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云南澄江抚仙湖底发现大量站立的“尸体”,到底是真还是假

云南澄江抚仙湖底发现大量站立的“尸体”,到底是真还是假
2021年10月04日 22:20 新浪网 作者 尖端1号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抚仙湖是中国最大水质最好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位于云南江川与澄江的交界处,据传在风平浪静时,站在附近的山顶,可以隐约看到抚仙湖下有一座古城。抚仙湖是一个倒葫芦形的幽深湖泊,水——很——深!

  

  怎么个深呢,抚仙湖湖水水量是太湖4.5倍,洱海6倍,滇池12倍。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给大家做个比较:西湖的平均水深是2.27米,鄱阳湖雨季水漫长时20米,洞庭湖30米,青海湖最深75米。而抚仙湖平均水深90米,最深处有160米。当然,全国最深的湖泊是天池,最深处有300米,平均150米,不过天池的蓄水量,只是抚仙湖的10分之一。

  抚仙湖由来已久,历史悠久的地方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和谜团,多年来,探秘抚仙湖的人不少,可是鲜有比较官方的说辞,或许是由于湖水太深,始终没人敢潜入湖底去证明古城的存在,古城给抚仙湖披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那么这些'水下遗迹'到底是什么?

  

  2005年12月云南澄江抚仙湖下,通过进一步的探测发现,水下古城面积大致为2.4平方公里,规模不逊于上世纪70年代的澄江县城,那么大的城市规模不是一般都城或者郡县所能达到。在汉代,一般的中国县级城市仅有0.25平方公里,郡级城市一般为0.64平方公里。

  据发现者介绍,这群古建筑除了这座'金字塔'型的建筑之外,还有一个底座宽为63米、高21米类似古罗马'斗兽场'的巨大建筑。在这些建筑群中间,还有一条300米长、7米宽的石板路,上面镌刻着精美的图案,另外的建筑很可能是当时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据初步考证,这是一座2000前的古城,很可能是历史上记载的古滇国的国都。根据抚仙湖周围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研究表明,当时的古滇国青铜文化已经比较发达,这次通过对水下古城的考古研究,对揭开古滇国兴衰之迷将提供重要依据。

  据乘坐潜水艇沉人湖底和潜入水下的潜水员透露,抚仙湖水下尸体数不胜数,俨然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人体库,这些水下尸体都是斜站着的,男尸前倾,女尸后仰,还会随着水的流动而游动,好像活人一般。

  抚仙湖中的大鱼有多大……有人说乘船过澄江海(抚仙湖),到了尖山时,海里大风大浪,船像树叶一样颠簸,不远处看到一个像船一样的东西,仔细一看,却是一条大鱼的背脊……

  为了进一步揭示这座水下神秘古城的历史面目,玉溪市、澄江县曾联手开展了一次大规模抚仙湖水下探秘活动。由新华网云南频道、玉溪新闻网、玉溪日报等联合,与央视同步对整个探秘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网上直播,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即时把水下探秘的过程、结果传向世界,然而拍摄过程仅仅40分钟就戛然而止,至今不能找到当年的那段拍摄视频……

  海马出没

  深山有灵,深水有怪。据道光《澄江府志》'杂异'载:'在抚仙湖中,有物如马状,浑身洁白,背负红斑,丈尺许,时出游水面,迅速如飞,见者屡获吉应。'?民国《江川县志》'轶事'下载:'乾隆四十三年,抚仙湖中于十月内有海马出现,自江川立昌前起,向东南奔腾,水如翻花,至宁州塘子岸边没。葛炜学生王蕙见,及同学人皆见。旧传清初海马现,兆赵少宰、李中丞之瑞'。

  湖中存有大鱼

  抚仙湖里面的大鱼,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有人说:有一次乘船过抚仙湖,到尖山时,狂风大浪,不远处看见一个像船一样的东西,仔细一瞧,却是一条大鱼的背脊。

