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零开始学写一首古诗 ?

如何从零开始学写一首古诗 ?
2022年11月19日 13:10 新浪网 作者 什么值得买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作者:金雨禾

  引子

  在我还在上学前班的时候,老爸给我买了一本小册子,叫做《古诗十五首》,要求我在暑假里把这些诗都背下来。虽说小孩子记性都不错,但那个年代谁愿意学习啊,整天外面玩,弹弹珠,爬树,下水摸鱼,玩得不亦乐乎,突然多了这个任务,一百个不情愿。但是看着老爸那副凶巴巴的表情,只好含泪突击几天,好歹是都背下来了。到现在还记得那首超长的《春江花月夜》,简直是刻骨铭心的痛。这就是我的诗词启蒙经历,但对当时的我来说,绝不是一次愉快的经历。

  现在人到中年,却逐渐对古诗词产生了兴趣。尤其是看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后,发现其实自己的诗词基础还不错(居然现在还能背出《春江花月夜》

  )。于是翻出当年要娃背的《唐诗三百首》(子承父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自己也开始每天背诵,短的一般一天一首,长如《长恨歌》的就安排一个星期背完。后来唐诗三百首背完了,又开始背《千家诗》。慢慢地就不甘心只是背诗,也想写几句诗来试试身手。

  以前背古诗时只是希望能够快速地背下来,并没有考虑怎么写。自己一上手,发现并不容易。好在现在信息技术发达,各种学习资源网上多得是。研究学习了一番,分享给各位想学写诗的朋友。本人新手菜鸟,只是从自己的学习经验来谈,希望和各位小白共同进步。疏漏之处颇多,还望大佬们多多赐教。

  古诗的基本要素

  古诗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就像我小时候背的《古诗十五首》那样,是针对现代诗而言的。古诗从类型上讲,一般分为古体诗和近体(格律)诗。

  古体诗的形式繁杂,如《诗经》中的诗和乐府诗都属于古体诗,还有许多三五七言的杂言诗。我们最熟悉的大诗人李白,最擅长的就是乐府歌行体。近体诗一般指律诗和绝句,是隋唐以来逐渐发展定型的一种诗歌体裁。根据每句诗的字数,一般分为五律、七律和五绝、七绝,也有少数六言格律诗。一般律诗多是八句,也有长度超过八句的排律。绝句只有四句。近体诗成就最大的莫过于诗圣杜甫。

  从形式上讲,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押韵、平仄和对仗这三个方面。古体诗可以句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而近体诗要求一韵到底。古体诗对平仄和对仗要求比较宽松,近体诗则要求严格。这里我们主要谈近体诗。

  1. 押韵

  古诗一般是押韵的,无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学习写诗,首先一定要学习押韵。新手作诗,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会出韵而不自知。自隋唐以来,古人作诗都要依照韵书 —— 一般是按照“平水韵”来押韵。诗押韵的那个字叫做韵脚,一般出现在偶句的尾字(首句入韵的诗首句的尾字也是韵脚)。诗的韵脚所用的字,必须是属于同一个韵部的。属于同一个韵部的字,读音上必须平仄相同,并且韵腹、韵尾都相同。

  这里就有一个中古汉语语音和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差异的问题。中古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简单来说,中古汉语的“平声”在平仄中对应“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对应的是一声和二声;中古汉语的“上、去”声在平仄中对应“仄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对应的是的三四声;中古汉语的“入”声在平仄中也对应“仄声”,但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消失,分别归入现代汉语的四声当中。也就是说,中古汉语中读入声的字,在普通话中可能读一二三四声中的任何一个。如果读三四声,则影响不大,因三四声和入声一样,同属于仄声。但是如果读一二声,就属入平声,平仄就不同了,就不能归入同一个韵部。因此,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辨别入声字,往往就会给押韵带来问题。

  举个例子,“德”在普通话里读二声,属于平声,“哥”在普通话里读一声,也属于平声。这二者韵母也相同。所以在普通话里,这两个字应该属于同一个韵部。而在平水韵韵书里,“德”读入声,属入仄声,属于“职韵”这个韵部,而“哥”读平声,属于“歌韵”这个韵部。如果我们把这两个字作为同一首诗的韵脚,按平水韵就是出韵,是作诗之大忌。

  那么,如何辨别入声字呢?如何明确押韵所用的是否属入同一个韵部呢?如果你的方言中仍有入声,辨别起来就比较方便,但是即便如此也有一些例外。最稳妥的办法还是使用韵书。“平水韵”仍然是现代人作古诗通行的韵书之一。有一个微信公众号“搜韵”,就很好用,只要输入一个字,它就会显示属于哪个韵部,点进去还可以详细查看字音、字义和韵例等内容,同时还能看到这个韵部都有哪些字,非常nice,强烈推荐大家使用。搜韵也有网页版的,更方便。网站链接点这里 https://www.sou-yun.cn/

