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统计了6000多求职者,居然有七成曾遇欺诈,你遇到了吗?

统计了6000多求职者,居然有七成曾遇欺诈,你遇到了吗?
2021年01月15日 10:45 新浪网 作者 温州招聘网官网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在对6000多名求职者进行职场诚信特别调查中发现,今年春季招聘中欺骗手法又玩新花样,超过七成求职者遭遇过招聘陷阱。

  

骗取求职者个人资料牟利

  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小徐家里近日频频接到几家培训机构的电话。随之房产中介、健身俱乐部等各种推销电话也接二连三地来了。是谁泄露了我家的电话?小徐想到了最近为求职应聘,自己散发了近百份个人简历,上面就有家里电话。招聘职场专家指出,骗信息是近来出现的一种新陷阱,即骗取求职者个人资料出售以牟利。这类企业的特点是:要求填写非常详细的个人信息,甚至远亲近邻都要填写。

  

培训费变成“能力测试费”

  调查显示,42.4%的求职者表示曾遭遇过以保证金、服装费等名义骗取费用的情况。但今年应届毕业生文文却遭遇了新陷阱:在一家科技信息公司面试时,文文被要求进行“能力测试”,进行上机操作。人事经理解释,由于公司没有相应的电脑机器,需外借,所以每人需要支付“能力测试费”。职场专家指出,国家明令禁止在招聘过程中收取任何费用,求职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别被招聘方骗了。

  

试用期改成“实习期”

  “骗力”是另一个常见的就业陷阱,主要包括试用期陷阱和智力陷阱。试用期陷阱又分为两种,一是以各种理由提出试用期新人不合格,公司解聘是无奈之举,然后再以很少薪水继续招聘同样也不会熬过试用期的新人。二是今年开始流行把试用期改成“实习期”,明明是试用工期,却硬被改成大学生“实习期”。与试用期陷阱相比,“智力陷阱”更隐蔽。以考核为借口,堂而皇之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个别大型企业都利用求职者在应聘考试中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将公司内接下的项目作为考试题目直接交给应聘者完成,在不付出任何成本的情况下骗取应聘者劳动成果。在调查中,诸如在应聘中为人免费翻译文章、策划文案、设计程序的例子比比皆是。

  你遇到问题求职中的欺诈!

  关注温州招聘网,学会鉴别欺诈行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求职者 陷阱 招聘 应聘 文文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邓超推销新电影被保安架走 网友:超哥今天是显眼包
  • 02 男子连续5年吃同一粤菜馆2101次:商户感到惊讶
  • 03 教师抢救患儿上课迟到被罚,南方医科大最新回应:各级领导在开会商讨
  • 04 “对冯德莱恩而言,大局已定”
  • 05 董宇辉直播永乐宫壁画引争议,永乐宫办公室:上级部门批准的

图片新闻

全力抗旱保苗 全力抗旱保苗
7米高《父亲》雕塑 7米高《父亲》雕塑
北京高考评卷工作 北京高考评卷工作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视频新闻
探寻高考阅卷点 探寻高考阅卷点
姜萍中考621分却上中专? 姜萍中考621分却上中专?
记者卧底揭禽类屠宰厂乱象 记者卧底揭禽类屠宰厂乱象
男子卧铺面对女乘客裸睡 男子卧铺面对女乘客裸睡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