  1992年7月29日,澄江禄充农民张之亮用一只很普通的钓鱼杆,经过八个多小时,钓起了一条长1.56米,腹围1.05米,腹宽0.42米,鳞片长5厘米、宽4厘米,重达64公斤的鲭鱼。一时传为佳话,此鱼曾用药水作防腐处理,在禄充展出,前往观看者甚多。

  时隔不久,江川明星农民捕起了一条大鱼,据说单单鱼肉足有十多厘米厚,比起澄江的那条还要大。

  在若干年前,曾有人在岸边看见湖心深处有条如鲨鱼似的大鱼,在湖里翻腾游动,尽管当时雾蒙蒙一片,然则当时发现这条大鱼的人数众多,都声称确有其鱼。以至于再后来的某段日子里无人敢再乘船驶往湖中心,直到今天人们说起时仍然津津有味,绘声绘色。

  航空禁飞区

  抗战时期,一架军用飞机,当时本来已经准备降落在呈贡机场,不想偏离航向,鬼使神差地撞到抚仙湖畔的老虎山上,最后造成机毁人亡。20世纪80年代,我军一架军用飞机在飞到抚仙湖上空的时候,因仪表失灵,最终导致飞机失控,坠入湖中……1992年11月9日,抚仙湖发生特大风暴,数百条捕鱼船和近千名渔民被困湖中,还出动空军救援,然而飞机一直在高空飞行……后来才知道,抚仙湖上空列为'航空禁区'!一般不能在抚仙湖上空飞行,非去不可时,必须保持一定的高度,不能低空飞行。

  水下'活人'

  

  人类的产生和生存都离不开水,可以说,人类与水共存。从江川李家山出土文物中器物上的竞渡纹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抚仙湖上就有水上作业。自有人类以来,抚仙湖上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打渔、水运、游泳等等,不知有多少人葬身湖中。可是,千百年来,凡是死于抚仙湖中的,不知什么原因,很少能打捞起尸体。这成千上万的尸体到哪儿去了呢!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已葬身鱼腹。但是,不可能全都成为鱼们的美味,一定会有'漏网'的。

  抚仙湖水的性质:水深,水寒,水压大,确实可以创造类似冰柜的环境,死人和放在殡仪馆冷柜里类似,以极慢的速度腐败。

  其次,这样的巨大水体,内部的水流方向是很复杂的,外加湖底有泉眼喷发,完全可能让死物不会马上沉底,甚至长期不沉底,但被卷在涡流中,又不能上浮,而是维持漂浮状态。至于尸体为何会呈站立姿势,归根结底还是力的平衡,腐败后产生的气体堆积在胸腔,产生的浮力向上,引导尸体保持站姿。

  再次,大量尸体可能确实来源于从前城市的沉陷,以及各种各样原因落水之后没有被打捞起来的人。假定尸身不腐,那么积年累月也有非常可观的数量。

  80年代澄江上沉了一艘船,风浪大,很不幸船沉没了,遇难者大概10人。其中一个是怀胎快到足月的孕妇,家人悲痛无法自持,公安机关也倍感责任重大,想想无论如何也要帮家属找到遗体。

  打捞工作非常困难,但公安干警们仍是出动了最大警力,付出了10倍艰辛,想尽一切办法终于捞到了东西。

  那个年代很原始的蛙人潜水员,浮上来说,应该是了,看身形是孕妇没错,还另外捞到一个男人。

  船上的人充满期待,也充满紧张把网一点点拖上来,出水一看,所有人都大惊失色!