  当然,顺应现代汉语发展的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基于现代汉语语音的“中华通韵”作为韵书。这就更方便了,但是作诗使用新韵需要注明一下,一般默认还是平水韵。

  近体诗一般压平声韵,也就是说韵脚那个字一般读平声,但也有少数近体诗压仄声韵,例如柳宗元的《江雪》。但是不管韵脚的平仄如何,与之相对的出句的最后一个字(通常称之为“白脚”,首句入韵的诗的第一句除外)的平仄一定与之相反。古体诗则没有这种严格的要求。

  2. 平仄

  严格讲究平仄是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一个重要的区别。简单来说,近体诗的平仄规则是指:每句诗中平仄交替出现,奇句与对应的偶句平仄相对,偶句与后一句奇句平仄相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近体诗的“粘对”原则。“粘”就是平仄相同,“对”就是指平仄相对。一般来说,不符合“粘对”规则的诗不能被称为格律诗。但是,讲究平仄粘对不能破坏一首诗的用韵,也就是说,作格律诗首先要保证韵脚和白脚的平仄相对,再考虑其他字的平仄粘对

  前面说到,从每句诗的字数来讲,近体诗主要分为五言和七言诗。去掉韵脚和白脚(它们平仄必定相对),剩下四个字或六个字,都是偶数字数,理想情况下,正好两两相对。例如毛主席的《长征》中: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可以看到,一句诗内的平仄是交替出现的,而对句的平仄和出句正好相对。再看: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按照邻句相粘的原则,“更喜岷山千里雪”和前一句“大渡桥横铁索寒”应该是平仄相同的,但是我们看到,这两句诗的前四个字平仄是相同的,但是第五字就相反了,最后一个字也相反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这是因为这首诗压的是平声“寒韵”,“雪”字所处的位置是白脚,必须是仄声,与韵脚平仄相反。那第五字为什么不和前句相同也选择一个仄声字呢?如果这样就会出现“三仄尾”这种情况,也就是句尾出现连续三个仄声字。这种情况是否是诗病仍有争议,但是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

  受用韵规则以及实际用词的限制,作诗时我们往往做不到严格的平仄相同或相对。现在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一句诗的第一、三、五字可平可仄,第二、四、六字必须严格遵守粘对规则。这种说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近体诗的平仄规则,降低了创作门槛,有其进步意义。但是运用这一规则时,必须避免以下两种情况:

  (1)孤平。到底什么是孤平,存在不同的看法。我个人比较倾向于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即一句诗没有两个连续的平声字就是犯孤平。孤平是格律诗大忌,犯孤平必须要救,称为“拗救”。初学者很难掌握,这里就不谈了。我们作诗时注意不要出现孤平就好。

  (2)三平尾。一句诗结尾三个字都是平声字,就是三平尾。这也是格律诗的大忌,大家一定要避免。

  顺带提一下,这两种公认的诗病都是从平仄的角度来说的,也就是从韵母和声调的角度来说的。还有一些诗病是从声母和其他角度来说的,很多都存在争议,这就不是我们初学者所应该讨论的了。

  古体诗的平仄要求不如近体诗严格,不像近体诗有明确的粘对规则。但据有些学者统计,古体诗句尾出现“仄平仄”或“平仄平”的情况较为多见。

  3. 对仗

  对仗是近体诗的一个基本要求。一般要求一首诗的第二、第三联对仗。在近体诗尚未成熟阶段,也有只有一联对仗的,例如崔颢的《黄鹤楼》,只有第三联对仗。近体诗的对仗一般有如下要求: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对。这个前面讲平仄已经提到了,近体诗必然如此。

  (2)出句和对句的对仗用字不能相同。

  (3)对仗的词类必须相同,连绵词和叠词也必须相对使用。

  例如杜甫的《登高》的前面两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一联,既有出句和对句相对,又有句中相对。“风急”和“天高”是句中对,同时也和“渚清”相对,“渚清”也和“沙白”相对,“猿啸哀”对“鸟飞回”。第二联“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叠词“萧萧”和“滚滚”相对,“下”对“来”。对仗极其工稳。

  这只是最基本的对仗规则,还有一些进阶的对仗类型如“流水对”、“扇面对”、“借对”等,大家入门后可以慢慢学习。

  古体诗也可以对仗,只是要求比较宽松,并非出于格律的要求。

  4. 总结

  当你了解了这三条,那么恭喜你,你也有可能写出一首古诗了。如果你写的诗是押韵的,那么人们会认为你写的是诗,而不是其他。(真深深请回避)

