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戚继光都叹气,明刀真不如日本刀?收藏者眼中明代中日刀剑比拼

冷兵器研究所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来自浙江

编者按:在冷兵器研究所的《武士刀明明是刀,日本人为何非说是剑?收藏者眼中的中日刀剑比拼》文章发表后,有读者留言,提到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而其实,这本书还正式介绍了明朝人所接触到的日本刀。那么作为饱受倭寇所扰的明朝人眼中的日本刀什么样呢?

《天工开物》成书于1637年,由宋应星(1587-1666年)编著。书中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然而本书对于日本刀剑,仅仅是对表象做了大致记录,如“倭国刀背阔不及二分许,架于手指之上不复欹倒,不知用何锤法,中国未得其传。” “其倭夷刀剑,有百炼精纯、置日光檐下则满室辉曜者。” 凡赞誉之言溢于言表,但缺乏实质内容。▼图片为笔者展示效果,实物收藏禁止用手触摸研磨完好的日本刀刃身。

明代中叶真正对日本刀用心做了记述的,主要是嘉靖年间胡宗宪的幕僚郑若曾(1503-1570年)在《筹海图编》卷二《倭国事略》中著述,有“倭刀”一节云:“(刀有高下,技有工拙。倭之富者,不吝重价而制之,广延高师而学之。其贫者所操不过下等刀耳。善运刀者在前冲锋,可畏颇有限也。中国人不知,望之辄震而避焉。擒获倭刀,亦莫辨高下,混给士兵,故志之。

大小长短不同,立名亦异。每人有一长刀,谓之佩刀。其长刀上又插一小刀,以便杂用。又一剌刀,长尺者谓之解手刀;长尺余者谓之急拔,亦剌刀之类。此三者乃随身必用者也。其大而长柄者乃摆导所用,可以杀人,谓之先导。其以皮条缀刀鞘,佩之於肩,或执之於手,乃随后所用,谓之大制。又有小裁纸设机刀,出长门, 号兼常者最佳。上等:上库刀。(山城国盛时,尽取日本各岛名匠,封锁库中,不限岁月,竭其工巧,谓之上库刀。其间号宁久者更佳,世代相传,以此为上。)次等:备前刀。(以有血漕为巧,刀上或凿龙, 或凿剑,或凿八幡大菩萨、春日大明神、天照皇大神宫,皆形著在外为美观者。)”这段文字万历年间又被李言恭的《日本考》所全部照抄,故颇有传播,是嘉靖以后明人了解日本刀制度、类别的主要依据。按日本刀史论郑若曾的记述不尽完善。日本刀的制作,从平安后期到镰仓时代,出现了大和传、备前传、山城国、相州传、美浓传等并称为“天下五传”的制刀流派,并且各地名匠辈出。但能这个记述对于明代人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的。▼明代(1368-1644年)对应日本的南北朝时代(1336-1392年)后半期。

▼室町时代(1336-1573年)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年)

▼此外还向后延续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初期。

日本刀的分期跨古刀(990-1595年)中晚期和新刀期(1596-1781年)早期。日本刀的中、末古刀期和整个新刀期除使用自产的岩铁、砂铁外也通过对外贸易使用中国铁和南蛮铁(所谓南蛮铁是指日本人对16世纪中期来自南海的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地人的钢铁称呼,除了这些也包括南亚印度乌兹及马来铁)直到1633年日本锁国令的颁布,外来钢铁才逐渐减少使用。新刀期为中期高温炉(踏鞴)时期。材料钢使用的是砂铁,始于1532的天文年间出现鉧押法进行大规模商业的冶炼,同时钢产品也多样化起来,其成品有出羽钢(硬钢)、千种钢(软钢)印可钢等。刀匠们开始使用半成品钢锻造刀剑。南北朝时代的太刀越变越大,短刀也被做大。不过为了减轻重量,刀身开始做的薄了一些,并开始开樋,就是完全延深到刀茎内的很长的刀槽。

南北朝的太刀有一种很豪壮的气氛。但在典雅方面是有所欠缺的,以至于让人感觉多少有些粗野的倾向。室町前期(应永元年1394-文正二年1467年)依然保留着镰仓时代的风格,只是因为战乱纷繁刀锋变长了而已。▼刀姿最大的改变是将原先的腰反(下图下)逐渐变成了先反(下图上)。

日本应永八年(1401年),足利幕府与明朝交好,开始勘合贸易持续到文明时期(1469-1486年)左右,大量的出口订单导致日本刀质量相对下降,因应仁之乱(1467-1477年)再度引发的战乱,刀剑的需求量又再度膨胀,为适应需求出现了大量的粗制滥造品,使得日本刀的品质更加下降了。刀匠们为了满足这些过大的需用,形势所迫导致不得不进行粗制滥造。这个时代出口产品被称为数打物,即量产刀具。其中备前和美浓是两大产地。这也是在这个时代当中,除个别人外,日本刀匠没什么人被赋予名工、巨匠之名。以应仁之乱为界,室町时代后期进入了战国之世(1467-1585年或1615年),这样一来,日本刀见于平安时代那崇高优雅的容姿、见于镰仓时代那壮丽且文武兼备的丰姿、见于南北朝初期那雄大劲健的雄姿在室町时代就不复得见了。▼室町后期的日本战国时代是一个革命性的时代。战斗模式逐渐从“一骑讨”中骑兵使用的太刀

