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正式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发布时间:2014-12-31 15:54:44    点击:

瞄准国家信息安全领域重大需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 记者 吴华

12月31日上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成立暨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南校区办公楼206报告厅隆重举行。

学校党委书记陈治亚、校长郑晓静院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总工程师傅强、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邹维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副校长郝跃院士和副校长杨银堂分别介绍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和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筹备情况。成立仪式由党委副书记龙建成主持。

成立仪式上,陈治亚宣读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相关文件。郑晓静与郝跃为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揭牌。杨银堂、傅强与邹维共同为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揭牌。傅强、邹维、郑晓静与陈治亚先后发表讲话。

副校长陈勇、李建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蒋舜浩,密码学专家肖国镇教授、王育民教授、王新梅教授,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规划部科技处专项经理仇春光、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韩文报、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李凤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仪式。

校长郑晓静院士与副校长郝跃院士为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揭牌

副校长杨银堂、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邹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总工程师傅强为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郝跃:网络信息安全学院的成立过程充分反映了学校民主办学、教授治学的基本理念

面对国家信息安全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在深入调研、广泛征询、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学校决定成立信息安全学院及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成立仪式上,副校长郝跃院士首先介绍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筹备情况。他说,信息学院的建设凝聚了西电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建立网络安全信息学院的初步设想来自于我校的各位教授,在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下,学院经过多次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论证,经过多次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了教职工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们意见,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得发展的目标不断的清晰,学院方案不断的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学院的成立过程充分反映了学校民主办学、教授治学的基本理念。

杨银堂:本着战略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西电与中国电子和信工所共建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副校长杨银堂介绍了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筹备情况。他说,本着战略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西电经过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和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的多次友好协商,一致同意共同建设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中心将整合优势资源,按国家“2011计划”“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总体要求和“实力、实干、实效”的认定标准,凝练重大协同创新任务,解决和应对国家在信息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的深度融合。

党委书记陈治亚发表讲话

校长郑晓静院士发表讲话

党委副书记龙建成主持会议

副校长郝跃院士介绍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筹备情况

副校长杨银堂介绍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筹备情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傅强总工程师讲话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邹维主任讲话

傅强:以国家信息安全为前提,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

傅强在讲话中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安全风险持续增多,网络安全威胁已成为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根本在于自主可控,核心在于自主创新,关键在于自主应用,要聚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设计的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形成可检测、可防控、可替代的产业综合实力。他说,这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非常高兴能够与西电、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一起,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发挥各自优势,共建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希望协同创新中心在各方合作的基础上,以国家信息安全为前提,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邹维:西电此次率先组建这样大的专业团队从事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赶上了当前国家信息安全发展的好势头

邹维在讲话中表示,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西电、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和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在已有合作的基础上,反复酝酿并推动成立的。西电是我们国家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工程学校,在信息与通信工程,特别是密码学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优势,已经获得了多项国家科技奖励。西电此次率先组建这样大的专业团队从事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赶上了当前国家信息安全发展的好势头,西电的校领导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机遇,也为学校的老师、同学们创造了非常好的机会。他说,我们深信,随着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和发展,各方的合作将不断走向深入,一定会取得累累硕果。

郑晓静:希望新学院和新中心面向需求、准确定位,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推动开放、加强协同

郑晓静在讲话中指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和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既是学校深入实施学科实力拓展计划的重大举措,也是学校服务国家需求、推动内涵式发展、争创一流的重要契机。

郑晓静对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和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面向需求,准确定位。既要瞄准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重大需求,更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进一步明确我们学校建设网络信息与安全学院和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定位、目标、特色和优势,一定要找准切入点、结合点,打造好我们西电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和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品牌,使它成为精品,不断扩大我们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希望新学院能够大胆尝试新思路、新理念、新机制,使学院在成立之初就走出一条新型的办院的路子,要下大力气在校内外广纳人才,下大力气主动融入国家需求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紧密合作。希望新组建的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能够按照国家“2011计划”认定的要求,借鉴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申报认定成功的经验,形成实质性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尽快步入正轨。

三是进一步推动开放,加强协同。新学院和新中心要坚持开放办学、开放办院、开放办中心,集思广益,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学院的先进经验,继续积极推进与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密切合作,在全面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希望学校各单位从学校大局出发、全局出发,积极为新学院和新中心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使它们有更加顺利、有序和快速的发展。

陈治亚:新学院、新中心要汇聚新力量,树立新目标,搭建新平台

陈治亚在讲话中指出,当前,西电正处于推进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要想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内涵式发展,在巩固成绩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善于创新。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的成立以及协同创新中心的揭牌,是学校服务国家信息安全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着力培养信息安全领域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学校勇于承担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也是学校推进综合改革的新尝试。

陈治亚代表学校党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和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要汇聚新力量。他说,从内部讲,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是从不同学院拆分排列组合而成的,是强强联合的结果。原有单位及人员也各有特点,各自秉承不同的传统,在重新整合的过程中,希望各学院注意统筹安排,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尽快理顺管理体制,统筹教学工作,切实加强人员、资产等各种资源管理,优化整合,发挥效力。从协同上讲,中心的揭牌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学校要加强与协同单位的沟通协调及紧密联系,真正把力量汇聚起来,把协同落到实处,争取产生实实在在的进步。也希望新学院的广大教职工以及各方力量团结一致,真正拧成一股绳,真正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要树立新目标。他指出,我们成立新学院、组建协同中心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网络与信息安全学科及学校发展,不是为了铺摊子、设位子,学院筹备组一定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调研,努力做好学院的近期计划与长远规划,奋发有为,迎头赶上,立足新的起点,谋划新的目标,既要重视前沿应用和探索,又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力争取得重大成果,解决国家亟需,抢占新的制高点,为学校整体实力提高作贡献。

三是搭建新平台。他说,新学院发展关键靠人才,我们要选准学科突破点,通过多种合作形式,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培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学院发展增添动力。协同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协同和外联,大家要共同努力参与承接国家重大研究项目,与有关部门、单位开展更为密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主动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与帮助,不断提升影响力。

全体与会领导和嘉宾合影

各学院院长、书记,党政办、组织部、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学研究院、人事处、计财处、学工处、国资处负责人,以及通院、计算机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代表等300余人共同参加了成立仪式。

上一篇:电视讲话:校长郑晓静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 下一篇:【西电往事】李朝政:一段软实力的故事

【 关闭】