  ;如果你写的诗还能在平仄和对仗上符合格律要求,那么你就能写近体诗了。当然,韵、平仄和对仗这些都是形式上的东西,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最重要的还是内容和表达。这个就没有上限了,需要大家自己多读诗,多体会了。

  学习资源

  我前面写得内容都只是很粗浅的皮毛,要想入门,还得多学习。万事开头难,建议大家刚上手时,从最简单的开始,学习内容不要贪多贪全,放在文件夹里吃灰,能坚持下去才是学习的真正捷径。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小书、一个视频资源、一个网站和一个APP,足够带大家入门。

  1. 一本书

  对,就是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中华书局版。这本小书通俗易懂,条理清晰,举例精当,是诗词创作入门的必备之书。经典无需解释,强烈推荐!

  2. 一个视频资源

  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的“诗词格律与写作”,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喜欢在B站学习的同学可以看这个。老爷子自己也是个颇有造诣的诗人,东南大学的校歌就是他填的半阕《临江仙》。老师上课操一口江淮官话,非常有激情又不失喜感。整个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包含了大量学生作品的点评,能够帮助初学者发现诗词创作中常见的问题,非常适合入门学习者。

  链接在这里

  【诗词格律与写作】王步高 教授_哔哩哔哩_bilibili

  3. 一个网站

  这个网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搜韵网。这个网站内容丰富,不仅包含各类诗词韵典以及丰富的用例,还提供了格律校验功能,把你写的诗词输进去就可以指出格律方面的问题,并提供修改意见。网站还有免费和付费的诗词创作视频课程。我只看了免费的入门课程,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很多网友觉得“诗词吾爱网”更好,因为我刚开始就是用搜韵,主要就是查韵书和校对格律,对其他功能也没有怎么关注,所以另外一个网站就没有用过,这里就不比较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对比一下选择。

  网址 搜韵-诗词门户网站 (sou-yun.cn) 。这个网站也有同名的微信公众号,随时查查韵书也是很方便的。

  4. 一个APP

  写诗,只是形式上吻合显然是不够的。要想提高诗的表达力,还得多背好诗多品好诗,培养写诗的感觉,同时还要学习一些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我手机上使用频率最高的APP,就是“古诗文网”。这个APP界面朴实无华,功能简单甚至有些原始,但是它收录了数量庞大的古诗文,更重要的是这些古诗文大多都有非常详细的注释和点评,而且还自带一个词典,包括基本释义、引证资料和康熙字典三个可查询板块,点击选择字词就能查询释义,简直是学习古诗文的神器。我没事就拿出来背一首诗或读一篇古文,非常方便。  

  写在最后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也开始涉足作诗。输入一个主题,马上就能生成一首,尤其擅长格律诗。看看下面四首诗,只有一首是人写的,你能看出来是哪一首吗?

  应该说,在特定情况下,AI作诗的水平已经击败了99%以上的人类,作品秒出,而且绝不会出现格律错误。即便有些不好的作品,但是一秒一首,总能挑选出满意的。那我们干嘛要学写诗?劳神费力,写出来的东西可能连AI都不如?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放到今天同样适合。AI训练的数据库基本都是古人所作的诗,擅长的都是古诗常用的意象,已经很难反映现在的时代特色。如果你就一个新现象新事物让AI写一首诗,它就束手无策了。比如我用“显卡”为题,让“诗三百”和“清华九歌”分别做了一首格律诗,结果是这样的

  下面是我写的一首关于显卡挖矿事件的七律:

  显卡乱离春复秋,几多风雨几多愁。

  潮来个个呼加卡,潮去人人等跳楼。

  商贾无良思洗白,玩家有智岂吞钩?

  三年已作浮云逝,再等三年心亦悠。

  虽然不咋地,起码没有离题

  。

  最后,我想以复旦大学教授汪涌豪的话为文章作结。

  ”今人所作旧体诗文既是对传统的衍展,又是当下生活的反映,当然应该自开新局,但须注意建立在有所承继的基础上……这种‘今辞为用’的改变过程清代已经开始。其时有开拓边疆之举,新疆事来,故有了《哈密瓜赋》这样的作品。世相在变,如还只知赋枯树、赋小园,终显狭隘。”“今天社会转型急剧,此时创作,如再吟咏小国寡民、政教王化,显然不切情景;再感叹山林之远、庙堂之高,更悖世情。而用语用典,一味‘红雨’代落花,‘碧丝’代柳枝,明明走在城市快车道上,偏说花间别梦、陌上风景,就不惟陈腐,还见情伪。”

   祝大家写诗快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古诗 唐诗三百首 平仄 普通话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