  尸体是一位孕妇没错,但周身肌体呈灰白蜡样,一丝不挂僵硬屈曲,皮肤下像是结了薄冰,出水以后就开始不停冒水。再仔细看,发现这根本不是前几日溺亡的孕妇,经村民辨认,这个孕妇其实是两年前落水身亡的。须臾之间,这具尸体已逐渐变形,直至崩解。

  在场所有人无不毛骨悚然。局长当机立断,另一具尸体先不出水,找专家来研究。

  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另一具尸体穿着清朝服饰,是男尸,保存非常好,后来的结局是做成标本放在县公安局。

  其实这次倒霉的打捞,捞起的是两具漂浮的尸蜡。

  ' 尸蜡,一种特殊的尸体现象,肥胖的尸体长期停留水中或埋在不通风的潮湿地方里,腐败进展缓慢。约经3—6个月,尸体的皮下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和蛋白质分解产物中的氨结合,形成脂肪酸铵,再和水中的钙、镁形成灰白色蜡状物质,使部分或全部尸体得以保存,称为尸蜡。可大体保存尸体的原形,并能保存某些暴力作用的痕迹,但较难推断死亡时间,具有一定的法医学意义。'

  总结一下就是说:如果谁死在冰冷的水中,尸体腐烂速度不够快,原先那些肥肉就全部钙化,结成一层覆盖全身的蜡样壳。

  综合所有,脑海中完整浮现出澄江幽暗中心的想象图:

  倒置葫芦状下沉的湖,非常幽深,里面巨大无形的水流形成滚筒洗衣机一样经久不息的涡旋。

  历朝历代死于非命沉落湖中的死者,只因形成尸蜡的缘故,逐渐变成统一的灰白,在涡旋中沉浮,飘动。

  这些冰冷的死物,有的穿着古代的衣服,有的缠着一些破碎的烂布条,无头缺胳膊少腿,除了钙化的外壳,内部能被微生物腐蚀的部分,逐渐消解,最终总的质量越变越轻,像一个惨白且栩栩如生的人壳,在幽绿的水中顺水而行。

  当年那些水下考古的队员,举着摄像头,对准水底古城一阵兴奋,再聚焦却发现古城中影影绰绰,似乎生机勃勃。兴奋难耐,继续前进,却发现完全不对劲,不是想象中绚丽多姿的水底鱼群,不是珊瑚也不是虾蟹贝壳,而是奇怪的白影。

  在古城四周,上空,盘旋的是一个个腐败晦暗的灰白死物人壳,飘散着长发,随水流点头就像在喘息。

  然后导演肯定就一脸黑线了……这种东西让电视机前千千万万的观众看到,还了得???一怒之下,整个纪录片腰斩。

  而期待已久的对'考古潜水游乐园'的投资,除了央视发飙,开发商捐款潜逃,省领导几顿臭骂,地方政府其实也是再也不敢提起。

  小编作为在湖边长大的人,可以确实抚仙湖基本上每年都会死人,尤其是前些年,刚高考完的学生来游玩,莫名其妙就会掉湖里淹死,导致好多家长都不许家里刚高考完的孩子去抚仙湖玩……

  考证也罢,传说也罢;耳闻也罢,目睹也罢。这现实当中的神秘现象,只有留待人们去探索了。

  神农架的野人,长白山天池的水怪,曾经震荡了神州大地。抚仙湖这许许多多的怪物怪事,是否也吸引了你呢!?抚仙湖这个神秘的魔宝瓶,在等待着人们去研究,去探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澄江 抚仙湖 云南 尸体 大鱼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国安部披露:涉密单位人员晒办公室自拍被间谍策反
  • 02 又一城市宣布:从事这个职业,年龄放宽至65岁!
  • 03 美国与乌克兰签署双边安全协议
  • 04 “将是场非常不幸的峰会”,外媒担忧:G7领导人几乎每个都“自身难保”
  • 05 中国女排锁定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 重回亚洲第一

图片新闻

金色光柱从天而降 金色光柱从天而降
河北邯郸持续高温 河北邯郸持续高温
长城晚霞闪电同框 长城晚霞闪电同框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视频新闻
北方高温有多热 北方高温有多热
拜登就儿子面临监禁表态 拜登就儿子面临监禁表态
航天员站机械臂与地球同框 航天员站机械臂与地球同框
新加坡门将回应在中国爆火 新加坡门将回应在中国爆火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