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这座城市的华美蜕变——从“小城旧镇”到“最美城市”

汉中这座城市的华美蜕变——从“小城旧镇”到“最美城市”
2019年09月06日 17:24 新浪网 作者 汉中身边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70年前,中国以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开启大国奋进的铿锵步伐;70年后,汉中这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完成了一场华美蜕变。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生活品质快速提升,城市面貌越来越美,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汉中这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之城正迈着坚实的步伐,不断开创住房与城乡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汉中这座城市的华美蜕变——从“小城旧镇”到“最美城市”

  与时俱进科学规划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改革开放初期,汉中城市规模比较小,各种设施非常落后。主城区街道狭窄、基础设施残缺不全、给排水管网短小简陋、公园、广场、绿地、公厕等寥寥无几。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汉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这座我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城市里,我觉得很幸福。”已经耄耋之年的原汉中地区行署建委主任陈策说起这些年汉中的变化,不禁感慨万千。

  几十年来,汉中的城市总体规划几经完善,先后编制了1980、1989、2000、2010四版总规,在老城区重点开展规划提升工程,加强名城保护,保留商业、服务业中心功能,搬迁污染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同时编制了《汉中城市特色规划》,提炼出城市的“五大特色”,对城市空间形态、天际线、建筑风格色彩、高层布点、路网结构、夜间亮化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不断提升城市个性和魅力。城区面积由建国初的以钟楼为中心的四条主干道增长到95.5平方公里,人口由不足7万增长到92.7万。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和落实了道路竖向及排水、防灾和消防、地下管网、公共交通、综合管廊、绿地系统、学校医院等各类规划60余项,在城市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实现全覆盖,极大地方便市民生活和出行。

  2007年西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17年底西成高铁开通,汉中步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直达多个经济圈的“铁公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区位优势明显。城区内,环形加放射状的交通路网结构放大了城市发展格局,梁州路等一批城市“断头路”陆续打通,前进西路等一批城市交通“肠梗阻”有效缓解,东西南北直行车辆不再绕道,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城市出行环境。

  “这次回来,我发现高铁站站前广场也修好了,高铁、飞机、高速多种可选择的交通方式,让外出打工的人们回家更方便快捷,开车穿行在城区,交通通畅,整个人的心情都变好了。”从深圳回汉中探亲的王先生感叹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汉中这座城市的华美蜕变——从“小城旧镇”到“最美城市”

  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在国家住房政策的指导下,汉中住房制度经历了从早期的“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上世纪90年代公有住房开始出售,居民住房需求开始释放。为了解决城市住房多层次需求,汉中一方面加大商品房投资建设,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另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保障房分配体制,全力保障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

  “上世纪70年代来汉中工作,一家4口人挤在34平米的屋子里,厨房不到2平米,卫生间也就1平米,一下雨院子里污水横流,很闹心呀。2016年赶上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我们安置到了和谐东景小区,90平米的大房子,生活一下就方便多了。”说起自家住房的改善,铁路职工原经生开心地向记者介绍道。

  从2008年开始,汉中累计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省补助资金和棚户区改造融资贷款超过200亿元,共建设四类保障房及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26.62万套,有效地改善了近46万住房保障和棚改安置对象的居住条件。

  刚刚在滨江西路某高档小区购房的退体职工张女士说道:“现在孩子大了,在外地工作定居,我们奋斗一辈子也该享福了,所以我们把以前的旧房子卖了,在江边又重新买了一套改善性住房,图的就是小区配套和绿化环境更好、物业管理服务更周到,而且出了小区就能到江边的天汉文化公园散步健身,我觉得特别幸福。”

  数据显示,目前汉中房地产企业近400家,商品房销售面积332.57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39.6平方米。同时,相配套的物业管理从对象单一的住宅小区发展到了办公楼、商场、学校等,服务内容和形式也不断丰富延伸并逐步市场化,极大地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汉中这座城市的华美蜕变——从“小城旧镇”到“最美城市”

  生态更加宜居 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我记得小时候只有中心广场、街心花园可以去玩,现在出门逛首选就是天汉湿地公园,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空气清新,去年秋天‘网红芦苇打卡地’刷爆朋友圈,让很多外地人都羡慕我们汉中有生态环境这么好的城市公园。”80后汉中姑娘李媛嫒说出了许多汉中年轻人的心里话。

  说道生态宜居,一江两岸无疑是城市建设最瞩目的明星,从一片未开发的河滩地到城中村再到城市会客厅,集中展示了“汉、水、绿”的城市生态之美。近4平方公里的宽阔水面碧波荡漾,上千亩汉江湿地点缀其中,犹如城市绿肺,更是江上明珠。

  “我们年轻那会儿汉江两岸都是荒滩涂、干河坝,现在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都提倡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汉江,留住青山绿水,这些年变化非常大。”61岁的市民胡先生一边回忆一边向记者说道。

  除了一江两岸生态建设,汉中还持续推进旧城、城中村改造,不断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一大批城市广场、公园和街头绿地的出现不仅提升城市品位,也使汉中成为了一座生态环境优越的宜居休闲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

  经过多年的努力,汉中绿化覆盖面积达2157公顷,是建国初期的58倍,绿化覆盖率38.7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2平方米,增长了近44倍。汉中也相继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美丽中国十大最美城镇、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生态园林城市。

  

汉中这座城市的华美蜕变——从“小城旧镇”到“最美城市”

  新区有序建设 城市发展后劲更充足

  近年来,汉中将滨江新区、兴汉新区、航空智慧新城等新区作为城市建设主战场,在兴业和创新上苦下功夫,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原来那一片靠江的村子可耕种的农田少,加上地方偏僻交通不便,基本都很穷。现在可不一样了,那里有公园、剧院、高档小区、电影院、酒店、咖啡馆等等,简直成了汉中区环境最好的地方。”家住西关正街的“老汉中人”李建国感叹滨江新区的发展变化。的确如此,近几年滨江新区飞速发展,10.2平方公里的一期开发建设累计投资70亿元,建设完成城市道路13条22公里,引入世界500强企业5家,累计引资210亿元。

  一条条宽阔的精致大道不断延伸,一座座标志性汉文化建筑拔地而起,一排排崭新的高楼鳞次栉比……兴汉新区四大安置区已基本建成,月亮桥等46座桥梁具备通车条件,核心景区兴汉胜境开始对外展示,彰显出汉中城市的生态文化和品质特色。

  位于城市东部的航空智慧新城,这里被定义为以航空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产城一体化”的工业新城,劲松路、陕飞大道、时代大道、横六路等30余公里骨干路网纵横交错。学校、幼儿园、体育运动中心、医院、公园等公共配套设施同步推进,为这个航空小镇提供方便快捷城生活体验的同时,也正引领着汉中装备制造产业的快速腾飞。(来源:华商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汉中 汉江 绿地 新区 蜕变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