演变为徒步大兵团作战的打刀。打刀刀刃长度约为二尺一寸(63.6厘米)左右,身幅略宽,前后宽度差异不大,先反弯曲很明显。为了方便单手使用,初期茎被做得很短。末期的刀茎变长是由于双手握刀的剑道发展所致。打刀是刀刃朝上方佩戴,和太刀相反,太刀的里侧成为打刀的表侧。(本文图例中的日本刃向下为骑兵用太刀;刃向上为步兵用打刀)

从中国传入的管形火器导致战争形式发生变化对刀锻冶界的打击不言而喻。安土桃山的锻造技术较之前的室町时代大为改观,而且桃山江户时代初期的作品和江户时代中期的作品,以及幕末时代的作品,各自的地铁、刃文、风姿这些方面虽无大的变化, 但也有不同之处。桃山时代的作品按种类区别:有打刀,胁指,短刀等,刀的长度大概在二尺三寸(70厘米)以上到二尺五寸(76厘米)左右最多,反整体上不深,在幕末时代是普遍出现了反很高的作品。

但是桃山时代,就像经过大磨上的作品那样,反特别浅也就是刀身偏直的作品较多。文化(1804-1818年)、文政时期(1818年-1829年),很特别的开始锻造五六百年前的备前物那样姿形的作品,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这个样子。这个时代出现大太刀或背负太刀。还有野太刀:刀刃的长度达到四、五尺(133厘米-166厘米)的长大作品。

再来说说当时的明代刀。明代中国刀主要有三个承传:一是承传自宋代刀,二是承传自辽金元代弯刀,其三就是使用纯系日本刀和仿造日本刀之形式而自行制造,式样大致似日本刀,而曲折稍有出入。我们重点谈下其三。自宋代以后,日本刀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至明代达到鼎盛。明代日本刀大量输入的同时,倭寇的侵扰给沿海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于是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日本刀的热潮,日本刀也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参与这个话题的有文学家,也有军事家、民间武艺家和科学家。前面提到的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锤锻第十.斤斧〉中宋应星对刀剑质量的评价说:“刀剑绝美者以百炼钢包裹其外,其中仍用无钢铁为骨。若非钢表铁裏,则劲力所施,即成折断。其次寻常刀斧,止嵌钢於其面。即重价宝刀,可斩钉截凡铁者,经数千遭磨砺,则钢尽而铁现也。”以这个标准来看,中国明代军队自制和日本大批出口的量产的的军用刀顶多只属“束打物”的级别。这是一种为适应大量军用武器供应而生产的批量产品。而就其质量而言,日本刀似乎更胜一筹,戚继光在《练兵实纪》中不无感叹“虏专用刀,我兵也用刀。手力不殊,刀之长短相似,而又顽钝不敌。”故要求刀匠“腰刀造法,铁要多炼,刃用纯钢,自背起用平铲平削,至刃平磨无肩,乃利,妙尤在尖。近时匠役将刃打厚,不肯用工平磨,止用侧锉,将刃横出其芒,两下有肩,砍入不深,刀芒一秃,即为顽铁矣,此当辨之。”

从描述上我们可以看出,在练兵实纪中戚继光对腰刀要求是“自背起用平铲平削,至刃平磨无肩,乃利,妙尤在尖”也就是说书中记述的腰刀式样是中国常见的平造刀而不是仿日本常见的镐造刀,更不能做出“两下有肩”的切刃造。在腰刀解后面还有备注:“刀要与手相轻,柄要短,形要弯。庶宛转牌下,不为所碍,盖就牌势也”。也就是说明腰刀是配合藤牌使用的,腰刀的使用方法并不是日本刀法。

明代日本刀通过进献、勘合贸易、走私乃至抗倭战斗战场缴获等途径大批进入中国。中国优质钢铁也通过贸易输入到日本。明代输入日本刀总共数量有多少呢?目前结合史料分进献、走私和缴获等几个渠道统计如下:进献:

