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谁是《红楼梦》研究史上第一个红学家?

谁是《红楼梦》研究史上第一个红学家?
2019年11月25日 23:37 新浪网 作者 电影趣闻谈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红楼梦》诞生以来,拥趸者甚众。从程高刻本时所言,“余闻《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几廿余年”,“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金,不胫而走者矣”。到后来“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自相矜为红学云”。

  人们从喜爱阅读《红楼梦》到深入研究《红楼梦》,有一个渐进的发展的过程。最早的一部《红楼梦》研究专论是周春的《阅红楼梦随笔》。周春可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了。

  《红楼梦大辞典》介绍了周春其人生平:周春 (1728—1815),字松霭,号芚兮,晚号黍谷居士,浙江海宁人。他是乾隆十九年进士,曾任广西岑溪知县。博学好古,著述甚多。有《杜诗双声叠韵谱概论》、《十三经音略》、《尔雅补注》、《辽诗话》等多种。他的红学专著《阅红楼梦随笔》,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撰就,是迄今为止人们所能见到的最早一部评红著作,当时程甲本刚刚问世3年。

  谁是《红楼梦》研究史上第一个红学家?

  那么,周春的《阅红楼梦随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首先透露了《红楼梦》版本信息。“乾隆庚戌秋,杨畹耕语余云:雁隅以重价购钞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监临省试,必携带人闱,闽中传为佳话。时始闻《红楼梦》之名,而未得见也。壬子冬,知吴门坊间已开雕矣。”

  周春记述了自己听说过两种红楼梦抄本,第一种有八十回,第二种有一百二十回。“壬子冬,知吴门坊间已开雕矣”,也就是说程本刻印的时候。那么周春所说的两种版本并存的抄本则是在程本刻印之前。间接地说明在程本以前有一百二十回抄本的存在。

  谁是《红楼梦》研究史上第一个红学家?

  其次,周春开创了《红楼梦》索隐之先河。 周春《阅红楼梦随笔》认为《红楼梦》是写江宁一等侯张谦的家事,这就是所谓的“张侯家亊说”。

  相传此书为纳兰太傅而作。余细观之,乃知非纳兰太傅,而序金陵张侯家事也。忆少时见《爵秩便览》,江宁有一等侯张谦,上元县人。癸亥、甲子间,余读书家塾,听父老谈张侯事,虽不能尽记,约略与此书相符,然犹不敢臆断。再证以《曝书亭集》、《池北偶谈》、《江南通志》、《随园诗话》、《张侯行述》诸书,遂决其无疑义矣。

  周春开创了索隐派的先河,从隐词中寻找“微言大义”,附会到历史上的某个人物,这种索隐的方法一直应用延续到现在。

  谁是《红楼梦》研究史上第一个红学家?

  第三:周春《阅红楼梦随笔》是最早的一部红学专论。该书分为“红楼梦论”,“评例”“约评”等几个部分,提出了很多不错的见解。例如《终身误》和《枉凝眉》是“薛林总论”,宝玉听葬花词,恸倒在山坡上,是“天下有情人也”。兴儿和尤二姐介绍贾府的众人,是“闲中着笔,作十二钗约评”等等,都不失为正常的鉴赏感受。

  当然周春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用通常的节烈观念来看待红楼梦人物,认为尤三姐之死轻于鸿毛,而鸳鸯之死重于泰山,因为鸳鸯是义仆殉主。

  周春创作了第一部《红楼梦》研究专论,其观点虽然并不一定正确,但是其作品在红学研究史上仍然有一定的价值,也因为以上三点价值,而一直为红迷所重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阅红楼梦随笔 周春 红楼梦 研究史 红学家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刘和平:马克龙祭出“大杀器”,法国要正式下场了?
  • 02 新大学密集获批,高教弱省谁先逆袭?
  • 03 菲方称中国海警“阻止菲撤离生病人员” 现场图片揭开事实真相
  • 04 为打压中国开脱,美驻华大使声称:中国不再是当年那个听话的合作伙伴了
  • 05 丹麦首相在首都哥本哈根遭一男子殴打

图片新闻

国足1-1战平泰国 国足1-1战平泰国
以军军事行动部署 以军军事行动部署
多彩活动迎端午 多彩活动迎端午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视频新闻
高考送考仪式感 高考送考仪式感
直击北京考卷押运现场 直击北京考卷押运现场
法国纪念诺曼底登陆80周年 法国纪念诺曼底登陆80周年
战机与朝霞齐飞氛围感拉满 战机与朝霞齐飞氛围感拉满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