营商环境的“质”与“智”。

2

  体制机制创新再升级,求全

  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正在历经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而这也使得“制度供给”成为城市角力中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此次行动方案中,“体制机制创新”也是最大亮点之一。青岛正着力完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体系,推动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

  升格一个机构——将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升格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对重大营商环境事项实施“顶格倾听、顶格谋划、顶格部署、顶格协调”;

  配强一个专班——统筹协调、督导考核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这是一个明确的风向,也是青岛明确的表态:一地一域的“一把手”,必定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领头雁。

  同时,这也是为下一步三年攻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顶格”,“一把手”必须要做与商人打交道的高手、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家里手。

  组建三支队伍——组建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媒体观察员、营商环境体验官三支队伍,择优选聘首批营商环境专家委员20人、媒体观察员12人、营商环境体验官56人,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更加专业化、法治化、市场化支持和保障,夯实“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社会基础。

  三支队伍中,营商环境体验官尤为值得关注。水好不好,要多问鱼的意见。问出建议,才能更好地推动落实政策措施,成就优化营商环境的“妙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打造“营商青岛•共赢之道”城市营商品牌,这又是青岛率全国之先、首次策划实施的全国首个营商环境领域主题宣传:

  开设“营商会客厅”、制作“营商视听节目”、打造营商“青营团”、发布营商金牌榜单……

  经营品牌是建立在雄厚的信心和充足的底气之上,有量有质方能求“品”。另一方面,品牌的塑造反过来会进一步助力提升城市政策创新力、传播影响力、产业竞争力、宣传引导力,使青岛营商环境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更具标识性、标杆性。

3

  政务服务再升级,求细

  城市在城市在营商环境优化上的比拼,拼的是制度优势,更是发展生态。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同时也是市场公平的维护者。只有把政务服务做得更精细,城市发展动力才能愈发强劲。

  秉承“人人心中的营商环境才是真正的营商环境”理念,青岛要在3年内实现政务服务工作由“提速”向“增效”转变,由“便捷”向“公平”转变。而为了擦亮这块招商引资、引才育才的“金字招牌”,此次三年行动规划将政务服务提升细化为三个层面:

  全方位服务,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项基本要求,精准发力。

  以“便捷”为例,青岛市智慧审批平台已全面上线投入使用,推动政务服务由“全程网办”迭代升级为“智审慧办”,打造数字审批“青岛模式”。目前,22个领域、428个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随时随地智能办理;

  全链条服务,围绕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建立重点项目审批调度推进机制,真正打通项目立项、审批、建设、验收等全链条,让营商环境成为项目建设助推器。2022年以来,青岛397个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完成率达74%。

  精准化服务,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办事群众、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及专家学者的意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保障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

  眼下,100条创新举措已经逐条制定工作配档表,重点任务清单也已由各级部门逐一“认领”,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

  抓部署、抓方案、抓协调、抓落实,青岛已连续两年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版本,就是要与时俱进地着眼于市场主体需求、提供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破解发展瓶颈、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一系列的变化是表态亦是承诺,选择营商青岛,奔赴共赢之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青岛市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