仅足利王室献给明英宗以前的各帝的刀就有1200把。其主要用途供明廷御林军使用。勘合贸易:一把刀在日本售价800文至1000文而明朝的给价为5000文,仅明宣德七年(1432年)至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次勘合贸易船输入明代的日本刀,就应该不少于20万把。走私:刀剑勘合贸易不但刺激贸易,而且必然会刺激走私活动。明末的广东,市面上就有“红毛鬼子”(葡萄牙人)叫卖日本刀,因为有澳门这个特殊的商埠,日本刀在澳门随处可见,自然可以经澳门进入内地。只是数量难以统计。缴获的日本刀在抗倭战斗中的数量也不在少数,仅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平海卫一战,明军就斩倭2200余,缴获器械3900件。明军东南沿海抗倭十二年间,消灭倭寇数以万计,缴获倭刀数量自不在少数。为了适应中国武术单手持刀的习惯,部分进口或缴获日本刀在中国刀匠手中通过加工改造刀茎,换成中国刀装具,个别倭刀在刃身上打上“日本国”、“日本国萨摩洲宝高造”等款识,这样的刀平造和镐造的笔者都见过一些。

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正烈,经过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名将的积极推行,日本式的长刀成为中国军队的主要装备之一。后来又被引进到北方边防军队中。这样大量的使用,当然不可能全靠从日本进口,得主要靠自己制造,所以周纬在《中国兵器史稿》曾说:在中国兵器史上,明代短兵以使用和仿制日本刀为一代特点,这个结论无疑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明仿制日本刀是贯穿整个朝代的,早在太祖洪武年间就开始了 据清修《续文献通考》卷131《兵器》载,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置“军器局”,所制作的各类刀中就有“倭滚刀”。明武宗正德年间“兵仗局制作“倭腰刀万二千把,长柄倭滚刀二千把。”在”刀”的名目中,《明会典》亦有“红鲨鱼皮靶黑斜皮鞘錽银事件倭腰刀”这里的倭刀应该就是仿造日本刀。明代长刀也称单刀、倭刀,造型就是仿自日本南北朝时代的野太刀。明-茅元仪(1594—1640年)《武备志》载:短刀制:《武备志》:“与(宋)手刀略同,可实用于马上。”可见当时在马上使用的短刀并不是主战兵器而只是辅助性兵器。长刀制:《武备志》的图上写到“刃长五尺,后用铜护刃一尺”,这个一尺长的“铜护刃”从图上我是看不到的,令人费解。

直到我看到日本人的复古剑道照片,才有所悟,也许铜护刃是日本的叫做中卷野太刀的缠绕织物的中国变形?但同时期的《单刀法选》中并没有一尺护刃的说法,只有刀口寸金的说法,其作用相当于日本刀鎺一样是为了使刀身箍鞘口,并非舞刀时所持。《单刀法选》中倒是有在收拔长刀时用手掌托拿刀背使用,难道真有长一尺的铜护刃为避免割伤手掌或污损刀身?这尚待实物验证。

程宗猷(1561-?年)《单刀法选》:“古云:快马轻刀。今以倭刀为式,刀三尺八寸,靶一尺二寸,则长有五尺。如执轻刀一言,制不得法,铁不炼钢,轻则侥薄,砍下一刀,刀口偏歪一边,焉能杀人,如要坚硬,则刀必厚,厚必重,非有力者不能用也。故制法惟以刀背要厚,自下至尖渐渐薄去,两旁脊线要高起,刀口要薄,此即轻重得宜也。铁要久炼去渣屎,磨时无麻子小点,如镜一样光彩,则遇潮汗亦不致上锈,乃铁多炼少,是久炼成钢也。刀鞘内要宽,刀口寸金箍入鞘口,略紧勿松,紧松亦要得宜,以便出入。”因为文中描述了倭刀的制作,因程宗猷不大可能东渡扶桑参观考察,所以我认为他说的倭刀很可能就是指仿造的日本刀。

《纪效新书》“长刀解:此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综合《单刀法选》对倭刀“镜一样光彩”的描述再看这段,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事实写出来了“彼以此跳舞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跳舞”好说那是跳跃舞动使用日本刀的技法之一。“光闪”何来?那正是研磨好的日本刀的镐地的镜面效果反射阳光给明代军人带来强烈感官的刺激。通过以上描述我们认为当时中国明代刀的研磨效果上应该和日本刀有一定的差距。

戚继光又说:“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可见倭刀锋利,对此茅元仪评价“长刀倭奴之制,甚利于步,古所未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深圳SEO优化公司巴中外贸网站设计哪家好南宁SEO按天计费多少钱甘南网站制作设计价格泰州建设网站报价汕尾企业网站改版公司新余模板推广价格昭通SEO按天计费公司肇庆百度竞价哪家好延边关键词按天计费多少钱淮北seo网站推广推荐贺州优化多少钱大庆关键词按天计费推荐甘南企业网站建设哪家好内江如何制作网站报价枣庄关键词按天计费多少钱汕尾英文网站建设报价阿坝企业网站建设梅州外贸网站制作哪家好福永网站优化按天计费鹰潭SEO按天扣费多少钱新余网站改版推荐青岛营销型网站建设报价台州seo网站优化推荐海口网站设计哪家好铁岭推广网站推荐青岛网站推广方案公司天津关键词按天收费多少钱淮南网络推广哪家好清徐网站优化推广公司辽源网站定制公司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深圳SEO优化公司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